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珠澳大桥北侧沿线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利用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雄 温华 +6 位作者 陈涛 王新星 陈宇健 陈希 肖尤盛 张朝明 方亮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了解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对大桥水域北侧栖息地的利用情况,及其可能穿越大桥的潜在通道。在大桥北侧沿线水域布置了A、B、C、D 4个固定被动声学监测位点,总共进行了2 947 h的声学录音。在4个监测位点发现... 为了解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对大桥水域北侧栖息地的利用情况,及其可能穿越大桥的潜在通道。在大桥北侧沿线水域布置了A、B、C、D 4个固定被动声学监测位点,总共进行了2 947 h的声学录音。在4个监测位点发现中华白海豚声学事件的概率分别为15.31%(A)、17.30%(B)、8.97%(C)、5.85%(D),表明大桥北侧沿线水域依然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且其活动存在时空差异。在不同监测位点发现的中华白海豚声学事件并无明显的昼夜差异。在桥梁结构的A、B和C 3个监测位点,低潮位阶段发现中华白海豚的概率分别为1.56%、1.82%和0.78%,均高于高潮位阶段(0.94%、1.56%和0.26%);A和B点在涨潮和落潮阶段发现中华白海豚的概率相近,但C和D点在涨潮阶段的发现概率分别为4.55%和3.64%,均高于落潮阶段(3.12%和1.30%),表明潮汐变化对中华白海豚在桥梁结构水域的栖息地选择上有一定影响且存在空间差异。根据声学监测结果推测,A和B点之间的水域可能是中华白海豚穿越大桥的重要区域,建议加强对该区域的巡查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港珠澳大桥 被动声学监测 栖息地利用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水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尤盛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11期70-71,共2页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位于珠江口北端,属珠海市水域范围内,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自然保护区 珠江口 水质评价 面积 珠海市 缓冲区 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伶仃洋海域中华白海豚分布区水质状况评估
3
作者 陈希 肖尤盛 +3 位作者 张朝明 张西阳 谢振辉 吴玉萍 《中国水产》 2025年第5期41-44,共4页
珠江口海域是目前已知中华白海豚最大的栖息地,而伶仃洋则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近几十年以来,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在伶仃洋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海域设置20个站位点,利用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以及营养... 珠江口海域是目前已知中华白海豚最大的栖息地,而伶仃洋则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近几十年以来,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在伶仃洋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海域设置20个站位点,利用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以及营养状态指数分别评估了该区域水质的污染现状和富营养化程度,以期为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的制定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状况 富营养化 伶仃洋 栖息地 污染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4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解剖及死因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裕隆 陈加林 +1 位作者 陈红珊 吴玉萍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对珠江口海域4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外部形态检查和内脏器官病理解剖.从外部形态看,ZSC01~ZSC03三头都有明显的伤痕,而ZSC04则受海水浸泡表面已经严重腐烂.通过病理解剖,发现4头中华白海豚的内脏器官并无可见病变,... 对珠江口海域4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外部形态检查和内脏器官病理解剖.从外部形态看,ZSC01~ZSC03三头都有明显的伤痕,而ZSC04则受海水浸泡表面已经严重腐烂.通过病理解剖,发现4头中华白海豚的内脏器官并无可见病变,部分内脏器官由于死亡时间较久发生自溶和腐烂,并发现ZSC04的食道塞着一团毛发.根据它们的受伤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初步鉴定ZSC01~ZSC03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致死,ZSC04则因食道阻塞而饿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病理解剖 死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的改革和创新
5
作者 钟建昇 《海洋与渔业》 2021年第5期114-115,共2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进行了高强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种群数量持续衰退。本文回顾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现状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分析,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保护区优化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进行了高强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种群数量持续衰退。本文回顾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现状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分析,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保护区优化调整、加强执法监管、数字化的应用和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持续衰退 生态修复 种群数量 珠江口 栖息地 执法监管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组到粤调研 厘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6
作者 肖尤盛 《海洋与渔业》 2019年第4期17-17,共1页
为厘清新纳入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进一步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3月15-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严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监督和造价管理总站副站长杨晓春带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为厘清新纳入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进一步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3月15-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严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监督和造价管理总站副站长杨晓春带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调研组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研 厘清 调研组 草原 自然保护区 国家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食物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尤盛 陈海亮 +2 位作者 王雪辉 王跃中 梁新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10期72-73,共2页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栖息于我国沿海鲸豚类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IUCN(国际自然及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物种,2008年IUCN已将中华白海豚定为近危等级。