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1
作者 贾海玲 杨永涛 崔利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6-292,共7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年龄15~24岁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2例(单相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3例(双相组)、健康对照25名(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目的探索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年龄15~24岁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32例(单相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3例(双相组)、健康对照25名(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单相组相比,双相组发病年龄更小、总病程更长、本次病程更短、HAMD评分更低、HCL-32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TNFR2)、IL-4、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单相组和双相组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均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降低(均P<0.05);双相组INF-γ、TNFR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相组相比,双相组的INF-γ[43.25(29.27,53.63)pg/mL vs.62.76(39.27,89.16)pg/mL]、IL-13[16.92(14.74,24.02)pg/mL vs.22.29(17.35,36.52)pg/mL]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3(OR=1.078,95%CI:1.011~1.150,P=0.022)与双相抑郁障碍独立相关联。结论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IL-13、INF-γ水平高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较高水平的IL-13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双相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炎症 细胞因子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5逆转六味地黄汤冻干粉对慢性应激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徐碧云 薛岱榆 杨志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42-145,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LW)冻干粉对皮质酮诱导损伤的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及G15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皮质酮构建慢性应激损伤HT22神经元细胞体外模型,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W(320 mg·L^(-1))组、LW+G15低剂量组(10μmol·...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LW)冻干粉对皮质酮诱导损伤的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及G15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皮质酮构建慢性应激损伤HT22神经元细胞体外模型,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W(320 mg·L^(-1))组、LW+G15低剂量组(10μmol·L^(-1))和LW+G15高剂量组(30μmol·L^(-1)),并进行相应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TUN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RT诱导损伤的模型组细胞OD值显著下降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LW可明显增加海马细胞OD值和降低凋亡细胞(P<0.05)。与LW组比较,LW+G15高剂量组可降低海马细胞OD值和增加凋亡细胞(P<0.05)。结论G1530μmol·L^(-1)可逆转LW冻干粉对皮质酮损伤小鼠HT22海马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皮质酮 海马细胞 雌激素 G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自杀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利军 杨永涛 +2 位作者 崔伟 张丽丽 郭艳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2-1526,1532,共6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与神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病例符合DSM-5单、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5~24岁,共78例,不伴自杀自伤组26例,伴自杀自伤组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 目的探索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与神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病例符合DSM-5单、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5~24岁,共78例,不伴自杀自伤组26例,伴自杀自伤组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HA)、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样本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伴自杀自伤组女性(75.00%)高于男性(25.00%)(χ^(2)=4.875,P=0.027)、平均年龄(16.73±2.09)岁小于不伴自杀自伤组(18.69±2.46)岁(t=3.683,P<0.001);伴自杀自伤组抗炎细胞因子中IL-4(F=9.261,P=0.003)、IL-13(F=4.462,P=0.038)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自杀自伤行为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伴自杀自伤行为情感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504)、女性(OR=9.141)、双相Ⅱ型(OR=3.235)、IL-4(OR=0.964)、IL-13(OR=0.952)。结论双相Ⅱ型、女性、年龄偏小及IL-4、IL-13表达水平明显的降低是青少年情感障碍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障碍 自杀 自伤 炎性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4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洲五维健康评价量表对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宇迪 徐郁 +5 位作者 赵金利 郭红革 叶浩森 杨婷婷 李静 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运用欧洲五维健康评价量表(EQ-5D)对珠海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珠海市3个行政区(香洲、... 目的运用欧洲五维健康评价量表(EQ-5D)对珠海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珠海市3个行政区(香洲、斗门、金湾)抽取≥15岁的常住居民3 3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珠海市社区诊断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行为及EQ-5D得分。EQ-5D总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 528户家庭,发放3 38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3 175份,有效回收率为93.9%。EQ-5D总分为(9.8±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锻炼情况为EQ-5D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珠海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相对较好,应加强对高龄、低文化程度、低人均月收入、不参加锻炼人群的健康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人口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瞻 张洁 +3 位作者 梁美玲 蔡华玲 王雀良 袁春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技术探讨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其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孤独症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DTI成像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并...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技术探讨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其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孤独症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DTI成像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DTI值与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得分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左侧额枕束ADC值小于右侧(t=-4.235,P=0.000),孤独症组左侧扣带束ADC值小于右侧(t=-2.2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组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与"学习问题"的得分呈负相关(r=-0.541,P=0.037)、ADC值与"心身障碍"的得分呈负相关(r=-0.651,P=0.009)。结论 :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孤独症患儿脑白质纤维束发育不均衡,且白质纤维束的完整程度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SIS法和RSR法模糊联合对某医院运行管理情况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文燕 梅文华 +2 位作者 方国伦 叶仲书 郭伟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2008-2016年运行管理情况,为上层管理者加强医院管理,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资源配置、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负荷和效益五个方面14项指标,运用TOPSIS法、RSR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年的运行...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2008-2016年运行管理情况,为上层管理者加强医院管理,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资源配置、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负荷和效益五个方面14项指标,运用TOPSIS法、RSR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年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院的运行管理情况逐年改善,2016年、2015年和2014年较好,排在前三位;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相对较差,排在后三位。结论 TOPSIS法、RSR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医院运行管理情况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医院运行管理情况,且与医院的实际一致,适宜在医院运行管理评价中推广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RSR法 运行管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硝酸益康唑锌硼散中硝酸益康唑和水杨酸含量测定
7
作者 黄毅 孙立敏 +2 位作者 彭东洲 郑维思 段艳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硝酸益康唑锌硼散中硝酸益康唑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0.25%磷酸盐缓冲液(pH4.5)-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硝酸益康唑在0.535~2.675 μg范...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硝酸益康唑锌硼散中硝酸益康唑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0.25%磷酸盐缓冲液(pH4.5)-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硝酸益康唑在0.535~2.67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2.11%,RSD=1.84%(n=6).水杨酸在1.014~5.07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85%,RSD=1.32%(n=6).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够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康唑锌硼散 硝酸 复方 益康唑 硝酸 水杨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8
作者 朱桥华 杨轮 +5 位作者 黄江远 刘勇刚 黄维 罗美华 陈德华 余启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 目的 构建并评价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按年龄-性别1∶1进行匹配。根据CT横断面上所测LCIV和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计算LCIV受压比例。采用Padua量表评分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k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治疗组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70例,年龄(57.1±16.9)岁(22~88岁)。治疗组、对照组LCIV受压比例分别为(77.10±12.88)%、(42.11±21.22)%(P<0.01),LCIV受压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呈相关性,并与VTE危险因素间存在协同作用。所构建预测模型:P(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概率)=exp(logit P)/[1+exp(logit P)],logit P=-9.07+0.61×VTE危险因素评分+0.13×LCIV受压比例。logit 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0.908~0.9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为P=0.563,k折交叉验证训练准确度为0.871±0.007,预测准确度为0.844±0.048。结论 基于LCIV受压比例和Padua危险因素评分所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风险预测模型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