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首次TACE的疗效
1
作者 陈炜越 林桂涵 +3 位作者 陈勇军 施昌盛 涂建飞 纪建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探讨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首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和2022年1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首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和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中心3)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CNLCⅡb~Ⅲb)患者。将134例来自中心1的患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4例和内部验证集40例;61例来自中心2和中心3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首次TACE术后的早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增强MRI的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图像勾画肿瘤轮廓并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降维后的特征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独立预测因素进行筛选,并联合最优影像组学评分建立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计算净获益。结果经筛选获得了9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09、0.836、0.783,选择其作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基于AFP水平、瘤周强化和最优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的列线图可进一步提升性能,其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2、0.890、0.82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为患者带来更高的净获益。结论增强MRI影像组学联合AFP水平和瘤周强化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中晚期HCC患者首次TAC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疗技术在血管性病变和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虞希祥 李阳 +2 位作者 林友岳 黄林芬 王玉珠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对血管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药物灌注、栓塞 ;经皮穿刺活检、注射无水酒精 ,置管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肺 (肝 )结节状病灶、呼吸道... 目的 :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对血管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药物灌注、栓塞 ;经皮穿刺活检、注射无水酒精 ,置管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肺 (肝 )结节状病灶、呼吸道大咯血、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瘤、中、晚期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5 2 0例中属诊断性 10 3例 ,其中 ,经介入方法确诊的 97例 ,占 94.2 % ,未确诊的 6例占 5 .8% ,属治疗性 417例 ,其中有效 411例 ,占 98.6%。结论 :介入诊疗技术在血管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应用范围广、疗效佳、并发症少、损伤小等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传统诊疗技术和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病变 肿瘤 评价研究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肝癌TACE术中评估碘油沉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施振静 虞希祥 +3 位作者 郝伟远 陈斌 施昌盛 朱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评估碘油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在碘油栓塞后术中行C臂CT检查,即刻评价碘油栓塞效果,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予追加栓塞,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B组(20例)...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评估碘油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在碘油栓塞后术中行C臂CT检查,即刻评价碘油栓塞效果,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予追加栓塞,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B组(20例)术中不行C臂CT检查,仅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结果 A组30例(54个病灶)中,X线透视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49个(49/54,90.7%),初次C臂CT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53个(53/54,98.1%);初次C臂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8.5%(37/54),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的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86.5%(46/54),其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高于初次C臂CT图像(χ2=20.4,P<0.05)。B组20例,33个瘤灶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完全碘油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6.7%(22/33)。A组常规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显著高于B组(χ2=4.16,P<0.05)。结论在肝癌TACE术中,行C臂CT可对栓塞效果做出快速评价,方便、有用,并且有利于获得完全的肿瘤栓塞,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2D-DSA C臂CT 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宽 虞希祥 +1 位作者 林永胜 游梦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8-941,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通过股动脉插管后经介入导管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3 g/kg,实验... 目的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通过股动脉插管后经介入导管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3 g/kg,实验组术前30 min及术后6 h、12 h经耳缘静脉给予前列地尔0.5μg/kg,并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3 g/kg。分别在术前30 min及术后24 h、48 h查动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术后72 h取动物右侧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动物在注入对比剂24 h后血清肌酐均有上升,与注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升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对比剂24 h后,对照组发生CIN 6只(30%),实验组1只(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对照组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干乳剂能降低注射对比剂后血清肌酐的上升水平和CIN的发生率,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对比剂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脱氧核糖核酸酶与TACE早期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施昌盛 杨庆 +3 位作者 肖池金 虞希祥 郑冰汝 李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TACE术后疗效评估,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的病例归为获益组,疾病进展者归为无效组。比较TACE术前、术后,获益组及无效组之间的血清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CE术前与术后24 h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1),且术后较术前呈升高趋势。56例次TACE中,24例次为稳定(SD),2例次部分缓解(PR),30例次为肿瘤进展(PD),将SD和PR患者归为获益组(n=26),PD患者为无效组(n=30)。在TACE术前,获益组与无效组血清HMGB1、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395,P=0.091);在TACE术后24 h,血清HMGB1、DNase在获益组和无效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4,P=0.182)。而sRAGE在获益组与无效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而在术后24 h,两组间sRAGE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 1TACE术后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2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RAGE与TACE疗效相关,可以作为TACE治疗肝癌疗效早期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迁移率组蛋白B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脱氧核糖核酸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诊断、治疗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陈耀庭 许林锋 +4 位作者 陈斌 周经兴 骆江红 谭绮尹 胡仁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月。对45例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结果4...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月。对45例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PTCD,其中11例(24.44%)合并胆道感染。PTCD前患者黄疸TBIL(185.89±104.68)μmol/L,DBIL(136.85±84.53)μmol/L,引流4~14天后,患者黄疸情况明显改善,术后TBIL(84.09±63.82)/xmol/L(t=8.72,P〈O.05),DBIL(60.54±51.37)μmol/L(t=8.15,P〈0.05)。随访2~48个月(平均10.21个月)期间发现胆瘘1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42例获得二次治疗机会。结论PTCD对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吻合术 Roux-en—Y和胃肠 黄疸 梗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