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武汉中心为例的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剖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维平 蔡滨 +1 位作者 孙元超 夏佰林 《绿色建筑》 CAS 2011年第3期15-17,20,共4页
超高层建筑一直认为是耗能、体大、费时的工程,又因其更易受到风灾、地震、火灾的威胁而备受争议。然后超高层建筑却是解决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的重要方法,更是城市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从投资... 超高层建筑一直认为是耗能、体大、费时的工程,又因其更易受到风灾、地震、火灾的威胁而备受争议。然后超高层建筑却是解决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的重要方法,更是城市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从投资回报角度考虑,更应该融合建筑的高度、视角、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中心 超高层建筑 可持续建筑 核心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从200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邵明 王利民 《华中建筑》 200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且进一步阐述了这类建筑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学科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 威尼斯双年展 先锋建筑 变型 空间整合 建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民主制度下的北欧公共设计”主题沙龙
3
作者 方海 钱强 +10 位作者 薄曦 刘海洋 陈永群 陈泳 Chris Hardie Rasmus Duong-Grunnet 陆骏良 崔永祥 吴海龙 黄昊壮 倪双全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5期6-15,共10页
人们普遍认为,北欧(包括丹麦、芬兰、挪威、瑞典以及冰岛)拥有最好的社会福利和民主制度,在这个优秀的制度下,人们过着健康和富足的生活。
关键词 社会福利 北欧 民主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环境观(二)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昶 《室内设计》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城市建筑环境的延续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许多历史文化城市,大量的传统街区被不加思考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和多层行列...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城市建筑环境的延续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许多历史文化城市,大量的传统街区被不加思考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和多层行列式住宅,传统建筑环境遭到彻底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所见雷同似曾相识的环境形象(图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 传统城市 传统建筑 住宅 传统街区 雷同 破坏 发展 中国 环境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环境观(一)
5
作者 蔡昶 《室内设计》 2004年第4期4-8,25-26,共5页
9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在某些城市和地区导致了建筑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化环境的断裂,本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审美观,以及自然协调的传统设计思维,并用这一传统观念来解决当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矛盾的问题。同时还讨论保持城... 9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在某些城市和地区导致了建筑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化环境的断裂,本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审美观,以及自然协调的传统设计思维,并用这一传统观念来解决当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矛盾的问题。同时还讨论保持城市历史环境连续性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 建筑传统 当代建筑 城市历史 城市开发 空间 自然环境 协调 大规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在文化公园中的图书馆——记浦东图书馆新馆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雷 《城市建筑》 2011年第7期54-60,共7页
浦东图书馆新馆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和智能化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浦东新区及上海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新馆总建筑面积达6万m^2.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及一夹层.建筑高度36m.总投资约8.5亿元。基地北邻中国浦东干部学... 浦东图书馆新馆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和智能化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浦东新区及上海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新馆总建筑面积达6万m^2.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及一夹层.建筑高度36m.总投资约8.5亿元。基地北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西邻严茂塘河道.南侧和东侧邻接新区文化公园。这里还将陆续建成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博物馆、时尚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新馆设3000个阅览座位.藏书量约200万册.历时3年建设,201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浦东新区 文化公园 国际文化交流 公共文化设施 艺术博物馆 建筑高度 建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比利亚半岛的行吟诗人——阿尔瓦罗·西扎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志刚 《室内设计》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1933年生于葡萄牙波尔图市近郊的马托西纽什(Matosinhos),1949-1955年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学习。作为合作者,1955-1958年西扎在费尔南多塔欧拉(FernandoTavora)事务所工作,并于1958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1933年生于葡萄牙波尔图市近郊的马托西纽什(Matosinhos),1949-1955年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学习。作为合作者,1955-1958年西扎在费尔南多塔欧拉(FernandoTavora)事务所工作,并于1958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开始独立的建筑实践。1982年西扎受到柏林国际住宅展的邀请.从此开始了本土以外的建筑实践,如柏林克罗伊策堡的公寓和荷兰海牙的凡德温尼公园住宅等,这些海外项目,获得了广泛好评并使西扎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其建筑事业也进入了高峰期。这期间,一大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项目先后设计并实施,如波尔图建筑学院、福尔诺斯教区中心、阿维罗大学图书馆、加利西亚现代艺术中心等。同时西扎还一直积极投身于建筑教育工作,1966-1969年西扎在母校任教,并于1976年担任建筑施工学教授。此外,西扎还先后被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宾州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学院聘为访问教授。1992年西扎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关注,也开创了自身建筑事业的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实践 建筑学 住宅 柏林 葡萄牙 事务所 近郊 合作者 国际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