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性土壤剖面中N_2O排放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6
1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3 位作者 Ove Emterdy 李生秀 赵护兵 马林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2-809,共8页
用田间原位土壤探头测定法和乙炔抑制未扰动土柱法 ,对黄土性土壤N2 O的排放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黄土性土壤N2 O的排放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异。季节变化与田间水分因子密切相关 ,N2 O高峰常出现在灌水 (降水 ) 3天后 ,施... 用田间原位土壤探头测定法和乙炔抑制未扰动土柱法 ,对黄土性土壤N2 O的排放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黄土性土壤N2 O的排放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异。季节变化与田间水分因子密切相关 ,N2 O高峰常出现在灌水 (降水 ) 3天后 ,施肥处理和对照的趋势完全一致。全年中八月份各土层N2 O浓度最高 ;在最高峰值时 ,施肥处理的N2 O浓度几乎是对照处理的 2 .5倍。土壤剖面中N2 O的浓度的顺序是 1 0cm <30cm <1 50cm <90cm <60cm ,以 60~90cm土层最高。影响黄土性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 ,在碳源充足时 ,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水分因子是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性土壤 硝化作用 时间变异 空间变异 反硝化作用 氧化亚氮 气体排放 排放通量 土壤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土壤剖面中N_2O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异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3 位作者 Ove Emteryd 李生秀 方日尧 张树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1-737,共7页
用土壤探头法对土玉米 -小麦轮作体系下不同剖面层次 N2 O浓度变化进行了 2 a的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表明 :土土壤剖面中 N2 O浓度具有较大的时间变异 ,表现为土壤 N2 O浓度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变化较大 ,以温度高、水分充足的 7~ 8月... 用土壤探头法对土玉米 -小麦轮作体系下不同剖面层次 N2 O浓度变化进行了 2 a的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表明 :土土壤剖面中 N2 O浓度具有较大的时间变异 ,表现为土壤 N2 O浓度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变化较大 ,以温度高、水分充足的 7~ 8月份为最高 ,温度较低的冬季最低 ;全年中土壤剖面中各层 N2 O浓度在降水或者灌溉后均有一个峰值。从空间上来看 ,土壤不同剖面层次的 N2 O浓度的变化以 60 cm土层最高 ,表层 1 0 cm最低 ,浓度在剖面中的变化顺序为 1 0 cm<30 cm<1 5 0 cm<90 cm<60 cm。 2 a的研究结果相比 ,降水量较高的 1 999年土壤剖面各层的 N2 O浓度较高。 2 a试验期间对照和施肥处理各土壤层次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7.1 %~ 2 9.4%和 1 0 .8%~ 5 0 .9% ,其中 1 999年变异系数分别为 2 0 .2 %~ 2 9.4%和 32 .1 1 %~5 0 .9% ,2 0 0 0年分别为 7.1 4%~ 1 8.4%和 1 0 .8%~ 2 5 .9%。从变异系数上来看 ,1 999年高于 2 0 0 0年 ;施肥处理高于对照 ;N2 O浓度较高的下层土壤高于 1 0 cm表层土壤。两个处理 N2 O出现的时间和剖面变化趋势相同 ,但施肥处理各时期、各土层的浓度均高于对照。这些结果充分说明土土壤存在明显的反硝化N2 O气态损失 ,施肥显著地增加了其产生量 ,深层土壤 N2 O的产生是土 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变异 空间变异 氧化亚氮 土壤 施肥处理 塿土 N2O浓度 反硝化作用 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和降水对旱地土壤N_2O气态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3 位作者 Ove Emteryd 李生秀 方日尧 张树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利用土壤探头法和密闭气室法相结合 ,就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玉米生长期灌溉和降水对N2 O气态损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对土壤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过程中N2 O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旱地土壤上 ,N2 O... 利用土壤探头法和密闭气室法相结合 ,就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玉米生长期灌溉和降水对N2 O气态损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对土壤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过程中N2 O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旱地土壤上 ,N2 O的变化一般较小 ,但在降雨或者灌溉后无论是土壤N2 O通量或者土壤剖面中N2 O的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 ,且这种变化趋势与同时期降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培养结果说明 ,在相同的土壤孔隙水含量 (WFPS)条件下 ,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产生的N2 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的产生量 ;在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N2 O通量随土壤WFPS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但在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土壤N2 O通量在WFPS含量为 70 %时达到最大 ,而后随土壤WFPS含量的减少而下降。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降水 旱地土壤 N2O气态损失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旱地土壤N_2O气态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2 位作者 Ove Emteryd 方日尧 张树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1,48,共5页
用密闭气室法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灌溉后 N2 O气态损失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乙炔抑制的原状土柱实验室培养法 ,对土壤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过程中 N2 O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旱地土壤上 ,N2 O通量的变化一般较小 ,但在灌溉... 用密闭气室法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灌溉后 N2 O气态损失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乙炔抑制的原状土柱实验室培养法 ,对土壤由湿变干和由干变湿过程中 N2 O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旱地土壤上 ,N2 O通量的变化一般较小 ,但在灌溉后其呈现上升的趋势 ,且这种变化在灌溉后 2 d~ 3d出现 ;整个测定过程中密闭气室法测得对照和施肥处理 N2 O通量分别为 6 .79μg/ (h· m2 )和 15 .6 4μg/ (h· m2 )。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 :同一土壤在同等的土壤 WFPS含量条件下 ,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产生的 N2 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的产生量 ;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 ,但不施肥处理的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气室法 反硝化量 干湿交替 旱地土壤 N2O 气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铵态氮肥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梁东丽 方日尧 +2 位作者 李生秀 Ove Emteryd 张兴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2,共6页
