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
1
作者 姜涛 张鹏 +2 位作者 李雪 刘博涵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5,共11页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在自适应变化的量测滑动时间窗内计算能量比系数,实时检测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针对检测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以节点为单元构建联合量测信息矩阵,进而采用MSSGST对联合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联合时频矩阵。然后,利用脊线提取技术筛选并重组可表征系统次同步振荡模式的MSSGST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MSSGST的时-频域暂态能量流计算模型,根据系统次同步振荡期间时-频域能量特性构建振荡源定位指标进行振荡溯源。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电网次同步振荡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暂态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域边界的全纯嵌入搜索方法
2
作者 李雪 职梦磊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3-134,共12页
静态电压稳定域(SVSR)从“域”的角度研究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可有效计及新能源出力的强波动性和随机性引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为准确、快速构建SVSR,提出一种基于全纯嵌入法(HEM)的SVSR边界(SVSRB)搜索方法。首先,根据HEM理论提出一... 静态电压稳定域(SVSR)从“域”的角度研究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可有效计及新能源出力的强波动性和随机性引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为准确、快速构建SVSR,提出一种基于全纯嵌入法(HEM)的SVSR边界(SVSRB)搜索方法。首先,根据HEM理论提出一种搜索电压鞍结分岔(SNB)点的电压幅值-有功功率灵敏度全纯嵌入函数判据;其次,将该判据与变步长控制策略相结合,实现单个SNB点的快速、准确搜索;然后,根据SVSRB的拓扑特性,利用已知SNB点信息,借助快速灵活全纯嵌入实现相邻SNB点的高效求解,进而实现多维SVSRB高效搜索;最后,通过WECC 9节点、IEEE 118节点等测试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可实现SVSRB的快速、精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性 全纯嵌入 连续潮流 鞍结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的链状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分布特性分析
3
作者 安军 石岩 +3 位作者 曹帅 周毅博 李可心 张万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7,共9页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对频率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频率分布特性逐渐成为关注重点。为研究风电接入多机电力系统对频率分布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网、源、荷侧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建模,构建了含风电多机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分...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对频率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频率分布特性逐渐成为关注重点。为研究风电接入多机电力系统对频率分布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网、源、荷侧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建模,构建了含风电多机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分布特性机理解析模型,并分析了风电接入对频率分布特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了描述频率响应相对分散性和绝对差异性的多维量化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含“送-转-受”的简单链状电力系统验证了机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电气距离、风电接入位置和扰动位置对频率分布特性指标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实际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分析并验证了分布特性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发电 频率 分布特性 频率安全 机理模型 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双馈风电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能量结构分析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正龙 郝舒宇 +2 位作者 李明达 潘超 蔡国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1426,共16页
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并入系统具有主动支撑电网的作用。随着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容量的增加,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系统区间振荡的现象将逐步凸显。针对含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电力系统的区间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结构的电力系统区间... 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并入系统具有主动支撑电网的作用。随着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容量的增加,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系统区间振荡的现象将逐步凸显。针对含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电力系统的区间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结构的电力系统区间振荡分析方法。首先,推导了同步发电机及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的能量结构;其次,根据元件的能量结构,分析了元件动能与端口能量的交互关系,在时域方面,对元件实际动能分解,得到动能增量与模式动能,在特征值方面,通过对动能增量以及模式动能进行分析,阐述了利用动能增量以及模式动能可以分析各机组参与振荡程度及模态的理论基础;再次,利用动能增量及模式动能,建立了复合指标,该指标可用于评估系统区间振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 动能增量 模式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电力系统概率可用输电能力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涛 李春晖 +2 位作者 张儒峰 陈厚合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503,I0005,共16页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风能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风电出力的强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评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用于...