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硅酸脱氯工艺研究
1
作者 李潇 隋岩峰 +3 位作者 李白玉 朱静 刘松林 李天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3-2048,2055,共7页
采用活性炭吸附耦合过氧化氢氧化法去除氟硅酸中的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固液比(活性炭与氟硅酸溶液质量比)、30%H_(2)O_(2)用量、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氟硅酸溶液中氯离子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1.87,H_(2)O_(2)... 采用活性炭吸附耦合过氧化氢氧化法去除氟硅酸中的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固液比(活性炭与氟硅酸溶液质量比)、30%H_(2)O_(2)用量、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氟硅酸溶液中氯离子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1.87,H_(2)O_(2)用量为4%,吸附时间为35 min,室温时,进行单级氧化吸附,氯离子去除率为55.83%。当固液比为1∶5,H_(2)O_(2)用量为3%,吸附时间为60 min,室温时,进行四级氧化吸附,氯离子去除率达83.43%。采用纯水清洗法进行活性炭再生,活性炭再生5次后,仍有较好的氯离子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过氧化氢 氟硅酸 氯离子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溶解含氟硅渣制备氟硅酸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隋岩峰 刘松林 秦红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以氟化铵溶液和含氟硅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溶解的方式,制备氟硅酸铵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氟化铵溶液浓度和物料配比(氟化铵与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比)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氟硅酸铵收率、二氧化硅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 以氟化铵溶液和含氟硅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溶解的方式,制备氟硅酸铵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氟化铵溶液浓度和物料配比(氟化铵与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比)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氟硅酸铵收率、二氧化硅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3℃、反应时间为60 min、氟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20%~30%、物料配比为6∶1.1、反应体系搅拌速度为200~300 r/min时,氟硅酸铵的收率和氟化铵的转化率可控制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铵 硅渣 氟硅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处理磷肥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隋岩峰 刘松林 杨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3-826,共4页
采用反渗透膜装置处理脱钙、脱铵和除浊处理后的磷肥废水,对废水进行浓、淡分离,考察了进水压力和浓淡比例对脱盐率和离子的脱除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渗透膜装置能有效的脱除磷肥废水中的盐离子,浓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磷肥废水中盐... 采用反渗透膜装置处理脱钙、脱铵和除浊处理后的磷肥废水,对废水进行浓、淡分离,考察了进水压力和浓淡比例对脱盐率和离子的脱除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渗透膜装置能有效的脱除磷肥废水中的盐离子,浓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磷肥废水中盐离子的脱除;不同离子透过反渗透膜所需要的渗透压不同;在进水压力0.6 MPa左右,淡水和浓水比例为1∶1的条件下,经反渗透膜装置处理后,磷肥废水中选矿药剂的回收率在90%以上,磷的回收率在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磷肥废水 脱盐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法制备高纯氟化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松林 隋岩峰 +1 位作者 秦红 杨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5-1388,共4页
以氟化铵母液为原料,经除杂、浓缩和降温结晶等工艺制备高纯氟化铵产品。考察了氨水对氟化铵母液中氟硅酸根的脱除情况和氢氧化钡对硫酸根的脱除情况,同时考察了降温速度、晶种加入量、养晶时间等对氟化铵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氢... 以氟化铵母液为原料,经除杂、浓缩和降温结晶等工艺制备高纯氟化铵产品。考察了氨水对氟化铵母液中氟硅酸根的脱除情况和氢氧化钡对硫酸根的脱除情况,同时考察了降温速度、晶种加入量、养晶时间等对氟化铵产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钡可以有效的脱除氟化铵母液中的SO4^2-和SiF6^2-杂质,SO4^2-的含量从0.12%降为200mg/L以下,SiF6^2-含量由0.5%降低到0.03%左右;降温速率为10℃/min,搅拌速率为200r/min,不加入晶种和不养晶的条件下,氟化铵的单次收率达33%左右。以上条件下,结晶法制备出的氟化铵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满足高纯氟化铵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氟化铵 纯度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纳米氟硅酸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隋岩峰 刘松林 +1 位作者 秦红 杨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40-142,148,共4页
实验以氟硅酸和硫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氟硅酸钠粉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氟硅酸钠粉体的粒度分布、反应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可以有效的控制粉体粒度的团聚;在反应时间为30... 实验以氟硅酸和硫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氟硅酸钠粉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氟硅酸钠粉体的粒度分布、反应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可以有效的控制粉体粒度的团聚;在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50℃,物料配比为1.05∶1,搅拌速率为300~500 r/min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出的氟硅酸钠粉体粒度可以控制在65 nm左右,收率在9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粉体制备 工艺条件 氟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黑胫病菌烟草内生真菌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6
