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
作者 熊晴帆 游奕来 +2 位作者 甘加俊 孙争争 刘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141-149,共9页
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应用SWO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保护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大陆的重要节点,森林生态旅游... 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应用SWO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保护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大陆的重要节点,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自然教育、休闲健身、娱乐康养等科普旅游潜力较大;②保护区的科普旅游设备设施较为简陋,解说系统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等,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科学打造锤炼科普旅游宣教推介网络平台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迫在眉睫;③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政策的重要导向,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必然需求,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道;④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科普旅游品牌打造与吸引力竞争的挑战比较突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奕军 甘加俊 +2 位作者 熊晴帆 严云仙 秦思思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76科589属939种,动物10纲52目57科427种。对保护区进行了分析表明:保护区目前存在因人工养殖、垃圾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 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76科589属939种,动物10纲52目57科427种。对保护区进行了分析表明:保护区目前存在因人工养殖、垃圾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生物资源动态监测、红树林保护、鹭鸟繁殖地保护等6项保护管理的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湿地管理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3
作者 何克宏 蓝玉杏 +1 位作者 盛利 熊晴帆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33期16-17,共2页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治理提出的的新要求,作为依法划定的具有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区域的自然保护区也不例外。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社区共建调研的基础上...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治理提出的的新要求,作为依法划定的具有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区域的自然保护区也不例外。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社区共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分析自然保护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面临的主要矛盾,严格按照十九大报告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自然保护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实现路径,为自然保护区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共建 共建共治共享 自然保护区淇澳-担杆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类物种组合模式的稳定性——以珠海淇澳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鸟类群落变化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叶锦玉 虞皓琦 +5 位作者 廖宝文 游奕来 刘新科 林寿明 杨道德 胡慧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6,共12页
动物群落的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构建的特点,具有多种相对固定的模式。验证植被变化前后动物群落物种的组合模式是否具有稳定性,是验证动物群落构建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也可对动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开展了广东... 动物群落的物种组合反映了群落构建的特点,具有多种相对固定的模式。验证植被变化前后动物群落物种的组合模式是否具有稳定性,是验证动物群落构建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也可对动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开展了广东珠海淇澳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恢复红树林前后的2次鸟类调查(恢复前于2001年3月—12月,恢复后于2015年10月—2016年6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红树林恢复前后物种组成、种属结构关系、体长分布、区系、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同时,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模型分别对种-属数量和属含物种数频次分布进行拟合,用协方差分析判断红树林恢复前后模型的一致性。2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9种,分别为11目29科58属78种和12目33科57属80种,约24%的鸟类物种发生变化,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等4种在水边灌丛或空地上觅食的鸟类消失,而蓝矶鸫(Monticola solitaries)等3种在林间活动的鸟类,以及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等3种在较深水域觅食的鸟类出现,这与红树林恢复后滩涂区面积减少,红树林区面积增加有关。但恢复前后的鸟类物种丰度仅相差2种,卡方检验表明红树林恢复前后总物种以及单次调查各季节物种的体长、区系、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的频次分布均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恢复前后的种-属数量线性模型和属含物种数频次分布乘幂模型均具有一致性。因此得出结论:淇澳岛大规模种植红树林后,部分鸟类物种发生变化,但在物种组合模式上具稳定性,即鸟类群落在构建物种组合上具有可重复性。这在指导群落重建与恢复中判断动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确定恢复对象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合模式 群落构建 鸟类群落 红树林 植被变化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水松科学保护问题与对策——以珠海市斗门竹洲岛水松保护区为例
5
作者 熊晴帆 游奕来 +3 位作者 甘加俊 孙争争 毕慧缘 梅玉启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45-49,共5页
以广东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林市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和2006年水松林群落的主要数据为依据,揭示了该水松林分密度由925株/hm^(2)减少为757株/hm^(2),减少幅度达18.2%;林分胸径结构分布由2006年的2~20 cm,演替为2023年的6~22 cm,且林下缺乏... 以广东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林市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和2006年水松林群落的主要数据为依据,揭示了该水松林分密度由925株/hm^(2)减少为757株/hm^(2),减少幅度达18.2%;林分胸径结构分布由2006年的2~20 cm,演替为2023年的6~22 cm,且林下缺乏自然更新的幼苗和幼树,2006年和2023年的胸径分布态势均为断崖式塔型,林分处于数量成熟期转向衰退期,但质量成熟还有微弱的上升空间;森林群落健康问题突出,林分枯死木占立木总株数的12.0%和9.8%,被藤本缠绕的植株占立木总数的33.3%和29.5%;栖息地生境受到严重威胁,沿岸滩涂堤围崩溃,导致水松根部裸露、立木倒伏、枯死。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主要为:①加强栖息地生境的保护刻不容缓;②采取必要的人为措施促进水松林群落正向演替;③建立水松种质资源库,增强水松群落的遗传多样性;④开展栖息地生境与水松林生长发育关系监测;⑤建设科普设施和加强科普宣教等。该研究可为国内外相似的自然保护区制订科学保护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 科学保护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17
