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BTG2基因CDS区克隆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1
作者 申金伟 赵雪 +4 位作者 路建卫 扎老 杨树猛 梁春年 成述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8,共9页
[目的]克隆牦牛BTG2基因编码区(CDS区),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牦牛BTG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美仁牦牛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心脏、肝脏、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提取脂肪组织总RNA,反转... [目的]克隆牦牛BTG2基因编码区(CDS区),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牦牛BTG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美仁牦牛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心脏、肝脏、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提取脂肪组织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克隆牦牛BTG2基因的CDS区,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分析BTG2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牦牛BTG2基因的CDS区全长453 bp,共编码150个氨基酸;BTG2蛋白的分子式为C748H1190N208O213S8,分子质量为16 761.42 ku,原子总数为2 367个;不稳定性指数为48.51,是不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为9.14;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占56.5%)和线粒体(占26.1%);氨基酸序列的1~108位有1个BTG1域;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123,是亲水蛋白;共有15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无跨膜结构且无信号肽区域;与10个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美仁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间蜂猴亲缘关系最远。RT-qPCR结果显示,BTG2在成年公牦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脂肪组织和脾脏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肌肉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克隆了牦牛BTG2基因,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其组织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BTG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分析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中红外光谱的牦牛奶掺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褚楚 罗雪路 +5 位作者 王海童 温佩佩 杜超 丁考仁青 拉毛草 张淑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监督和规范牦牛奶生产和销售,对牦牛奶中奶牛奶的掺假比例进行定量预测,研发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牦牛奶中掺加奶牛奶的预测模型,以76份纯牦牛奶、76份掺加10%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25%奶... 为监督和规范牦牛奶生产和销售,对牦牛奶中奶牛奶的掺假比例进行定量预测,研发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牦牛奶中掺加奶牛奶的预测模型,以76份纯牦牛奶、76份掺加10%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25%奶牛奶的牦牛奶、76份掺加50%奶牛奶的牦牛奶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光谱预处理算法、6种定性和12种定量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鉴别纯牦牛奶和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的二分类定性模型和预测掺加奶牛奶比例的定量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机建模算法、无预处理光谱建立的鉴定纯牦牛奶和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该模型验证集AUC为0.95,准确性0.84,灵敏度0.93,特异性0.87,可用于纯奶和掺假奶的鉴定。利用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建模算法和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算法建立了预测牦牛奶中奶牛奶掺加比例的最佳定量模型,该模型R_(P)^(2)=0.88,RMSEV=6.57%,RPD=2.89%。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地鉴定出掺加奶牛奶的牦牛奶,并可检测出掺假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MIRS) 机器学习 牦牛奶 牛奶掺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加羊种质特性分析及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梅 马登录 +6 位作者 张红霞 包扎西加措 旺青拉东 赵元芳 万玛吉 毛红霞 徐海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试验对甘加羊的生理性指标、生产性能、羊毛品质、繁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加羊对高寒缺氧特殊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心肺器官功能较强,呼吸、脉搏频率较快,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56.80 kg、体高为74.65 cm、体长80.35 ... 