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矮化密植高产优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何新林 王佳鑫 +4 位作者 龚萍 赵丽 衡通 王春霞 张景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2,共14页
为探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产量,于2021–2022年在新疆29团5年生香梨园开展灌溉方式和灌溉定额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了3种微灌方式:地表滴灌(M1)、地下滴灌(M2)、根区渗灌(M3),3种灌溉定... 为探讨香梨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产量,于2021–2022年在新疆29团5年生香梨园开展灌溉方式和灌溉定额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了3种微灌方式:地表滴灌(M1)、地下滴灌(M2)、根区渗灌(M3),3种灌溉定额:低水(I1)、中水(I2)、高水(I3),以传统漫灌(CK)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对土壤电导率和脱盐率、香梨生长、产量、WUE、果实品质和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M2的产量和WUE最高,且可以促进香梨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以及促进盐分淋洗。M3前期的投入成本最大,但获得的净利润仅次于M2。灌溉方式相同时,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香梨生长、提高产量和盐分淋洗。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劣解距离法和秩和比法3种综合评价方法从环境效益、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M2I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M1I1处理综合得分最低。因此,对矮化密植初果期的香梨进行灌溉时,推荐地下滴灌模式且生育期灌溉定额为6 750 m^(3)/hm^(2)。研究可为南疆干旱区林果业节水控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水资源 香梨 微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和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周奇锦 吕德生 +3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文昊 宋利兵 温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探明灌溉水矿化度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农田土壤盐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北疆常规中晚期高产品种丰玉33号,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分别为0.85 g·L^(-1)... 为探明灌溉水矿化度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农田土壤盐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玉米品种选用北疆常规中晚期高产品种丰玉33号,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分别为0.85 g·L^(-1)(S1)、3 g·L^(-1)(S2)和5 g·L^(-1)(S3),以及2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4500 m^(3)·hm^(-2)(W1)和6750 m^(3)·hm^(-2)(W2),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定额(5625 m^(3)·hm^(-2))、灌溉水的矿化度0.85 g·L^(-1)为对照试验(CK),共设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入,呈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玉米生育末期土壤表层出现盐分集聚现象。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积盐量逐渐增大;S1处理盐分主要积聚在距滴灌带10~20 cm处,S3处理盐分主要在20~40 cm土层形成积盐区;高灌水量(W2)和低矿化度微咸水灌溉(S2)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S2处理的玉米株高及生物量积累与S1无显著性差异,S3处理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片光合特性受到显著削弱。W2S1处理玉米获得最大产量为16999 kg·hm^(-2),W2S2处理为16577 kg·hm^(-2),与其无显著差异(P>0.05),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07%和12.21%。综合考虑,在淡水资源紧缺,地下微咸水资源丰富的北疆地区,不大于3 g·L^(-1)的灌溉水矿化度、灌水量为6750 m^(3)·hm^(-2)的灌溉方式是利用微咸水灌溉的较优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玉米 灌溉水矿化度 灌水量 生长效应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沙棘果实主要品质与灌溉水量关系
3
作者 李顺顺 范文波 +5 位作者 梅华 潘赤海 许燕 任聪哲 王世威 刘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7-432,共6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水量对沙棘品质的影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70团进行大田试验.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通过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究灌溉水量对沙棘品质的影响,并且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而筛... 为探究不同灌溉水量对沙棘品质的影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70团进行大田试验.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通过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究灌溉水量对沙棘品质的影响,并且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而筛选最优灌溉方案.结果表明:5个水分梯度下10项品质指标中,灌溉水量对沙棘维生素C影响显著;开花期、结果期增加灌水量显著提高了百果质量及果实纵横径;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适当减少灌水量并未对沙棘营养品质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小,总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总酸降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573%;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分表明,处理W3(灌溉定额450 mm)为最优水分处理.