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循环泵站前池及吸水室整流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为术 甄娟 +3 位作者 郭嘉伟 翟禹鑫 贺友才 黄幸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9-1126,共8页
为溯源大型火电站循环泵顽固性振动原因,解决循环水泵振动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泵振动及水流道流场规律,提出了多种改善前池与吸水室不良流态的整流方案.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结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原始工况和不同整流... 为溯源大型火电站循环泵顽固性振动原因,解决循环水泵振动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泵振动及水流道流场规律,提出了多种改善前池与吸水室不良流态的整流方案.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结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原始工况和不同整流方案的水流流态进行Fluent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选择了合适的整流工程措施.模拟结果表明:弧形进水流道与矩形前池的不规范设计形成的高速水流区及贴壁偏流情况是造成循环泵振动的主要原因.为消除循环水泵的顽固性振动问题,在前池采用弧状均流板的整流措施后,整个前池、吸水室与喇叭口附近的流态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前池高速水流区减少,吸水室贴壁偏流情况基本消失,喇叭口区域流态均匀,循环水泵进水条件优秀.现场试验证明:在实施整流措施后,明显消除了机组振动,提高了循环泵的运行效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实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流道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整流优化 循环泵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强化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文伶 杨明辉 +2 位作者 张鹤清 王圆生 汪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1229,共10页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泛。由于不易从土壤颗粒中解吸,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低,化学、生物与物理修复技术对土壤中HOCs的修复效果常受到抑制。表面活性剂对HOCs具有增溶能力,常被用...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泛。由于不易从土壤颗粒中解吸,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低,化学、生物与物理修复技术对土壤中HOCs的修复效果常受到抑制。表面活性剂对HOCs具有增溶能力,常被用于强化其他修复技术的处理效率。本文对近20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强化土壤化学、生物或物理技术修复土壤HOCs污染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强化技术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和表面活性剂泡沫是表面活性剂强化土壤HOCs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有机物 土壤修复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金旗 孙磊 +3 位作者 刘然彬 薛松 杨童 张鹤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传统污水处理多采用“以能耗能”模式,忽略了污水作为能源和资源的潜质,与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政策相悖。本文系统探讨了污水厂各种减污降碳技术的碳减排效果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污水处理朝着低碳能源、低碳... 传统污水处理多采用“以能耗能”模式,忽略了污水作为能源和资源的潜质,与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政策相悖。本文系统探讨了污水厂各种减污降碳技术的碳减排效果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污水处理朝着低碳能源、低碳脱氮、节能降碳、生物固碳和智慧降碳等技术及理念方向发展,并明确提出了各种减污降碳技术在污水厂内的布局,以供污水处理行业同仁参考,助力行业早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低碳能源 低碳脱氮 生物固碳 智慧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下污泥热干化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甄娟 毕永伟 袁华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5-221,共7页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污水处理行业重要的碳排放来源。污泥干化过程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减少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针对市政污泥处理过程中减量化和资源化问题,以含水率40%~80%的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圆盘...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污水处理行业重要的碳排放来源。污泥干化过程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减少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针对市政污泥处理过程中减量化和资源化问题,以含水率40%~80%的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圆盘干化和低温干化技术的工作原理、经济成本、碳排放等多个指标,对两种技术进行多维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干化技术冷凝水水质好,废水处理成本低,臭气量少且成分简单。圆盘干化技术工艺成熟,适应大型污泥处置工程,投资成本低,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性能衰减率低,运行稳定。此外,低温干化技术处理单位质量污泥的碳排放量(以CO_(2)-eq计)为907.94 kg/t,而圆盘干化的碳排放量(以CO_(2)-eq计)为1 262.80 kg/t,采用低温带式干化技术减污降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干化 低温带式干化 碳排放 市政污泥 多维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分离过程的混絮凝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唐纲 杨平 +3 位作者 王吉白 肖波 黄光华 何嵩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64,共5页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的核心步骤是前期的混絮凝过程,混絮凝过程的好坏决定了超导磁分离最后出水结果的好坏。