6
作者 雷振胜 李玫 廖宝文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56-60,共5页
红树林湿地是珠海淇澳岛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湿地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生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文章以野外调查结果和资料统计为根据,从红树林植被与湿地植物、动物等方面概述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继而分析... 红树林湿地是珠海淇澳岛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湿地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生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文章以野外调查结果和资料统计为根据,从红树林植被与湿地植物、动物等方面概述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继而分析了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如人为干扰、水污染、资源过度利用、大面积纯林营造等。最后,就淇澳岛未来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①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③加强滩涂治理;④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和定位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珠海淇澳岛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无瓣海桑种苗天然更新与扩散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廖宝文 田广红 +2 位作者 杨雄邦 唐国玲 章家恩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485-488,共4页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xh-Ham.)在珠海淇澳岛抑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蔓延恢复红树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它是外来引进种,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1999年以来在...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xh-Ham.)在珠海淇澳岛抑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蔓延恢复红树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它是外来引进种,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1999年以来在淇澳岛种植的大片无瓣海桑林及其周边湿地进行了种子产量与种苗天然扩散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淇澳岛4年生无瓣海桑果实年产量为30.51kg·棵-1,果粒数为2706粒·棵-1,每果粒内含30~50粒种子。无瓣海桑幼苗在水沟两边分布最多,为40株·16m-2,其次是其林分边缘的光滩,为8株·16m-2,互花米草内为3.5株·16m-2,最少是无瓣海桑林内,1株·16m-2,种子多但幼苗少,且这些扩散苗绝大多数为当年生幼苗,很少发现多年生小苗,极难更新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无瓣海桑 种苗 扩散 天然更新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淇澳岛肉实树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广红 丁明艳 +4 位作者 杨雄邦 孙延军 廖文波 李贞 甘加俊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对珠海淇澳岛地区肉实树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肉实树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38科51属61种,种类组成具有极强的南亚热带性质;(2)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g... 对珠海淇澳岛地区肉实树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肉实树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38科51属61种,种类组成具有极强的南亚热带性质;(2)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规律相一致;(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D=13.70,H=4.12,均匀度指数为E=0.39,E′=0.82,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实树群落 物种多样性 淇澳岛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引进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田广红 李玫 +1 位作者 杨雄邦 廖宝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园23个主要红树林引进树种(2年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进树种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将红树林引进树种分成4类,表现良...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园23个主要红树林引进树种(2年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进树种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将红树林引进树种分成4类,表现良好的有拉关木、黄槿、杨叶肖槿和木榄等7种,表现较好的有尖叶卤蕨、海漆等4种,表现一般的有尖瓣海莲、海莲和木果楝等6种,最差的有角果木、正红树和白骨壤等6种。研究认为,拉关木适宜作为低潮滩的先锋造林树种,木榄为中高潮滩的造林树种,而黄槿、杨叶肖槿和海漆可作为高潮滩及堤岸的造林树种,海滨猫尾木、银叶树、海芒果和玉蕊则在滨海城市绿化中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引进树种 适应性评价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几种红树植物引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广红 李玫 +3 位作者 杨雄邦 廖宝文 何克宏 唐虹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将红树植物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木榄(B.gymnorhiza)从海南岛引种到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苗期生长正常。1a生的正红树、海莲和木榄平均苗高分别为45.3cm、28.7cm和56.... 将红树植物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木榄(B.gymnorhiza)从海南岛引种到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苗期生长正常。1a生的正红树、海莲和木榄平均苗高分别为45.3cm、28.7cm和56.7cm,平均地径分别为1.34cm、0.64cm和1.60cm,保存率分别为40.9%、59.5%和70.5%。3种红树植物苗期抗寒性大小依次为木榄〉海莲〉正红树。