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旱稻渗入系的构建与分析
1
作者
王向东
顾俊飞
+2 位作者
宋倩
赵鹏珂
王化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6-409,共4页
以优良水稻品种沈农265为轮回亲本,以农家旱稻品种毫格劳为供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和连续自交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用GGT2.0绘制了旱稻渗入系的图示基因型,获得了2个亲本在渗入系中的比例和长度。该套渗入系覆...
以优良水稻品种沈农265为轮回亲本,以农家旱稻品种毫格劳为供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和连续自交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用GGT2.0绘制了旱稻渗入系的图示基因型,获得了2个亲本在渗入系中的比例和长度。该套渗入系覆盖了整个旱稻毫格劳基因组,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7 cM,覆盖水稻基因组1566 cM,90.5%的渗入片段长度集中在10~20 cM之间,单个最小渗入片段长度为1 cM,渗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3 cM。说明该渗入系的构建非常有利于目标性状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渗入系
构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条带间作光截获行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双伟
朱俊奇
+4 位作者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1期97-109,共13页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系统中光截获的行间差异。于2017—2018年开展了玉米和大豆单作、2行玉米和2行大豆的2:2 MS间作以及3行玉米和6行大豆的3:6 MS间作田间试验。基于植物生长平台GroIMP开发了玉米-大豆间作的FSPM,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株高和光截获系数动态三个指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24~0.70 m^(2)/m^(2)、0.06~0.17 m和0.06~0.1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显著增加了玉米节间直径。受玉米遮阴影响,大豆节间变长、变细,且随大豆条带变窄差异越明显。模型模拟的2:2 MS间作玉米光截获比单作玉米高35.6%,3:6 MS边行玉米和内行玉米的光截获分别比单作玉米高27.8%和20.3%。2:2 MS与3:6 MS边行大豆的光截获比单作大豆分别少36.0%和28.8%;3:6 MS大豆内Ⅰ行和内Ⅱ行比单作大豆的光截获分别少4.1%和1.8%。基于三维FSPM,未来可进行不同生长环境下间作种植模式等的布局优化,以达到最佳系统光截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植物功能-结构模型
光截获
三维结构
表型可塑性
行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稻渗入系的构建与分析
1
作者
王向东
顾俊飞
宋倩
赵鹏珂
王化琪
机构
中国农业
大学
植物遗传育种系
中国农业
大学
早稻研究
中心
瓦赫宁根大学作物系统分析中心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6-409,共4页
基金
国际合作:欧盟第六框架项目(ECFP6015468)
948重大专项(2006G51)
文摘
以优良水稻品种沈农265为轮回亲本,以农家旱稻品种毫格劳为供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和连续自交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用GGT2.0绘制了旱稻渗入系的图示基因型,获得了2个亲本在渗入系中的比例和长度。该套渗入系覆盖了整个旱稻毫格劳基因组,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7 cM,覆盖水稻基因组1566 cM,90.5%的渗入片段长度集中在10~20 cM之间,单个最小渗入片段长度为1 cM,渗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3 cM。说明该渗入系的构建非常有利于目标性状的定位。
关键词
旱稻
渗入系
构建
分析
Keywords
Upland rice
Introgression lines
Development
Analysis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条带间作光截获行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双伟
朱俊奇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机构
中国农业
大学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
瓦赫宁根大学作物系统分析中心
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所马尔堡研究
中心
出处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1期97-109,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19ZD02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9CG093)。
文摘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系统中光截获的行间差异。于2017—2018年开展了玉米和大豆单作、2行玉米和2行大豆的2:2 MS间作以及3行玉米和6行大豆的3:6 MS间作田间试验。基于植物生长平台GroIMP开发了玉米-大豆间作的FSPM,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株高和光截获系数动态三个指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24~0.70 m^(2)/m^(2)、0.06~0.17 m和0.06~0.1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显著增加了玉米节间直径。受玉米遮阴影响,大豆节间变长、变细,且随大豆条带变窄差异越明显。模型模拟的2:2 MS间作玉米光截获比单作玉米高35.6%,3:6 MS边行玉米和内行玉米的光截获分别比单作玉米高27.8%和20.3%。2:2 MS与3:6 MS边行大豆的光截获比单作大豆分别少36.0%和28.8%;3:6 MS大豆内Ⅰ行和内Ⅱ行比单作大豆的光截获分别少4.1%和1.8%。基于三维FSPM,未来可进行不同生长环境下间作种植模式等的布局优化,以达到最佳系统光截获优势。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植物功能-结构模型
光截获
三维结构
表型可塑性
行间差异
Keywords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
light captur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phenotype plasticity
row differenc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旱稻渗入系的构建与分析
王向东
顾俊飞
宋倩
赵鹏珂
王化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条带间作光截获行间差异研究
李双伟
朱俊奇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