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车辆减排的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单肖年 叶建红 陈小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3,共7页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会释放潜在的交通需求,车辆减排的净效益与交通拥挤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弹性系数的概念,提出一种考虑潜在交通需求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车辆减排的效益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取决于潜在交通需求与单车...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会释放潜在的交通需求,车辆减排的净效益与交通拥挤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弹性系数的概念,提出一种考虑潜在交通需求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对车辆减排的效益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取决于潜在交通需求与单车减排效率间的平衡;对不同的污染物,车辆减排的净效益呈现不同的特征.此外,本文探究了私车牌照拍卖政策及快速机动化背景对拥堵缓解后车辆减排的效益影响.最后,定性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策略对车辆减排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评估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的车辆减排净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拥堵缓解 车辆减排 潜在交通需求 交通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影响范围预测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恢翚 陆建 +1 位作者 邱红桐 李亚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9,共6页
为研究交通事件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在对MCTM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快速路交通事件影响范围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亚稳态现象,模拟亚稳态区域的交通流状态;同时考虑交通事件对元胞主要特征参数的影响,并结合... 为研究交通事件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在对MCTM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快速路交通事件影响范围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亚稳态现象,模拟亚稳态区域的交通流状态;同时考虑交通事件对元胞主要特征参数的影响,并结合事件发生的不同位置,对元胞设置进行调整;最后提出事件影响长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交通事件影响范围的评价指标.以北京市局部道路网为研究对象,结合交通事件的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数据的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能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刻各个路段的交通流状态,可有效地确定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的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TM模型 快速路 交通事件 亚稳态 影响范围 元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炜 赵德 +1 位作者 华雪东 周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本土化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解决由快速城镇化引发且趋于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克服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瓶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由基础数据库、分析模型库、软件... 本土化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解决由快速城镇化引发且趋于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克服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瓶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由基础数据库、分析模型库、软件模块库、备选预案库组成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涵盖其理论框架、系统功能、技术体系,据此提出覆盖城市土地开发、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行管控、公共交通运营、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的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以重庆市为例,阐述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构建过程,完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出行、车辆通行错峰方案的政府决策论证。结果表明,基于城市虚拟交通系统的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实际交通方案论证过程中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研究建议,未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可注重城市虚拟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及时纳入新型信息技术成果以优化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道路网络 交通分析模型 虚拟交通系统 决策支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
4
作者 彭显玥 王昊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 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实现可变带宽绿波的分段优化,构建了以非饱和方向带宽最大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三阶段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获得潮汐干线的最优控制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优化干线吞吐量,控制过饱和方向的延误,并为非饱和方向提供可变带宽绿波,从而满足潮汐交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交通 干线信号协调 过饱和交通控制 约束松弛 可变带宽绿波控制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ACC渗透率条件下的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9,104,共8页
