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化 双靶点 多靶点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CAR-T细胞疗法桥接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卓文(综述) 杨继龙(审阅) 贺艳杰(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突破了传统疗法的局限性,能够精准靶向肿瘤细胞,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的生存预后,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突破了传统疗法的局限性,能够精准靶向肿瘤细胞,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的生存预后,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MM的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研究发现,CAR-T细胞桥接治疗在控制肿瘤进展、降低肿瘤负荷和提高适合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桥接治疗相关规范尚不成熟。本文系统回顾了RRMM中CAR-T细胞疗法作为桥接治疗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桥接治疗的临床价值、适用患者人群以及方案选择,为CAR-T细胞疗法的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桥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楚婷 郑雅龄 +1 位作者 吴明(综述) 黄睿(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5-639,共5页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A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有力的手段,但移植后复发仍然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状态、移植预处理、移植后复发防治均影响移植后的复发。目前,有部分患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研究开展,包括表观遗传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移植后维持治疗。本文主要讨论移植后维持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综述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方法、治疗结局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髓系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雅龄 郑梓煜 +3 位作者 吴明 杨楚婷 黄睿 李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对老年髓系肿瘤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54例接受HSCT且年龄≥55岁髓系肿瘤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对老年髓系肿瘤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54例接受HSCT且年龄≥55岁髓系肿瘤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54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9例,中位年龄57.5(55.0~68.0)岁。53例成功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3(8~24)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5(9~75)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GVHD)累积发生率23.3%,3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24.6%。中位随访时间28.2个月,3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relapse rates,CIR)18.0%,3年非复发死亡率28.3%。3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为58.2%,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56.5%。结论:HSCT是老年髓系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老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控制手霉素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7
5
作者 佘妙容 郭坤元 +2 位作者 牛新清 卢晓珣 涂三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研究手霉素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线粒体的改变。方法使用人的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MTT细胞毒性测定评价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使用Annexin V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术... 目的研究手霉素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线粒体的改变。方法使用人的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MTT细胞毒性测定评价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使用Annexin V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内NO生成和细胞凋亡。细胞内超氧阴离子通过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测定。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荧光法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萤光素-萤光素酶发光法测定ATP含量。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和Mn-SOD的表达。结果手霉素引起HL-60细胞活性的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手霉素诱导产生反应性氧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NO和超氧阴离子,降低GSH,但不影响SOD。手霉素诱导线粒体降低细胞ATP的含量,线粒体肿胀和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手霉素诱导的凋亡与ROS的增加有关。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ROS可保护HL-60细胞逃避手霉素的细胞毒作用和避免手霉素诱导的凋亡。结论细胞内ROS的产生对手霉素的细胞毒作用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手霉素通过包括上游ROS产生,线粒体形态改变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凋亡 手霉素 反应性氧基 一氧化氮 超氧 阴离子 线粒体 超氧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丽华 余晶 +2 位作者 邓兰 杜江 王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察所有患儿经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结果 ALL患儿在HDMTX化疗中,RFC1 80AA基因型者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是GG基因型者的8.67倍(OR=8.67,95%CI:1.05~71.57,P=0.045);RFC1 A80G基因型与肝脏损害无明显相关,与MTX排泄延迟亦无明显相关。结论 RFC1 80位基因型可能成为预测ALL患儿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遗传学标记,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增强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亮杉 孙茂本 +3 位作者 曾雅丽 李玉华 邓兰 郭坤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19,22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二甲氧唑黄(X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A...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二甲氧唑黄(X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TRAIL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表达变化。