因此,超导磁分离中的混絮凝过程的研究必不可少。该文就药剂的种类、磁种的种类及其性质、搅拌时间的长短等各个方面对混絮凝的影...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的核心步骤是前期的混絮凝过程,混絮凝过程的好坏决定了超导磁分离最后出水结果的好坏。因此,超导磁分离中的混絮凝过程的研究必不可少。该文就药剂的种类、磁种的种类及其性质、搅拌时间的长短等各个方面对混絮凝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主要以混絮凝反应过程中絮团的生成情况,及水中SS、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来作为衡量超导磁分离混絮凝好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分离 混絮凝 絮团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的DOM去除特征与混凝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晨璐 郭雅妮 +6 位作者 郑利兵 焦赟仪 张鹤清 吴振军 黄国华 王哲晓 魏源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5,共8页
为处理未纳入管网的市政污水,采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考察石英砂的粒径及其投加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的去除特征,并探讨了石英砂加载混凝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混凝相比,当石英砂的... 为处理未纳入管网的市政污水,采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考察石英砂的粒径及其投加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的去除特征,并探讨了石英砂加载混凝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混凝相比,当石英砂的粒径和投加量分别为200目和1.0 mg/L时,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对污水中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55%、59.2%,优于常规混凝;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可明显去除芳香类、共轭双键、疏水性有机物,主要促进了腐殖质类物质的削减;石英砂通过架桥作用增加了絮体的密度,进而显著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及再稳性能随着石英砂粒径的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 市政污水 溶解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中21种常见抗生素的同步提取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柴玉峰 钟慧 +5 位作者 陈梅雪 隋倩雯 王瑞 柳蒙蒙 卢亚楠 魏源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2-1260,共9页
为实现猪粪中抗生素的有效削减及控制,迫切需要开发快速、同步兽用抗生素的检测分析方法,明确猪粪中多种类抗生素赋存特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猪粪中21种常见抗生素的同步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甲醇和Na_(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1∶1,V... 为实现猪粪中抗生素的有效削减及控制,迫切需要开发快速、同步兽用抗生素的检测分析方法,明确猪粪中多种类抗生素赋存特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猪粪中21种常见抗生素的同步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甲醇和Na_(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1∶1,V/V)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样品中5种四环素类、2种β-内酰胺类、6种大环内酯类、4种磺胺类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内标定量回收率29.53%—116.36%,检出限0.90—26μg·kg^(-1)DS,定量限2.91—85.20μg·kg^(-1)DS,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采用该方法对单个猪场不同畜舍样品加标回收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了四环素-D6(TC-D6)有显著性影响之外,其它内标回收率在不同样品中无显著性影响.分别采集不同地区2个猪场的猪粪样品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猪粪样品中单个抗生素含量范围在ND—99.37 mg·kg^(-1)DS.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粪中多种类抗生素的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内标法 兽用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混凝去除黑臭水体的污染物特征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康赛 李清雪 +3 位作者 吴振军 张鹤清 郑利兵 魏源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8,32,共6页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_(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_(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69.5%。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SMP),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是DOM去除的主要机理,且芳香性和共轭双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磁种投加显著提升SMP和腐殖质类DOM的去除,其关键作用是成为絮体形成的核心,提高絮体密实度、沉降性能、强度和再稳性能,显著强化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混凝 黑臭水体 溶解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高通量换热管内多孔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洋 任淑彬 +1 位作者 王凤林 曲选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通过在普通换热管内表面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金属层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的效果,多孔层的烧结温度对基管性能不能有损伤,同时要求多孔层本身孔隙连通,与基管结合较好,且耐蚀性与基管相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白铜基...