本试验对甘加羊的生理性指标、生产性能、羊毛品质、繁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加羊对高寒缺氧特殊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心肺器官功能较强,呼吸、脉搏频率较快,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56.80 kg、体高为74.65 cm、体长80.35 cm,成年母羊平均体重46.62 kg,体高71.96 cm、体长79.34 cm、成年公羊平均产毛量为1.38 kg,成年母羊平均产毛量为1.13 kg;成年公羊毛辫长平均为30.26 cm,成年母羊平均为29.18 cm;成年公羊净毛率平均为66.37%,成年母羊平均为68.69%。甘加羊在终年放牧的条件下,成年公羊宰前体重为47.70 kg,胴体重为24.03 kg,屠宰率为50.38%,净肉率为33.6%。成年母羊宰前体重为42.6 kg,胴体重为20.85 kg,屠宰率为48.86±3.10%,净肉率为32.95%。通过对各项生产性能的分析,表明甘加羊具有优良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加羊 种质特性 分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月龄藏羊补饲育肥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珍 刘汉丽 +5 位作者 马桂琳 尕旦吉 赵光平 张潭瑛 马登录 牟永娟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确立放牧藏羊有效补饲时间,对两组营养水平相近,牧养方式相同的藏羊,在不同时段2022年10月2日至2022年12月30日(试验一),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试验二)补饲相同量饲料,开展不同时段补饲试验。从增重效果分析,试验一全期平均总... 为确立放牧藏羊有效补饲时间,对两组营养水平相近,牧养方式相同的藏羊,在不同时段2022年10月2日至2022年12月30日(试验一),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试验二)补饲相同量饲料,开展不同时段补饲试验。从增重效果分析,试验一全期平均总增重4.50 kg,较试验二全期平均总增重3.9 kg多增重0.6 kg,补饲效果较好。从补饲效益分析,试验一只均增加收益57.15元,试验二只均增加收益58.65元,试验一补饲效益稍低于试验二,但无显著差异。从生态效益分析,通过暖季草原适度放牧与冷季半舍饲补饲育肥相结合,实现藏羊12月龄出栏,可减轻冷季草场压力,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使甘南牧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生态效益得出:放牧藏羊适时补饲是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从“靠天养畜”向“科学牧养”转型发展,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试验一(补饲时段10月至12月)为12月龄藏羊补饲育肥效益最大化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补饲育肥 科学牧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断奶模式对甘南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穆天鸽 张潭瑛 +3 位作者 杨玲萍 张海滨 张茜春 徐才让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断奶模式对甘南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共选取90头体重相近(11.34±1.62)kg犊牦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自然放养组(对照组)、3月龄断奶组(试验1组)、6月龄断奶组(试验2组),每组30头,... 为了研究不同断奶模式对甘南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共选取90头体重相近(11.34±1.62)kg犊牦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自然放养组(对照组)、3月龄断奶组(试验1组)、6月龄断奶组(试验2组),每组30头,公母各半,试验周期7个月,在犊牛初生期、4月龄、7月龄分别进行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早期断奶的犊牦牛生长发育状况优于传统饲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犊牛的生长性能,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有效饲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模式 牦犊牛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牦牛后备种公牛培育效果浅析
6
作者 丁考仁青 高尕 +2 位作者 李鹏霞 石红梅 牟永娟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加快种业振兴步伐,推动扩面提速。试验在牦牛关键生长阶段应用不同技术进行培育,根据18月龄体重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群体综合等级评定达到NY/T2829—2015甘南牦牛标准的二级水平。个体中一级占40%,种用价值较高,培育效果显著,Ⅱ组... 为加快种业振兴步伐,推动扩面提速。试验在牦牛关键生长阶段应用不同技术进行培育,根据18月龄体重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群体综合等级评定达到NY/T2829—2015甘南牦牛标准的二级水平。个体中一级占40%,种用价值较高,培育效果显著,Ⅱ组群体平均体重达到三级标准,不能选留为后备种牛。说明适时补饲等科学牧养方式培育种牛是甘南牦牛种畜资源稳步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牦牛 后备种牛 全哺乳培育 补饲培育 科学牧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的繁殖育种技术分析
7
作者 王玉红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0期56-57,共2页