未来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决定了CACC技术对交通拥堵、能耗排放的改善程度.鉴于此,研究不同CACC渗透率时这种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应用基于轨迹数据标定的IDM(... 未来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决定了CACC技术对交通拥堵、能耗排放的改善程度.鉴于此,研究不同CACC渗透率时这种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应用基于轨迹数据标定的IDM(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模型和由加州伯克利PATH实验室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分别作为传统车辆跟驰模型和CACC车辆跟驰模型.依据传统车辆在扰动下的稳定性,确定高稳态速度和低稳态速度,并考虑两种车型相对数量、相对位置的随机性,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稳态速度下,不同CACC渗透率时混合车队均整体稳定;在低稳态速度下,当CACC渗透率较小时,车队整体不稳定,CACC渗透率需达到50%以上时,才有可能使得混合车队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稳定性 跟驰模型 混合交通流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稳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辅助驾驶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194,共7页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选取全速度差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分别作为常规车和网联车跟驰模型,进行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案例分析,考虑常规车与网联车相对数量及相对空间位置的随机性,设计上匝道瓶颈交通安全影响的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车有助于提升交通流稳定性与安全性,平衡态速度越接近9.8~10.6 m/s速度范围,混合交通流满足稳定状态所需的网联车市场率临界值越大;当网联车市场率大于0.37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相比于常规车交通流,网联车交通流的交通安全水平可提高54.29%~7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交通安全 网联辅助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C车辆跟驰建模及混合交通流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冉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5,共6页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 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并分析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尾部碰撞安全及交通排放.考虑车辆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非线性动态车头间距策略的CACC跟驰模型,推导不同CACC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分析CACC提高通行能力的交通流运行机理.设计高速公路上匝道瓶颈数值仿真实验,评估不同CACC比例下的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隐患,以及油耗、CO、HC、NOx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CACC模型能够在交通流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较高的交通流密度显著提升通行能力,同时有利于车辆尾部碰撞安全风险及交通排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数值仿真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怡曼 贾宇涵 +2 位作者 吴建平 许明 杨森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1,共6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来描述区域机动车排放和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动态交通调控机制降低重点区域内的交通排放总量.本文将该调控理论应用于南京某路网的管理过程中,仿真结果显示,交通环境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同时道路通行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文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城市区域交通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区域动态调控 多目标规划模型 交通环境容量 微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CACC车辆和ACC车辆的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8,173,共7页
为了探索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对交通系统的潜在影响,分析了CACC车辆市场普及过程中存在的CACC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 为了探索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对交通系统的潜在影响,分析了CACC车辆市场普及过程中存在的CACC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性.应用加州伯克利PATH实车验证的ACC模型和CACC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实验,采用国际ISO-2631-1标准评价混合交通流舒适性,并对ACC和CACC期望车间时距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从交通流稳定性的角度,对舒适性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CACC市场率的增加,舒适性呈现先恶化、再逐渐提升的趋势.较大的ACC车间时距有利于抑制舒适性的恶化程度,CACC车辆对舒适性的提升作用不受其车间时距取值的影响.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定性地决定了舒适性的变化趋势,人工车辆安装车车通信设备,有助于舒适性的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舒适性 稳定性 跟驰模型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自适应巡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低收入通勤者活动-出行行为模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龙 陈学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3-1019,共7页
为了分析影响低收入通勤者活动-出行的因素,揭示活动与出行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南京市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低收入通勤者活动-出行模型.统计数据表明,低收入通勤者较多进行生存型活动,较少参与维持型活动和休闲型... 为了分析影响低收入通勤者活动-出行的因素,揭示活动与出行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南京市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低收入通勤者活动-出行模型.统计数据表明,低收入通勤者较多进行生存型活动,较少参与维持型活动和休闲型活动,出行链以简单工作链为主,电动车是其主要出行方式.模型标定结果显示,个人及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可达性对低收入通勤者的活动参与、出行生成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并且活动-出行模式变量间也存在较强的相互关系.社会经济属性、可达性主要通过活动参与间接影响出行生成,而方式选择主要受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生成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通勤者 活动-出行行为 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昊 秦严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1,共4页
针对网联车与普通车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理论,应用跟驰模型推导扰动在交通流中传播时的传递函数,并建立不同网联车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选取智能... 针对网联车与普通车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理论,应用跟驰模型推导扰动在交通流中传播时的传递函数,并建立不同网联车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选取智能驾驶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IDM)与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分别作为网联车与普通车的跟驰模型,进行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案例分析,并进行小扰动下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可计算得到关于网联车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当平衡态速度大于21.5 m/s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网联车比例下稳定,当网联车比例大于0.63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解析的正确性.所建立的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适用于不同跟驰模型的选取,能够用于分析真车实验条件下网联车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渐进稳定性 解析研究 网联车辆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建闽 邹祥莉 马莹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共6页