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通过在普通换热管内表面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金属层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的效果,多孔层的烧结温度对基管性能不能有损伤,同时要求多孔层本身孔隙连通,与基管结合较好,且耐蚀性与基管相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白铜基管(BFe10-1-1)的管内多孔层烧结合金粉末Cu–10%Ni–20%Zn–2%Sn(质量分数),该粉末成分耐蚀性优于基管。烧结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粉末在940℃下烧结时对基管性能无损伤,烧结后与基管结合良好,同时粉末多孔层内部孔隙均匀联通;进一步的应用实验也证明,该多孔层合金粉末具有非常好的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换热管 铜基粉末 多孔层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力与温度影响的螺杆马达过盈量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良春 况雨春 +1 位作者 舒峰 张聪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8,共8页
螺杆马达是螺杆钻具的动力源,其定子与转子之间过盈量的合理设计对马达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首先,建立了螺杆马达定子与转子的二维啮合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工作压力和井下温度对定子廓形的影响。然后,基于密封性能评价准则,对... 螺杆马达是螺杆钻具的动力源,其定子与转子之间过盈量的合理设计对马达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首先,建立了螺杆马达定子与转子的二维啮合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工作压力和井下温度对定子廓形的影响。然后,基于密封性能评价准则,对不同过盈量下定子与转子的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并提出定子大、小径处采用不同过盈量的非均匀过盈量设计方法。最后,以螺杆马达转子为基准,设计了考虑压力与温度影响的定子廓线,在理论上实现了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有效密封和良好接触。螺杆钻具整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过盈量设计方法,考虑压力和温度影响的非均匀过盈量设计方法可使螺杆马达具有更高的效率。研究结果可为螺杆马达过盈量及其余参数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马达 过盈量 压力 温度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粤 朱红钧 +2 位作者 傅剑峰 张德政 杨佳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5,87,共8页
为了降低海管输送压力,减轻FPSO终端生产水处理负担,在采油平台新增一套油气水处理流程,流程中的气液分离器采用GLCC+立式分离器的设计。为探究处理量及液位控制等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新增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三维模型。借助AN... 为了降低海管输送压力,减轻FPSO终端生产水处理负担,在采油平台新增一套油气水处理流程,流程中的气液分离器采用GLCC+立式分离器的设计。为探究处理量及液位控制等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新增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三维模型。借助ANSYS FLUENT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分离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处理量工况下和液位控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分离器液位控制在80~100 cm,可以保证在平台采取各种增产措施的处理量工况下,液相出口的含气体积分数在2%以下,避免对下游油水分离设备产生影响,同时,气相出口携液体积分数控制在5%左右,含油体积分数在0.5%以下;分离器气相出口气体的洁净度未达到气浮选装置气源气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海上采油平台油气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设计及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 分离效果 数值模拟 处理量 液位控制 GL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装备应用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哲晓 徐源 +2 位作者 王晨曲 田延昭 秦培瑞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6,104,共9页
结合某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3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透水铺装、CSO调蓄池、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项目各阶段涉及的主要技术装备。同时,归纳总结了各阶段其他技术装备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装备体... 结合某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3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透水铺装、CSO调蓄池、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项目各阶段涉及的主要技术装备。同时,归纳总结了各阶段其他技术装备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装备体系将向预制化、集成化和运程简易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源头减排 水环境 水安全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竖式冷却炉气固传热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为术 甄娟 +3 位作者 郭嘉伟 彭岩 王磊 尚梦源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为探究高温烧结矿竖式冷却炉气固逆流冷却换热规律,文章基于欧拉模型和局部非热力学平衡理论,改变单一参数对烧结矿冷却炉换热过程进行研究,并构建㶲效率模型对不同参数变化下竖式冷却炉内传热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冷却炉内同一高度... 