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7例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静 张芬芬 +2 位作者 房惠琼 刘泳冬 韩安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软组织淋巴瘤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跨度23~76岁,平均年龄52.3岁。发生部位以肢体最常见,其中下肢3例、髂腰肌2例、背部和胸锁乳突肌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1.3~15cm,平均5.7cm。临床分期均为ⅠE期。组织学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71.4%,5/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肢体。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软组织肿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球旁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岳振营 张波 +7 位作者 郭晓红 苗杰 丁彬 王慧 孙晓辉 孙雪梅 李文雪 董艳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JGC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电镜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 目的探讨肾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JGC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电镜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4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32~53岁,2例发生于左侧肾脏,4例发生于右侧肾脏;患者均有持续性、顽固性高血压病史,影像学示肾脏占位。眼观: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黄褐色,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镜检: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中间可见残存肾小管。部分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间质中血管丰富,血管壁厚、玻璃样变性。同时可见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之间界限较清,有颗粒状嗜酸性胞质。部分细胞核周有空晕,细胞核圆形,部分可见核仁,核分裂少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4、vimentin和Renin,部分弱表达SMA;Bowie、PAS和甲苯胺蓝染色均阳性,电镜示瘤细胞内见成簇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结构,有的呈菱形或扁菱形结晶样。结论JGCT临床较罕见,患者多伴高血压病史,属于具有特殊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球旁细胞瘤 PAS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固定液和固定方法对脑组织冷冻切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家成 杨静 +1 位作者 张柏辉 任大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4,共2页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快速冷冻成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冷冻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由于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50%,如按常规的冷冻切片制片方法,脑组织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冷冻切片;采用电吹...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快速冷冻成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冷冻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由于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50%,如按常规的冷冻切片制片方法,脑组织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冷冻切片;采用电吹风后固定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染色质量。本科室经实践摸索出提高脑组织冷冻切片质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固定 网格(冰晶)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蔡劲 任大宏 +4 位作者 杨静 赵妮妮 施茜 刘金刚 黎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舌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对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舌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对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与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阳性均呈高表达,分别为70.8%、64.6%;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阳性表达。舌鳞癌中HIF-1α与VEGF表达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相关性(P<0.05)。舌鳞癌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554,P<0.01)。HIF-1α和VEGF同为阳性表达的舌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t=6.758,P<0.01)。结论:HIF-1α与VEGF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促进舌癌血管生成,提示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舌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蔡劲 施茜 +3 位作者 赵妮妮 任大宏 杨静 黎民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21-823,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54例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54例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2.5%;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口腔黏膜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变频微波辐射技术在真菌Crocott六胺银快速染色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家成 杨静 +1 位作者 张柏辉 任大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5-1056,共2页
真菌侵犯人体,由真菌感染致病的病例数不断增加,如何准确认识真菌,显示真菌,给病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室经过多年实践,利用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Crocott六胺银快速染色中对新形隐球菌、曲霉菌菌丝、毛霉菌菌丝、细胞胞质菌、马内菲... 真菌侵犯人体,由真菌感染致病的病例数不断增加,如何准确认识真菌,显示真菌,给病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室经过多年实践,利用光波微波辐射技术在Crocott六胺银快速染色中对新形隐球菌、曲霉菌菌丝、毛霉菌菌丝、细胞胞质菌、马内菲青霉菌进行显示,得到了很好的染色效果,证明光波变频微波辐射技术应用在快速Crocott六胺银染色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快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六胺银染色 光波变频微波辐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edler氏心肌炎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尸检报告
8
作者 张莹 邓必 +4 位作者 李道宏 柳联镇 苏一鸣 程建华 杨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476-478,共3页
Fiedler氏心肌炎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尸检报告张莹①邓必李道宏②柳联镇③苏一鸣程建华杨玉华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于前一天中午突发上腹不适,呕吐,腹泻前来就诊。门诊按“急性胃肠炎”给予静脉点滴Ampicil... Fiedler氏心肌炎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尸检报告张莹①邓必李道宏②柳联镇③苏一鸣程建华杨玉华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于前一天中午突发上腹不适,呕吐,腹泻前来就诊。门诊按“急性胃肠炎”给予静脉点滴Ampicilin6.0g+5%GS5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Fiedler氏 肾上腺皮质腺瘤 尸检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风险中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静 冯家成 +3 位作者 孟晓 李楚滨 张伯辉 任大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展成子宫颈癌危险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3例病理诊断为子宫颈癌的新鲜标本,分为正常组、CIN1、CIN2/3及子宫颈癌4组(共12个样本)...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展成子宫颈癌危险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3例病理诊断为子宫颈癌的新鲜标本,分为正常组、CIN1、CIN2/3及子宫颈癌4组(共12个样本),利用Illumina Bead Chip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IN1组中有41个上调基因,105个下调基因;CIN2/3组中有57个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子宫颈癌组中有1 137个上调基因,513个下调基因。在CIN1和CIN2/3中有13个基因(ANKRD20A1、OLFM4、SNORD46、LOC642333、C13orf30、ASB5、C6、CABP4、POU5F1P1、DNHD2、LR-RC50、C1orf87和CCDC17)共同上调,4个基因(DEFB103B、IL6、CDC45L和E2F2)共同下调。而ANKRD20A1、DEFB103B和IL6在CIN1、CIN2/3和子宫颈癌各组中均共同上调或下调。结论在子宫颈癌发生的早期阶段,ANKRD20A1、OLFM4、SN-ORD46、LOC642333、C13orf30、ASB5、C6、CABP4、POU5F1P1、DNHD2、LRRC50、C1orf87及CCDC17等基因的上调具有重要作用。对上述差异基因的检测可能对评估CIN病变尤其是CIN1发展为子宫颈癌的危险性具有帮助,从而减少由于子宫颈病变的异质性和子宫颈活检技术的局限性所导致的CIN2/3漏诊,同时指导临床医师对CIN1进行更合理的管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基因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嫣 朱紫婷 +5 位作者 王林杰 都昇 邱敏 林俊东 雷水生 朱晓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cus,SE)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72 h内的动态表达以及SE后脑水肿的变化,为下一步抑制AQP4的表达选择最佳时间点。方法腹腔注射PTZ建立大鼠SE...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cus,SE)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72 h内的动态表达以及SE后脑水肿的变化,为下一步抑制AQP4的表达选择最佳时间点。方法腹腔注射PTZ建立大鼠SE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E后0、12、24、48、72 h组(腹腔注射PTZ致痫)。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水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QP4在海马内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干-湿重法结果提示SE后12 h大鼠脑水含量开始增加,至24 h大鼠脑水含量达到最高,然后降低,至72 h时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4主要表达于海马CA3区;Western blot、qRT-PCR结果显示致痫组大鼠海马组织内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从SE后12 h开始增加,24 h到达高峰(均P<0.05),然后下降,至72 h时仍有表达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后24 h AQP4的表达达到最高峰,且脑水肿最为明显,此时可能是抑制AQP4表达从而控制癫痫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癫痫持续状态 戊四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