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微项目式新能源专业实验教学——锂离子电池实验案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珏 陈昕 +2 位作者 成锦强 庄智鹏 王显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对微项目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初步探索。教师结合生活热点设定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半自主拟定项目课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预实验;教师与学生进行多维度...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对微项目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初步探索。教师结合生活热点设定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半自主拟定项目课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预实验;教师与学生进行多维度互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微项目式实验教学,有效提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电池行业工科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项目式 实验教学 探索式教学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铁含量分析技术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岑水斌 郑智源 +5 位作者 吴文 罗富康 吴少微 郭涛 王海水 洪瀚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5期70-74,共5页
选择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明前绿茶、大红袍茶和普洱茶3种常见市售茶叶中铁含量。研究发现,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在0~2.0000μg/mL和0~5.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 选择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明前绿茶、大红袍茶和普洱茶3种常见市售茶叶中铁含量。研究发现,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在0~2.0000μg/mL和0~5.0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铁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7.3%~103.8%和97.6%~102.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型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氧化二铌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3
作者 王静 李喜兰 郭秀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提升五氧化二铌(Nb_(2)O_(5))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光催化性能,提出五氧化二铌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首先,制备五氧化二铌纳米颗粒、五氧化二铌纳米棒和五氧化二铌纳米线,分别标记为Nb_(2)O_(5)-1、Nb_(2)O_(5)-2和Nb_... 为提升五氧化二铌(Nb_(2)O_(5))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光催化性能,提出五氧化二铌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首先,制备五氧化二铌纳米颗粒、五氧化二铌纳米棒和五氧化二铌纳米线,分别标记为Nb_(2)O_(5)-1、Nb_(2)O_(5)-2和Nb_(2)O_(5)-3,并分别暴露在罗丹明B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中。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观察其晶体结构和晶体形貌的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其形貌、尺寸和分散性,以及有机染料的吸附情况;使用光谱仪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观察有机染料在样品表面的吸附情况和能带结构变化。最后,通过一定的光源照射并监测有机染料的降解速率等参数,评估样品在不同有机染料环境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b_(2)O_(5)-2和Nb_(2)O_(5)-3结晶程度较高且为正交相结构,说明该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Nb_(2)O_(5)-2和Nb_(2)O_(5)-3表征颗粒较为明显,颗粒之间团聚程度高,纳米晶在高温环境下表现为亚稳相状态,光催化活性较高;Nb_(2)O_(5)-2和Nb_(2)O_(5)-3分别在亚甲基蓝溶液和罗丹明B溶液内时,二者可有效降低溶液的吸光值,Nb_(2)O_(5)-2对亚甲基蓝溶液和罗丹明B溶液的催化降解率最大,光催化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铌 光催化剂 罗丹明B溶液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法制备Co_(3)O_(4)催化氧化低浓度甲烷 被引量:1
4
