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玫瑰醋高产酸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陈志玺 袁晶 苟丽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发酵菌剂提供理论支持。以浙江玫瑰醋醋醪为菌源,筛选出适合沙棘玫瑰醋生产的高产酸专用菌种。结果表明,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分离筛选出4株高产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其中菌株SJC01、SJC04的产酸量均达到42.00 g/L以上,能耐受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0.5%氯化钠溶液、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且分别能在12~36、24~48 h内进入迅速生长期。通过16SrDNA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JC01为果实醋杆菌(Acetobacter pomorum),菌株SJC04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玫瑰醋 醋酸杆菌 高产酸 分离筛选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食品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璇 张志伟 +2 位作者 陈志玺 傅雨萌 关文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沙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药食同源特性,其果实、种子、果皮、枝叶均可被加工利用。综述了沙棘果的营养保健价值、产品形式和加工流程,分析了近年来沙棘果产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沙棘果相关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沙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药食同源特性,其果实、种子、果皮、枝叶均可被加工利用。综述了沙棘果的营养保健价值、产品形式和加工流程,分析了近年来沙棘果产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沙棘果相关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 营养价值 食品开发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沙棘抗肥胖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梦柯 王梓琴 +6 位作者 张春 王菲 陈志玺 王亚妮 TANG Mengze 刘蕊 唐旭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抗肥胖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并验证其体外抗肥胖效果。方法:使用TCMSP平台检索沙棘活性成分与靶点,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0.2得沙棘靶点与肥胖靶点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抗肥胖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并验证其体外抗肥胖效果。方法:使用TCMSP平台检索沙棘活性成分与靶点,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0.2得沙棘靶点与肥胖靶点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建立药物靶点-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分析,得到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沙棘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 Dock 1.5.7和Pymol 2.2.0进行沙棘核心靶点与其成分的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抗肥胖作用。结果:筛选得到33个沙棘活性成分,2820个疾病靶点和151个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维生素类、甾醇类等,关键靶点涉及AKT1、TNF、IL6、TP53、VEGFA、CASP3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恶性肿瘤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13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其对应活性成分对接结果良好。体外实验表明沙棘提取物具有抑制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研究显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肥胖作用,为其临床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抗肥胖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3T3-L1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叶茶除毫装置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向金田 杨梅 +6 位作者 张强林 李沫若 孙伟一 王清泽 毕阳 吴若阳 胡靖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5,76,共12页
为减少沙棘叶茶加工生产线茶毫粉尘扩散,改善生产人员作业环境并提高沙棘叶茶感官品质,设计一种除毫装置,其吸风量为4177.96 m^(3)·h^(-1)、总阻力为1761.52 P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PM)分析集毫罩进口直径、出口... 为减少沙棘叶茶加工生产线茶毫粉尘扩散,改善生产人员作业环境并提高沙棘叶茶感官品质,设计一种除毫装置,其吸风量为4177.96 m^(3)·h^(-1)、总阻力为1761.52 Pa。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型(CFD-DPM)分析集毫罩进口直径、出口直径及肩高3个结构参数对除毫率影响,基于正交试验对集毫罩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验证试验,校验仿真模型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集毫罩出口直径对除毫率影响最大,进口直径次之,肩高最小。获得最优结构参数组合:进口直径为525 mm,出口直径为110 mm,肩高为200 mm。优化前后除毫率分别为81.472%、94.604%,除毫率提高13.132%。生产试验表明,该除毫装置除毫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茶毫粉尘扩散。集毫罩优化前、后除毫率分别为76.367%、86.613%,除毫率提高10.246%,生产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证明该优化方法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毫粉尘 除毫装置 CFD 集毫罩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