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微系统内嵌式智能轴承关键技术与应用展望
1
作者 韩清凯 赵宇来 +1 位作者 马树军 于长鑫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7,共14页
高性能滚动轴承作为重大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其智能化需求在风电、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日益迫切.首先,分析了智能轴承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然后,重点讨论了感知微系统内嵌式智能轴承的系统组成、工作原... 高性能滚动轴承作为重大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其智能化需求在风电、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日益迫切.首先,分析了智能轴承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然后,重点讨论了感知微系统内嵌式智能轴承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包括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感知机理与数字化传感技术、精密制造与装配工艺,以及性能检测与试验考核.最后,对智能轴承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与展望,为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轴承 感知微系统 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 传感器原位制造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常伟 张茜 +3 位作者 张雅娜 于长鑫 胡卫平 倪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针对超大尺寸滚动轴承(外径大于200 mm)产品的动态质量缺乏检测平台与相应的控制标准的现状,开发了一种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包括机械结构、气动与电测系统,具备抬升机构便于安装,可进行轴、径向联合加载、自动测量与振动多... 针对超大尺寸滚动轴承(外径大于200 mm)产品的动态质量缺乏检测平台与相应的控制标准的现状,开发了一种超大型滚动轴承动态性能检测平台,包括机械结构、气动与电测系统,具备抬升机构便于安装,可进行轴、径向联合加载、自动测量与振动多参数记录分析,同时多级减振装置和气动柔性加载系统的联合应用,有效降低了传递振动的影响,保护轴承免受冲击,提高了振动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将本平台应用于变载变速实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振动定标实验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台满足设计需求,提升了企业的检测分析手段,对大型高端轴承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升级、行业诊断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滚动轴承 检测平台 振动 诊断分析 圆锥滚子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曲率半径(密合度)对四点接触球轴承疲劳寿命影响研究
3
作者 姚金池 于长鑫 +2 位作者 魏延刚 吕海霆 李东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应用ISO/TS 16281—2008寿命计算方法,根据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对某电机轴四点接触球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等效动态滚动元件载荷和ISO/TS16281—2008寿命等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重点研究...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应用ISO/TS 16281—2008寿命计算方法,根据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对某电机轴四点接触球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等效动态滚动元件载荷和ISO/TS16281—2008寿命等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重点研究滚道沟曲率半径对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等效动态滚动元件载荷和ISO/TS16281—2008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型号和制造质量、载荷条件、润滑条件和可靠度等其他条件确定时,存在一个相对最优的滚道沟曲率半径(密合度);当载荷条件不同时,相应最优的滚道沟曲率半径(密合度)不同。在所研究的具体条件下,由于轴系中的2个轴承所承受的载荷不同,因而,2个轴承的最优滚道沟曲率半径(密合度)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点接触球轴承 沟曲率半径 密合度 内部载荷分布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O/TS 16281:2008寿命计算方法的深沟球轴承沟曲率半径研究
4
作者 魏延刚 黄景德 +1 位作者 段同江 李东炬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2,共8页
根据ISO/TS 16281:2008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基于RomaxDesigner建立某电动机6308深沟球轴承系统整体模型,分析了沟曲率半径对轴承内部载荷、接触应力和疲劳寿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曲率半径不仅通过直接影响接触应力对寿命产生影响,而... 根据ISO/TS 16281:2008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基于RomaxDesigner建立某电动机6308深沟球轴承系统整体模型,分析了沟曲率半径对轴承内部载荷、接触应力和疲劳寿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曲率半径不仅通过直接影响接触应力对寿命产生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球当量动载荷、基本额定动载荷和寿命修正系数等对寿命产生极大影响;相同工况条件下,存在一个相对最优的沟曲率半径(由于电动机两侧轴承所受载荷不同,最优沟曲率半径不同),考虑加工工艺,最优内圈沟曲率半径为6.12~6.14 mm(对应密合度为0.977~0.980),外圈沟曲率半径为6.30~6.32 mm(对应密合度为0.949~0.952),此时轴承1和轴承2相比原设计方案寿命分别提高约231.14%~234.22%,195.98%~22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 曲率半径 载荷分布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桨轴承连接螺栓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惠敏 姚文龙 +1 位作者 王德伦 郭玉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1-25,共5页