为探究高温烧结矿竖式冷却炉气固逆流冷却换热规律,文章基于欧拉模型和局部非热力学平衡理论,改变单一参数对烧结矿冷却炉换热过程进行研究,并构建㶲效率模型对不同参数变化下竖式冷却炉内传热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冷却炉内同一高度下烧结矿温度沿径向整体均呈“M”型分布,冷却风压力沿径向均呈中间高两侧低的“驼峰”型分布,冷却风速沿径向均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双驼峰”型分布;在炉内换热过程中,当增大气固比、提升冷却段高度、扩大冷却段直径时,冷却效果增强,㶲效率减小,而扩大冷却段直径时,冷却效果降低,㶲效率增大;当增大气固比、提高进口风温、提升冷却段高度时,料层阻力损失增加,而扩大冷却段直径时,料层阻力损失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确定冷却炉最佳参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传热 烧结矿 竖式冷却 余热回收 㶲效率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催化剂制备及其在臭氧催化氧化+磁分离工艺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金旗 孙磊 +3 位作者 黄光华 田彩星 张鹤清 佟庆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118,共9页
以粉末活性炭(PAC)为载体,通过改进一种简易、可大批量生产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磁性催化剂(Y_(x)Fe_(3-x)O_(4)/PAC)。采用SEM、XRD、BET、FT-IR、VSM等表征方法对新制备的磁性催化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类磁性催化剂具有微小颗粒状、质... 以粉末活性炭(PAC)为载体,通过改进一种简易、可大批量生产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磁性催化剂(Y_(x)Fe_(3-x)O_(4)/PAC)。采用SEM、XRD、BET、FT-IR、VSM等表征方法对新制备的磁性催化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类磁性催化剂具有微小颗粒状、质量轻、负载过渡金属元素均匀、比表面积大(624.33 m^(2)/g)、介孔结构(平均孔径为3.20 nm)、富含表面羟基基团以及超顺磁性易于磁回收(饱和磁化强度为13.26 emu/g)等特点。通过研究臭氧催化氧化结合磁分离工艺去除亚甲基蓝(MB)效果实验发现,当x=0.3时,磁性催化剂(Y_(0.3)Fe_(2.7)O_(4)/PAC)具有最佳的吸附、催化氧化效果,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当重复使用5次后,其MB吸附去除率稳定在37.9%,催化氧化去除速率约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7倍;同时,当外加磁场强度大于0.2 T时,磁性催化剂回收率可大于98%,利用超磁分离设备即可将其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催化剂 流化床反应器 臭氧催化氧化 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干化机网链保护系统设计及应用
15
作者 杨治清 肖波 黄光华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随着污泥干化机在污泥深度脱水领域的推广应用,干化机网链断裂事故成为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分析网链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特性,介绍保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法。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运行数据规律和特点,找出异... 随着污泥干化机在污泥深度脱水领域的推广应用,干化机网链断裂事故成为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最大障碍。本文旨在分析网链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特性,介绍保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法。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运行数据规律和特点,找出异常工作状态下的各项参数,并将该参数写入控制系统中,通过运行参数与异常参数的对比分析,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实现系统的动态保护。该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预防和保护网链断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干化 网链保护 物联网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典型屋面和道路径流颗粒态和溶解态污染物初期冲刷特征及弃流量确定
16
作者 刘墨涵 张伟 +5 位作者 孙慧超 张鹤清 于金旗 王颖 刘苗苗 王璇 《水电能源科学》 2025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明晰城市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中颗粒态和溶解态典型污染物的初期冲刷特征,科学合理确定初期弃流量(V_(FF)),以北京市某典型水泥屋面和沥青道路径流为例,采用M(V)曲线评估颗粒态和溶解态污染物初期冲刷特征,即通过计算次降雨事件中指定... 为明晰城市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中颗粒态和溶解态典型污染物的初期冲刷特征,科学合理确定初期弃流量(V_(FF)),以北京市某典型水泥屋面和沥青道路径流为例,采用M(V)曲线评估颗粒态和溶解态污染物初期冲刷特征,即通过计算次降雨事件中指定径流增量的污染物平均浓度来评估水质变化确定,量化其V_(FF),并评价相应径流污染总量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沥青道路径流颗粒态和溶解态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磷的污染水平显著高于水泥屋面(p<0.05),但颗粒态和溶解态氮并未呈现这一显著差异;水泥屋面径流中颗粒态污染物呈现更强的初期冲刷现象,但沥青道路径流溶解态污染物初期冲刷现象更强;除初期冲刷程度较弱的污染指标外,COD、总氮(TN)和总磷(TP)与其颗粒态或溶解态指标的V_(FF)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初期雨水3mm弃流,水泥屋面、沥青道路可分别实现(65.26±32.40)%、(65.43±23.81)%的SS污染总量控制率及(58.17±32.49)%、(59.06±31.48)%的COD污染总量控制率,如基于实际监测数据识别的V_(FF)进行弃流,将获得更高的径流污染控制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径流污染中实施颗粒态和溶解态污染物的针对性控制策略与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冲刷 径流污染 水泥屋面 沥青道路 颗粒态 溶解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