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橙皮苷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磊 栗栖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0,共4页
橙皮苷(HSD)是从柑橘属植物外果皮提取的有效成分,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促进动物生长、治疗炎症、增强免疫力。文章对HSD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提取分离技术、在动物肠道内益生菌作用下的代谢规律、生物活性及在畜牧... 橙皮苷(HSD)是从柑橘属植物外果皮提取的有效成分,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促进动物生长、治疗炎症、增强免疫力。文章对HSD的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提取分离技术、在动物肠道内益生菌作用下的代谢规律、生物活性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其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化学结构 提取分离 代谢 生物活性 畜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替米考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良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德金 刘爱玲 +1 位作者 刘桂兰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替米考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问题,本试验拟通过优化流动相的比例、稀释液的pH值等,以改进替米考星的HPLC测定法。结果显示:当替米考星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水的体积比为10:5:5:80,以... 为了解决现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替米考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问题,本试验拟通过优化流动相的比例、稀释液的pH值等,以改进替米考星的HPLC测定法。结果显示:当替米考星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水的体积比为10:5:5:80,以100 g·L-1 NaOH溶液调节流动相pH为2.50时检测结果最佳。基于此流动相,稀释液pH值对检测原料和药物中替米考星的各项参数影响不明显,但顺式替米考星和反式替米考星的回收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流动相 光照时间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中硫酸头孢喹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婕 李巧宁 +2 位作者 刘爱玲 孟小宾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3-709,共7页
[目的]为了解硫酸头孢喹肟在鸡蛋中的残留,以确定蛋鸡用药的合理休药期,建立了硫酸头孢喹肟在鸡蛋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取空白鸡蛋样品,按质量体积比1∶19的比例添加相应浓度的硫酸头孢喹肟对照品溶液制备生物样... [目的]为了解硫酸头孢喹肟在鸡蛋中的残留,以确定蛋鸡用药的合理休药期,建立了硫酸头孢喹肟在鸡蛋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取空白鸡蛋样品,按质量体积比1∶19的比例添加相应浓度的硫酸头孢喹肟对照品溶液制备生物样品,用酸性乙腈提取药物,正己烷分离脂肪,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后,洗脱液经40℃水浴N2吹干浓缩后复溶,在紫外吸收波长270 nm下进行HPLC检测。[结果]硫酸头孢喹肟在0.02~2.00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4.95x+0.693(R2=0.999 8);方法的最低检测限0.01μg·m L^(-1),定量限0.02μg·m L^(-1);药物在生物样品中的低、中、高浓度分别为0.01、0.10和1.00μg·m L^(-1)时,鸡蛋中硫酸头孢喹肟的回收率为85.6%~90.4%,变异系数为6.59%~10.47%,均在规定的药物残留检测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范围内。此外,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好、准确度高,24 h内生物样品在室温、4℃(冷藏)和-20℃(冷冻)条件下稳定性均良好,且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不存在干扰。[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适用于鸡蛋中硫酸头孢喹肟含量的检测,可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头孢喹肟 鸡蛋 HPLC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的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巧宁 赵婕 +2 位作者 刘爱玲 孟小宾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4-900,共7页
[目的]为了检测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的残留,建立了测定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取皮脂、肌肉、肝脏、肾脏4种组织匀浆,按照体积比20∶1的比例分别添加硫酸头孢喹肟标准品,制成的生物样品经乙腈-水(体... [目的]为了检测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的残留,建立了测定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取皮脂、肌肉、肝脏、肾脏4种组织匀浆,按照体积比20∶1的比例分别添加硫酸头孢喹肟标准品,制成的生物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为1∶11)提取,正己烷去脂,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收集洗脱液在50℃水浴条件下N2吹干后复溶,在C18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270 nm)下检测。以甲酸调节的p H3.0左右的乙腈-水溶液(体积比为1∶10)作为流动相。[结果]该方法测得硫酸头孢喹肟在皮脂、肌肉、肝脏、肾脏等组织中的检测限均为0.01μg·g-1,定量限均为0.02μg·g-1;各个组织在0.02~2.00μg·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添加高、中、低(2.00、0.20、0.02μg·g-1)含量的硫酸头孢喹肟后,其在皮脂、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6%、88.85%、89.90%、85.98%;日内变异系数0.86%~11.8%,日间变异系数2.44%~11.13%,均符合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的规定;含有药物的生物样品在常温、4℃及-20℃保存48 h条件下均不降解,稳定性好;在匀浆组织中添加与硫酸头孢喹肟结构及性质相近的4种药物(阿莫西林、甲氧苄啶、氨苄西林、磺胺嘧啶),均不会干扰硫酸头孢喹肟的检测。