生活在中国西北高海拔地区的牦牛,是当地牧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被看作宝贵财富,它们不但向人类提供了肉类、奶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活动与货物运输的必要支持。正是由于藏牛能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中生存与繁衍,它们才具备了耐... 生活在中国西北高海拔地区的牦牛,是当地牧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被看作宝贵财富,它们不但向人类提供了肉类、奶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活动与货物运输的必要支持。正是由于藏牛能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中生存与繁衍,它们才具备了耐寒、抗饥、抗衰弱的独特特性,牦牛因其特性鲜明,成为支撑高原畜牧业的支柱,只依靠牦牛固有的自然繁育能力,显然不足以满足当代畜牧业对于高效性和高产出的持续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繁殖育种 高海拔地区 抗饥 抗衰弱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补饲对犏雌牛产犊季节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汉丽 石红梅 +6 位作者 丁考仁青 李鹏霞 才让闹日 牛书亮 孔祥东 马登录 赵元芳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33-36,共4页
试验通过枯草期补饲不同饲草料,探索补饲生产技术对犏雌牛产犊季节及泌乳性能的影响,为高寒牧区犏雌牛科学牧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冷季对犏雌牛合理补饲是延长泌乳期、提高产奶量和繁殖力的主要措施。补饲生产技术是草原畜牧业从“靠... 试验通过枯草期补饲不同饲草料,探索补饲生产技术对犏雌牛产犊季节及泌乳性能的影响,为高寒牧区犏雌牛科学牧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冷季对犏雌牛合理补饲是延长泌乳期、提高产奶量和繁殖力的主要措施。补饲生产技术是草原畜牧业从“靠天养畜”向“科学牧养”转型发展,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雌牛 补饲技术 产犊季节 产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育方式对甘加型藏羊良种公羊的体尺体重性状分析
9
作者 李红梅 马登录 +3 位作者 张红霞 杨玲萍 包扎西加措 汪瑾辉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30-32,36,共4页
本试验旨在甘加型藏羊良种公羊培育效果分析,培育的公羊标准参照甘加羊甘肃省地方标准和藏羊种羊选育技术规程执行,对不同地的优质种公羊进行串换,培育优质公羊,对培育的公羊采取半舍饲和全舍饲两种方式进行,期间不断进行跟踪鉴定,淘汰... 本试验旨在甘加型藏羊良种公羊培育效果分析,培育的公羊标准参照甘加羊甘肃省地方标准和藏羊种羊选育技术规程执行,对不同地的优质种公羊进行串换,培育优质公羊,对培育的公羊采取半舍饲和全舍饲两种方式进行,期间不断进行跟踪鉴定,淘汰不合格种羊,并对半舍饲和全舍饲选留公羊进行测定,半舍饲培育不同年龄公羊测定结果表明,平均体重6月龄为26.22 kg、12月龄为42.18 kg、18月龄为50.05 kg、成年为55.12 kg,平均体高6月龄为56.32 cm、12月龄为66.87 cm、18月龄为69.63 cm、成年为77.62 cm,全舍饲培育的公羔6月龄平均体重为28.42 kg,12月龄平均体重为44.28 kg,平均体高6月龄为58.02 cm、12月龄为68.07 cm,结果表明,全舍饲培育的6月龄羔羊体重比半舍饲培育的羔羊平均体重高2.2 kg,平均体高高1.6 cm,全舍饲培育的12月龄羔羊体重比半舍饲培育的12月龄羔羊平均体重高2.2 kg,平均体高高1.2 cm,差异显著(P<0.01),培育效果明显。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甘加羊整体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培育方式 甘加型藏羊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科型藏羊种羊选育效果分析
10
作者 赵君 杨树猛 +2 位作者 杨秀兰 马桂琳 高尕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乔科型藏羊种羊选育,有效提高了母羊群受胎、妊娠、产羔、育羔及繁活率,从而保证繁育后代的优良品质。2022年对选育核心群324只羊进行整群,淘汰部分劣质和老龄母羊及等外羊只后,种公羊及后备公羊占11.9%,适龄母羊占羊群的65.7%,(其中特... 乔科型藏羊种羊选育,有效提高了母羊群受胎、妊娠、产羔、育羔及繁活率,从而保证繁育后代的优良品质。2022年对选育核心群324只羊进行整群,淘汰部分劣质和老龄母羊及等外羊只后,种公羊及后备公羊占11.9%,适龄母羊占羊群的65.7%,(其中特级占13.6%、一级占31.4%、二级占32.5%、等外占22.5%),其它羊占22.4%。经连续两年的严格选育,后备种公羊数量和适龄母羊优秀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母羊特级和一级分别提高了3.5%和7.1%。经过种羊选育,提高了羊群整体生产水平,降低草场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科羊 种羊选育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牦牛的方法分析
11
作者 王玉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8期80-81,共2页
牦牛作为杂多县的一种重要畜牧业资源,如何提高其养殖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利用杂交改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项目以此为背景,围绕“杂多牦牛杂交种改良”这一核心问题,在总结现有育种技术的基础上,... 牦牛作为杂多县的一种重要畜牧业资源,如何提高其养殖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利用杂交改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项目以此为背景,围绕“杂多牦牛杂交种改良”这一核心问题,在总结现有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杂多牦牛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本地牦牛品种的选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品种 杂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示范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玛吉 丁考仁青 +6 位作者 李鹏霞 马登录 刘汉丽 毛红霞 赵君 才让闹日 石红梅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1期33-35,37,共4页
