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应试教育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游安军 黎华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8,共3页
应试教育:是指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短期效应的选作教育模式.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有识之士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及种种弊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对人... 应试教育:是指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短期效应的选作教育模式.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有识之士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及种种弊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提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或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实现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社会历史根源 现实基础 学校教育 价值取向 素质教 基础教育 中国传统社会 传统教育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少堂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6,共5页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简称《探论》)。读到《探论》后,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规律 教育目的 教育实践活动 内部联系 社会子系统 探论 外部联系 内在联系 术语学 内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乡村教育的人文失守与重建 被引量:7
3
作者 武晓伟 张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几乎完全处于边缘化的劣势地位,乡土价值体系解体,乡村教育失守。从乡村文化视角出发,进行乡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转向,通过活化学生的乡土想象、培植学生的自然精神、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来重建乡村教育的人...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几乎完全处于边缘化的劣势地位,乡土价值体系解体,乡村教育失守。从乡村文化视角出发,进行乡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转向,通过活化学生的乡土想象、培植学生的自然精神、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来重建乡村教育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乡村青少年扎根他们的生活世界,培养其健全完整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农村教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武晓伟 朱志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1,共7页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现代 文化 农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中产阶层化”及其对劳动阶层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和妮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4,共5页
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终身持续性影响,劳动阶层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特定阶层,研究其家庭教育具有内在价值。当前,家庭教育呈现"中产阶层化"倾向,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成为社会主流。当教育成为个人发展与社会流... 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终身持续性影响,劳动阶层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特定阶层,研究其家庭教育具有内在价值。当前,家庭教育呈现"中产阶层化"倾向,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成为社会主流。当教育成为个人发展与社会流动的重要路径时,教育对劳动阶层个人及家庭整体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劳动阶层家庭模仿中产阶层家庭教育,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经验与价值容易遭到忽视和否定。研究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形成适宜劳动阶层子女发展的家庭教育,传播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寻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中产阶层化” 中产阶层 劳动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育认证制度对建构我国社会化教育认证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建成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文章借鉴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探讨以实施机制建设为核心,逐步进行制度、文化和队伍建设,从而建构我国社会化教育认证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社会化 教育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成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和自愿性等性质特点。本文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索我国教育评估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在中国借鉴美...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和自愿性等性质特点。本文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索我国教育评估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在中国借鉴美国教育认证制度的基本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教育认证 正式规则 非正式规则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性的经验与启示——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维荣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6,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以医务与法律界职业专业化的道路为模式,提高了专业门槛,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措施。本文以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透视美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倾向,以期对我国师范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师教育以医务与法律界职业专业化的道路为模式,提高了专业门槛,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措施。本文以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透视美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倾向,以期对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性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榜样的嬗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2005年版小学品德教科书内容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丽敏 谢均才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4,共17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新课程改革前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和2005年版本的小学品德课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教学方式等20个维度进行纵向分析,考察其演变轨迹。结果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榜样人物不变的主要特征为"儿... 采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新课程改革前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和2005年版本的小学品德课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教学方式等20个维度进行纵向分析,考察其演变轨迹。结果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中,榜样人物不变的主要特征为"儿童""中国""现代""男性"和"汉族",但榜样人物在"是否点明""类型""虚实""职业""政治面貌""榜样品质"及"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等维度有着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变化。新课改理念及课程标准是榜样变迁的主要政策依据。新课改之后教科书中榜样运用体现出真实性、主体性、时代性、生活化、多元化等优点。而女性榜样少、趋避明星人物和出现道德功利主义倾向等新旧问题则是日后教科书优化的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教科书 榜样人物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青年职业教育中的性别议题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晓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8,99,共6页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呈现出选择面窄、收入不高、竞争力弱等不利局面,而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就业市场的分析,进而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议题进行讨论,并揭示其复杂性,对发展我国性别平等的职业教育与青年...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呈现出选择面窄、收入不高、竞争力弱等不利局面,而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就业市场的分析,进而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议题进行讨论,并揭示其复杂性,对发展我国性别平等的职业教育与青年女性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女青年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教育效能视域下信息技术对教育功能阈值的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战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12,共5页
