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霞雨 贾文豪 +5 位作者 王森 冯仲恺 秦友伟 张康 刘夏 李家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9,共18页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对珠江流域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值类的变化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说明珠江流域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从不同子流域来看,西江、东江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2)从不同季节来看,珠江流域春、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高值类及秋季所有类型降水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夏季高值类及冬季低中值类降水呈现超过5%的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而夏季则相反。(3)径流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值类下降最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径流系数的降低与流域蒸散发增加、植被覆盖率变化以及水工程调蓄有关。(4)创新趋势分析法和传统Mann-Kendall方法在趋势类型上的一致率为70%,显著性的一致率为22%。【结论】珠江流域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径流系数显著下降;从空间上看,西江、东江降水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创新趋势分析法相较于Mann-Kendall法在趋势显著性检验方面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降水径流 径流系数 时空变化特征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感知网中数据传输规约研究
2
作者 刘海彪 赵帅 +1 位作者 陈伟昌 杨思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4-367,共4页
智慧水利发展新阶段对水利感知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感知新手段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多数据传输协议如何更好地融合适配成为现阶段水利感知网建设的难点。根据珠江流域水利感知网中数据传输规约的应用现状及多协议融合适配需求... 智慧水利发展新阶段对水利感知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感知新手段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多数据传输协议如何更好地融合适配成为现阶段水利感知网建设的难点。根据珠江流域水利感知网中数据传输规约的应用现状及多协议融合适配需求,从数据传输协议物理层开展协议适配工作研究,利用协议转换、数据映射等方法提出流域级的多协议物联感知平台设计开发建议,实现水利感知网中多数据传输规约的适配协同,为水利感知网建设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感知网 数据传输规约 多协议物联感知平台 流域级数据传输规约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研究
3
作者 于海霞 徐礼强 +1 位作者 张强 陈晓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15-2520,共6页
建立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是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 建立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是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现行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仍很不完善,许多立、改、废工作亟待进行,2008年水政执法有效率总体较高,但很少在珠江三角洲层面开展区域一体化的联合执法,珠江三角洲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应重点加强与水利现代化建设、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保护及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而建立统一协调、快速高效的区域一体化的联合执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水利政策法规 执法体系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复杂河网区水系连通及调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培 魏乾坤 陈秋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复杂河网,首次提出将往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长度占比纳入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典型区域水系现存问题,提出水系连通与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评估方案效果,研究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水系连通与活水调度工程问题。【结果】结果显示:现状良安水系水动力条件较差,存在往复流和水体交换周期长等问题,水质污染严重,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和引水工程调度活水,使往复流变为单向流,将现状15.3 d的河道平均换水周期最小缩短至7.3 d,河道现状流速0.021 m/s最大增加至0.124 m/s,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河涌常存在有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影响河道的水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合适的清疏引水工程调度等措施,加强水系内部循环,可以改善水系的水质,提升水系综合治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区水环境问题改善与解决提供典型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系连通 指标体系 水环境 活水 水资源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赵院 金平伟 +5 位作者 李浩 黄婷婷 姜学兵 史燕东 黄俊 张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55-59,I0007,共6页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样本库制作,开展了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西南高山峡谷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扰动图斑(生产建设项目)标准样本数据集库(查询库)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测试应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对象 标准样本库 构建方法 多源-多尺度-多等级 西南高山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八大口门冬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6