本文结合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科技示范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并探讨了甘南州畜牧业发展中还需科学技术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科技示范 草原 畜牧业 发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加快玛曲县畜牧业大县建设步伐
13
作者 尤学贵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4-114,共1页
玛曲县畜牧业发展很快,是全省唯一的纯牧业县,畜牧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但是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畜牧业 草地资源 存在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14
作者 尤学贵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3期48-49,共2页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以东,总面积96.05万km^2,天然草地面积为85.9万km^2,约占89.51%。大部分草地海拔3500m之上,由于气候恶劣和人类破坏式放牧,导致生态状况日益变坏。
关键词 玛曲县 畜牧业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三江源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金兰 王小军 +7 位作者 刘启林 梁国玲 琚泽亮 石红梅 汪小兵 文培 青梅然丁 李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5,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5个燕麦品种为对象,在班玛县和治多县开展引种评比试验,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特征,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影响... 为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5个燕麦品种为对象,在班玛县和治多县开展引种评比试验,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特征,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而影响营养品质,并采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对供试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从而为该区的饲草生产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5个燕麦品种均不能实现籽粒成熟,无法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青燕2号、青燕5号和青引1号株高较高,为82.2~89.7 cm;青燕4号、青燕3号和青燕5号干草产量较高,为1012.3~1167.1 g·m^(-2);青引2号、陇燕1号和青燕5号的粗蛋白含量较高,为7.6%~8.1%;青燕5号的茎叶比、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而相对饲用价值较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产量和株高间接影响燕麦的营养品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青燕5号和青燕3号既能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是三江源地区理想种植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饲对冷季放牧娟犏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车陇杰 魏立明 +3 位作者 薛瑞林 石红梅 石斌刚 魏晓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为了探讨冷季补饲对娟犏牛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14头5岁龄体况良好的娟犏母牛进行补饲,补饲前记为BQ组,补饲后记为BH组,试验期5个月,并在补饲前、后各采集14例瘤胃液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8例瘤胃液样本共获得3581307条原始序... 为了探讨冷季补饲对娟犏牛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14头5岁龄体况良好的娟犏母牛进行补饲,补饲前记为BQ组,补饲后记为BH组,试验期5个月,并在补饲前、后各采集14例瘤胃液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8例瘤胃液样本共获得3581307条原始序列(Raw reads),质控后得到3580024条有效序列(Clean reads)。其中,有效标注(Tags)为2994663条,平均有效率在83.27%~83.95%之间。另外,BQ组和BH组的娟犏牛瘤胃中共同存在1275个OTUs,单独的OTUs分别有259个和317个。补饲后娟犏牛瘤胃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热原体门(Thermoplasmatot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BH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BQ组(P<0.05)。PICRUST2分析结果表明,27个代谢相关通路在BQ组和BH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氨基酸代谢平均丰度最高,其次是辅因子、维生素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所述,冷季补饲可提高娟犏牛瘤胃中代谢相关菌群的丰度,进而改善冷季放牧娟犏牛的营养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 娟犏牛 瘤胃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优质牧草筛选及牦犊牛培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梅 李鹏霞 +5 位作者 张红霞 赵元芳 宫玉霞 高尕 赵光平 马登录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试验旨在试验研究适宜高寒牧区的优质牧草及对牦犊牛培育的影响,随着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筛选适宜高寒牧区的优质牧草至为重要,加之高寒牧区草资源匮乏,高精料饲喂犊牛,使养殖成本增加,肉品质及肉品风味变劣。