作者 马骏 王茂胜 +4 位作者 黄鸿 郭亚利 高贵 王霞 马莹 《贵州农机化》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抗病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菌丝体抗菌活性,再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和发酵上清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内...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抗病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菌丝体抗菌活性,再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和发酵上清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共有20种成分,其中脂类8种占40%;有机酸类9种占45%;酮类1种占5%;其他2种占10%。上清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成分组成共有18种,其中脂类5种占28%;有机酸类7种占39%;酮类1种占5.5%;醇类2种占11%;醛类1种占5.5%;其他2种占11%。研究烟草内生真菌抗P.parasitica的化学成分,为探索内生真菌抗病机理和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真菌 黑胫病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含氟废气处理及资源回收的概述 被引量:8
7
作者 欧健 李天祥 +3 位作者 隋岩峰 吴强 黄林川 朱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6,共8页
首先结合国内外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各工业含氟废气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含氟废气源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建材、热电、半导体等行业,处理方法有化学分解、湿法吸收和干法吸附。其次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如何... 首先结合国内外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各工业含氟废气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含氟废气源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建材、热电、半导体等行业,处理方法有化学分解、湿法吸收和干法吸附。其次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如何处理氟化合物强温室废气和低浓度含氟粉尘,并重点介绍利用高浓度含氟尾气或磷肥副产品生产无水氟化氢、冰晶石、氟盐类、白炭黑等高价值产品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工业排放问题和实现氟硅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后对工业含氟废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气 氟资源 治理方法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分析
8
作者 马骏 王霞 +5 位作者 黄鸿 郭亚利 罗杰 孙智荣 王茂胜 高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8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特征,本文利用Biolog细胞表型芯片技术,对烟草内生真菌的950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真菌能够代谢101种碳源、304种氮源、8种磷源和1种硫源;能在10%氯化钠、6%... 为了研究烟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代谢表型特征,本文利用Biolog细胞表型芯片技术,对烟草内生真菌的950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真菌能够代谢101种碳源、304种氮源、8种磷源和1种硫源;能在10%氯化钠、6%氯化钾、5%硫酸钠、20%乙二醇、6%甲酸钠、7%尿素、12%乳酸钠、200 mmol/L磷酸钠、100 mmol/L硝酸钠、100 mmol/L硫酸铵中较好生长;其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0;当pH值为5.2时,在20~200 mmol/L苯甲酸钠中无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代谢表型 细胞表型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叶面肥对滴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刘懂飞 郝雨辰 +9 位作者 邵长龙 周红亮 许鹏杰 狄海龙 刘政 陈浩 耿青云 王开勇 黄鸿 樊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年第9期178-185,共8页
为探究壳寡糖叶面肥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高油型大豆垦农2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鼓粒期叶面喷施清水(CK)、壳寡糖(T1)、壳寡糖+螯合铁(T2)、壳寡糖+有机硅(T3)、壳寡糖+有机钙(T4)和壳寡糖+螯合铁+有机硅+有机钙(T5)对大豆叶片光合... 为探究壳寡糖叶面肥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高油型大豆垦农2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鼓粒期叶面喷施清水(CK)、壳寡糖(T1)、壳寡糖+螯合铁(T2)、壳寡糖+有机硅(T3)、壳寡糖+有机钙(T4)和壳寡糖+螯合铁+有机硅+有机钙(T5)对大豆叶片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叶面肥处理均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大豆产量和净收益分别较CK提高了6.83%~14.31%和5.73%~19.04%。与CK相比,各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上部的产量,对中部和下部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各异,其中T1、T3、T4和T5处理显著提高每荚粒数和百粒重,T2处理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植株不同部位籽粒粗蛋白含量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粗脂肪含量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成熟期壳寡糖叶面肥处理的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CK提高了9.16%~13.46%,粗脂肪含量较CK降低了2.07%~6.10%。因此,壳寡糖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滴灌大豆产量,尤其以壳寡糖+螯合铁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叶面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