作者 费轲 阳昌真 +3 位作者 赵梦奇 张亚新 郭皓 廖银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前驱物中氧化剂(硝酸钴)/燃料(柠檬酸)配比对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氧化低浓度甲烷性能的影响极大。随着燃料占比的增多,Co_(3)O_(4)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氧化还原性能逐渐增强。其中当氧化剂/燃料比为1∶2时所得的Co3O(4命名... 前驱物中氧化剂(硝酸钴)/燃料(柠檬酸)配比对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氧化低浓度甲烷性能的影响极大。随着燃料占比的增多,Co_(3)O_(4)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氧化还原性能逐渐增强。其中当氧化剂/燃料比为1∶2时所得的Co3O(4命名为Co1CA2)具有最小的晶体尺寸、较高的比表面积。此外,该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能力,同时表面有更丰富的Co^(2+)以及吸附氧物种,并且此时的Co-O键更容易断裂,意味着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氧物种。在低浓度甲烷的催化氧化测试中,Co1CA2表现出了最好的催化活性,其T90值为370℃,相较于直接煅烧硝酸钴得到的Co_(3)O_(4)降低68℃。在经过3次非连续的稳定性测试后,Co1CA2对甲烷的去除率仍旧稳定在9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剂/燃料配比 溶液燃烧法 Co_(3)O_(4) 催化氧化 低浓度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_(Al):n_(Si)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国涛 吴奕怡 +3 位作者 薛俊东 吴建锋 唐秀平 侯雨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5,共6页
传统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脆性较大,高温下结构容易收缩,严重限制其应用。在保证SiO_(2)气凝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前提下,结合三氧化二铝(Al_(2)O_(3))熔点高、热稳定性极好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材料耐热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常压... 传统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脆性较大,高温下结构容易收缩,严重限制其应用。在保证SiO_(2)气凝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前提下,结合三氧化二铝(Al_(2)O_(3))熔点高、热稳定性极好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材料耐热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通过调控n_(Al)和n_(Si)比例,研究材料热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当n_(Al):n_(Si)是4∶1时,耐热性能最优,复合气凝胶的耐热温度从800℃提升到1200℃,且比表面积高达570.82 m^(2)/g,即使800℃热处理3 h后,比表面积仍高达410.86 m^(2)/g,孔径维持在10~30 nm。随热处理温度的逐渐升高,虽然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但外观未发生明显变化、内部结构不坍塌,材料热稳定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 常压干燥 耐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步水热合成荧光碳点的水样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大伟 张镇威 +3 位作者 萧卫泓 臧欣瑶 徐友怡 陈奇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3-274,共2页
碳基荧光纳米点是一类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低毒性、生物兼容性优异、成本低、原料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标记、荧光分析、防伪等多方面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亚硝酸盐可导致人类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潜在的致癌性。通... 碳基荧光纳米点是一类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低毒性、生物兼容性优异、成本低、原料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标记、荧光分析、防伪等多方面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亚硝酸盐可导致人类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潜在的致癌性。通过盐酸多巴胺、邻苯二胺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制备,提纯分离后得到目标产物——荧光发射波长为535 nm的黄绿色碳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碳点溶液对亚硝酸根离子具有特异性响应,碳点的荧光被turn-off,检测范围为0~12μg·mL^(-1),检出限为0.1166μg·mL^(-1)(S/N=3,n=3)。此外,通过三种水样加标实验,回收率在93.9%~97.2%之间(RSD范围为0.03%~0.29%,n=3)。该荧光碳点合成方法快速简便,在污染物检测尤其是有毒亚硝酸盐污染物检测中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作为水源地监测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水热法 碳点 亚硝酸根离子 水源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硅酸铝复合纤维纸的制备及其耐热与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侯雨 宋子轩 +3 位作者 薛俊东 张国涛 吴建锋 唐秀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49,共6页
硅酸铝纤维作为一种传统的隔热材料,高温后结构易坍塌,力学性能下降明显。本文以硅酸铝纤维纸作为结构框架,在其纤维表面利用溶胶凝胶法构建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得到SiO_(2)气凝胶/硅酸铝复合纤维纸,复合后纤维纸耐热温度从800℃... 硅酸铝纤维作为一种传统的隔热材料,高温后结构易坍塌,力学性能下降明显。本文以硅酸铝纤维纸作为结构框架,在其纤维表面利用溶胶凝胶法构建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得到SiO_(2)气凝胶/硅酸铝复合纤维纸,复合后纤维纸耐热温度从800℃提高到1100℃,直到1100℃煅烧后,拉伸强度由9.01 MPa提升至20.41 MPa,断裂伸长率由2.36%提升到3.52%。并且对比了不同碱性pH(8,9,10)环境下制备出的复合纤维纸的微观形貌,发现pH为8时,SiO_(2)气凝胶颗粒与硅酸铝纤维纸之间的复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硅酸铝纤维纸 复合材料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