学科教育效能的提升,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我国大学学科教育效能瓶颈主要反映在知识节点原创能力与教育过程无法区分学习个体先天能力差异方面,这也是拖累中国大学教育水平滞后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水平的主要诱因。信息技... 学科教育效能的提升,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我国大学学科教育效能瓶颈主要反映在知识节点原创能力与教育过程无法区分学习个体先天能力差异方面,这也是拖累中国大学教育水平滞后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水平的主要诱因。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可变革大学学科教育效能传统疆域,推动大学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变革。从学科教育效能视域分析信息技术变革大学教育功能阈值的深层机理及意义,是改进大学学科教育水平、优化大学教育供给侧资源及设计负载新阈值的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歌文学形式与学前语言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有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Z期2-3,共2页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儿歌之间的关系研究入手,指出对儿童进行儿歌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并从词汇、文学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儿歌的语言特征。正确地利用儿歌的语言、句法特征能够让儿童容易记忆和背诵,有利于儿童语言学习兴趣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儿歌之间的关系研究入手,指出对儿童进行儿歌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并从词汇、文学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儿歌的语言特征。正确地利用儿歌的语言、句法特征能够让儿童容易记忆和背诵,有利于儿童语言学习兴趣的提高,并有效地利用儿歌全方位地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歌 语言启蒙 语言教育 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精准化生涯教育体系构建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慧 李晨希 高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随着就业市场的演变,高校就业指导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型大学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全程化、精准化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这使得生涯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一环。文章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开展精准化生涯教育工作的必要... 随着就业市场的演变,高校就业指导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型大学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全程化、精准化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这使得生涯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一环。文章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开展精准化生涯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工作原则,从生涯发展期、分类指导、实现路径、保障体系四个角度出发,提出"四四六"生涯教育体系,对于高校开展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化 生涯教育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整合、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STEM教育活动构建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雷有光 史大胜 +1 位作者 陈雅川 陈敏敏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发挥整合性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是STEM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早期STEM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度学习强调深层理解、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将幼儿在STEM活动中的整合性学习从关注目标转向了关注实现整合的学... 发挥整合性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是STEM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早期STEM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度学习强调深层理解、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将幼儿在STEM活动中的整合性学习从关注目标转向了关注实现整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是实现STEM教育中探究、整合、迁移三个关键要素的核心。基于深度学习和STEM教育的内在关系,研究以幼儿深度学习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依据,以“经验发展”和“问题解决”为线索,从教师层、学习层、资源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幼儿STEM教育活动的实施框架,呈现了幼儿在STEM活动中整合性学习的发展过程以及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为教师开展STEM教育活动提供了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STEM教育 深度学习 活动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反应模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乐 张俊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69,共8页
当今时代的迅猛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正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也由此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干预反应模型(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是一种通过连续... 当今时代的迅猛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正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也由此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干预反应模型(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是一种通过连续评估学生学业表现及社会性发展,来指导教学的系统化三级模型。该模型现已发展为较成熟的基于多层次支持系统(Multi-Tiered Systems of Support,简称MTSS)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了干预反应模型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结构和核心特征,并且对比分析了RTI模型与我国高校普遍应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问题解决意识、发展小组指导机制、实施多水平干预三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反应模型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与衔接:美国“K学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金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7,共13页
美国0~8岁早期教育旨在建构一种无缝衔接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其中5~6岁的K学段恰好处于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独特性。然而近二十年来,美国K学段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一直陷入"发展取向"与"... 美国0~8岁早期教育旨在建构一种无缝衔接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其中5~6岁的K学段恰好处于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独特性。然而近二十年来,美国K学段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一直陷入"发展取向"与"学业取向"之争,因两者之间无法达到平衡,而造成无法延续学前教育的高质量。为此,美国新泽西州和华盛顿州先后以全面而具体的"K学段指南"为对策,从儿童发展、学习环境、成人与儿童互动、课程、教学实践、一日活动安排、学校—家庭—社区联系、评价、衔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明确了高质量的K学段教育的内涵。美国K学段教育追求"高质量"的对策对我国幼儿园大班学段教育,有着重要而切实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K学段教育 高质量 幼儿园大班 幼小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范式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金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幼教界对"儿童戏剧教育"历经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当下的渐成热点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依次呈现出舞台童话剧范式、戏剧应用教学范式、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生长戏剧范式;...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幼教界对"儿童戏剧教育"历经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当下的渐成热点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依次呈现出舞台童话剧范式、戏剧应用教学范式、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生长戏剧范式;每种范式既蕴含着各自的理念、话语与技术,又存在着继承与变革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以从剧本中心——教学中心——儿童中心、镜框式舞台——即兴扮演教室——多元空间两条发展脉络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 范式 生长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戏剧教育迭代发展的内在肌理剖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金梅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5,共10页
面对错综纷杂的戏剧教育范式和形态多样的戏剧教育模式,我们需要超越惯常的历史分析维度,聚焦于儿童戏剧教育迭代发展的内在肌理,才能揭示其未来发展方向。对儿童戏剧教育迭代发展内在肌理的剖析显示,其表层肌理是关于工具论与本质论的... 面对错综纷杂的戏剧教育范式和形态多样的戏剧教育模式,我们需要超越惯常的历史分析维度,聚焦于儿童戏剧教育迭代发展的内在肌理,才能揭示其未来发展方向。对儿童戏剧教育迭代发展内在肌理的剖析显示,其表层肌理是关于工具论与本质论的争论和融合,呈现出从“剧场·表演”到“情节·故事”再到“议题·角色”的多种样态。基于“戏剧性游戏”的中层肌理则呈现出“想象”和“角色”两个关键要素。基于“身体”的深层肌理表明儿童戏剧经验的发展规律是在特定的虚构情境中实现“角色—情节—话语”的共同自然生长。这预示着儿童戏剧教育未来应坚持游戏在儿童戏剧中的核心地位,把顺应和发展儿童戏剧天性视为儿童戏剧教育的出发点与旨归,在融合本质论与工具论的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体经验,支持儿童在情境中自主建构属于儿童自己的戏剧,实现儿童戏剧角色、情节与话语的自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剧 戏剧教育 教育戏剧 生长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雅川 武晓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形势严峻。通过深度访谈14位流动儿童及其父母,从多重行动主体视角收集对“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描述和理解。采用扎根理论编...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形势严峻。通过深度访谈14位流动儿童及其父母,从多重行动主体视角收集对“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描述和理解。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经验材料进行抽象归纳,构建出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影响因素模型,其中“父母期待”类属是这一模型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从行为层到传导层,再到结果层的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实现路径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阐释和探讨后,得出“父母期待”中的“急切性”界定是显著影响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流动儿童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亟待自我革命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家庭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品质视域下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雷有光 冯美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融合是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难点。学习品质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儿童发展的关注点从"学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强调要从"完整学习者"... 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融合是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难点。学习品质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儿童发展的关注点从"学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强调要从"完整学习者"和"主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学习品质的相关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情感/动机和行动/行为两个维度呈现了学习品质各个要素在儿童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根据该框架设计了针对3-6岁儿童的"唐诗咏流传"教育游戏并进行了实践。初步应用表明,该游戏对儿童的兴趣、快乐、动机等要素有明显影响,对坚持性、灵活性和自我调节的促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品质 教育游戏 游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