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海水中火器伤细菌感染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卜海激 申洪 +4 位作者 朱天岭 孟辉 张鋆歆 吴正蓉 陈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定量探讨海水中火器伤伤道组织细菌增殖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组织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6条犬随机分为海水中致伤组与地面致伤组,海水组14只,地面组2只;于火器伤后0... 目的定量探讨海水中火器伤伤道组织细菌增殖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组织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6条犬随机分为海水中致伤组与地面致伤组,海水组14只,地面组2只;于火器伤后0、6、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及细菌学定量检测。对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建立火器伤组织中细菌增殖动力学模式。结果两组伤犬伤道单位组织中的细菌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且海水组同一时间点的细菌数均比地面组高,击伤即时的细菌污染程度较地面组重,6 h时已达感染临界。两组组织中细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式可用下式概括: Y(1) = 9.12×10(3+0.247X), Y(2) = 1.35×10(3+0.227X)。式(1)、(2)分别为海水组和地面组火器伤组织中细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式,为每克组织中的细菌含量(个/g),X为火器伤伤后时相。根据这一模式,我们计算得到海水组和地面组达到感染临界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2和8.2 h,海水组达到感染临界状态比地面组提前4 h。结论海水中火器伤较地面火器伤污染重、损伤重,细菌繁殖快,感染出现早,应及早清创、彻底冲洗伤道和及时应用抗生素,这些治疗措施应以在4 h之内完成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细菌感染定量 临界状态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海水中火器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孟辉 申洪 +4 位作者 刘高望 朱天岭 张鋆歆 吴正蓉 卜海激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观察海水中火器伤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只普通级毕格犬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2);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连续监测早期(53.62±12.19)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地面组作... 目的观察海水中火器伤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只普通级毕格犬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2);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连续监测早期(53.62±12.19)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地面组作为观察对照。结果海水中火器伤后死亡率随头颅、胸、腹、肢体受伤部位不同而呈递减趋势;海水组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明显比地面组严重,时间提前15 min。结论海水中火器伤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机体的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导致实验犬早期死亡率较高;依据火器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临床救治有助于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火器伤 血流动力学 远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