结果: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CD34+CD38-占(58.67±2.87)%,101 000 ng/ml的TRAIL对KG-1a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白藜芦醇作用后的KG-1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藜芦醇能促进TRAIL诱导KG-1a细胞凋亡,并能上调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DR5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能增强TRAIL对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上调KG-1a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DR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TRAIL 人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伊文芳 郭坤元 +3 位作者 贺信 林广 张成 王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采用化疗药物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BALB/c^(H-2kd)小鼠作为供鼠,C57BL/6^(H-2kb)小鼠为受鼠。对受鼠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方案1:白消安20mg/(kg·d)... 目的采用化疗药物预处理方案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BALB/c^(H-2kd)小鼠作为供鼠,C57BL/6^(H-2kb)小鼠为受鼠。对受鼠使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方案1: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d;方案2:白消安20 mg/(kg·d)×4d+环磷酰胺100 mg/(kg·d)×2d],然后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供鼠脾细胞(6×10~7或4×10~7个)和(或)相同剂量的骨髓细胞(2×10~7个),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采用嵌合体分析、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白消安20mg/(kg·d)×4d+环磷酰胺150mg/(kg·d)×2d的方案进行预处理、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个脾单个核细胞进行移植可形成较高水平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30~90d,化疗药物剂量大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高的移植组小鼠的临床评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剂量小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细胞数少的移植组(P<0.05)。模型小鼠肠、肝脏、皮肤、脾脏等器官出现细胞和结构异常、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采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给予2×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6×10~7或4×10~7个脾单个核细胞可形成较稳定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移植物抗宿主病 同种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CD34^+CD38^-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白消安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翁光样 杜萌 +1 位作者 胡亮杉 郭坤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CD38-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联合白消安对CD34+CD38-KG1a细胞的协同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34、CD38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姜黄素诱导CD34+CD38-KG1a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其对CD34+CD38-KG1a细胞...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D34+CD38-KG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姜黄素联合白消安对CD34+CD38-KG1a细胞的协同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34、CD38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姜黄素诱导CD34+CD38-KG1a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其对CD34+CD38-KG1a细胞周期的影响。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D34+CD38-KG1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与白消安联合作用的效应。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KG1a细胞株中CD34+CD38-KG1a细胞占(98.2±3.2)%。姜黄素对CD34+CD38-KG1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能降低CD34+CD38-KG1a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姜黄素与白消安相互作用系数(CDI)<1。CD34+CD38-KG1a细胞被姜黄素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并能诱导CD34+CD38-KG1a细胞凋亡。凋亡细胞体积变大,细胞结构不清,胞膜边缘粗糙。姜黄素能下调CD34+CD38-KG1a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姜黄素通过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CD34+CD38-KG1a细胞的增殖,姜黄素与白消安具有协同作用。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促使姜黄素诱导CD34+CD38-KG1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KG1a 白血病干细胞 协同效应 Bcl-2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新抗原疫苗临床转化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炜均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肿瘤疫苗(tumor vaccine)作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免疫疗法,已日益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其重要价值。然而,针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传统疫苗由于免疫耐受、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难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来源于肿... 肿瘤疫苗(tumor vaccine)作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免疫疗法,已日益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其重要价值。然而,针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传统疫苗由于免疫耐受、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难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来源于肿瘤体细胞突变、异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neoantigen)近年来被认为是理想的疫苗靶点。在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化新抗原疫苗(personalized neoantigen vaccine)特异性靶向新抗原,有望成为精准治疗肿瘤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的概念、特点、制备流程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临床转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新抗原 疫苗 精准治疗 特异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安全评估工具的研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惠娜 张尹红 +2 位作者 李菀丹 姜雯频 陈土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 :研制适用于评价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导管安全性的量化工具。方法 :以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为指导,采取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和面对面患者访谈研究法,确认患者... 目的 :研制适用于评价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导管安全性的量化工具。方法 :以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为指导,采取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和面对面患者访谈研究法,确认患者携PICC管居家期间发生并发症的主观感受,最终确定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评估工具。结果 :3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9%、100.0%与94.4%,专家权威系数为0.89,成年患者留置PICC居家自我感受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是0.83,包括疼痛、皮肤改变、局部渗血、导管移位、手臂肿胀、活动受限、导管破损、主观症状、体温异常9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0.70,Kendall协调系数(W)显著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靠、准确,所研制的评估工具可实现居家与住院之间PICC导管的无缝链接观察,可作为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 PICC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ethoxyestradiol通过反应性氧基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12