作者 何瑞 唐红亮 +3 位作者 蒋然 李丽 罗欢 彭松耀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深入了解珠江口门区冬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珠江八大口门布设8个样点,共鉴定到浮游动物5大类47种,其中7个优势种(Y>0.01)。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小拟哲水蚤(Paracala... 为深入了解珠江口门区冬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珠江八大口门布设8个样点,共鉴定到浮游动物5大类47种,其中7个优势种(Y>0.01)。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生态位宽度最小的是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0—0.84之间,生态位重叠值最低的为萼花臂尾轮虫和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长日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olstitialis)、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而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为小拟哲水蚤和火腿伪镖水蚤。珠江八大口门浮游动物7个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负值,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种处于衰退阶段。浮游动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轴1和轴2累计解释物种变异的100%,表明轴1和轴2能较好地反映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活性磷酸盐是显著解释变量。综上分析得出,小拟哲水蚤对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幅度;优势种萼花臂尾轮虫生态位重叠值低,种间竞争比较弱;浮游动物群落总体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优势种之间以及优势种和环境之间尚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优势种正处发展阶段;总有机碳和亚硝酸盐是影响珠江八大口门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和生态位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桩设计参数对基坑施工引起近邻既有隧道位移影响研究
7
作者 郑越涛 田亮 +3 位作者 杨俊超 陈晨 陈俊 刘夕奇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27-132,共6页
为探索隔离桩设计参数对基坑施工引起近邻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首先在砂土条件下开展了无隔离桩与不同隔离桩与隧道间距等4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隔离桩设置位置对隧道水平位移与受力的影响;基于相关工程案例的设计参数分析,选择了... 为探索隔离桩设计参数对基坑施工引起近邻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首先在砂土条件下开展了无隔离桩与不同隔离桩与隧道间距等4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隔离桩设置位置对隧道水平位移与受力的影响;基于相关工程案例的设计参数分析,选择了基坑开挖引起近邻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取值范围,设计了53组单因素的均质黏土分析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基坑施工引起近邻既有隧道的位移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离桩的存在能减小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隔离桩越靠近隧道位移控制效果越好;隧道最大水平位移随隔离桩桩长L、坑隧距D和隧道埋深B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随地连墙厚度h和隔离桩等效厚度I的增加呈线性递减,随基坑开挖深度H和桩隧距d增加分别呈线性递增和幂函数递增,研究结论可为相关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桩 设计参数 模型试验 坑外隧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河建设项目阻水比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伟 胡晓张 +1 位作者 邹华志 裴少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4,共5页
河道承载着水资源,是物质转移与能量传输的通道。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保障河道的防洪排水、河势稳定等功能中的重要一环。阻水比是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对控制涉河建设项目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阻水... 河道承载着水资源,是物质转移与能量传输的通道。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保障河道的防洪排水、河势稳定等功能中的重要一环。阻水比是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其计算方法的研究对控制涉河建设项目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阻水比,即结构阻水比,是指在某设计洪水位下,涉河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过水断面面积的比例。文章揭示了现行结构阻水比在反映涉河建设项目对水流动力传播的阻滞程度的不足。结构阻水比弱化了河道主槽附近涉河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并且过大的反映了河道浅滩附近的涉河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在结构阻水比的基础上,结合河道的水深、流速等水文属性,提出了水力阻水比。水力阻水比指在某设计洪水位下,涉河建设项目占据的过流断面的流量占整个河道断面总流量的比例。与结构阻水比相比,水力阻水比更有效地反映涉河建设项目对水流动力传播的阻滞程度,且计算方法简便,能弥补结构阻水比的不足。建议将水力阻水比纳入涉河建设项目的管控指标,有效控制涉河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河建设项目 河道 结构阻水 水力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多目标调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成 张印 刘壮添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0,205,共5页
东江流域梯级传统调度起调水位过低,限制了梯级发电和供水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利益协调不均、资源浪费。对此,建立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防洪、发电、供水的多目标调度模型。模型运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即NSGA3遗传算法与熵权法相... 东江流域梯级传统调度起调水位过低,限制了梯级发电和供水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利益协调不均、资源浪费。对此,建立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防洪、发电、供水的多目标调度模型。模型运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即NSGA3遗传算法与熵权法相结合,从遗传算法的Pareto解集选出优化后的不同方案,再运用熵权法对不同方案计算得分,选出最优调度方案,从而得到梯级的汛限水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调度方案发电增长了0.39%~12.22%,供水增长了0.36%~11.24%,且随着来水量级的增加,发电和供水增长呈现减弱趋势。东江流域多目标调度方案兼顾了防洪、发电、供水三方面效益,可为东江流域梯级水库汛限水位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调度 遗传算法 熵权法 梯级电站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多尺度分割的水土流失图斑落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品文 赵敏 +2 位作者 余榕 陈黎 李子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推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应用,将水土流失栅格结果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求结合,实现适宜治理水土流失图斑的精准识别定位,以桂林市灵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多尺度分割的水土流失图斑落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多尺度分... 