变桨轴承是连接叶片和轮毂的转盘轴承,其寿命直接影响风机的可靠性。通常,变桨轴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采用有限元方法,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连接螺栓等效模型的准确性。轴承与叶片和轮毂的连接通过两组百余个螺栓实现,若螺栓连接采用实体... 变桨轴承是连接叶片和轮毂的转盘轴承,其寿命直接影响风机的可靠性。通常,变桨轴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采用有限元方法,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连接螺栓等效模型的准确性。轴承与叶片和轮毂的连接通过两组百余个螺栓实现,若螺栓连接采用实体模型,则计算量巨大。为此,对螺栓等效模型进行研究,以便在轴承整体模型计算中高效准确得到螺栓组的分布应力。文中分别对采用实体模型、实体无螺纹模型和梁-耦合模型3种螺栓模型的轴承整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载荷工况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梁-耦合模型的误差小于7%,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约90%的时间。因此,采用梁-耦合模型能真实等效螺栓连接,为轴承的设计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轴承 连接螺栓 有限元方法 梁-耦合模型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滚子轴承滚子凸度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魏延刚 马文 《轴承》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汽车用圆柱滚子轴承的修形滚子的凸度量进行研究 ,分析凸度量对接触应力和等效应力的影响 。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凸度量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游隙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影响精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海霆 赵霞 +2 位作者 魏延刚 李东炬 姚金池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7,共8页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应用ISO/TS 16281寿命计算方法,根据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对某风机用电机轴深沟球轴承,在不同径向游隙时的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和ISO/TS 16281寿命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重点对...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应用ISO/TS 16281寿命计算方法,根据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对某风机用电机轴深沟球轴承,在不同径向游隙时的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和ISO/TS 16281寿命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重点对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精细分析,分析了径向游隙对轴承ISO/TS 16281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游隙对寿命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对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和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的影响而对寿命产生影响,还通过对寿命修正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而对寿命产生影响;相同工况条件下,存在一个相对最优的径向游隙,由于所研究电机的两个轴承所受载荷不同,因而相对最优的径向游不同。研究结果可为深沟球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游隙 深沟球轴承 内部载荷分布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滚子轴承滚子对数修形优化研究
8
作者 吕海霆 郭玉飞 +2 位作者 魏延刚 许凯 姚金池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12,共9页
为了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在充分考虑径向游隙和内外圈相对倾斜量(影响轴承寿命的主要因素)对修形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对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输出轴轴承进行了对数修形优化分析。首先,对国际标准ISO/TS ... 为了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在充分考虑径向游隙和内外圈相对倾斜量(影响轴承寿命的主要因素)对修形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对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输出轴轴承进行了对数修形优化分析。首先,对国际标准ISO/TS 16281寿命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对不同径向游隙情况下对数修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内外圈相对倾斜量情况下对数修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轴承最大接触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和以国际标准ISO/TS 16281寿命最长为优化目标的轴承对数修形,其最佳修形量不同,相应的ISO/TS 16281寿命有很大不同;在该轴承的具体条件下,以ISO/TS 16281寿命最长为优化目标的最佳修形凸度量对应的ISO/TS 16281寿命比以最大接触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最佳修形凸度量对应的ISO/TS 16281寿命长2.39%~10.63%;以ISO/TS 16281寿命最长为优化目标的最佳修形凸度量对应的ISO/TS 16281寿命比未修形的ISO/TS 16281寿命长111.47%~1054.88%,建议以ISO/TS 16281寿命最长为优化目标对轴承进行修形优化设计。该研究结果可为滚子类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柱轴承 对数修形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径向游隙 内外圈相对倾斜量 国际标准ISO/TS 162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圈相对倾斜对圆柱滚子轴承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延刚 段同江 +1 位作者 姚金池 吕海霆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对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进行整体建模,应用经典滚动轴承理论和“切片法”基本思想,对齿轮箱输出轴圆柱滚子轴承在不同内外圈相对倾斜情况下的接触应力、修形效果和轴承寿命进行大量分析计算;重点对轴承... 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对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进行整体建模,应用经典滚动轴承理论和“切片法”基本思想,对齿轮箱输出轴圆柱滚子轴承在不同内外圈相对倾斜情况下的接触应力、修形效果和轴承寿命进行大量分析计算;重点对轴承ISO/TS 16281寿命进行分析,分析内外圈相对倾斜量对ISO/TS 16281寿命的影响以及对未修形和对数修形最佳修形凸度量时两种情况下寿命的影响;还将ISO 281寿命和ISO/TS 16281寿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轴承是否修形,内外圈相对倾斜对轴承ISO/TS 16281寿命影响非常大,倾斜量越大,ISO/TS 16281寿命越短,对应的最佳修形凸度量越大,相应修形效果越好,ISO/TS 16281:2008额定寿命提高得越大;在内外圈相对倾斜量相同的情况下,ISO/TS 16281寿命与ISO281寿命相差非常大。研究结果可为圆柱滚子轴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圈相对倾斜 圆柱滚子轴承 接触应力 修形 寿命 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游隙对圆柱滚子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10
作者 魏延刚 赵霞 +2 位作者 吕海霆 许凯 姚金池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5,共7页