[结论]建立的检测鸡组织中硫酸头孢喹肟残留的HPLC法精确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符合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头孢喹肟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毛雅元 张力 +3 位作者 王寿山 张立霞 康亚男 何召庆 《家禽科学》 2013年第8期50-52,共3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可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疾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腓肠腱断裂、跛行,是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AVA)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疫...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可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疾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腓肠腱断裂、跛行,是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AVA)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疫苗接种,因此禽呼肠孤病毒(ARV)疫苗的研发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ARV弱毒及灭活商品疫苗,对于ARV基因工程疫苗也有许多学者正对其研究。现对近几年ARV疫苗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关节炎 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松 崔明旭 +6 位作者 刘爱玲 武晓英 曹贵东 史德胜 王一凡 栗栖凤 李守军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7期55-60,共6页
通过体内外抑菌试验考察茯苓多糖和恩诺沙星联合抗菌的生物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TT法检测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 通过体内外抑菌试验考察茯苓多糖和恩诺沙星联合抗菌的生物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TT法检测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抑制作用,同时腹腔注射SA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给药的方式,检测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在体内抑制SA的效果。在体外抑制浮游菌的试验中,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鸡BSA的MIC为16μg/mL(以恩诺沙星计);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SA的MIC为8μg/mL(以恩诺沙星计);茯苓多糖联合恩诺沙星对E.coli的MIC为4μg/mL(以恩诺沙星计);在体外抑制细菌生物膜的试验中,茯苓多糖可以改善恩诺沙星清除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在治疗小鼠腹腔感染试验中,茯苓多糖可以使恩诺沙星抑制SA的活性增强。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具有增强恩诺沙星抗菌能力的作用,有效减少恩诺沙星的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恩诺沙星 生物膜 腹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消除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桂兰 刘爱玲 +1 位作者 李浛 李旭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5期37-42,共6页
简要介绍了各种霉菌毒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详细叙述了从营养方式和非营养方式消除霉菌毒素的策略,重点介绍了抗氧化剂、生物转化等最新的脱毒、解毒方法,对霉菌毒素的临床控制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结构 消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混悬剂的特征及其在兽医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爱玲 李旭东 鲍恩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纳米混悬剂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纳米微粒药物传递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制剂技术,纳米混悬剂在提高低溶解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药物 纳米混悬剂 粒径 溶解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颗粒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娥 刘爱玲 +6 位作者 苏建东 王伟颖 王丽娟 陈小秋 聂丽娜 田凤菊 夏雪林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15日龄雄性AA肉仔鸡240只,分为6组,一组于常规温度下饲养,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均在低温下饲养,一组为硝苯地平组,为药物对照组;一组不给任何药物,为阳性对照组;余下3组作为试验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参芪颗粒制剂,连用15 d。结... 15日龄雄性AA肉仔鸡240只,分为6组,一组于常规温度下饲养,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均在低温下饲养,一组为硝苯地平组,为药物对照组;一组不给任何药物,为阳性对照组;余下3组作为试验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参芪颗粒制剂,连用15 d。结果表明:低温饲养能明显提高肉鸡腹水发病率,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腹水发病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腹水心脏指数、肺动脉压指标显示,药物对照组、不同剂量参芪颗粒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腹水心脏指数及肺动脉压,参芪颗粒对肉鸡腹水综合征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腹水综合征 参芪颗粒 腹水心脏指数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房炎用药国内外制剂审批情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桂兰 邓旭明 +3 位作者 刘爱玲 王建锋 李旭东 聂丽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奶牛乳腺炎又名奶牛乳房炎,是接触性传染病原微生物和/或环境性病原体侵入乳房导致,其他疾病继发、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也可以使乳腺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实质和间质组织的炎症及乳汁成分的变化。在线监督、加强管理、使用疫苗、早... 奶牛乳腺炎又名奶牛乳房炎,是接触性传染病原微生物和/或环境性病原体侵入乳房导致,其他疾病继发、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也可以使乳腺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实质和间质组织的炎症及乳汁成分的变化。在线监督、加强管理、使用疫苗、早期诊断,对症治疗配合适当的辅助疗法是增强乳房特异性抵抗力、治疗乳腺炎的传统手段,其中,抗生素的使用发挥了很好的治疗作用。抗生素虽然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国内外 奶牛乳腺炎 审批 制剂 用药 饲养管理 对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1