正红树、海莲和木榄3种红树植物能基本适应引种地的自然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尚需进行跟踪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树 海莲 木榄 引种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夹洲岛无瓣海桑与秋茄群落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以杰 安东 +6 位作者 方展强 陈康 陈思敏 卢小圣 罗丽芬 陈晓芬 黄慧娟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了解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以期为其科学引种和合理规划滩涂红树林造林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珠海夹洲岛两片恢复背景和林龄相同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比较研究裸滩和两种人工... 为了解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以期为其科学引种和合理规划滩涂红树林造林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珠海夹洲岛两片恢复背景和林龄相同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比较研究裸滩和两种人工林土壤、两种红树植物体和林区内3种不同生活型底栖动物体内Cd、Pb、Cr、Cu、Zn的含量。结果发现:(1)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中仅Cr含量略低于秋茄人工林,其余4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秋茄人工林。(2)5种重金属在无瓣海桑体内含量的加权平均值大小排列为:Zn>Pb>Cu>Cr>Cd,而秋茄为:Zn>Cu>Cr>Pb>Cd。(3)无瓣海桑对Pb、Cu和Zn的累积量高于秋茄,而对Cd和Cr的累积量低于秋茄。(4)无瓣海桑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小排序为:Pb>Cd>Cu>Zn>Cr,而秋茄为:Cd>Cu>Zn>Cr>Pb。无瓣海桑对Pb的富集能力最强,对Cr的富集能力最弱;而秋茄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对Pb的富集能力最弱。(5)植食性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重金属的含量与红树植物叶子同一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底表类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和底栖类褐蚶(Didimarca tenebricum)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林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些表明了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于乡土红树植物秋茄,人工林区底栖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不仅与沉积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有关,而且还与底栖动物自身的生活型和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秋茄 重金属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淇澳岛不同恢复类型红树林碳密度及固碳速率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懿凯 朱宁华 +2 位作者 廖宝文 游奕来 唐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107,共7页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澳岛 红树林 恢复 碳密度 固碳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湿地鸟类多样性及保护热点区域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智钊 牛晓楠 +4 位作者 熊晴帆 黄志文 李双霜 刘微 欧阳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22-29,共8页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同时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徒路线上中端位置,在全球候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城市化发展加剧了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碎与萎缩,威胁着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 广东省惠州市建成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同时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徒路线上中端位置,在全球候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城市化发展加剧了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碎与萎缩,威胁着湿地鸟类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建成区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在建成区湿地鸟类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AP分析方法对湿地鸟类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热点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共调查记录到鸟类14目42科136种,有珍稀濒危物种12种;(2)建成区的北部和西部是鸟类丰富度最高区域,同时也是保护热点区域,在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地位。建议将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内鸟类丰富度高的热点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在北部和西部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以实现对鸟类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鸟类 多样性 冷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淇澳岛潮间带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物种多样性与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伟诺 何克宏 胡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7,共12页
珠江口地处南海北部,滩涂资源丰富,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高。然而,目前大部分潮间带相关研究和物种分布记录限于珠江口东岸,而对珠江口西岸的潮间带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短尾下目(蟹类)为研究对象,于... 珠江口地处南海北部,滩涂资源丰富,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高。然而,目前大部分潮间带相关研究和物种分布记录限于珠江口东岸,而对珠江口西岸的潮间带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短尾下目(蟹类)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间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淇澳岛全岛潮间带蟹类区系进行了普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对记录物种进行整理和校订,更新了淇澳岛潮间带蟹类物种名录,并对其生境与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共采集蟹类标本90号,分属10科21属31种,其中帕氏东方相手蟹(Orisarma patshuni)、莱氏异额蟹(Anomalifrons lightana)等17种为淇澳岛新记录,高野近方蟹(Hemigrapsus takanoi)为珠江口新记录。结合历史记录,目前淇澳岛共记录潮间带蟹类13科29属48种,其中以相手蟹科(10种)、弓蟹科(10种)和沙蟹科(8种)的物种最为丰富;区系成分主要由东亚特有类群与印度-西太平洋或西太平洋沿岸分布类群构成,具有典型的东亚暖水性特征;各类生境中以泥质滩涂和红树林边缘的蟹类物种最为丰富。至本文止,珠江口西岸潮间带蟹类记录物种数已由31种提升至55种,与珠江口东岸记录物种数持平;珠江口两岸记录总数已达14科38属77种,其中两岸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河口蟹类 红树林蟹类 生境分布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植被分类系统和主要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广红 黄康有 +5 位作者 李贞 廖文波 罗海威 邵李峰 盛利 熊晴帆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5-21,共7页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草丛、砂生草丛、砂生灌丛和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分别为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市 植被分类系统 植物群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淇澳岛红树林冠层叶片功能性状反演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萌 孙争争 +5 位作者 何志东 王智慧 耿守保 赵新锋 杨龙 孙中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6-2154,共9页