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珠江口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食物 自然保护 IUCN 红色名录 栖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度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搁浅死亡案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广银 陈海亮 +1 位作者 陈希 周瑞春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11期68-69,共2页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暖,水温和盐度条件与中华白海豚喜栖于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咸淡水交汇区的习性吻合。珠江口海域是咸淡水交汇处,珠江径流带来大量的陆源冲积物使营养盐变得十分丰富,初级生产力极高,因此水生生物资源丰富...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水域宽广,气候温暖,水温和盐度条件与中华白海豚喜栖于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咸淡水交汇区的习性吻合。珠江口海域是咸淡水交汇处,珠江径流带来大量的陆源冲积物使营养盐变得十分丰富,初级生产力极高,因此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鱼虾类的产卵场和繁育场,能为中华白海豚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尽管这一带水质状况不太理想,船舶众多,但中华白海豚仍然选择在这里生活及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海域 中华白海豚 案例分析 死亡 搁浅 初级生产力 资源丰富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调查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希 林文治 周瑞春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4期42-43,共2页
近期,有媒体报道"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约日亡一头!",文章引用了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的数据,称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数量由2416头降至2060头,从而得出数量明显减少的结论。这是对调查方法的不了解,及对数据误读得出的结... 近期,有媒体报道"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约日亡一头!",文章引用了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的数据,称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数量由2416头降至2060头,从而得出数量明显减少的结论。这是对调查方法的不了解,及对数据误读得出的结论。该数据来自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2015年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海豚 调查方法 水生野生动物 捕获法 广东珠江 个体数量 识别法 种群变化 人口计算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朝明 龚翠平 王克雄 《海洋与渔业》 2023年第6期90-91,共2页
中华白海豚监测有多种方法可以应用,比如截线抽样法、标志重捕法、环境DNA监测、被动声学监测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中华白海豚生物声学研究,尤其是声呐信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时频特征、指向性和传播距离等,已经足以... 中华白海豚监测有多种方法可以应用,比如截线抽样法、标志重捕法、环境DNA监测、被动声学监测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中华白海豚生物声学研究,尤其是声呐信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时频特征、指向性和传播距离等,已经足以为该物种的被动声学监测仪器的研制与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距离 中华白海豚 生物声学 截线抽样法 标志重捕法 数据分析 监测仪器 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中华白海豚保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尤盛 《中国水产》 2020年第1期57-59,共3页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内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保护物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际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中华白海豚的保...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内唯一以中华白海豚为保护物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际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达到“建设港珠澳大桥、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营运期 中华白海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物种 施工期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白海豚主要食谱鱼类的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筱筱 宁曦 +4 位作者 林文治 刘建昌 郑锐强 温华 吴玉萍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6-362,共7页
采用改良Folch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30种珠江口水域常见的中华白海豚食谱鱼类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脂肪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饱和脂肪酸(45.65%)、单不饱和脂肪酸(30.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23.51%)。通... 采用改良Folch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30种珠江口水域常见的中华白海豚食谱鱼类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脂肪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饱和脂肪酸(45.65%)、单不饱和脂肪酸(30.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23.51%)。通过与其他水域鱼类脂肪酸含量比较得知,珠江口水域鱼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低,尤其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整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水域 鱼类 脂肪酸 脂肪酸标记物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白海豚气管和肺的组织学初步研究
13
作者 张海飞 陈加林 +3 位作者 郑锐强 翟侃 胡雷明 吴玉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8-282,337,共5页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白海豚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的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了对海洋生活的适应,包括气道加强、丰富的弹性纤维组织、括约肌系统及肺泡隔两侧的双毛细血管床等,探讨了中华白海豚肺的结构与功...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白海豚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的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表现出了对海洋生活的适应,包括气道加强、丰富的弹性纤维组织、括约肌系统及肺泡隔两侧的双毛细血管床等,探讨了中华白海豚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机制,同时与鲸目其他物种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气管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视和声学联合调查中华白海豚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肖尤盛 谢全 +3 位作者 郑如栩 李程好 黎梦真 桂端 《海洋与渔业》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为易危物种。目前,我国有中华白海豚4000~5000头,其中近2500头分布在珠江口水域。过去中华白海豚和鲸类的调查方法多采用传统目视...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为易危物种。目前,我国有中华白海豚4000~5000头,其中近2500头分布在珠江口水域。过去中华白海豚和鲸类的调查方法多采用传统目视法进行调查监测,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方法进行鲸类物种的调查研究。与传统的目视调查方法相比,被动声学监测能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动物在水下活动以及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检测到动物,增加动物被检测到的机会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天气条件 目视法 珠江口水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调查监测 红色名录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中华白海豚科普馆