作者 富艳玲 刘爱玲 李旭东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7期51-54,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吕晓静 孟小宾 +1 位作者 王小武 刘爱玲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5期66-69,共4页
对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该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发挥对机体的免疫作用,通过多层次共同发挥作用,既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又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正常及非正常机体都发挥着免疫作用,可... 对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该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发挥对机体的免疫作用,通过多层次共同发挥作用,既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又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正常及非正常机体都发挥着免疫作用,可更广泛的应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免疫作用机制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甲喹性质、毒性与替代药物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桂兰 夏雪林 +1 位作者 仝玉慧 刘爱玲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8期46-49,共4页
简要介绍了乙酰甲喹的结构特点、药动学性质、常见的中毒症状、临床控制方法,分析了哪些药物可以替代乙酰甲喹,提出了更优选的肠道疾病控制策略,期望对绿色养殖的推广、临床疾病的控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乙酰甲喹 性质 毒性 肠道疾病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球虫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明燕 刘爱玲 +2 位作者 刘桂兰 王莹 夏雪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308-6311,共4页
球虫病是重要的禽病之一。对抗球虫药物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微生态制剂是抗球虫药物的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球虫病 抗球虫药物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光明 刘建军 +3 位作者 刘桂兰 王莹 刘爱玲 谢玲玲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9期27-29,共3页
为比较市场上HSCAS类即水合硅铝酸钠-钙类(主要成分是蒙脱石)、酵母细胞壁多糖类(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及复合型(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和酵母细胞壁多糖)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将105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1只,饲喂2... 为比较市场上HSCAS类即水合硅铝酸钠-钙类(主要成分是蒙脱石)、酵母细胞壁多糖类(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及复合型(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和酵母细胞壁多糖)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将105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1只,饲喂21 d。结果表明,到21日龄时,复合型吸附剂组肉鸡的料重比(FCR)比HSCAS类吸附剂组和酵母细胞壁多糖类吸附剂都低,差异显著(P<0.05);复合型吸附剂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低于HSCAS类吸附剂、酵母细胞壁多糖类及毒素饲料组(P<0.05),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高于HSCAS类吸附剂、酵母细胞壁多糖类及毒素饲料组。以上分析说明,吸附剂可缓解毒素对肉鸡的毒害作用,作用效果因吸附剂的类型不同存在差异。复合型吸附剂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酵母细胞壁多糖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D03株N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N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婧珉 陈冰 +5 位作者 李云霞 付立辉 张立霞 李亚杰 郁宏伟 杨保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3,共7页
试验旨在确定国内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流行毒株核蛋白N与市场上现用疫苗株、近年国内外分离株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自山东某鸡场病鸡肾脏组织分离获得、经PCR鉴定为IBV阳性的毒株(命名为SD03株),参考NCBI上部分IBV毒株N基因... 试验旨在确定国内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流行毒株核蛋白N与市场上现用疫苗株、近年国内外分离株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自山东某鸡场病鸡肾脏组织分离获得、经PCR鉴定为IBV阳性的毒株(命名为SD03株),参考NCBI上部分IBV毒株N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pMD18-T-N/DH5α菌,测序获得N基因序列。与参考株进行了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合DNAStar软件与http://www.expasy.org/网站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SD03株为IBV肾型毒株,与LDT3、partridge/GD/S14/2003毒株(肾型)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9.0%以上。