作者 佘妙容 郭坤元 +2 位作者 牛新清 卢晓 涂三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2-ME诱导U937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含有等量DMSO RPMI 1640培养液的对照组、2-ME处理组、NAC处理组和2-ME+NAC处理组。MTT测定评价对U937细胞毒作用;采用Annexin V和NO染料标记细胞... 目的:探讨2-ME诱导U937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含有等量DMSO RPMI 1640培养液的对照组、2-ME处理组、NAC处理组和2-ME+NAC处理组。MTT测定评价对U937细胞毒作用;采用Annexin V和NO染料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NO生成和细胞凋亡;DHE测定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结果:不同浓度2-ME(0.25、0.50、1.00、和2.00μmol.L-1)处理U937细胞48 h后,U937细胞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随着2-ME浓度的增高,U937细胞的生存率逐渐减低,呈剂量依赖性。2-ME(2.00μmol.L-1)处理U937细胞8、12、18和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而2-ME处理U937细胞1、3及6 h后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ME(2.00μmol.L-1)处理U937细胞产生NO荧光值显著增加,超氧阴离子为1.21±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ME处理U937细胞1 h时,细胞NO阳性率是46.74%±0.15%,与对照组(0.52%±0.2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细胞凋亡率(1.28%±0.07%)与对照组(1.59%±0.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ME处理U937细胞3 h后,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U937细胞NO的产生早于细胞凋亡。用NAC抑制反应性氧基(ROS)可保护U937细胞逃避2-ME的细胞毒作用和避免2-ME诱导的细胞凋亡。2-ME(2.00μmol.L-1)处理组U937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分别是0.47%±0.02%和13.87%±0.69%,与对照组和2-ME+NAC处理组(0.82%±0.08%及2.98%±0.19%)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ME通过ROS诱导U937细胞凋亡,提示产生ROS的物质可能增强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2-methoxyestradi01 凋亡 反应性氧基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腙类衍生物TJU103体外对人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立成 郭坤元 陈永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55-356,共2页
目的 :探讨异烟腙类衍生物TJU 10 3体外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HLA半相合供、受者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 ,利用MTT法检测TJU 10 3应用前后对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 目的 :探讨异烟腙类衍生物TJU 10 3体外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HLA半相合供、受者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 ,利用MTT法检测TJU 10 3应用前后对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TJU 10 3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HLA半相合供、受者间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5 0mg/L为最佳反应浓度 ,增殖抑制率达 60 % ,且不影响供者淋巴细胞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P >0 0 5 )。结论 :TJU 10 3能够特异性地与CD4+ T淋巴细胞结合 ,阻断CD4+ T淋巴细胞激活的抗原信号通路 ,在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同时 ,不影响其细胞毒作用的发挥 ,有望用于临床HLA半相合移植过程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腙类衍生物 TJU103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毒活性 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表现的成人Wiskott-Aldrich综合征1例
14
作者 王磊 黄可秀 +1 位作者 郑雅龄 黄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26-1026,共1页
患者男性,18岁。主因2019年4月出现发热,体温39℃,伴咳嗽、全身多发红色疱疹,就诊于外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4.3×10^(9)/L,中性粒细胞(Neu)计数2.93×10^(9)/L,血红蛋白(Hb)62 g/L,血小板(PLT)146×10^(9)/L。骨髓形... 患者男性,18岁。主因2019年4月出现发热,体温39℃,伴咳嗽、全身多发红色疱疹,就诊于外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4.3×10^(9)/L,中性粒细胞(Neu)计数2.93×10^(9)/L,血红蛋白(Hb)62 g/L,血小板(PLT)146×10^(9)/L。骨髓形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原始细胞3%。染色体:46,XY。基因二代测序:U2AF1、SPEN、CREBBP、EP300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明宛 郭坤元 许晓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80-2682,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肿瘤,从免疫学角度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型,尽管目前传统化疗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肿瘤,从免疫学角度分为T细胞和B细胞两型,尽管目前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近70%,但依然有50%-60%的侵袭性NHL尚存在复发难治等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针对复发性难治性NHL的补救方案如DHAP(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ESHAP(依托泊苷,甲基强的松,阿糖胞苷,和顺铂)和EPIC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龙,异环磷酰胺和顺铂),尽管有效,然而顺铂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依托泊苷易诱发第二肿瘤,致使这些方案作用受限, 因此研究新的药物或联合方案, 实现治疗的高效低毒已是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吉西他滨 LYMPHOMA 应用 淋巴细胞肿瘤 依托泊苷 肝肾功能损害 阿糖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可秀 王云鲭 +6 位作者 李迪 邱洁蕾 王磊 郑雅龄 岳春燕 李玉华 黄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6,共7页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诱导的预后不良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首个疗程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诱导的预后不良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首个疗程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预后不良组AML患者中位年龄为37(18~67)岁,其中男性占61.2%。