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探讨西黄丸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陶蕊 王婧瑞 +5 位作者 王俊亮 马学莉 孙娟霞 高广淼 范琪瑞 韩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1-1648,共8页
目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明确西黄丸抗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中乳腺组织的差异蛋白并验证,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肌注雌孕激素建立HMG大鼠模型... 目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明确西黄丸抗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中乳腺组织的差异蛋白并验证,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肌注雌孕激素建立HMG大鼠模型,为期30 d。给药西黄丸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表观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各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表观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大鼠乳头高度直径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程度明显缓解。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出乳腺组织4299个DEPs,对西黄丸组与空白组相对模型组变化一致的14个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DNA复制和DNA复制启动前过程有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大鼠乳腺组织ACLY与ALD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调控BIN1、ACLY及ALDOC蛋白水平,调控DNA复制、DNA复制启动前和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等途径发挥抗HM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蛋白质组学 乳腺增生 BIN1蛋白 ACLY蛋白 ALDOC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