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牧场与样方尺度下放牧强度测量及其对青藏高原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
作者
李黎
李丹
+1 位作者
Johannes M H KNOPS
Matthias BÜRGI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2-4962,共11页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当地社区和下游居民提供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维持并促进这一牧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草地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放牧强度的合理范围做出判断。牧场尺度下的放牧...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当地社区和下游居民提供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维持并促进这一牧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草地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放牧强度的合理范围做出判断。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与影响放牧管理方式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密切相关,而样方尺度的放牧强度测量对理解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有多种定义放牧强度的方法,但其分析往往缺乏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如草地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和家畜啃食与踩踏行为的空间分布差异。因此,在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对放牧强度进行了定义、测量和分析。利用社区参与式作图的方法,计算了1994年与2015年青藏高原东部某自然村冬春与夏秋牧场在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运用移动生态学的方法,结合GPS和加速度计等技术,研究对牦牛在单个牧场内的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据此计算了样方尺度(2 m×2 m)下的放牧强度。结果显示,在牧场尺度下,由于牧场面积及使用期长短的差异,1994年和2015年冬春牧场的放牧强度均显著高于夏秋牧场(P<0.05)。由于人口增长及家庭数增加,村内冬春及夏秋牧场数量增多,且平均面积明显减小,而每户平均家畜数量维持不变,揭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放牧强度差异的影响。由于存在系统性的路径依赖,牧民在调整牧场面积、使用时间和牲畜数量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阻碍了对放牧强度的及时调整。基于牦牛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的细致分类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牦牛的啃食行为偏好选择坡度20°—30°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高于牧场平均值(P<0.05)的草地斑块。传统放牧方式的改变,如羊倌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由牦牛啃食偏好导致的局地放牧强度增加。数据分析表明,在制定放牧强度管理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导致放牧强度增加的社会⁃生态驱动要素,避免简单地将过度放牧现象归咎于牧民的管理能力不足。考虑到草地牧业景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强调有效的放牧强度数值应基于单个牧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界定。牧业管理者应通过实地观察积累在地知识,结合当地的景观环境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放牧强度管理策略,以实现青藏高原牧业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畜牧业
草原承载力
社会⁃生态系统
景观异质性
高寒草甸退化
移动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牧场与样方尺度下放牧强度测量及其对青藏高原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
作者
李黎
李丹
Johannes M H KNOPS
Matthias BÜRGI
机构
西交利物浦
大学
理学院健康与环境科学系
瑞士
联邦森林、景观与雪
研究所
(WSL)
瑞士伯尔尼大学地理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2-496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010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534)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RDF-22-01-069)。
文摘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当地社区和下游居民提供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维持并促进这一牧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草地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放牧强度的合理范围做出判断。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与影响放牧管理方式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密切相关,而样方尺度的放牧强度测量对理解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有多种定义放牧强度的方法,但其分析往往缺乏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如草地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和家畜啃食与踩踏行为的空间分布差异。因此,在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对放牧强度进行了定义、测量和分析。利用社区参与式作图的方法,计算了1994年与2015年青藏高原东部某自然村冬春与夏秋牧场在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运用移动生态学的方法,结合GPS和加速度计等技术,研究对牦牛在单个牧场内的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据此计算了样方尺度(2 m×2 m)下的放牧强度。结果显示,在牧场尺度下,由于牧场面积及使用期长短的差异,1994年和2015年冬春牧场的放牧强度均显著高于夏秋牧场(P<0.05)。由于人口增长及家庭数增加,村内冬春及夏秋牧场数量增多,且平均面积明显减小,而每户平均家畜数量维持不变,揭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放牧强度差异的影响。由于存在系统性的路径依赖,牧民在调整牧场面积、使用时间和牲畜数量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阻碍了对放牧强度的及时调整。基于牦牛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的细致分类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牦牛的啃食行为偏好选择坡度20°—30°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高于牧场平均值(P<0.05)的草地斑块。传统放牧方式的改变,如羊倌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由牦牛啃食偏好导致的局地放牧强度增加。数据分析表明,在制定放牧强度管理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导致放牧强度增加的社会⁃生态驱动要素,避免简单地将过度放牧现象归咎于牧民的管理能力不足。考虑到草地牧业景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强调有效的放牧强度数值应基于单个牧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界定。牧业管理者应通过实地观察积累在地知识,结合当地的景观环境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放牧强度管理策略,以实现青藏高原牧业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畜牧业
草原承载力
社会⁃生态系统
景观异质性
高寒草甸退化
移动生态学
Keywords
sustainable pastoralism
rangeland carrying capacity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lpine meadow degradation
movement ecology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牧场与样方尺度下放牧强度测量及其对青藏高原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李黎
李丹
Johannes M H KNOPS
Matthias BÜRGI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