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敏水凝胶的改性及其在正渗透工艺中的应用
1
作者 潘志辉 陈世煜 +1 位作者 李灏 余庆慧男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262-267,共6页
温敏水凝胶是一种能够响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聚合物材料。由于温敏水凝胶具一定的渗透压与易于脱水特性,因此可作为汲取剂应用于正渗透(FO)工艺中。但传统温敏水凝胶的溶胀能力较弱,导致FO工艺的水通量较低。因此需要对温敏水凝胶进行改性... 温敏水凝胶是一种能够响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聚合物材料。由于温敏水凝胶具一定的渗透压与易于脱水特性,因此可作为汲取剂应用于正渗透(FO)工艺中。但传统温敏水凝胶的溶胀能力较弱,导致FO工艺的水通量较低。因此需要对温敏水凝胶进行改性,从而获得更高的溶胀性能和渗透压,使温敏水凝胶在FO工艺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几种通过无机、有机改性的温敏水凝胶,以及其在FO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通过添加具有亲水性物质(如无机物污泥灰、氧化石墨烯等,有机物如丙烯酸钠、聚乙二醇等)可有效提高水凝胶的溶胀性能,从而在FO工艺中获得更多的水通量;此外,添加碳颗粒、γ-Fe_(2) O_(3) 等材料可以提高水资源回收率,降低回收能耗。因此,改性后的温敏水凝胶在FO工艺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水凝胶 改性 汲取剂 正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谭秋荀 张可方 +2 位作者 赵焱 黄毅 张朝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133,139,共5页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先升高然后降低,最佳pH为3,去除率为84.04%。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最佳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为10 g/L和90 min,去除率分别为87.34%和84.04%。随着初始浓度的不断上升,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在原水条件下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都比在纯水条件下低。平衡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吸附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去除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六价铬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垃圾转运站选址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勇锋 荣宏伟 +1 位作者 张可方 张朝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1,129,共5页
将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研究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问题,首先分析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分布,采用重心法对转运站进行初始选址,得出备选地址,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地址进行筛选,得到最佳选址方案。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该方法... 将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研究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问题,首先分析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分布,采用重心法对转运站进行初始选址,得出备选地址,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地址进行筛选,得到最佳选址方案。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考虑了费用,还综合考虑了影响选址的环境效益、基础条件、法律法规等因素,因此得到的结果更贴近实际。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方某农村,得到了满意的选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转运站 选址 重心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极法测定地表水中生化需氧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龚剑 傅惠红 陈迪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0-162,共3页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评定了微生物电极法测定地表水中生化需氧量(BOD)的测量不确定度。测得水样中BOD含量为6.7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1.7 mg/L(k=2)。该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的重复性。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电极 地表水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硫铁矿区与硫酸厂区菜地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娟 王津 +4 位作者 陈永亨 王春霖 罗俊杰 吴静雯 黄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对粤西某硫铁矿区与硫酸厂周边菜地生长的毛豆、芋头、玉米和花生中Tl、Pb、Cu和Ni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区和利用硫铁矿生产硫酸厂区周边的菜地土壤的Tl和Pb含量分别为2.35-5.03和43.2-177.1 mg/kg;硫酸厂边菜地的4种农... 对粤西某硫铁矿区与硫酸厂周边菜地生长的毛豆、芋头、玉米和花生中Tl、Pb、Cu和Ni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区和利用硫铁矿生产硫酸厂区周边的菜地土壤的Tl和Pb含量分别为2.35-5.03和43.2-177.1 mg/kg;硫酸厂边菜地的4种农作物Tl总含量均分别高于采矿区和沉淀池周边菜地相应的农作物,且毛豆和芋头果实中Tl含量(1.15-4.08 mg/kg)高于德国食品卫生标准(0.5 mg/kg),毛豆果实中Pb含量则远高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对Tl的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毛豆、芋头、玉米和花生,硫酸厂边菜地的毛豆、玉米和花生作物则分别对Pb、Cu、Ni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重金属 农作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结合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分析人体血清中的14种多溴联苯醚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颖 邓红梅 +2 位作者 聂颖 许良智 陈永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7-858,共2页
多溴联苯醚( PBDEs)是溴系阻燃剂的主要成分,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其在自然环境、动物体内以及人体内都普遍存在,可能对人体带来健康危害。血液是评价机体污染物负荷水平的重要样本,常用作人群负荷水平调查的指示物,但因血... 多溴联苯醚( PBDEs)是溴系阻燃剂的主要成分,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其在自然环境、动物体内以及人体内都普遍存在,可能对人体带来健康危害。血液是评价机体污染物负荷水平的重要样本,常用作人群负荷水平调查的指示物,但因血液中非极性脂溶性物质PBDEs含量较低,增加了定量分析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多溴联苯醚 人体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张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3-405,共3页