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风能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风电出力的强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评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用于求解计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概率ATC评估模型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polynomialchaos expansion,PCE)的电力系统概率ATC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机会约束的电力系统概率ATC评估模型;然后,根据风电出力预测误差的概率分布特征,选择对应的正交多项式为基函数以近似风电出力预测误差及电力网络中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随机变量;进一步,借助Galerkin投影和基于一阶矩、二阶矩的机会约束转化方法,将所构建的机会约束模型的概率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约束,实现基于机会约束的概率ATC评估模型向易于求解的确定性优化模型的转化;进而,将概率ATC评估模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ATC的最优多项式逼近系数的求解问题,根据求得的最优多项式逼近系数和选取的基函数计算电力系统ATC的概率分布特征;最后,通过修改后的PJM-5节点测试系统、IEEE-118节点测试系统及吉林西部电网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电力系统概率ATC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多项式混沌展开 概率模型 机会约束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国庆 刘先超 +3 位作者 辛业春 姜涛 闫克非 王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5-1181,共17页
作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载体,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具有惯量水平低、调频能力差、抗扰性能弱等特征,对频率稳定带来了全新挑战,迫切需要深入认识能源转型背景下的频率稳定形态。该文按照“建模分析—稳定评估—调频控制”的路线... 作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载体,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具有惯量水平低、调频能力差、抗扰性能弱等特征,对频率稳定带来了全新挑战,迫切需要深入认识能源转型背景下的频率稳定形态。该文按照“建模分析—稳定评估—调频控制”的路线,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频率稳定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首先,梳理现有频率稳定定义的特点,将其引申为考虑暂态频率安全的广义频率稳定概念,分析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过程;按照系统全局频率和网络节点频率两个视角分析现有特性建模与分析方法,分别总结频率稳定性、频率安全性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初步建立考虑频率时空分布特性的节点频率安全性指标;列举并归类源网荷储多主体参与系统调频的控制策略,分析相关频率调控措施的特点;最后,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在频率响应特性建模、频率稳定机理评估以及频率稳定协调控制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新能源 惯量 频率稳定 调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涛 刘博涵 +2 位作者 李雪 陈厚合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I0004,共13页
为实现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快速、准确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multivariate synchrosqueezingtransform,MSST)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系统的广域量测信息构建发电机的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采... 为实现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快速、准确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multivariate synchrosqueezingtransform,MSST)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系统的广域量测信息构建发电机的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采用MSST对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对应的三维MSST系数矩阵;然后通过能量权重筛选出表征强迫振荡模式的MSST系数矩阵;进一步,构建基于MSST的发电机强迫振荡耗散能量计算模型,通过筛选出的表征发电机强迫振荡模式的MSST系数矩阵计算各发电机的耗散能量;然后,依据所提的强迫振荡源判据,定位出系统的强迫振荡源;最后,通过WECC-179节点测试系统仿真数据和辽宁电网PMU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强迫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变换 耗散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 高翔 +2 位作者 姜涛 王长江 李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839-5854,共16页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HELM)因无需初值且具有全局收敛性,因而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受到极大关注。然而,采用HELM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时,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求解和节点电压的幂级数有理的...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HELM)因无需初值且具有全局收敛性,因而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受到极大关注。