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氯对煤储层的化学增透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郭红玉 苏现波 +2 位作者 陈俊辉 王惠风 司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3-636,共4页
针对传统煤储层物理增透使用高黏压裂液破胶困难,引入油气田常用的强氧化剂——二氧化氯作为破胶剂。同时,通过显微镜发现不同煤阶煤经二氧化氯浸泡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刻蚀,且煤阶越低,刻蚀越严重。渗透率对比测试证实二氧化氯可以提高煤... 针对传统煤储层物理增透使用高黏压裂液破胶困难,引入油气田常用的强氧化剂——二氧化氯作为破胶剂。同时,通过显微镜发现不同煤阶煤经二氧化氯浸泡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刻蚀,且煤阶越低,刻蚀越严重。渗透率对比测试证实二氧化氯可以提高煤层渗透率,而且原始煤储层渗透率越高,渗透率增加的幅度越显著。实验结果说明二氧化氯不但有助于高黏压裂液破胶,还可对煤储层氧化刻蚀实现化学增透,为二氧化氯在水力压裂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二氧化氯 渗透率 氧化刻蚀 破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红玉 王惠风 +3 位作者 苏现波 夏大平 张双斌 马俊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4,共5页
在煤储层低温条件下,二氧化氯(ClO2)不仅实现了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时高黏压裂液的快速破胶和返排,还降低了煤的亲甲烷能力,但其强氧化性对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问题却还没有搞清楚。为此,采集了3种不同煤阶煤样(样品分别来自河南省义马市... 在煤储层低温条件下,二氧化氯(ClO2)不仅实现了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时高黏压裂液的快速破胶和返排,还降低了煤的亲甲烷能力,但其强氧化性对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问题却还没有搞清楚。为此,采集了3种不同煤阶煤样(样品分别来自河南省义马市千秋矿井、焦作市中马村矿井和山西省柳林县沙曲矿井),将其粉碎(筛选粒径为2mm左右),采用浓度为4 000μg/g的ClO2溶液浸泡72h,利用压汞法分析ClO2溶液处理前后煤样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孔容、比表面积等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①处理后煤样的孔隙度、孔容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孔和中孔的孔容比增加;②进—退汞曲线的滞后现象消失及张开度变小,孔隙的连通性增强;③孔隙比表面积值降低,其中,小孔和微孔的比表面积比有所减小。结论认为:二氧化氯对煤储层具有氧化刻蚀增透作用,能够改善煤储层的孔隙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煤储层的渗透率,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和产出,值得在煤层气行业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压汞法 孔隙结构 化学增透 运移产出 亲甲烷能力 煤层气 压裂液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倪小明 张崇崇 +1 位作者 王延斌 王向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74-178,共5页
为了尽量避免实验室对煤中甲烷气体解吸时煤基质收缩量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储层中气、水产出时引起的煤基质压缩变形与解吸收缩,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力学预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有效应力、... 为了尽量避免实验室对煤中甲烷气体解吸时煤基质收缩量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储层中气、水产出时引起的煤基质压缩变形与解吸收缩,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力学预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有效应力、损伤等力学理论,结合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构建了有效应力压缩煤基质的压缩效应模型;根据吉布斯公式、Bangham理论和Langmuir方程,构建了气体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解吸效应模型;基于表面自由能和煤基质弹性能等能量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效应与解吸效应相互影响下煤基质收缩数理模型。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实例对气、水两相流阶段的煤基质收缩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基质收缩量的贡献方面,压缩、解吸效应及2者相互影响的4种效应贡献能力处于同一数量级。其中解吸效应影响最大,解吸效应的收缩量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所建煤基质收缩量数学模型能对不同储层地质条件下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煤基质 收缩量 气体解吸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