在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是联接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纽带,同时也是最易发生拥堵的瓶颈路段。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建立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目标交叉口通行... 在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是联接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纽带,同时也是最易发生拥堵的瓶颈路段。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建立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目标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优化模型和下游交叉口车辆疏散最大优化模型。前者旨在提高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后者旨在保障目标交叉口方向来车到达下游交叉口后尽快疏散,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疏解路径中,该模型求得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比采用Webster配时模型求得的单点信号配时方案在通过车辆数、车均延误以及平均排队长度方面分别优化了18%、22.3%和71.6%,大大加快了出口匝道拥堵疏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交通 快速路出口匝道 拥堵疏解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强度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红伟 姜桂艳 +1 位作者 李素兰 朱宏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5,共7页
为设计1种检测率高的快速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Automatic Incident Detection,AID)算法,基于突变强度理论,分析交通事件下流量、速度、占有率突变强度在纵向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得出事件时段,交通参数突变强度值较大.本文以三参数突变强... 为设计1种检测率高的快速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Automatic Incident Detection,AID)算法,基于突变强度理论,分析交通事件下流量、速度、占有率突变强度在纵向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得出事件时段,交通参数突变强度值较大.本文以三参数突变强度乘积为事件评价指数设计了1种快速路AID算法.新算法与3种AID算法对比得出:新算法检测率高(100.00%),误检率低(5.75%);与横向时间序列相比,纵向时间序列数据稳定性更好;参数数量的增加可提高检测率.新算法适用于各种流量,在低峰检测率为100.00%,误检率为0,检测效果最佳;高峰时段保持100.00%高检测率,误检率为5.66%,误检事件多发生在上下班早晚高峰和午休3个交通流量变化较大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 纵向时间序列 突变强度 快速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控制下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计算及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凯 汪丽 +1 位作者 吴蔚 邓兴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了能够对信号控制下的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进行准确分析计算,综合考虑路段空间属性、路段排队长度、驶入驶出流量以及交通控制方案等因素,给出了道路及路段与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定义,推导了最长承载时间与最大承载车辆总数的计算方... 为了能够对信号控制下的路段交通承载能力进行准确分析计算,综合考虑路段空间属性、路段排队长度、驶入驶出流量以及交通控制方案等因素,给出了道路及路段与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定义,推导了最长承载时间与最大承载车辆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承载能力优化模型,并搭建了基于VISSIM与PYTHON的实时交互仿真实验平台.针对算例中信号交叉口流量不变与流量动态变化2种情形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等饱和度配时方法相比,该优化模型2种情形的最长承载时间分别增加了约23.0%和55.1%,且仿真结果与计算值的最大偏差在12.4%以内,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通过延长最长承载时间降低过饱和交叉口上游发生排队溢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承载能力 信号控制 排队长度 绿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梯度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昊 杨万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89,共6页
为改进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采用速度梯度模型作为交通流的系统状态方程构建交通流状态估计模型.通过对速度梯度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模型估计误差对自由流速度和阻塞传播速度两参数较为敏感,需在线估计.然后分别给出了速... 为改进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采用速度梯度模型作为交通流的系统状态方程构建交通流状态估计模型.通过对速度梯度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模型估计误差对自由流速度和阻塞传播速度两参数较为敏感,需在线估计.然后分别给出了速度梯度模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以及无迹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并应用实测数据对两类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两类交通状态估计的精度均可达85%左右,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精度略好于扩展卡尔曼滤波,但计算时耗大.基于速度梯度模型的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能有效估计和跟踪交通流状态的变化,且相较于同类方法,所需标定的模型参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交通状态估计 速度梯度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软件FLOWSIM及其在交通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宇涵 吴建平 +1 位作者 杜怡曼 奇格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9-2534,共6页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飞速增加,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路网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大型城市中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情况十分严重。针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不断增多的现状,以微观交通仿真软件FLOWSIM为例,介绍了仿真系统在城市...