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结构到制度: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彦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4,20,共7页
受"国家-社会"理论框架、治理理论等影响,传统高等教育治理研究以一种结构主义的理论姿态主导着研究进程,强调治理实践中国家、大学等主体间的结构关系与规范性角色,并在"强国家与弱大学"的二分法中建立起研究的问... 受"国家-社会"理论框架、治理理论等影响,传统高等教育治理研究以一种结构主义的理论姿态主导着研究进程,强调治理实践中国家、大学等主体间的结构关系与规范性角色,并在"强国家与弱大学"的二分法中建立起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及理论议题等诸项内容。然而,结构主义式的高等教育治理研究在多个层面身陷同质化的理论境地,相应的知识生产似乎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实现理论视角或范式的转换。通过在国家与大学等主体间引入"制度"这一国家的具体治理机制,构建起一个以制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诠解路径,在具体制度的历史及其运作实践中建立起新的问题意识,并在跨学科的理论语境中发展出更多解释空间,实现从结构到制度的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研究范式重视实践中高等教育治理机制问题,进而在具象化的制度中寻求高等教育治理实践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 制度视角 高等教育治理 视角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麻地里收获“成长”:感受《草房子》里的童年
2
作者 郑晓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4,共3页
童年是每个人都会追忆的一个阶段。在童年时光里,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正是因为这种无忧无虑,带给了我们童年所特有的童趣和纯真。在童年里,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人生涂抹这童年那再也无法倒带的色彩。电影《... 童年是每个人都会追忆的一个阶段。在童年时光里,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正是因为这种无忧无虑,带给了我们童年所特有的童趣和纯真。在童年里,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人生涂抹这童年那再也无法倒带的色彩。电影《草房子》是由徐耿执导,改编自曹文轩同名小说的少年电影,该电影以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主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童年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 纸月 曹文轩 同名小说 徐耿 光里 桑乔 儿童视角 原著作者 校门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美学视域下的《邪不压正》
3
作者 欧阳娉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0-151,共2页
姜文不断在电影中对空间所具有的体验性、形象性以及情感性等特质进行探索,让空间超越于物质实体而成为具有表意功能的美学符号,其新片《邪不压正》也不例外。影片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空间叙事方式,即用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空间为叙事提供背... 姜文不断在电影中对空间所具有的体验性、形象性以及情感性等特质进行探索,让空间超越于物质实体而成为具有表意功能的美学符号,其新片《邪不压正》也不例外。影片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空间叙事方式,即用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空间为叙事提供背景;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了消解,使片中空间充满主观想象性。此外,《邪不压正》中姜文在心理空间构筑、空间隐喻等方面的实践,使观众的空间审美经验再一次得到了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不压正》 姜文 空间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