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种植沙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品质 水分梯度 主成分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Copula函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型灌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贾浩 王振华 +3 位作者 张金珠 李文昊 任作利 贾哲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175,233,共10页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型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算2018年和2019年4个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处理的基础上,用Copula函数构建PCA-Copula评价分析方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影...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型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算2018年和2019年4个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处理的基础上,用Copula函数构建PCA-Copula评价分析方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测算数据表明,4个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都在0.63以上,且最大值达到0.668,分别高于同期全疆、全国平均水平5.05%、10.15%;主成分分析得出,渠道衬砌率(0.944)、滴灌灌溉面积比(0.746)、作物需水量(0.635)、实际灌溉面积(0.734)等都具有超过60%的正贡献率,而葡萄种植比(-0.586)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0.645)等具有超过58%的负贡献率。利用PCA-Copula分析评估方法得出,作物种植比例和节水灌溉工程状况对十二师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显著(P<0.05),其中葡萄净灌溉定额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42,同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型回归来检验PCA-Copula评价法与熵值法的密切程度,检验结果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P<0.05)和0.52(P<0.001),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适用于研究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 影响因素 首尾法 主成分分析法 PCA-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三级模糊评价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牛靖冉 王春霞 +5 位作者 何新林 李玥 白蒙 王泽林 徐强 於嘉闻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为了探明新疆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差异,本文充分考虑其横向及纵向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料收集、大田试验、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原则,选取涵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 为了探明新疆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差异,本文充分考虑其横向及纵向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料收集、大田试验、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原则,选取涵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26个相互独立的敏感性指标,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三级模糊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3种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的结果表明:膜上灌、膜下滴灌、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分别为差、一般、较好;与膜上灌相比,膜下滴灌与自动化膜下滴灌的突出优势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升28. 8%、38. 7%,分别节约人力35. 7%、62. 3%,节水1 150. 84、1 874. 64 m^3/hm^2,产量提高2 361、2 820. 9 kg/hm^2。因此,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价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且通过评价结果可得到各灌溉技术的突出优势及不足,新疆未来可持续性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和普及自动化膜下滴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典型节水灌溉技术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塔额盆地夏玉米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任聪哲 范文波 +3 位作者 乔长录 王世威 李顺顺 刘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209,共11页
以AquaCrop模型为基础,结合2021—2022年塔额盆地夏玉米实测数据,对模型部分保守参数和产量模块的标准水分生产力(WP*)和参考收获指数(HI 0)进行校准与验证,通过设置起始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三因素交叉试验,对夏玉米进行产量模... 以AquaCrop模型为基础,结合2021—2022年塔额盆地夏玉米实测数据,对模型部分保守参数和产量模块的标准水分生产力(WP*)和参考收获指数(HI 0)进行校准与验证,通过设置起始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三因素交叉试验,对夏玉米进行产量模拟,分析其产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受灌溉定额和起始灌水时间的影响程度,在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为较高值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灌溉方案。以实际夏玉米播种面积为参考值,模拟并预测2022年及未来4年在不同灌溉方案下的夏玉米产量和节水总量,并依此分析塔额盆地夏玉米节水潜力。结果表明:(1)对AquaCrop模型作物生长模块主要参数、土壤水分胁迫参数和产量模块参数WP*和HI 0进行参数率定,最终产量模块参数选择WP*=35 g·m^(-2)、HI 0=43%,2021年和2022年产量模拟相对误差值分别为1.26%和1.07%。(2)结合模型模拟得出最优灌溉方案如下:起始灌水时间5月20日,灌溉定额470 mm,灌水周期7 d,灌水11次,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005 kg·m^(-3),产量9.423 t·hm^(-2)。(3)以2022年为现状水平年,最优灌溉方案下,现状水平年和未来水平年(2022—2025年)可分别实现节水量2.1338×10^(5)、2.1826×10^(5)、2.1992×10^(5) m^(3)和2.2306×10^(5)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节水潜力 AquaCrop模型 塔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成本水价的农业水价承受力和节水潜力评估——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灌区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贺天明 王春霞 +3 位作者 何新林 李鹏飞 张佳 汪宗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资源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分析农户承受力水价是水价改革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水价改革的目标,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灌区为例,运用意愿调研法和水价-水量模型,以完... 