应用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和“切片法”的基本思想,以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输出轴轴承为例,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计算了圆柱滚子轴承不同径向游隙时的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和寿命,分析径向游隙对... 应用经典的滚动轴承理论和“切片法”的基本思想,以某大兆瓦风电机组齿轮箱输出轴轴承为例,采用Romax Designer工程分析软件,计算了圆柱滚子轴承不同径向游隙时的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和寿命,分析径向游隙对轴承ISO/TS 16281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游隙不仅通过对轴承内部载荷分布、接触应力和套圈滚道当量动载荷的影响而对寿命产生影响,还通过对寿命修正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而对寿命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滚子类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游隙 圆柱滚子轴承 内部载荷分布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参数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11
作者 马春生 张子钰 +4 位作者 于长鑫 刘学 姜波 李霖森 付景国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1-220,242,共11页
目的适应发动机装置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发动机滑动轴承的主要原料——铝锡铜合金的表面综合性能,促进铝锡铜合金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源频率、正向占空比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 目的适应发动机装置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发动机滑动轴承的主要原料——铝锡铜合金的表面综合性能,促进铝锡铜合金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源频率、正向占空比对AlSn20Cu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将频率设置为300、600、900、1200、1500 Hz,将正向占空比设置为11%、30%、50%、70%、89%。利用扫描电镜、Image J软件和光学轮廓仪对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孔隙率、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等进行表征,结合电流变化曲线对陶瓷层生长过程和结合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大载荷划痕仪对陶瓷层结合强度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射线法、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等对陶瓷层的表面硬度、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和占空比,改变脉冲电流单个周期内有效工作总时间(频率升高总时间缩短,占空比升高总时间增加),从而影响陶瓷层的生长过程,进而使得陶瓷层的厚度、表面硬度、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指标随着反应的剧烈程度呈现相应的升降趋势,最终导致陶瓷层结合强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当频率和占空比达到一定水平时,陶瓷层凭借适合的生长速率、晶粒尺寸、表面应力和弹性模量等表现出良好的结合强度。在电源频率900 Hz、占空比30%下制备得到的陶瓷层具备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锡铜合金 微弧氧化 频率 占空比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添加剂对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12
作者 刘勇 张子钰 +3 位作者 付景国 刘学 晁海彬 马春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5-275,共11页
目的满足内燃机技术不断进步对轴瓦材料提出的耐更高负荷、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推动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恒压模式,选择碳酸钠和钨酸钠作为微弧氧化电解液添加剂,首先探究碳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 目的满足内燃机技术不断进步对轴瓦材料提出的耐更高负荷、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推动铝锡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恒压模式,选择碳酸钠和钨酸钠作为微弧氧化电解液添加剂,首先探究碳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生长过程、基本特征指标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然后以碳酸钠浓度优化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分析钨酸钠浓度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利用微弧氧化电源自带的软件采集反应中的电流数据;利用扫描电镜表征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和厚度;通过ImageJ软件分析陶瓷层表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利用光学轮廓仪表征陶瓷层表面粗糙度;通过划痕试验对陶瓷层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陶瓷层硬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陶瓷层的物相组成;通过X射线法分析陶瓷层的应力状态;利用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对陶瓷层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结果碳酸钠和钨酸钠均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陶瓷层厚度、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但表面微观形貌、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变化不显著。碳酸钠对陶瓷层结合强度影响较小,但钨酸钠浓度的变化使得陶瓷层结合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碳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钨酸钠质量浓度为4 g/L时制备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因具有较好的结合状态和较低的平均晶粒尺寸、弹性模量和表面应力展示出较高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锡铜合金 微弧氧化 结合强度 添加剂 碳酸钠 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流理论的风电主轴承润滑状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亚彪 李铎 +2 位作者 张旭 孙伟 孙振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70,共6页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联合载荷作用下滚子-滚道进行接触分析,同时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建立风电主轴承润滑状态理论分析模型;以某型兆瓦级风电主轴承为例,采用该模型研究其极限工况下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和接触应力分布、最大受载滚子沿素线...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联合载荷作用下滚子-滚道进行接触分析,同时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建立风电主轴承润滑状态理论分析模型;以某型兆瓦级风电主轴承为例,采用该模型研究其极限工况下滚子-滚道接触载荷和接触应力分布、最大受载滚子沿素线方向的接触应力和接触载荷分布以及滚子-滚道接触处平均速度,并分析其在极限载荷工况下的润滑状态。结果表明:由于滚子端部应力集中,油膜沿素线呈现两端薄、中部厚特征;滚子-滚道沿素线油膜厚度与接触表面粗糙度处于同一数量级,接触表面质量对润滑状态有重要影响;改善轴承的润滑状态可从轴承结构、润滑参数及加工质量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HERTZ接触理论 风电主轴承 载荷分布 润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轴箱轴承载荷分布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颜家森 朱龙泉 +2 位作者 赵三星 宋世勇 王凤才 《轴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6,共5页