然而,采用HELM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时,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求解和节点电压的幂级数有理的逼近计算量大、耗时久,是制约HELM计算效率提升的关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稳定双正交共轭梯度(BICGSTAB)和Aitken差分的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并行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近似逆预处理的BICGSTAB法并行迭代求解HELM的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以快速计算节点电压的各阶幂级数系数;其次,借助Aitken差分法实现所有节点电压幂级数有理逼近值的并行计算;然后,基于CPU-GPU异构平台设计所提算法的并行流程,以实现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的快速求解;最后,通过节点在1 354~13 802的不同规模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电力系统潮流全纯嵌入并行计算方法可实现电力系统潮流的准确、快速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法 潮流计算 Aitken差分法 CPU-GPU异构运算平台 预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外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干贵 岳霖 +3 位作者 张皓程 郭富 杨德健 穆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26-4832,I0004,I0003,共9页
风电外送电力系统功率输出特性由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主导,大扰动下易导致系统运行状态越限脱网失稳,风电外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面临困境。基于风电变流器运行控制原理,分析了风电外送系统输出功率、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及直流侧... 风电外送电力系统功率输出特性由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主导,大扰动下易导致系统运行状态越限脱网失稳,风电外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面临困境。基于风电变流器运行控制原理,分析了风电外送系统输出功率、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及直流侧电容电压交互耦合机理,提出故障期间由不平衡功率产生的冲击能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抑制直流电容电压越限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并给出了超级电容器容量配置方法;基于仿真算例系统,量化分析了以直流电容电压为状态量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特性,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 超级电容 不平衡功率 直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的时-频域耗散能量流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涛 叶楠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0-128,共9页
准确定位强迫振荡源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强迫振荡模式的可观性和振荡时变特征,传统方法难以从多通道量测信息中有效提取振荡分量,从而降低了基于耗散能量流的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 准确定位强迫振荡源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强迫振荡模式的可观性和振荡时变特征,传统方法难以从多通道量测信息中有效提取振荡分量,从而降低了基于耗散能量流的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耗散能量流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时-频域定位方法。首先,根据节点各量测通道间信息相关性,利用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节点多通道量测信息,构建节点统一时-频系数矩阵;然后,根据强迫振荡分量的能量特性,利用时-频域能量筛选并同步提取时-频系数矩阵中的时-频域强迫振荡分量;进一步,根据测量信息的时-频域特性,在传统时域强迫振荡耗散能量流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域耗散能量流计算模型,并根据系统强迫振荡期间的时-频域耗散能量流能量特性定位强迫振荡源;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WECC 179节点测试系统、WECC 240节点测试系统的仿真振荡场景以及美国New England的实际振荡事件,所得结果表明所提时-频域定位方法可快速、精准定位强迫振荡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强迫振荡 振荡源定位 耗散能量流 耗散能量谱 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数据驱动SDMD的电力系统区域惯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博 王宇 +1 位作者 张颂 蔡国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6,共9页
准确评估系统惯量对于支持未来低惯量电力系统的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随机数据驱动下基于机电响应特征的系统惯量评估方法,从随机响应信号中实现了区域有效惯量的评估。首先,通过将随机Koopman理论与随机动态系统相结合... 准确评估系统惯量对于支持未来低惯量电力系统的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随机数据驱动下基于机电响应特征的系统惯量评估方法,从随机响应信号中实现了区域有效惯量的评估。首先,通过将随机Koopman理论与随机动态系统相结合,推导出了随机Koopman空间上机电特征与系统惯量的耦合关系。然后,利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SDMD),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取系统机电响应特征。该算法通过正交投影和奇异值分解,在压缩数据的同时实现了系统状态矩阵的低秩近似,可以有效减弱观测噪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IEEE 4机2区系统和IEEE 10机39节点系统的数值模拟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随机Koopman理论 随机响应信号 惯量评估 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勇 张鹏 +3 位作者 姜涛 宋晓喆 王长江 刘博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02-4011,I0012-I0014,I0011,共14页
为实现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快速、准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synchrosqueezing generalized S transform, SSGST)和改进稀疏时域法(improved sparse time domain method,ISTD)结合的次/超同步振荡辨识方法。该方法... 为实现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快速、准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synchrosqueezing generalized S transform, SSGST)和改进稀疏时域法(improved sparse time domain method,ISTD)结合的次/超同步振荡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能量比函数对电力系统广域量测信息实时检测,当检测到信号能量发生突变时,利用SSGST对检测到的振荡信号分解得到相应的SSGST时频系数矩阵;然后通过改进的脊线提取方法在时频域实现对各振荡分量的最优轨迹搜索;进一步,结合最优轨迹时频索引重构各振荡分量的时域分量,并利用ISTD辨识方法计算出各振荡分量的频率和阻尼比系数;最后,通过自合成模拟信号、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并网系统仿真信号和某实际风电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超同步振荡 参数辨识 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脊线提取 改进稀疏时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能力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振浩 陈诗伦 +3 位作者 葛津铭 李国庆 王朝斌 刘桄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4-502,共9页