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为指导,对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报告结果。测得地下水样中铅的浓度为11.8μg/L,扩展不确定度U95=1.9μg/L(k=2)... 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为指导,对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报告结果。测得地下水样中铅的浓度为11.8μg/L,扩展不确定度U95=1.9μg/L(k=2)。结果表明,该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测定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解析原子荧光法在检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运用国家标准方法,评定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结果]测得地表水样中硒的浓度为1.10μg/L,该法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9μg/L(k=2)。[结论... [目的]解析原子荧光法在检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运用国家标准方法,评定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硒的不确定度。[结果]测得地表水样中硒的浓度为1.10μg/L,该法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9μg/L(k=2)。[结论]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贡献来自仪器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原子荧光法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粪便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脱氮的最佳条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明岩 冯兆继 +1 位作者 余建恒 夏耿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共4页
为确定渗滤液、粪便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脱氮的最佳条件,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实际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进行中试规模的正交试验。选取因素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外回流比和内回流比。结果表明,水力停留... 为确定渗滤液、粪便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脱氮的最佳条件,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实际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进行中试规模的正交试验。选取因素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外回流比和内回流比。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力相对较大,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除污效果最为简捷有效的手段。当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混合比为0.2:1.0:400,水温为28~34℃,泥龄为20 d时,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11 h,DO质量浓度为3 mg/L,R=1,r=2。此时COD、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0%、96.5%和65.1%,出水质量浓度均在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以内。较常规工况,COD、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涨幅8.2%、23.2%和19.2%,氮的去除率涨幅较大。研究证明,粪便水可作为外加碳源,适量添加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渗滤液 粪便水 城市污水 脱氮 除碳 倒置A2/O工艺 正交试验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大梯度磁滤工艺去除金属离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勇锋 张可方 +1 位作者 张朝升 荣宏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2,共4页
采用微絮凝—大梯度磁滤工艺对水中铁、铜、锰、锌、铅5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当硫酸铝投加量为12 mg/L、Fe3O4投加量为15 mg/L、磁场强度为0.267 T、滤速50 m/h、絮凝时间为8 min、搅拌速度为150 r/min时,该... 采用微絮凝—大梯度磁滤工艺对水中铁、铜、锰、锌、铅5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当硫酸铝投加量为12 mg/L、Fe3O4投加量为15 mg/L、磁场强度为0.267 T、滤速50 m/h、絮凝时间为8 min、搅拌速度为150 r/min时,该工艺对铁、铜、铅3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4%、67.9%、69.3%,但对锰和锌离子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平均去除率仅为6.9%、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 大梯度磁滤 磁场强度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表水中砷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剑 占永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1,34,共4页
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分析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砷的浓度为0.43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0.01 mg/L(k=2)。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过程,但样品前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影响也不... 识别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分析各个分量的产生,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测得地表水样中砷的浓度为0.43 mg/L,扩展不确定度U95=0.01 mg/L(k=2)。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分析过程,但样品前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因此,在评定类似的化学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前处理过程的影响,优化实验步骤,减少该过程输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原子荧光法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娟 王津 +5 位作者 陈永亨 王桉 黄颖 吴颖娟 王春霖 罗俊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大于铅、镉和汞等元素。铊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兼顾防治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铊在天然表生环境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各种工业活动将大量的铊带入表生环...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大于铅、镉和汞等元素。铊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兼顾防治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铊在天然表生环境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各种工业活动将大量的铊带入表生环境中,形成极大的环境隐患。环境样品中铊的快速准确测定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对近年来环境样品中铊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重点介绍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测定铊基质干扰消除的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分析法 极谱法 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引入绿色建筑教学内容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志辉 王莉芸 +4 位作者 彭世瑾 李沛 罗文博 张嘉威 刘镇涛 《绿色科技》 2014年第8期327-330,共4页