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飞速增加,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路网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大型城市中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情况十分严重。针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不断增多的现状,以微观交通仿真软件FLOWSIM为例,介绍了仿真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该软件可以准确模拟我国城市交通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合行驶的现象,同时对FLOWSIM的使用方法与模型原理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以具体交叉口为例,分析了该软件在城市交通管理与组织中的实际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小型城市混合交通流管理和大城市在线实时交通评价功能。通过理论描述和案例分析,为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交通仿真 FLOWSIM仿真软件 混合交通流 交叉口管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多空间尺度的道路交通运行指标逐级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凯 吴瑶婷 +1 位作者 邓兴栋 吴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8-1188,共11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路网内各组成部分及整体的交通运行状况,综合考虑路段长度、交通流量以及无阻滞行驶车速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选取交通拥堵指数、平均无阻滞行驶车速与平均行程车速作为评价指标...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路网内各组成部分及整体的交通运行状况,综合考虑路段长度、交通流量以及无阻滞行驶车速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选取交通拥堵指数、平均无阻滞行驶车速与平均行程车速作为评价指标,推导了一种基于权重系数的交通运行指标计算方法.案例结果表明,通过权重系数推算得到的路网及干道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与基于仿真评价、定义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且当路网数据获取率为10%时,在80%的累积概率下可以保证推算的相对准确度达到98.0%.根据获取的路段基础运行数据,不仅能够实现路网多空间尺度下交通运行状态的逐级计算,还能根据部分交通运行数据实现对路网整体交通运行状况的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运行评价 多空间尺度 路段权重系数 逐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的高铁与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协调性评价与分析模型
18
作者 马新露 邵路平 +3 位作者 张冬奇 李飞 黄林 陈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2-1241,共10页
为改善高铁与轨道交通换乘协调,管理者通常根据换乘系统运行现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主动识别换乘系统产生变化的因果关系,量化旅客换乘活动对衔接协调性的干扰程度,可以解决目前管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由于影响和表征换乘系统状... 为改善高铁与轨道交通换乘协调,管理者通常根据换乘系统运行现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主动识别换乘系统产生变化的因果关系,量化旅客换乘活动对衔接协调性的干扰程度,可以解决目前管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由于影响和表征换乘系统状态的对象均为旅客,故从人因的视角选取相关评价指标,获取高铁换乘轨道交通乘客感知数据。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DPSIR模型构建换乘系统协调性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参数估计,研究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之间的交互关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换乘系统的作用效应并对其进行矩阵分类。研究结果表明:DPSIR模型适用于高铁换乘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性的因果变化描述,各项验证性指标和路径假设均满足要求,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驱动力、压力共同作用于换乘系统,导致其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换乘协调,但响应对协调性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处于不协调和极不协调区域的指标均为压力型,提高换乘协调的关键在于缓解压力。上述研究结果为改善换乘协调,提高乘客换乘体验,进一步增加轨道交通换乘吸引力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衔接协调性 DPSIR模型 换乘系统 结构方程模型 矩阵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路协同下基于速度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荆彬彬 卢凯 +2 位作者 鄢小文 吴焕 徐建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7-154,共8页
针对传统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的不足,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车、车-路实时双向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减速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加减速引导前... 针对传统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的不足,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车、车-路实时双向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减速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加减速引导前后车辆的通行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加速引导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与平均停车次数;减速引导策略则能够在保证平均行程时间与平均延误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停车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车路协同 车速引导 双周期 绿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巡航控制系统对交通流油耗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陈全 冉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94-2900,共7页
为研究未来车联网环境下联网巡航控制(CCC)系统对交通流油耗的影响,选取Helly跟驰模型作为手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基于CCC车辆跟驰特性,构建多前车反馈的CCC跟驰模型;推导CCC系统的扰动传递函数,计算CCC系统关于反馈系数与平衡态速度的... 为研究未来车联网环境下联网巡航控制(CCC)系统对交通流油耗的影响,选取Helly跟驰模型作为手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基于CCC车辆跟驰特性,构建多前车反馈的CCC跟驰模型;推导CCC系统的扰动传递函数,计算CCC系统关于反馈系数与平衡态速度的稳定域;针对高速公路上匝道瓶颈,考虑CCC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混合行驶中的随机性,在不同的主路需求与匝道需求情况下设计数值仿真实验,评估CCC车辆对交通流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CC系统稳定时,CCC车辆有利于降低交通流油耗,当CCC车辆比例达到约60%时,油耗降低速度较快,相比于传统手动车辆交通流,CCC车辆交通流油耗降低约35%以上;当CCC系统不稳定时,交通流油耗降低率小于3.59%;CCC系统稳定域能够影响交通流油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油耗 联网巡航控制 跟驰模型 车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