资源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分析农户承受力水价是水价改革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水价改革的目标,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灌区为例,运用意愿调研法和水价-水量模型,以完全成本水价为基础,分析该灌区农民灌溉水价承受力及实施完全成本水价和承受力水价后的节水效益。结果表明:灌区完全成本水价和农民承受力水价分别为0.3918元/m^(3)和0.439元/m^(3),与现行水价0.25元/m^(3)相比,灌区水价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完全成本水价下,亩均灌水量可比田间实际灌水量节约1078.35 m^(3)/hm^(2),约为15%,节水潜力很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成本水价下的亩均用水量与定额管控下的灌水量趋于一致。灌区应结合农业水权水价改革实际状况,不断深化完善农业水价水权,以期为水权市场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价改革 水价承受力 水价-水量模型 完全成本水价 承受力水价 节水潜力 石河子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灌溉模式优化的白杨河流域用水结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宇鹏 雷雨 +4 位作者 王振华 宋利兵 刘健 郝天鹏 张维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明确新疆白杨河流域用水结构发展方向,依据2020年白杨河流域用水数据,针对流域农业灌溉用水量极高问题,通过优化不同灌溉模式,得到优化后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同时依据新疆近16年各类型用水量变化趋势,预测规划年其他用水类型的发展趋势... 为明确新疆白杨河流域用水结构发展方向,依据2020年白杨河流域用水数据,针对流域农业灌溉用水量极高问题,通过优化不同灌溉模式,得到优化后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同时依据新疆近16年各类型用水量变化趋势,预测规划年其他用水类型的发展趋势,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白杨河流域用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30年总用水量为3.11×108m3,较2020年减少34.22%,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从分区到流域均表现为随时间下降趋势,2030年减少42.11%;城乡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2030年增加0.65%;工业用水量和畜牧渔业用水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2030年减少12.69%;两年相比,农业、城乡生活、工业和畜牧渔业用水在流域空间分布上变化增大,除畜牧渔业用水,其他类型用水均处于“绝对平均”状态,而生态环境用水在流域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减小,如2030年农业、城乡生活、工业、畜牧渔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尼系数相较于2020年的变化分别为0.0193、0.0512、0.0514、0.0510、-0.0513;2030年用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高于2020年,用水结构演变趋于合理且逐渐稳定,即白杨河流域用水结构正在朝着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河流域 用水结构 信息熵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港强 吕廷波 +3 位作者 王久龙 付鑫法 刘一凡 边梦寒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524,共12页
【目的】探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新疆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7号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新疆图木舒克市开展大田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66 cm+10 cm)宽窄行配置(M1)、76 cm等行距配置(M2);3个灌溉定额:3 ... 【目的】探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新疆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7号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新疆图木舒克市开展大田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66 cm+10 cm)宽窄行配置(M1)、76 cm等行距配置(M2);3个灌溉定额:3 600 m^(3)·hm^(-2)(W1)、4 500 m^(3)·hm^(-2)(W2)和5 400 m^(3)·hm^(-2)(W3)。比较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率以及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纤维品质的差异;并结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各处理在花铃期灌溉后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增幅最大(12.18~15.13百分点),30~60 cm土层次之。相同灌溉定额下,灌溉后M2处理的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高于M1处理。相同灌溉定额下,M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均大于M1处理;相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均随灌溉定额增加呈增大趋势。花铃期M2W2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2W2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26%~17.70%,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大于M1W2、M1W3和M2W3处理,M2W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M2W2处理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最大,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伸长率也较高。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表明,M2W2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优。