论述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引入绿色建筑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重点剖析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条文,并且以案例教学方法对此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某建筑中水与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志辉 王莉芸 +4 位作者 彭世瑾 李沛 罗文博 张嘉威 刘镇涛 《绿色科技》 2014年第6期279-281,284,共4页
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 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三个利用方案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以污废排水为水源的中水利用方案能节约费用,具合理的静态回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非传统水源 中水利用 雨水利用 MBR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BR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思宇 张立秋 +2 位作者 张可方 张朝升 陈文杰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应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技术预处理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通过控制溶解氧(D0)浓度在1.0±0.2mg/L,pH值为7.50~8.85,温度在28~31℃,实现了高效稳定的SND,同时考察了碳氮比(...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应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技术预处理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通过控制溶解氧(D0)浓度在1.0±0.2mg/L,pH值为7.50~8.85,温度在28~31℃,实现了高效稳定的SND,同时考察了碳氮比(质量浓度)对SND过程的影响及典型周期内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C/N约为4~6时,处理效果最理想,NH4+-N、TN、COD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85.8%、78.0%,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微污染水源水 SND DP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速陡变时液固流化床中颗粒浓度的变化模型
16
作者 李笛 张发根 曾振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67,共5页
在液速陡变时,分别考察了铅直管液固流化床内粒径为225μm和511μm的玻璃微珠的体积分数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大小颗粒在不同的液速变化幅度下都呈现出同样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联立颗粒速度和颗粒的连续方程式模拟颗粒的体积分数... 在液速陡变时,分别考察了铅直管液固流化床内粒径为225μm和511μm的玻璃微珠的体积分数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大小颗粒在不同的液速变化幅度下都呈现出同样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联立颗粒速度和颗粒的连续方程式模拟颗粒的体积分数变化过程,建立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颗粒体积分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用定常状态的空隙率方程式计算的颗粒速度来体现液相的波动,将变化过程中颗粒的轴向扩散系数当作不变的常数,只与变化前后的空塔液速和粒径有关。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在粒径较小、液速变化幅度不大时,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颗粒浓度 液相速度 瞬间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改性膜中无机组分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赵晴 吕慧 于水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VDF共混改性膜内无机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考察共混膜内无机组分的稳定性。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改性膜中纳米颗粒的分布,探求无机组分在共混膜内的结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膜的适用p H范围内,改性膜内的无机...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VDF共混改性膜内无机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考察共混膜内无机组分的稳定性。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改性膜中纳米颗粒的分布,探求无机组分在共混膜内的结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膜的适用p H范围内,改性膜内的无机组分在溶液中基本可以保持含量稳定。利用透射电镜对改性膜进行观察得出,无机组分以纳米尺寸较均匀地包埋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共混膜 无机组分稳定性 结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竞茵 张朝升 +1 位作者 荣宏伟 张可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3-176,200,共5页
以某市港前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Info Works CS软件建立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排水管网的非恒定流进行仿真模拟,并利用水力模型对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管道负荷和溢流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某市港前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Info Works CS软件建立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排水管网的非恒定流进行仿真模拟,并利用水力模型对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管道负荷和溢流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可减少超负荷主干管长度4.11 km,减少溢流量约6 600 m3/d,能有效缓解该区域排水系统的现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Works CS 排水系统 水力模型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水凝胶在正渗透工艺中的应用
19
作者 梁廷 潘志辉 +1 位作者 陈柱良 张朝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15,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添加各种物质(如纤维、碳纳米管与致孔剂等)对水凝胶进行改性来提高其吸水性能的方法,并且作为汲取剂应用于FO工艺,以此可获得更高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工艺水通量。叙述了各种环境刺激(温度、电场、气体与磁场等)响应水... 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添加各种物质(如纤维、碳纳米管与致孔剂等)对水凝胶进行改性来提高其吸水性能的方法,并且作为汲取剂应用于FO工艺,以此可获得更高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工艺水通量。叙述了各种环境刺激(温度、电场、气体与磁场等)响应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FO工艺中的应用;通过环境刺激使水凝胶作为汲取剂易于脱水回收,降低FO工艺的能耗。认为对水凝胶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设计,可以提高水凝胶的吸水性与脱水性,并且可作为汲取剂应用于FO工艺,以此获得高水通量,并且能以较低能耗的方式实现其在正渗透过程中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改性 刺激响应 正渗透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