15
作者 周瑞春 陈希 《海洋与渔业》 2014年第5期46-47,共2页
2014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改造布展,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完工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首个结合海洋意识教育和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普中心,是向公众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展示中华白海豚的历史、发展、现状... 2014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改造布展,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完工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首个结合海洋意识教育和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普中心,是向公众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展示中华白海豚的历史、发展、现状与保护等科普知识的现代科普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现代科普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洋意识 科普知识 珠江口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
16
作者 古锡纯 《海洋与渔业》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在人类活动密集的珠江口区域,生活着一群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生物,它们或三五成群,逐浪嬉戏;或尾随渔船,伺机觅食。这些可爱的精灵,就是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图1)。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海上 人类活动 珠江口 大熊猫 生物 觅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野调查法采集中华白海豚个体辨识数据
17
作者 周瑞春 陈希 +1 位作者 林文治 曾晨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7期106-107,共2页
我国中华白海豚野外调查主要采取样线调查法或个体辨识法收集相应数据。两种调查法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执行方式大相径庭。然而,目前大量个体辨识数据是在开展样线调查过程中同步收集的。鉴于不同方法采集数据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中华白海豚野外调查主要采取样线调查法或个体辨识法收集相应数据。两种调查法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执行方式大相径庭。然而,目前大量个体辨识数据是在开展样线调查过程中同步收集的。鉴于不同方法采集数据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所获取的数据对后期种群学研究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海豚 采集数据 辨识 个体 田野调查 野外调查 执行方式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搁浅海豚的救护和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尤盛 高广银 万焕通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7期72-73,共2页
在海洋里,海豚可以灵活的游动、转向、甚至以强壮的尾鳍,轻易跳出水面。但是,海豚的生理结构也使它们只能在水中(深海或近海)生活,因此,正常情况下它们都不会跨越这条边界,闯到岸上(搁浅)。
关键词 海豚 搁浅 救护 生理结构 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密度下桉阔复层林的结构与组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锋 苏永新 +5 位作者 龚益广 徐明锋 何春梅 梁育兴 王凯 李春永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83-92,共10页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速生树种之一,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营造桉阔复层混交林是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益尝试。研究通过调查粤西桉阔复层混交...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速生树种之一,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营造桉阔复层混交林是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益尝试。研究通过调查粤西桉阔复层混交林,分析不同桉树密度下林分结构、物种组成的差异,筛选不同桉树密度下林分结构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更高、林木生长更优的桉阔复层林。研究结果表明:低桉树密度林分中,天然更新物种占优势,黄牛木Cratoxylum ligustrinum、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是林分中主要的先锋树种;在高桉树密度林分,栽植物种占据优势,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主要的栽植树种;桉树密度越接近的林分,其科属种组成差异越小,反之差异越大;不同桉树密度林分间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胸高断面积、平均高度、平均胸径则有显著差异(P<0.01);从径级结构来看,随着桉树密度的升高,林分的径级结构从倒“J”型分布向峰型分布发展。低桉树密度林有着稳定的天然林更新替代,但所处的演替阶段较早,高桉树密度林能更早到达林分成熟期,所处的演替阶段更高,可获取的林木资源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密度 桉阔复层林 桉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密度下桉树-阔叶树复层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永新 龚益广 +5 位作者 王锋 徐明锋 何春梅 梁育兴 王凯 李春永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33-41,共9页
采用多响应置换检验、指示种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桉树-阔叶树复层林中不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指示植物,揭示不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桉树密度林的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稍微高于中、高桉树密度林,中等桉... 采用多响应置换检验、指示种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桉树-阔叶树复层林中不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指示植物,揭示不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桉树密度林的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稍微高于中、高桉树密度林,中等桉树密度林的均匀度高于其他两者;3种林分的个体数主要组成均为优势种,但物种主要组成为常见种和偶见种;在种面积曲线拟合的结果中,同等面积下,不同桉树密度林分拟合的物种数大小主要为低>中>高;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个体数等指标在不同桉树密度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多响应置换检验分析中,物种组成与分布在不同桉树密度间有极显著差异;所有林分共有7种指示植物,其中低、高桉树密度林分的指示植物分别有5种、2种,而中等桉树密度林分没有指示值和p值达到标准的指示植物。当桉树密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时,桉树-阔叶树复层林可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密度 桉树-阔叶树复层林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物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