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朝 吴征江 +3 位作者 李春阳 张振洲 武文莉 刘慧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4-2103,共10页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 为探寻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响应规律,为生产管理中通过种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耦合管理来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完善植物适应环境因素的机制研究,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85%~90%(W_(1))、75%~80%(W_(2))、60%~65%(W_(3))、35%~40%(W_(4))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和不同种植密度10(D_(1))、15(D_(2))、20(D_(3))株·盆^(−1)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P<0.05),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时。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地上生物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呈增高趋势。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互作只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P<0.05),在土壤水分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5%~80%,种植密度为15株·盆^(−1)时,紫花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最大值,为5.00 g。这一结果说明紫花苜蓿可以通过调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水分梯度 密度梯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