【结论】在南疆地区采用灌溉定额为4 500 m^(3)·hm^(-2)的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能够较好地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升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灌溉定额 土壤含水率 产量 纤维品质 灌溉水利用效率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头LSTM模型的南疆枣树土壤墒情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轶航 吕德生 +4 位作者 刘宁宁 王振华 李淼 张金珠 王东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在南疆枣业生产中,准确预测土壤墒情对于优化作物种植质量和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通过建立高精度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为南疆枣树的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的全生育期枣树在20、40、60、80 cm土层的土壤墒情数据、... 在南疆枣业生产中,准确预测土壤墒情对于优化作物种植质量和制定灌溉计划至关重要。通过建立高精度的土壤墒情预测模型,为南疆枣树的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2021和2022年的全生育期枣树在20、40、60、80 cm土层的土壤墒情数据、气象数据以及灌溉水量等小时级数据集,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各土层土壤墒情进行多步预测。引入了由4个单一LSTM模型组成的多头LSTM模型,旨在扩大预测范围并提高预测精度,并采用k折交叉验证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对每个单一LSTM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对各单一模型的输出进行加权平均,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在4个土层墒情均值数据集上,多头LSTM模型对未来1、12、24、48 h的土壤墒情预测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至0.951、0.932、0.870、0.815;多头LSTM模型可有效提升枣树土壤墒情的中长期预测精度,特别是在24和48 h的预测中,改进效果尤为明显,这为枣树的精细化灌溉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可帮助农民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预测 多头LSTM 麻雀搜索算法 k折交叉验证 南疆滴灌骏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品质-碳排放的加工番茄适宜水肥气滴灌耦合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楚博 朱艳 +4 位作者 王振华 马嘉莹 王靖程 宋利兵 郑继亮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800 m_(3)/hm_(2)(W1)和4500 m_(3)/hm_(2)(W2)2个灌水水平,0(H0)、0.25%(H1)和0.5%(H2)3个腐植酸添加水平,常规膜下滴灌(A0,对照)和微纳米加气滴灌(A1)2种加气方式,研究水肥气耦合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温室气体排放和净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W2处理下CO_(2)累积排放通量和净固碳量较W1处理分别显著增大17.14%和25.36%;H2处理较H1处理两者分别显著增大12.23%和12.26%,较H0处理分别显著增大24.59%和25.18%;H1处理较H0分别显著增大11.02%和12.66%(P<0.05);A1处理两指标较A0两指标分别显著增大12.28%和12.64%。相比于A0处理,A1处理能显著提高加工番茄整体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P<0.05)。通过优劣解距离法、秩和比法和主成分分析3种评价方法,从产量指标、品质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环境指标(碳排碳固)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3800 m_(3)/hm_(2)的灌水水平与0.5%的腐植酸施加量和微纳米加气的耦合滴灌模式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最高,建议作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增效的最优水肥气耦合模式。研究可为北疆干旱区滴灌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番茄 腐植酸 微纳米加气 CO_(2)排放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甜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振华 杨彬林 +3 位作者 谢香文 王则玉 杨洪泽 董心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8-166,共9页
为制定新疆合理的甜菜膜下滴灌制度,设置3个灌水次数(8、9和10次)和2个灌水定额(45和60mm)两因素全组合试验,于2016—2017年在新疆玛纳斯县农科院甜菜改良中心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增加时甜菜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增加,含糖率降... 为制定新疆合理的甜菜膜下滴灌制度,设置3个灌水次数(8、9和10次)和2个灌水定额(45和60mm)两因素全组合试验,于2016—2017年在新疆玛纳斯县农科院甜菜改良中心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增加时甜菜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增加,含糖率降低,对甜菜的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无明显影响(P>0.05),甜菜叶绿素值随灌水次数与定额增加呈下降趋势;在灌水次数与定额交互作用下,灌水8次时由于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50%,甜菜会减产;当灌水9次,灌水定额为45 mm时,增加15 mm灌水定额土壤相对含水率达50%以上,此时甜菜增产7.4%~7.7%,糖产增加9.4%~9.7%;而继续增加灌水次数时,会导致甜菜含糖率降低而降低糖产。因此针对新疆膜下滴灌甜菜以60 mm灌水定额灌水9次为宜,可获得高产与糖产,较传统新疆膜下滴灌甜菜制度节水10%。该研究对指导新疆膜下滴灌甜菜灌溉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土壤水分 甜菜产量 甜菜产糖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和栽培方式对滴灌水稻生长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强 吕廷波 +4 位作者 马晓鹏 王东旺 白蒙 王泽林 牛靖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分析水分调控对覆膜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坑试验方式,2种栽培方式,分葉期设置3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调控。【结果】于各生育期末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分麋期水分调控对2种栽培方式下滴灌水稻的生... 【目的】分析水分调控对覆膜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坑试验方式,2种栽培方式,分葉期设置3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调控。【结果】于各生育期末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分麋期水分调控对2种栽培方式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W1、W2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W3处理水分胁迫严重降低株高;分菓期水分调控对最终分菓数具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分葉数表现为覆膜栽培下水稻分葉数量平均分葉数为17.44集/臾,裸地栽培下水稻分菓数量平均分麋数为17.60 M/X;生育后期W2处理能保持较高叶面积,更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覆膜、裸地栽培方式下W2处理灌溉水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64,0.46 kg/m3o【结论】滴灌水稻分菓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从滴灌水稻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角度考虑,滴灌水稻覆膜栽培方式W2水分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澜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稻 水分调控 生长 产量 灌溉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的灌溉水增温系统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金珠 王钦 +1 位作者 王振华 徐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2-79,共8页