与其他国内外肾型经典毒株Ma5、W93、Gray、Holte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0.0%~94.6%,与国内外呼吸型疫苗株H120、H52、M41氨基酸同源性为89.7%~91.0%。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流行株SD03株N蛋白的理化特性,为N蛋白亚单位疫苗在不同系统中表达及蛋白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现阶段IBV的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RT-PCR N基因 N蛋白 同源性 系统发生树 N蛋白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寄生虫感染情况与驱虫药物批准概况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桂兰 刘爱玲 +1 位作者 王晓钧 李梁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第1期41-43,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扬马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极有潜力的。马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强国仍然是养马业发达的国家,马匹质量、赛马规模、马术水平是国力强盛的标志[1]。而肠道寄生虫是各类马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扬马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极有潜力的。马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强国仍然是养马业发达的国家,马匹质量、赛马规模、马术水平是国力强盛的标志[1]。而肠道寄生虫是各类马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寄生在马消化道的寄生虫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圆线虫、马副蛔虫、韦氏类圆线虫、裸头绦虫。其中圆线虫的马副蛔虫不仅影响动物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寄生于马小肠的幼虫在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氏类圆线虫 驱虫药物 马副蛔虫 寄生虫感染 肠道寄生虫 养马业 动物消化道 吡喹酮片剂 细颈三齿线虫 消化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剂对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体外抑制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莹 陈光明 +3 位作者 谢玲玲 刘建军 刘桂兰 刘爱玲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为探究复合酸化剂对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抑菌作用,试验以发霉饲料中分离的1株产黄曲霉毒素菌株为指示菌,用复合酸化剂对指示菌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酸度环境是黄曲霉生长的影响因素。酸的浓度越高,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越明显。... 为探究复合酸化剂对产黄曲霉毒素菌株的抑菌作用,试验以发霉饲料中分离的1株产黄曲霉毒素菌株为指示菌,用复合酸化剂对指示菌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酸度环境是黄曲霉生长的影响因素。酸的浓度越高,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在相同的p H环境,复合有机酸比无机酸抑制效果更好。其机制与有机酸抑制肠道病原菌的机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分离 有机酸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麻杏石甘口服液中3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松 崔明旭 +6 位作者 刘爱玲 栗栖凤 史德胜 孙月川 王一凡 刘桂兰 李守军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20-26,共7页
建立麻杏石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3种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以盐酸麻黄碱为内参物,建立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与盐酸麻黄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测定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得... 建立麻杏石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3种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以盐酸麻黄碱为内参物,建立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与盐酸麻黄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测定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方法的可行性。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33和2.741,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相对误差小于0.3%。一测多评法运用于麻杏石甘口服液的含量测定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麻杏石甘口服液 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苦杏仁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芩鱼泡腾片对虾池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20
作者 张利勃 李虹颖 +3 位作者 王宏军 孙健 蒋红 侯文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89,共4页
为研究自制大黄芩鱼泡腾片对养虾池中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鉴别培养、生化反应、PCR方法鉴定菌株,并用微孔-平板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菌株有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弗尼斯弧菌(Vibri... 为研究自制大黄芩鱼泡腾片对养虾池中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鉴别培养、生化反应、PCR方法鉴定菌株,并用微孔-平板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菌株有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V.f)和泛菌属的Pantoea eucrina(P.e)。大黄芩鱼泡腾片对V.p的MIC和MBC均为1 mg/mL;对V.f的MIC为4 mg/mL、MBC为8 mg/mL;对P.e的MIC和MBC均为4 mg/mL。由此表明,大黄芩鱼泡腾片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 泡腾片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