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蔡葵 王景 +2 位作者 吴文春 拉巴次仁 拱子凌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风险区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岗嘎湿地为例,运用RS、GIS技术,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Markov)分析得出岗嘎湿地1988—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测算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降低土地生态风险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岗嘎湿地土地利用以低覆被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的大幅扩张;前期土地利用动态较大,后期土地利用动态有所减缓;土地结构动态表现在沼泽湿地和草地处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2)1988—2017年,岗嘎湿地总体生态风险值(ERI)从0.064降至0.062,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分别减少了36.9%和30.4%,其他等级风险区面积均有增加,生态环境总体趋于好转,但受耕地、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影响,局部地区呈现生态风险恶化;(3)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弹性响应指数较高,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异性,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本文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分区管理提出保育、修复、调控等对策,为珠峰自然保护区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达到降低区域生态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土地生态风险 岗嘎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特征分异的土地利用分布研究--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石运杰 蔡葵 +4 位作者 吴文春 徐娅楠 李珂羽 拉巴次仁 拱子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0,共7页
为了协调地形特征显著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活动,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和Landsat OLI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级上的分布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进而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基于地形特征分异... 为了协调地形特征显著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活动,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和Landsat OLI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级上的分布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进而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基于地形特征分异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各高程级上地类表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由低到高各主导地类表现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裸地-草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坡度级上地类分布较为复杂,随坡度级升高,分布着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建设用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草地、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地形位级的地类分布呈现出层级性,随地形位级增加,主导地类基本分布规律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林地、草地、冰川及永久积雪-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研究区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大,不同地形级别上的土地利用以自然地类为主导,分布格局相对稳定,但高原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特征分异 地形位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年期物候监测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阶地青稞地块生态利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葵 石运杰 拱子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0-479,共10页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村域土地的生态利用显得格外重要。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西部吉隆县境内Z村感兴趣区(ROI)青稞地块为研究区,通过Brinno TLC 200物候相机以人工选点、定角安放的方式记录研究区2017年8月至2...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村域土地的生态利用显得格外重要。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西部吉隆县境内Z村感兴趣区(ROI)青稞地块为研究区,通过Brinno TLC 200物候相机以人工选点、定角安放的方式记录研究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一年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计算绿叶指数,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律、土地利用程度、植被覆盖变化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研究区土地利用分为5个月的耕种期和7个月的放牧期。其中,耕种活动集中在4—9月,牧牛期为9、12月和次年1月,牧羊期为12月—次年4月。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中、低级别分别对应耕种期、放牧期和休耕期。全年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变化较大,绿叶指数呈现出平缓波动—上升—下降—平缓波动的规律,与青稞地块利用时间历的耕种和放牧期变化相吻合。绿叶指数在0值附近波动时,牛、野生动物和羊出现,降水频繁;绿叶指数为正值时,劳动力投入量大。青稞地块的经济效益为98.15元·(667 m^2)^-1,以粮食收益为主,劳动力投入费用较高,总体经济效益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相机 青稞地块 土地利用规律 绿叶指数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研究
4
作者 蔡葵 郑坤 拱子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 草场资源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本文以资源承载力为研究视角,将社区人口、经济和草场资源的协调程度作为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依据,运用P-E-R模型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181个社区的草场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承载力整体较高,社区草场资源保护良好,却也不容乐观的结论。以此为基础,结合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现状,对上述结果进行一定讨论。探究影响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草场资源利用的多种因素,希望对珠峰自然保护区社区,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社区 草场资源 资源承载力 P-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