该文提出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能力时考虑频率变化率(RoCoF)和频率最低点约束的惯量评估方法。首先在计及RoCoF约束部分,考虑静态负荷电压对频率变化的抑制作用、电流源型虚拟惯量参与调频时对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和动态频率响应过程中... 该文提出计及新能源场站调频能力时考虑频率变化率(RoCoF)和频率最低点约束的惯量评估方法。首先在计及RoCoF约束部分,考虑静态负荷电压对频率变化的抑制作用、电流源型虚拟惯量参与调频时对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和动态频率响应过程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在计及频率最低点约束部分,提出基于经典平均系统频率(ASF)模型的考虑新能源场站接入和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通用ASF模型。利用该模型可预测给定扰动下系统到达频率最低点的时间,并求出频率变化的时域表达式从而进行最小惯量评估。用改进的3机9节点和10机39节点系统设置不同扰动类型和扰动大小对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分析,进而证明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响应 新能源 平均系统频率模型 最小惯量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图注意力网络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关键环节辨识
14
作者 王长刚 王先伟 +3 位作者 曹宇 李扬 吕琪 张耀心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6-45,共10页
随着电网的扩大与新能源比例的增加,电网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增加,危及系统安全运行,寻找出电网中的脆弱性关键环节来保障电网运行时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传统电网脆弱性关键环节辨别方法识别速度慢、难以满足电网实际... 随着电网的扩大与新能源比例的增加,电网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增加,危及系统安全运行,寻找出电网中的脆弱性关键环节来保障电网运行时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传统电网脆弱性关键环节辨别方法识别速度慢、难以满足电网实际运行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图注意力网络算法(improved graph attention network,IGAT)的电网脆弱性关键环节辨识方法。首先,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电网实际运行数据建立评价指标集。其次,利用IGAT挖掘出电网运行时的各项指标与脆弱性关键环节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脆弱性关键环节辨识模型,并且考虑到训练准确性和效率等需求,对原始的图注意力网络进行优化。再次,通过仿真得到原始数据集,对辨识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最后,利用所述模型应用于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和实际电网中,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且准确性和速度优于传统方法,有一定的工程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关键环节 复杂网络理论 图注意力神经网络 运行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字典原子共享的电力系统谐波动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石强 王鹤 于华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559-9570,I0005,共13页
随着新型负荷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中谐波问题日渐凸显,对各并网点进行谐波监测是电网谐波污染责任划分、溯源和治理的前提。针对谐波信号随机性强、特征不明显导致监测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 随着新型负荷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中谐波问题日渐凸显,对各并网点进行谐波监测是电网谐波污染责任划分、溯源和治理的前提。针对谐波信号随机性强、特征不明显导致监测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字典原子共享的电力系统谐波动态监测方法。首先,对电网谐波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稀疏字典原子共享和复用的谐波动态监测架构,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连续动态采样;然后在此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残差能量的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residual energy based 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REB-SAMP)算法,通过计算每次迭代后的残差能量来表征原始数据被稀疏分解程度,并基于此制定算法的迭代终止判别和变步长策略;此外,将Gabor过完备稀疏字典与傅里叶稀疏字典级联构建超完备合成字典,提升算法对谐波监测数据的稀疏表示性能;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验证所提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更易感知并网点谐波情况,具有重构精度高、抗噪性强、收敛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完备稀疏字典 稀疏分解 谐波监测 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中心迁移的风机并网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成廉 张敉 +1 位作者 刘洪波 孙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随着近年来风机装机容量的迅速提升,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功角失稳和电压失稳交互现象变得更加复杂。根据不同系统模型,分析了风电接入后对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表明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增大,系统振荡中心将朝着远离风电并网位置即靠近负... 随着近年来风机装机容量的迅速提升,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功角失稳和电压失稳交互现象变得更加复杂。根据不同系统模型,分析了风电接入后对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表明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增大,系统振荡中心将朝着远离风电并网位置即靠近负荷的方向进行迁移;证明了振荡中心靠近负荷侧时,系统的电压和功角稳定问题相互耦合程度加深;通过耦合指标的计算,进一步对风机接入对系统耦合失稳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最后通过在双机单负荷系统和某省网实际系统的仿真验证本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振荡中心迁移 暂态稳定 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出力相关性和条件价值风险的电力系统概率可用输电能力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雪 李佳奇 +2 位作者 张儒峰 李筱婧 王茗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162-4177,共16页
