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β-胡萝卜素在食品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
《饮料工业》 2020年第1期76-76,共1页
β-胡萝卜素是一种稳定的橘黄色天然色素,它可使水果、蔬菜拥有饱满的黄色和橘色,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医药及化妆品工业。然而,由于β-胡萝卜素是脂溶性化合物,这一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利... β-胡萝卜素是一种稳定的橘黄色天然色素,它可使水果、蔬菜拥有饱满的黄色和橘色,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医药及化妆品工业。然而,由于β-胡萝卜素是脂溶性化合物,这一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处理,如微胶囊技术等可将β-胡萝卜素转化为水溶性色素,使其应用范围得到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水溶性色素 化妆品工业 天然色素 饲料工业 脂溶性化合物 创新应用 橘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化工艺优化及其应用
2
作者 陈泳琪 敬思群 +5 位作者 伍绍明 陈文田 张俊艳 陈剑 郑庆东 丁志昆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目的:旨在解决辣椒红色素在冷冻面制品应用中褪色的问题。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芯材,以豌豆粉、高粱粉和香芋粉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微胶囊。以辣椒红色素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溶解度为考察指标,观察壁材配比、芯壁比和进风温度对微... 目的:旨在解决辣椒红色素在冷冻面制品应用中褪色的问题。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芯材,以豌豆粉、高粱粉和香芋粉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微胶囊。以辣椒红色素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溶解度为考察指标,观察壁材配比、芯壁比和进风温度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优化实验。结果:确定辣椒红色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配比(豌豆:高粱:香芋)0.5:1:1,芯壁比1:40(mL/g),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抗氧化剂鼠尾草酸添加量为1.0%(g/g),在此条件下,得到辣椒红色素包埋率为95.90%,微胶囊溶解度为82.13%。粒径分布为0.252~0.831μm。室温自然光存放9周辣椒红色素保留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结论: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化有效地改善了辣椒红色素在冷冻面制品应用中的褪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微胶囊 包埋率 溶解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物理改性处理提高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及应用
3
作者 郑敦锦 祝顺 +4 位作者 敬思群 谭艳仪 张俊艳 郑庆东 丁志昆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6期43-50,共8页
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UHP)、脉冲电场(PEF)、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 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UHP)、脉冲电场(PEF)、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揭示了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机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作对照组、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为原料制作曲奇饼干,验证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作用。结果:在400 MPa、保压时间30 min、室温的处理条件下,甜菜红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样品;超高压处理提高了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对甜菜红的特征官能团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组分比例发生了改变;以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色素制作的饼干与未处理的相比,烘烤前后饼干色差变化幅度小。结论:超高压处理是提高甜菜红色素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红 稳定性 超高压处理 表征 饼干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IMS技术与HS-SPME/GC-MS技术分析3种茶叶风味成分 被引量:11
4
作者 敬思群 吴飞虎 +3 位作者 程金生 张俊艳 唐辉 李海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7-176,共10页
分别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非洲卢旺达绿茶和F... 分别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非洲卢旺达绿茶和FBOP1、FBOP两个等级的卢旺达红茶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GC-MS图谱、GC-IMS图谱与指纹图谱比较3种茶叶之间的风味成分差异,采用动态主成分分析法(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PCA)对风味成分进行聚类分析,最近邻算法评估3种茶叶风味的相似度。HS-SPME/GC-MS结果表明,3种茶叶共含有71种主要风味成分,其中共有风味成分有芳樟醇、水杨酸、咖啡因等16种,FBOP1红茶的独有风味成分与FBOP红茶相似,包含全氟三丁胺、苯乙醛、橙花醇等,绿茶的独有风味成分有橙花叔醇、二十七烷酸、茉莉酮等;而GC-IMS结果显示,3种茶叶含有45种共有风味成分,FBOP1红茶与FBOP红茶两个茶叶的风味成分较为相似,其中包括E-2-辛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等,绿茶的风味成分为3-戊酮、6-甲基-5-庚烯-2-酮等。HS-SPME/GC-MS技术检测出的多为高含量的10个碳原子以上的大分子风味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多为低含量的10个碳原子以下的小分子风味成分,两种技术联用可较全面地揭示样品的风味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非洲茶叶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相似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田 李海霞 +1 位作者 郑庆东 赵卫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7-148,155,共3页
研究了番茄红素溶于油脂后制备成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添加0.5%的阿拉伯胶能够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乳状液粒径的增大,从而大大改善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VC和VE对乳状液体系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VC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促进作... 研究了番茄红素溶于油脂后制备成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添加0.5%的阿拉伯胶能够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乳状液粒径的增大,从而大大改善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VC和VE对乳状液体系的乳化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VC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的贡献较大,二者按0.15%:0.001%比例复配加入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乳状液 阿拉伯胶 维生素C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剂和微胶囊化联用技术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少聪 邱梦辉 +4 位作者 黄德金 钟俊锋 朱鸿明 敬思群 李海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2-118,共7页
以光稳定性为指标,筛选稳定剂Zn^(2+)的最适作用浓度;以包埋率为指标,分析水相与醇相体积比、壁材比(阿拉伯胶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芯壁比(姜黄素与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对姜黄素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 以光稳定性为指标,筛选稳定剂Zn^(2+)的最适作用浓度;以包埋率为指标,分析水相与醇相体积比、壁材比(阿拉伯胶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芯壁比(姜黄素与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质量比)对姜黄素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试验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平衡法确定姜黄素纳米颗粒制备最优工艺;同时分析微胶囊化对姜黄素溶液光稳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0.3 g/L的Zn^(2+)有助于改善姜黄素溶液的光稳定性;姜黄素纳米颗粒最优制备工艺为水相与醇相体积比3∶1,壁材比8∶10(质量比),芯壁比7∶100(质量比),此时姜黄素纳米颗粒包埋率为95.844%,载药量为62 mg/g,粒径为0.994μm。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光解反应比未包埋的姜黄素的光解反应要慢,微胶囊技术提高了姜黄素溶液对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溶液 稳定剂和微胶囊化联用 多指标综合平衡法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天然红色色素的稳定性及其在果汁饮料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廖远东 刘顺字 陈文田 《饮料工业》 2019年第6期28-31,共4页
天然色素具有资源丰富,着色性能良好,且大多数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已成为食品添加剂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萝卜红和红曲红2种天然红色色素在温度、pH和光照的稳定性影响,并添加到果汁饮料中进行稳定性分析探讨,以期为天然红色素应用开发... 天然色素具有资源丰富,着色性能良好,且大多数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已成为食品添加剂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萝卜红和红曲红2种天然红色色素在温度、pH和光照的稳定性影响,并添加到果汁饮料中进行稳定性分析探讨,以期为天然红色素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红色色素 稳定性 果汁饮料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