在海拔3300米以上... 本试验旨在试验研究适宜高寒牧区的优质牧草及对牦犊牛培育的影响,随着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筛选适宜高寒牧区的优质牧草至为重要,加之高寒牧区草资源匮乏,高精料饲喂犊牛,使养殖成本增加,肉品质及肉品风味变劣。在海拔3300米以上种植红豆草、高丹草、俄罗斯燕麦草、苜蓿工农1号、黑牧草冬牧等等5个优质草种,观测其刈割生长速度、营养成分、犊牛增重等效果。给牦犊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本地种植优质牧草,观测其培育牦犊牛增重效果,筛选出牦犊牛培育的最佳优质牧草,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牧草 筛选 犊牛培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特性分析及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梅 吴静 +6 位作者 包永清 毛红霞 张红霞 赵元芳 谈宝平 杨延平 李江舟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品质的颗粒饲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农作物秸秆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粉碎压制成颗粒秸秆饲料,充分发挥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加料量一般控制在的3%~6%,含水率14%~16%之间。农作物秸秆颗粒中加入5%左右... 本试验旨在研究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品质的颗粒饲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农作物秸秆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粉碎压制成颗粒秸秆饲料,充分发挥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加料量一般控制在的3%~6%,含水率14%~16%之间。农作物秸秆颗粒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鸡蛋或糖蜜。颗粒直径一般在10~30 mm之间,可根据家畜而定,提高家畜的适口性及资源的利用价值。对农作物秸秆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提高其应用价值,为畜牧业提供可持续的饲料来源,将县域内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颗粒饲料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仁牦牛绒毛品质分析
19
作者 李红梅 杨玲萍 +2 位作者 包永清 张红霞 马登录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试验采取美仁牦牛体侧、背部和肩胛部绒毛,测定其长度、纤维直径、断裂强力、伸长率等指标,分析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及对绒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仁牦牛的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影响绒毛品质,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公牦牛;公... 试验采取美仁牦牛体侧、背部和肩胛部绒毛,测定其长度、纤维直径、断裂强力、伸长率等指标,分析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及对绒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仁牦牛的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影响绒毛品质,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公牦牛;公、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断裂强力指标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著差异,3~6岁牦牛绒毛品质指标均高于1~2岁且相对稳定;体侧部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显著低于背部,断裂强力显著高于背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仁牦牛 纤维直径 长度 断裂强力 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什旦牦牛在甘南地区的适应性观察
20
作者 赵光平 毛红霞 +2 位作者 杨树猛 牟永娟 张海滨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37-39,共3页
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生产性能,甘南州畜牧工作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依托项目从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引进阿什旦牦牛种公牛20头,分别投放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的部分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试... 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生产性能,甘南州畜牧工作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依托项目从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引进阿什旦牦牛种公牛20头,分别投放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的部分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试养,进行了适应性观察。经过对阿什旦牦牛在甘南地区的生长发育、生理指标、采食、抗病性能等方面观察发现阿什旦牦牛在甘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表明阿什旦牦牛可以被引进甘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旦牦牛 甘南地区 适应性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