为减弱低温灌溉水对中国西北地区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农业灌溉中的能源消耗,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灌溉水增温系统。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该系统进行不同流量下的性能测试研究,分析初始水温和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 为减弱低温灌溉水对中国西北地区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农业灌溉中的能源消耗,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灌溉水增温系统。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该系统进行不同流量下的性能测试研究,分析初始水温和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出水口水温和升温幅度与流量呈负相关关系,固定工况下,出水口水温及升温幅度最高可达20.9和12.5℃,光电、光热效率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大分别为0.094和0.310,实际能量效率则先增后减,最大达到0.484。初始水温越低,光伏光热集热器内换热越剧烈,升温幅度越高,能量指标越大,但流量增加使得不同初始水温灌溉水升温幅度趋于一致,出水口水温变幅增大。辐照度越高,出水口水温及升温幅度越大,但流量增大会削弱辐照度对其产生的提升效果,光电、光热效率均与辐照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流量小于0.06 kg/(s·m^(2))时,实际能量效率与辐照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流量大于0.07 kg/(s·m^(2))时则相反。研究表明该系统总体性能良好,为不同工况下的流量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 灌溉 辐照度增温 流量 初始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条件及面对的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闯 李明思 雷成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4,共4页
针对新疆目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输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疆的地形、气候以及田间微喷灌技术对水质的要求,指出了新疆发展管道输配水灌溉系统的有利应用条件和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管道输配水灌溉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效... 针对新疆目前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输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疆的地形、气候以及田间微喷灌技术对水质的要求,指出了新疆发展管道输配水灌溉系统的有利应用条件和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管道输配水灌溉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效益,提出了新疆发展管道输配水灌溉系统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管道输水 管网水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地区葡萄生理生长特性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16
作者 许宇双 叶含春 +6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文昊 陈朋朋 李海强 王东旺 谢忠 郑继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2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新疆吐哈地区滴灌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无核白”为供试材料,设定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充分灌溉(D0)、新稍期轻度调亏灌溉(D1)和中度调亏灌溉(D2);常规施氮(N0)、减10%施氮量(N1)和减20%施氮量(N2),共9个... 为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新疆吐哈地区滴灌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无核白”为供试材料,设定灌溉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充分灌溉(D0)、新稍期轻度调亏灌溉(D1)和中度调亏灌溉(D2);常规施氮(N0)、减10%施氮量(N1)和减20%施氮量(N2),共9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CK处理为园区常规管理(D0N0),进行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水氮(CK)处理,轻度调亏灌溉耦合270 kg/hm^(2)施氮量(D1N1)的处理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和胞间CO_(2)浓度,但增大了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D1N1处理葡萄的产量为31132 kg/hm^(2),较CK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灌溉水利用效率较CK处理提高了10.25%,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0.78%;通径分析可知,葡萄的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是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叶片的相对质量含水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是影响产量的间接因素.综上,轻度调亏灌溉耦合270 kg/hm^(2)施氮量的灌溉施肥模式是文中试验条件的最佳组合,稳定产量的同时节约了10%的水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葡萄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袁裕山 吕德生 +2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海强 马占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探究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可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石河子垦区为基础,通过均匀布点及样本采集,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评估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并分析... 