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与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立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与体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原有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专... 目的分析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与体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原有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产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4.9±0.6)mmol/L、餐后2 h血糖(7.2±0.3)mmol/L、睡前血糖(7.6±0.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5±0.5)、(9.1±0.5)、(9.3±0.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30.9±0.6)kg/m2低于对照组的(35.5±0.5)kg/m^(2)、产后出血量(25.2±0.3)ml少于对照组的(34.1±0.5)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体质量指数管理中,针对患者采用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将更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变化,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患者体质量变化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人模块化综合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初晓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600例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妇在孕期膳食以及食物摄入率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60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 目的研究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600例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妇在孕期膳食以及食物摄入率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60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0例,其中初产91例(65.00%),不良孕产史79例(56.43%),家族糖尿病史28例(20.00%),血红蛋白(117.59±9.01)g/L,体质量指数(28.54±2.41)kg/m^2;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60例,其中初产391例(85.00%),不良孕产史181例(39.35%),家族糖尿病史45例(9.78%),血红蛋白(105.79±7.82)g/L,体质量指数(23.05±3.06)kg/m^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初产率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孕产史率、家族糖尿病史率、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5、12.753、10.485, t=15.070、19.466, P=0.000、0.000、0.001、0.000、0.000<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有11例(7.86%),膳食模式2有25例(17.86%),膳食模式3有23例(16.43%),膳食模式4有26例(18.57%);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有68例(14.78%),膳食模式2有36例(7.83%),膳食模式3有35例(7.61%),膳食模式4有38例(8.26%)。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比例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膳食模式2、3、4比例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11.825、9.561、11.974, P=0.034、0.001、0.002、0.001<0.05)。结论孕妇的孕期膳食模式中的鱼-肉-蛋类、奶制品-豆制品类以及零食-薯类-甜食类为主时,会加大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可以建议孕妇多食用谷物-水果-蔬菜类,已达到营养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膳食模式 妊娠期糖尿病 发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3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滴剂(商品名: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鱼肝油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治...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滴剂(商品名: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鱼肝油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血钙、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1.99±0.46)mmol/L、25-(OH)D3(46.37±4.9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83±0.38)mmol/L、(23.21±2.26)ng/ml, NBAP(160.25±3.71)U/L低于对照组的(186.13±8.5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伊可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降低患儿疾病痛苦度,提升患儿临床治疗疗效,稳定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D滴剂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冬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8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8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子宫切除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19.3±61.9)ml,产后24 h出血为(322.6±71.1)ml,均少于对照组的(368.6±63.6)、(459.7±8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产妇 剖宫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关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572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同意且接受产前筛查分为筛查组(同意且接受产前筛查,2983例)与未筛组(不接受产前筛查,589例)。筛查组进行产前筛查,观察...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572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同意且接受产前筛查分为筛查组(同意且接受产前筛查,2983例)与未筛组(不接受产前筛查,589例)。筛查组进行产前筛查,观察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筛查结果,随访并比较两组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出生情况。结果筛查组筛查出严重先天性缺陷儿81例(2.72%),其中42例(1.41%)胎儿感染、23例(0.77%)先天畸形、11例(0.37%)染色体病和5例(0.17%)单基因病。筛查组分娩出严重先天性缺陷儿2例(0.07%),均为胎儿感染。未筛组分娩出严重先天性缺陷儿16例(2.72%),其中9例(1.53%)胎儿感染、3例(0.51%)先天畸形、3例(0.51%)染色体病和1例(0.17%)单基因病。筛查组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出生率0.07%低于未筛组的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筛查,可以明显降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率,具有较高的宫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先天性缺陷儿 妊娠期妇女 产前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关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建档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接受血糖干预治疗,根据干预后血糖水平将观察组产妇分为观察1...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建档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接受血糖干预治疗,根据干预后血糖水平将观察组产妇分为观察1组(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23例)与观察组2组(血糖水平未降至正常范围内,17例)。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的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酮症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感染、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7.50%、25.00%、25.00%、20.00%、27.50%、2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50%、5.00%、0、7.50%、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围生儿死亡、新生儿酮症酸中毒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巨大儿、感染、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52.94%、41.18%、52.94%、41.18%,显著高于观察1组的4.35%、4.35%、8.70%、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血糖干预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及时、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妊娠期糖尿病 母婴结局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