为推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应用,将水土流失栅格结果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求结合,实现适宜治理水土流失图斑的精准识别定位,以桂林市灵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多尺度分割的水土流失图斑落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多尺度分割方法在水土流失栅格结果和土地利用矢量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基于分层多尺度分割方法的水土流失图斑准确率达到了90%,具有准确、高效和便于应用等优势,落地图斑能够为后续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支持。研究结果可为全国水土流失图斑落地工作提供方法借鉴,为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图斑落地 分层多尺度分割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崧 王建国 +5 位作者 陈晓茜 郭芳 叶潇 陈晓旋 吴泽峰 张敏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0,共11页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绝佳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则是研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近年来随着深圳市治水攻坚行动的贯彻实施,...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绝佳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则是研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近年来随着深圳市治水攻坚行动的贯彻实施,红树林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查明。于2023年9月对福田红树林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水质属于Ⅲ类水,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共检出122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02~122.21)×10^(6)个·L^(-1),平均为(1.04±3.05)×10^(7)个·L^(-1);生物量介于18.04~999.71μg·L^(-1),平均为(264.93±292.49)μg·L^(-1)。多数优势种为中-富营养指示种或喜好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生活的种类,反映了调查水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红树林林区和基围鱼塘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H、电导率和盐度是影响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总体上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水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变化特征及响应规律研究
12
作者 冯德锃 孙静静 +3 位作者 彭莹 郑晶华 王斌 魏玲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4,共5页
雷州半岛是珠江流域干旱高发频发区域之一,研究雷州半岛气象与水文干旱变化特征及响应规律对理解降雨丰沛但水资源结构脆弱区域的干旱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雷州半岛地区代表站的逐月气象、水文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 雷州半岛是珠江流域干旱高发频发区域之一,研究雷州半岛气象与水文干旱变化特征及响应规律对理解降雨丰沛但水资源结构脆弱区域的干旱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雷州半岛地区代表站的逐月气象、水文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ISPEI)及标准径流指数(ISRI),分析了该地区1970~2016年间的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平均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3、12个月)的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变化趋势和周期,并以游程理论研究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雷州半岛气象干旱呈现出显著加剧趋势,其中12个月尺度的ISPEI下降趋势显著,湛江站和徐闻站下降速率分别为-0.014、-0.008/月,而水文干旱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研究区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均呈现出多尺度的周期性特征,南、北部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14、20年,南、北部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主周期一致,变化规律较为同步;相比于雷州半岛北部,南部的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正雷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文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分析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传统耕作习惯固化、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及农民认知局限等挑战,提出推广现代化... 本文通过探讨农业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分析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传统耕作习惯固化、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及农民认知局限等挑战,提出推广现代化耕作技术、设计适应性耕作方案、建立耕作措施效果监测体系和加强水土保持教育等提升路径。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 土壤结构 土壤水分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现代化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闸门分层放空条件下的应急调度策略与锥形阀运行优化研究
14
作者 廖智颖 许家炜 张金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应急备用水库在紧急启用时,库水位持续大幅下降,易引发流态突变、掺气旋涡、局部负压等水力问题,影响泄流系统的稳定与效率。以广东某中型双层取水水库为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快速放空工况下的水力特性与调度策略。结果表... 应急备用水库在紧急启用时,库水位持续大幅下降,易引发流态突变、掺气旋涡、局部负压等水力问题,影响泄流系统的稳定与效率。以广东某中型双层取水水库为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快速放空工况下的水力特性与调度策略。结果表明:库水位骤降与末端快速放空易导致放空管上游水头发生骤变,影响泄流安全与效率;通过分层闸门与锥形阀协同调控的“前期限流-后期增流”双阶段调度路径,可有效规避不利流态和流速超限等问题,保障管道全程维持有压流态;推荐调度方案在0.05~0.10 m开度范围内仅进行1次调节,可在21.81 d内完成放空,相比固定开度策略缩短了4.16 d,比极限快速放空策略减少4次开度调整,具备良好的可控性和安全裕度。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应急放空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可为同类工程的调度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备用水库 供水应急放空 分层闸门 锥形阀 取水层切换 水头突变 调度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船与无人机协同作业复核水库库容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天奕 徐奕蒙 +3 位作者 刘海彪 陈俊 倪艺萍 陈伟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4-139,共6页
