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地区653名成年女性骨密度及CTx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建钧 张晓荣 李晓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珠海地区653例成年女性腰3椎体和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及血清CTx值(I型胶原C末端肽),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3例成年女性,分别检测L3椎体和左股骨颈的Ward's三角区BMD,... 目的检测并分析珠海地区653例成年女性腰3椎体和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及血清CTx值(I型胶原C末端肽),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3例成年女性,分别检测L3椎体和左股骨颈的Ward's三角区BMD,测定血清CTx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珠海地区成年女性腰3椎体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出现在20~29岁组,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腰3椎体下降早一个年龄段;血生化中血清CTx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升高,除20~29岁组和30~39岁组间,30~39岁组和40~49岁组间,其余各组间都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腰3椎体的患病率在50~59岁和60~69岁年龄段急剧上升并随年龄增加维持在高水平,股骨颈Ward's三角的患病率在达到峰值骨密度年龄段后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年龄段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腰3椎体。结论成年女性腰3椎体骨密度和血清CTx值随年龄变化较大,尤以更年期影响明显,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降低与女性更年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I型胶原C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冬 王素伟 +3 位作者 阴洪 黄卫 肖红卫 黄盛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没有神经症状,AO分型为A3型骨折。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均行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没有神经症状,AO分型为A3型骨折。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均行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7例患者,均行开放式短节段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VAS疼痛评分、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像学随访(VBI评分、VBA评分、Cobb角)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3±10)min,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9)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1±149)ml(P<0.001)。观察组在术后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VBI评分、VBA评分和Cobb角在两组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A3型脊柱骨折的优先选择之一,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主要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短节段固定 A3型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卫 张应鹏 +1 位作者 钟波 王素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月龄相当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A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B组、C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前30min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D组和E组分别于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月龄相当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A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B组、C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前30min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D组和E组分别于再灌注后立即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5组动物均在股动静脉阻断前后1h及再灌注后1h、2h分别从股静脉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的含量以及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中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MDA、CPK、GOT水平则明显低于IR组。但B组和C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而B、C组与D、E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但术前给药、剂量20mL/kg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粉在新西兰兔股骨髁内的成骨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钧 陈建庭 张晓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的珍珠层粉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方式。方法将珍珠层加工成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术后4、8和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X线阻射度测定;相应时间点取材,进行硬组织切片处理及组织学观察;应用Image-Pro图形软件分... 目的探讨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的珍珠层粉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方式。方法将珍珠层加工成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术后4、8和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X线阻射度测定;相应时间点取材,进行硬组织切片处理及组织学观察;应用Image-Pro图形软件分析术后8、12周丽春红染色硬组织切片的成骨面积;对X线阻射度做统计学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成骨面积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X线片密度有轻度变化,未见到明确的新生骨影像;X线的阻射度测定显示在不同时间点阻射度值逐渐降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可见到类骨质、编织骨和板层骨随时间变化生成量逐渐增加;图形分析显示出珍珠层粉明显的成骨面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珍珠层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在体内的生物降解缓慢,可能以骨诱导的方式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新生骨 骨诱导 股骨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应鹏 钟波 +2 位作者 陈有生 黄卫 谭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6-907,共2页
目的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方法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法。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骨折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可用于各型肱骨骨折,尢其是骨不连和病理性骨折及多段粉碎性肱骨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后水电解质紊乱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苑青 王素伟 +1 位作者 陈有生 金树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30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性损伤15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血压、心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浆渗透压、尿量及24h尿钠排出量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于伤后2~8d出现低钠血症,其...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30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性损伤15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血压、心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浆渗透压、尿量及24h尿钠排出量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于伤后2~8d出现低钠血症,其中完全性损伤15例全部出现,发生率100%,1例患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根据血钠水平,经采用控制每日水量、补钠治疗10~21d后,23例均治愈,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血浆渗透压、尿钠均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但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十分少见;机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严格控制入液量及补钠为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电解质失调 低钠血症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欧阳剑锋 李柄权 +1 位作者 玄文虎 王素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ZOL)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46例骨质疏松合并COPD患者,给予唑来膦酸...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ZOL)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46例骨质疏松合并COPD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治疗,疗程均为1年,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肺功能、血清中血钙、血磷、血清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膦酸酶(BALP)及VAS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其变化。结果患者治疗12个月后VAS疼痛评分降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显著提高,腰椎、髋部BMD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G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AL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钙、血磷保持平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唑来膦酸改善了患者的骨代谢情况,提高了骨密度,同时使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得到了改善,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骨质疏松 肺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