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PLSR+NDVI)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与连续小波变换(PLSR+CWT)相结合的2种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红树林的10种冠... 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PLSR+NDVI)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与连续小波变换(PLSR+CWT)相结合的2种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红树林的10种冠层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PLSR+NDVI的方法更适用于红树林冠层叶片比叶重LMA、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和单位面积氮含量N_(area)的反演,PLSR+CWT的方法更适用于氮磷比N/P、叶绿素含量C_(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_(xc)的反演,2种方法用于反演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单位质量钾含量K_(mass)、单位面积磷含量P_(area)和单位面积钾含量K_(area)的结果均不理想(R~2<0.3)。采用所建立的较优方法对研究区红树林冠层叶片的LMA、P_(mass)、N_(area)、N/P、C_(ab)和C_(xc)的含量进行反演和空间分布制图,得到的功能性状空间分布格局与冠层结构及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密切相关。将不同生活型的红树林物种分开构建高光谱功能性状反演模型,有望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反演精度。未来可针对每一个红树林物种构建特定的功能性状反演模型,同时结合可见光影像的物种识别结果,以提升红树林冠层叶片功能性状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 功能性状制图 PLSR 红树林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蓝玉杏 林溪 +1 位作者 孙争争 潘淑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珠海市湿地资源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和分析珠海市湿地生态补偿中的湿地破坏者、湿地保护者、湿地保护受损者、湿地受益者和湿地保护推动者等利益相关者,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方面构建珠海市湿...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珠海市湿地资源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和分析珠海市湿地生态补偿中的湿地破坏者、湿地保护者、湿地保护受损者、湿地受益者和湿地保护推动者等利益相关者,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方面构建珠海市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珠海市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利益相关者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及保护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甘加俊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46-47,共2页
指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存在于热带、亚热带的海陆交界处,在平衡全球自然生态,促进海水和空气净化上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红树林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此,探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 指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存在于热带、亚热带的海陆交界处,在平衡全球自然生态,促进海水和空气净化上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红树林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此,探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价值,提出了红树林的保护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淇澳岛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争争 熊晴帆 杨光大 《热带林业》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淇澳岛是广东地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休憩点,对于维持区域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逐月进行连续调查,选择样线法和固定样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调查12次。结果如下:(1)记录鸟类5465只,隶属于11目30科78种... 淇澳岛是广东地区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休憩点,对于维持区域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于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逐月进行连续调查,选择样线法和固定样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调查12次。结果如下:(1)记录鸟类5465只,隶属于11目30科78种。其中,留鸟41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9种、旅鸟4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2)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最低,均为0.75;丰富度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3)群落结构上,夏季和秋季差异性最高,Jaccard相异性指数值为0.51;秋季和冬季差异性最低,值为0.30。淇澳岛鸟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到冬候鸟和夏候鸟迁入迁出的影响;其中,绝大多数鸟类为水鸟,并且冬候鸟占据数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澳岛 鸟类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南岭保护地的乡土引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生态景观营造构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少伟 刘志发 林石狮 《绿色科技》 2021年第8期7-8,共2页
指出了在华南区的南岭保护地内,如利用优良的乡土引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可在短期内构建有效吸引野生鸟类如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黑脸噪鹛(Garrulax p... 指出了在华南区的南岭保护地内,如利用优良的乡土引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可在短期内构建有效吸引野生鸟类如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等的生态景观,定点观察和长期观察积累的数据显示该树种在果期特别是秋冬季的挂果期有良好的引鸟效果,花也具有良好的引蝶、招蜂效果。为此,进一步对苦楝的栽培管护技术、整体景观构建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引鸟植物 乡土植物 生态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