建立了高速铁路轴箱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拟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该轴承的载荷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轴承承受外部混合载荷时,其受压列滚子承受大部分载荷,滚子最大接触载荷与径向力和轴向力呈线性关系,所有滚子... 建立了高速铁路轴箱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拟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该轴承的载荷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轴承承受外部混合载荷时,其受压列滚子承受大部分载荷,滚子最大接触载荷与径向力和轴向力呈线性关系,所有滚子的接触载荷与轴向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在承受较大载荷时,列车运行速度对滚子接触载荷分布影响不大,可采用静力学对轴承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轴承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拟动力学分析 载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清凯 温保岗 +1 位作者 郭玉飞 宋万里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风电装备向更大功率方向迅速发展,也对大功率风电装备中不同类型和系列的滚动轴承提出了大型化、长寿命、高可靠性、智能化和高效运行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评述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关键内容,...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风电装备向更大功率方向迅速发展,也对大功率风电装备中不同类型和系列的滚动轴承提出了大型化、长寿命、高可靠性、智能化和高效运行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评述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关键内容,涉及轴承数字化设计、材料与热处理、高性能制造、智能装配、检验测试与试验、智能运维等多个方面,以期为大功率风电轴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风电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轴承钢 热处理 表面处理 抗疲劳性 面向装配的设计 检测 试验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圆锥滚子轴承大挡边-滚子球端面接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亚彪 孙伟 +3 位作者 张旭 李铎 霍军周 孙振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8-263,共6页
针对点接触假设的传统模型无法获得接触应力区域的分布特征参数,基于大挡边-滚子球端面接触关系和Hertz接触理论,提出大挡边-滚子球端面接触应力分布区域的理论计算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分析载荷、滚子端面... 针对点接触假设的传统模型无法获得接触应力区域的分布特征参数,基于大挡边-滚子球端面接触关系和Hertz接触理论,提出大挡边-滚子球端面接触应力分布区域的理论计算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分析载荷、滚子端面球半径及挡边锥度角对接触状态的影响。最后以某风电主轴承为例,建立该轴承大挡边-滚子球端面的设计图谱。结果表明:风电主轴承挡边接触状态受载荷影响明显,接触区域位置对挡边锥角变化非常敏感,滚子球端面与挡边需匹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主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挡边 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盘轴承承载能力及额定寿命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2
17
作者 汪洪 陈原 《轴承》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17,共4页
以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Lundberg-Palmgren的疲劳寿命理论为基础,结合转盘轴承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受载条件,导出了接触强度校核及寿命估算的理论公式以及动、静承载能力曲线的绘制方法,并绘制了动、静承载能力曲线,为转盘轴承的设计和选型... 以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Lundberg-Palmgren的疲劳寿命理论为基础,结合转盘轴承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受载条件,导出了接触强度校核及寿命估算的理论公式以及动、静承载能力曲线的绘制方法,并绘制了动、静承载能力曲线,为转盘轴承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转盘轴承 承载 接触强度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支撑变形的转盘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范海 张建 +2 位作者 董惠敏 孙振生 王德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4,共5页
提出一种考虑轴承套圈及其支撑结构弹性变形的大型转盘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支撑结构弹性变形、轴承游隙及初始接触角对四点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载荷及接触角分布的影响。其结果与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吻... 提出一种考虑轴承套圈及其支撑结构弹性变形的大型转盘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支撑结构弹性变形、轴承游隙及初始接触角对四点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载荷及接触角分布的影响。其结果与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研究成果为定性分析大型转盘轴承的承载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盘轴承 柔性支撑 接触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尤绍军 毛玉红 姜长英 《轴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介绍了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该技术与传统的淬火技术相比,具有淬火组织与性能可调控、淬火组织与尺寸稳定性高、淬火变形量小、淬火裂纹敏感性低等特点,尤其适合大型轴承零件的热处理。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钢 淬火 回火 马贝复合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盈量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尤绍军 张晶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3,共2页
推导了反映轴承内圈与轴配合尺寸与两者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以及两者配合后内圈滚道胀大量的理论公式,基于这些公式可以对内圈和轴过盈配合后过盈量的优化、内圈滚道胀大量的计算及轴承和轴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过盈配合 内圈滚道胀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