用静态箱法在田间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后土壤N2O的排放特点,并对包括温度、pH、水分等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70%的条件下,铵态氮肥处理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量... 用静态箱法在田间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后土壤N2O的排放特点,并对包括温度、pH、水分等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70%的条件下,铵态氮肥处理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量分别为233.6±165.4μg/(m2.h)和166.4±153.3μg/(m2.h);而施用硝态氮肥时则仅为75±40.2μg/(m2.h)和49.27±17.0μg/(m2.h)。施肥后短期内,铵态氮肥排放的N2O量显著高于硝态氮肥处理,由此可说明黄土性土壤表层土壤N2O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氮的硝化过程。在自然矿化条件下黄土性土壤N2O的排放量约为17.0μg/(m2.h)。如果把两个水分处理相比较,土壤水分对铵态氮肥处理土壤N2O的排放影响不明显,而对施用硝态氮肥的土壤有明显影响,高水分处理更利于土壤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从而增加了土壤N2O的排放量。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在施肥后短期内影响土壤的pH值和有效NO3--N、NH4+-N含量,而反过来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以及土壤温度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N2O的产生和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 N2O排放 田间持水量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地不同施氮量下N_2O逸出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1 位作者 Ove Emteryd 马林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7,共5页
用田间原位密闭气室法和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研究了蔬菜地不同施氮量下 N2 O的逸出量。结果表明 ,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 ,N2 O通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 ;除最高施肥量 (N4 50 )外 ,N2 O占 (N2 +N2 O)的比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用田间原位密闭气室法和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研究了蔬菜地不同施氮量下 N2 O的逸出量。结果表明 ,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 ,N2 O通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 ;除最高施肥量 (N4 50 )外 ,N2 O占 (N2 +N2 O)的比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水平低时 ,氮素的损失以 N2 为主 ,当施肥量高于 30 0 kg/ hm2后 ,则以 N2 O为主。 2 m土体中 NO3- N分析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时对照和 N4 50 处理土壤剖面中有 NO3- N累积 ,其余各个处理氮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其中损失量最大的是 N1 50 处理 ,与 N2 O逸出量的趋势相一致。 N2 O逸出量占肥料 N总用量的 0 .15 %~ 0 .6 6 % ,肥料逸出量占土壤 N2 O总逸出量的 39.0 %~ 70 .3% ,且在施氮水平低于 N30 0 以下时 ,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施氮量 N2O逸出量 氮素损失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碳源和氮源对黄土性土壤N_2O逸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2 位作者 Ove Emteryd 方日尧 马林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法 ,就不同碳、氮质量分数对黄土性土壤水稻土和旱地农田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氮质量分数和水分条件下 ,两种土壤的反硝化强度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 ,在有效碳源最高加入量 2 0 0 ...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法 ,就不同碳、氮质量分数对黄土性土壤水稻土和旱地农田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氮质量分数和水分条件下 ,两种土壤的反硝化强度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 ,在有效碳源最高加入量 2 0 0 m g/kg时达到最大 ;而在一定的碳质量分数和水分条件下 ,供试土壤的反硝化强度并不随土壤 NO- 3- 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水稻土和农田土壤上最大反硝化作用的氮源加入量分别为 30 0和 15 0 mg/kg;当氮源为亚硝态氮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碳源 氮源 逸出量 黄土性土壤 反硝化作用 氧化二氮 气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_2O浓度的原位监测 被引量:8
8
作者 梁东丽 吴庆强 +3 位作者 李生秀 方日尧 Ove Emteryd Tord Magnusso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1427,共7页
用土壤探头法对黄土性土壤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下不同剖面层次N2O浓度变化进行了3a的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证实了黄土性土壤深层反硝化作用的存在,且N2O浓度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异。表现为N2O浓度受土壤气候条件(温度和降水)和生产管理... 用土壤探头法对黄土性土壤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下不同剖面层次N2O浓度变化进行了3a的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证实了黄土性土壤深层反硝化作用的存在,且N2O浓度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异。表现为N2O浓度受土壤气候条件(温度和降水)和生产管理措施的影响,丰水年明显高于亏水年;在降水或灌溉后出现瞬时N2O浓度峰。由于小麦和玉米生长特点和作物生长季气侯特点的差异,玉米生长季土壤剖面各层N2O浓度显著高于小麦生长期土壤剖面各层的浓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层N2O浓度的变化对照处理为60cm≈90cm≈150cm>30cm>10cm,而施肥处理为60cm>90cm≈150cm>30cm>10cm。深层土壤N2O的主要来源是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施肥显著地增加各土壤层次N2O的产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性土壤 N2O 排放 土壤剖面 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反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东丽 吴庆强 +1 位作者 李生秀 EMTERYD Ov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98,共6页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水分因子是限制因子;两种氮源相比较,在一定的碳含量和水分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量并不随NO3--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N2O排放量发生在氮源加入量为300 mg/kg时;而当氮源为NO2--N时,土壤N2O排放量随NO2--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排放量为NO2--N为450 mg/kg处理。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产生的N2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的产生量;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N2O通量随着土壤水充孔隙空间(WFP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最大N2O通量并非在土壤水分饱和状态下,而是在土壤WFPS为70%时,而后N2O排放量随土壤WFPS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施肥处理土壤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两者的N2O通量变化趋势相同,但对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反硝化作用 N20排放通量 W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期黄土区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东丽 李生秀 +2 位作者 吴庆强 张兴昌 Ove Emtery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土层的N2O浓度最高,10 cm土层最低;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剖面中N2O的浓度,而且增加了土壤表面N2O的排放通量,玉米生长期对照和施氮处理的土壤表面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95±4.13)和(22.41±8.69)μg/(m2.h)。对照和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N2O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NO3--N含量是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土壤 玉米生长期N2O 浓度 N2O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