针对风电出力预测误差对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ATC)评估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风电出力相关性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电力系统区域间ATC概率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历史风电出力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和Copula函数,构建计及风电场出力空间相... 针对风电出力预测误差对区域间可用输电能力(ATC)评估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风电出力相关性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电力系统区域间ATC概率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历史风电出力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和Copula函数,构建计及风电场出力空间相关性的风电出力预测误差概率模型;接着,基于获得的计及风电出力空间相关性的风电出力预测误差修正风电场出力预测值;然后,提出一种计及风电出力相关性和CVaR的ATC概率评估双层优化模型,下层模型以基态下发电成本和风险费用最小为目标,上层模型以极大化区域间ATC为目标,通过基态下和极限状态下机组的出力作为上下层模型间的交互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最优条件,对下层模型进行转换,将双层优化模型转换为均衡约束的数学规划(MPEC)模型;进一步,将MPEC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进而实现概率ATC的求解;最后,通过PJM-5节点测试系统和吉林西部电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风电出力相关性 条件风险价值 双层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渗透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考虑变时段控制的火/储/荷日前优化调度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军徽 周家旭 +4 位作者 朱星旭 李翠萍 严干贵 刘芮彤 段方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2,共12页
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中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火电机组难以满足调度计划的精度需求。为提高火电机组调度计划的准确性,提出考虑变时段控制的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中火/储/荷日前优化调度策略:首先使用高斯混... 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中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火电机组难以满足调度计划的精度需求。为提高火电机组调度计划的准确性,提出考虑变时段控制的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中火/储/荷日前优化调度策略:首先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将净负荷按时序特性聚类成3种时段类型,然后按各时段特点设计火-储-荷的变时段控制规则以优化日前调度,利用需求响应优化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率;其次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所提策略形成的各类型机组约束建立火-储-荷调度模型,形成火-储-荷的日前调度计划;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抽水蓄能电站 日前调度计划 变时段控制 容量状态恢复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中抽蓄电站的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连德 何江 +5 位作者 周家旭 李翠萍 李凯强 朱星旭 严干贵 李军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97-2205,共9页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可靠灵活,能对负荷的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以往抽蓄电站运行时,负荷在机组间的分配通常未考虑各机组间运行特性的差异,使得运行时能耗增加。针对该问题,本工作考虑能量平衡约束和抽蓄机组运行约束,建立以抽蓄系统...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可靠灵活,能对负荷的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以往抽蓄电站运行时,负荷在机组间的分配通常未考虑各机组间运行特性的差异,使得运行时能耗增加。针对该问题,本工作考虑能量平衡约束和抽蓄机组运行约束,建立以抽蓄系统整体效率最优为目标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主要优化抽蓄系统在电网中的调度模式以及为下层模型提供功率指令。下层模型主要依据水轮机效率与水泵效率差异,对负荷的功率需求在机组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实际电网需求。算例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提策略有效提升了抽蓄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抽蓄电站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双层优化 削峰填谷 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氢储能关键应用技术现状、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50
20
作者 王士博 孔令国 +6 位作者 蔡国伟 闫华光 韩子娇 刘闯 万燕鸣 杨士慧 王晓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660-6680,共21页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氢气发电和电解槽/燃料电池模型构建4个方面阐述氢储能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其次,以氢储能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应用场景为主线,梳理回顾目前国内外电–氢耦合技术取得的进展;最后,对氢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存在的技术挑战与未来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展开探讨,旨在为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电-氢耦合 源–网–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