当前部分水库存在侵占防洪库容情况,影响水库防洪功能正常发挥。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协同作业的方法,获得水库当前水域面以上及水下的地形数据,通过数字地表模型(DSM)数据提取高程制作等高线数据等方法,分析无人船和无人机的融合数据,计... 当前部分水库存在侵占防洪库容情况,影响水库防洪功能正常发挥。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协同作业的方法,获得水库当前水域面以上及水下的地形数据,通过数字地表模型(DSM)数据提取高程制作等高线数据等方法,分析无人船和无人机的融合数据,计算水库库容曲线,完成对水库库容曲线复核的工作。结果表明:通过无人船与无人机协同作业,可快速完成对水库地形的测量,既弥补了无人船无法测量水域岸线水上部分地形的短板,也消除了无人机无法测量水下复杂地形的弊端,结合无人船和无人机的融合数据,可快速获得水库库容表,进而得到水库库容曲线;该方法已成功应用在梅州水库,获得了水库水下地形图。研究成果可协助水库管理部门准确掌握防洪库容侵占情况,从而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容复核 库容曲线 无人机 无人船 数字地表模型(DSM) DEM 梅州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门河口演变趋势与治理保护对策研究
16
作者 袁菲 胡晓张 +3 位作者 卢陈 喻丰华 黄鹏飞 王世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口门整治、采砂和航道疏浚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珠江河口磨刀门滩槽格局剧烈变化,磨刀门治理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手段研究发现:2011年以来,采砂致使磨刀门中心拦门沙大幅萎缩,磨刀门出口由东西... 口门整治、采砂和航道疏浚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引起珠江河口磨刀门滩槽格局剧烈变化,磨刀门治理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手段研究发现:2011年以来,采砂致使磨刀门中心拦门沙大幅萎缩,磨刀门出口由东西两槽演变成单一出口格局;随着口门的外移及河流海洋动力的变化,磨刀门河口有从河流-波浪型口门向浪控型口门进一步转变的趋势,未来口门仍会形成新的拦门沙,且可能引起口门水流不畅、两侧海岸侵蚀;考虑磨刀门拦门沙修复对防咸、消浪及通航具有正向作用,初步提出松木桩围合促淤的拦门沙修复方案,并进行拦门沙促淤物理模型试验,以期实现弱人工干预下的拦门沙自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磨刀门 拦门沙 防咸 促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A方法的珠江流域极端降水阈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丙军 伍丽丽 陆文秀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样本少,其阈值定义存在定义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等不确定性和无规则性问题。论文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区域,系统总结了绝对临界值法、百分位值法、极值分布拟合法在确定流域极端降水阈值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 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样本少,其阈值定义存在定义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等不确定性和无规则性问题。论文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区域,系统总结了绝对临界值法、百分位值法、极值分布拟合法在确定流域极端降水阈值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并尝试运用DFA方法,研究探讨了该方法在确定流域极端降水阈值的物理机制及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DFA方法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对降水时间序列长程相关性的影响,由此寻求流域极端降水阈值,能较好反映流域降水序列的统计效应和物理背景,比较适合流域极端降水阈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极端降水 阈值 DF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风暴潮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鹏 张卓 +3 位作者 宋志尧 章卫胜 叶荣辉 李玉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57,共13页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往西平移会导致湾内增水上升段前移,而往东平移则会引起湾内增水下降的延迟。在同样的登陆点,台风行进路线和海岸线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会增强伶仃洋内的风暴潮增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台风 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季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荣辉 张文明 +2 位作者 沈正 邹华志 宫兴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沿岸分布有众多取水口,该地区受咸潮影响严重,其水量与水质(含氯度)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调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的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咸潮预报数学模型和水资源系统管网...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沿岸分布有众多取水口,该地区受咸潮影响严重,其水量与水质(含氯度)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调度有重要影响。针对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的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咸潮预报数学模型和水资源系统管网模型的珠江河口水资源调度模型。宏观上基于咸潮数学模型预报的各取水口咸情,结合相关调度规则及水库实时库容、水厂需水量等信息,确定各取水泵站需提供的取水量;微观上建立水资源系统管网模型,对水库水位、节点含氯度等进行精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对咸潮影响下的珠江河口地区多水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过程进行合理描述,可为枯季咸潮期珠江河口水资源实时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 联合调度 咸潮预报 管网模型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地形致动力结构研究——以崖门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欢 吴加学 武亚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6,共8页
局部地形对于河口动量和能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影响了潮波性质和物质输运特性。选取珠江河口崖门这一典型的地貌单元,通过水尺和座底式支架的观测,对其特殊地形边界影响下的动力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过水面积的缩窄导致崖门口处... 局部地形对于河口动量和能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影响了潮波性质和物质输运特性。选取珠江河口崖门这一典型的地貌单元,通过水尺和座底式支架的观测,对其特殊地形边界影响下的动力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过水面积的缩窄导致崖门口处形成局部高水位区,来流方向水位壅高,去流方向水位梯度增大;(2)忽略斜压作用的情况下,由水位梯度所产生的正压项是主要的动力项。沿河道方向的二维垂向平均动量平衡中,急流时刻主要是正压项和对流加速度项平衡,憩流时刻主要是正压项和局地加速度项平衡;(3)地形变化所产生的形态阻力比床面粗糙所产生的肤面阻力要大数倍到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边界 动力结构 动量平衡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