探究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可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石河子垦区为基础,通过均匀布点及样本采集,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评估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并分析海拔、坡度、岩性、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石河子垦区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均值分别为2.14、3.89、5.00 g·kg^(-1),其中0~20 cm土层主要为非盐化土,20~60 cm土层呈现轻度盐渍化,各土层盐分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到强的变异性,并与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因素都有关;三层土壤都为中等强度变异,在0~20 cm土层土壤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20~60 cm土层土壤具有强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主导。(2) 0~20 cm土层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垦区北部,20~40、40~60 cm土层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垦区北部和西部;从空间分布上看,盐渍化土壤主要在20~40、40~60 cm土层,且以轻度盐化土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69.14%、58.34%,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则以条带状和斑状镶嵌于轻度盐化土内。(3)不同环境因子与各土层盐分的关联度关系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海拔>岩性>坡度,研究区西北方向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东南方向的严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拔是影响土壤盐分的主控因子,裸地、海拔较低区域以及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潮土、盐土和沼泽土的地区是未来土壤盐渍化预防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性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期梭梭对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宗飞 何新林 +1 位作者 陈书飞 雷成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紧缺,用于防风固沙的人工植被梭梭,在刚种植的1-3年内常常不得不利用较高矿化度的地下水进行补充灌溉,为了给干旱区水资源多种利用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测坑试验,采用3种矿化度(1g/L、3... 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紧缺,用于防风固沙的人工植被梭梭,在刚种植的1-3年内常常不得不利用较高矿化度的地下水进行补充灌溉,为了给干旱区水资源多种利用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测坑试验,采用3种矿化度(1g/L、3g/L、6g/L)的微咸水对2年生梭梭进行补充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矿化度微咸水对梭梭生理活动与生长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灌溉水矿化度由1g/L增大到6g/L时,其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分别减少20%、35%;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梭梭生长速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少,在生长旺盛期6g/L灌溉的株高、枝长与冠幅生长率分别比1g/L减少51%、52%、52%;当灌溉水矿化度由1g/L升高到6g/L时,梭梭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呈下降趋势,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幼年期 生长 微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大田土壤墒情采集系统——节点案例研究
19
作者 张嘉英 尹飞虎 +2 位作者 石磊 屈英 温艳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为提高田间智能灌溉系统工作效能,实现精准监测土壤墒情,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利用LORA无线通讯、墒情传感器、网关等技术构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墒情采集系统,选择适当数量节点作为案例,测试了该系统的带载能力、功耗及通讯距离,并通... 为提高田间智能灌溉系统工作效能,实现精准监测土壤墒情,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利用LORA无线通讯、墒情传感器、网关等技术构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墒情采集系统,选择适当数量节点作为案例,测试了该系统的带载能力、功耗及通讯距离,并通过田间试验对该墒情采集系统在时空上的数据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墒情采集系统静态功耗220μA左右,在不充电、采集时间间隔30 min、各土层传感器续航能力不低于30 d时可实现3 km稳定通讯,表明该墒情采集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墒情数据准确可靠,能够实现长时间序列下的持续观测。本研究为开发与优化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大田土壤墒情采集系统提供了借鉴,并为实现智能灌溉施肥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A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监测装置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定额对棉花墒情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骜 王振华 王久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由于第五师86团水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平台实施对棉田的水分监测,探求在戈壁地条件下的作物需水规律及施肥制度。通过一年实施,结果表明:自动化灌溉对棉花株高、叶面积、现蕾、结铃等生... 由于第五师86团水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平台实施对棉田的水分监测,探求在戈壁地条件下的作物需水规律及施肥制度。通过一年实施,结果表明:自动化灌溉对棉花株高、叶面积、现蕾、结铃等生殖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棉花结铃、保铃,提高棉花产量。全生育期应在320-330m^3/666.7m^2之间滴水62次较为合理,此滴水方式比常规滴灌节水52m^3/666.7m^2;棉花平均单产401.5kg/666.7m^2,较常规滴灌增产79.2kg/6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墒情采集 自动化灌溉 卫星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