复杂核型(30.0%)、+8(20.0%)、单体核型(18.9%)是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FLT3-ITD(34.1%)、ASXL1(20.5%)、RUNX1(15.9%)、DNMT3A(15.9%)、TET2(15.9%)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其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为37.8%。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median event-free survival,mEFS)分别是17个月和6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为12个月。移植方面,有55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6个月,m OS尚未达到,显著高于未移植组的9个月(P<0.001)。移植后1年及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是22.7%及31.8%,1年的非复发死亡率为15.8%。此外,对于34例首个疗程诱导后评估为未缓解的患者,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CAG±去甲基化药物方案相较于标准“3+7”方案具有更高的再诱导完全缓解率(77.8%vs.23.1%;P=0.027)。结论: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对于首疗程诱导化疗效果较差的预后不良组AML,CAG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是一种可考虑的再诱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化疗 预后不良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对CD34^+ CD38^-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慧娟 胡亮杉 +2 位作者 邓兰 高莹莹 郭坤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1-545,548,共6页
目的:探讨与阿糖胞苷(Ara-C)结构相似的新型脱氧胞苷相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gemeitabine,GEM)对CD34+CD38-KG1a髓系白血病干细胞(LSCs)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CD34和C... 目的:探讨与阿糖胞苷(Ara-C)结构相似的新型脱氧胞苷相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gemeitabine,GEM)对CD34+CD38-KG1a髓系白血病干细胞(LSCs)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24 h和持续用药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中CD34+CD38-占(98.02±0.72)%。0.05 mg/L、0.1 mg/L和0.5 mg/L的GEM分别作用KG1a细胞24 h、48 h和72 h后,0.5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而0.05 mg/L和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和0.5 mg/L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软琼脂培养第14 d和21d后,0.1 mg/L和0.5 mg/L组形成的克隆数,低于盐水对照组(P<0.05),0.05 mg/L GEM组14 d、21 d的克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0.5 mg/L GEM和Ara-C持续作用组,软琼脂培养14 d和21d均未见集落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5 mg/L、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后其凋亡率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0.5 mg/L GEM作用24 h后KG1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GEM能抑制CD34+CD38-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将CD34+CD38-KG1a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KG1a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易耕 陈兵 +12 位作者 史鹏程 杨继龙 何祎 魏嘉璘 庞爱明 杨栋林 马巧玲 张荣莉 翟卫华 陈欣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诱导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信 许晓军 +4 位作者 王静 伊文芳 叶永斌 黄宇贤 郭坤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37-1642,共6页
目的以白消安(BS)联合环磷酰胺(CP)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建立稳定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模型。方法雄性BALB/c(H-2kd)为受体鼠,雌性C57BL/6(H-2kb)为供鼠,受体鼠接受100 mg/kg BS和200 mg/kg CP预处理后,输入2×107个供... 目的以白消安(BS)联合环磷酰胺(CP)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建立稳定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模型。方法雄性BALB/c(H-2kd)为受体鼠,雌性C57BL/6(H-2kb)为供鼠,受体鼠接受100 mg/kg BS和200 mg/kg CP预处理后,输入2×107个供鼠的骨髓细胞或2×107个骨髓细胞联合2×107个脾细胞。记录移植后小鼠一般情况,观察a GVHD临床表现,HE染色后检查组织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骨髓中细胞嵌合度。结果移植骨髓联合脾细胞组小鼠,移植后7 d开始出现典型a GVHD临床表现,肝、脾、肠、皮肤、肺等组织出现GVHD相关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达到完全供者嵌合,中位生存期为10 d,30 d内全部死亡;单移植骨髓细胞组小鼠无a GVHD表现,生存期大于45 d。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a GVHD小鼠模型,可用于a GVHD的发病机制、防治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安 环磷酰胺 骨髓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医用实验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髓系肉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雅龄 张惠敏 +3 位作者 韩帅 林晓楠 王磊 黄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8-539,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于2021年7月出现腹痛在外院就诊。全腹CT示:中腹部小肠管壁增厚,邻近系膜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肠镜活检示:髓系肉瘤。骨髓检查未见原始细胞增多。给予4个疗程D-CAG化疗。2022年2月患者腹痛加重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 患者男性,43岁,于2021年7月出现腹痛在外院就诊。全腹CT示:中腹部小肠管壁增厚,邻近系膜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肠镜活检示:髓系肉瘤。骨髓检查未见原始细胞增多。给予4个疗程D-CAG化疗。2022年2月患者腹痛加重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PET-CT示:回肠肠壁不均匀增厚;双侧内乳区、双侧心膈角、右腹壁、腹主动脉旁、腹盆腔、腹膜多发淋巴结及软组织影,代谢活跃。予以腹腔镜下肠系膜病损切除术,留置鼻空肠管。病理检查示:符合髓系肉瘤(图1)。血常规:白细胞6.62×10^(9)/L,红细胞99 g/L,血小板21×10^(9)/L。骨髓检查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涂片见原始细胞51.5%,流式免疫表型:表达HLA-DR、CD13、CD33、CD34、CD117、CD123、cMPO。CBFβ-MYH11阳性。染色体:47,XY,t(3;5)(q21,q31),+8[2]/idem,inv(16)(p13q22)[18]。2022年2月24日予以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次日尿少、血钾高(6.40 mmoL/L)、肌酐高(509.70μmoL/L)、尿酸高(949μmoL/L),诊断为肿瘤溶解综合征。暂停AML治疗,行血液透析后肾功能恢复,2022年3月1日重启维奈克拉及阿扎胞苷。治疗1个月后复查骨髓示缓解,流式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CBFβ-MYH11 PCR定量:30.6%。2022年4月16日继续给予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结束,复查骨髓示缓解,流式MRD及CBFβ-MYH11 PCR定量阴性。PET-CT示:仅见右侧心膈角、回肠病灶邻近肠系膜稍高代谢病灶(图2)。2022年6月7日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随访至今疾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维奈克拉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