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良源铌钽铷钨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范飞鹏 肖惠良 +2 位作者 陈乐柱 李海立 鲍晓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3-410,共18页
良源铌钽铷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部位。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是粤北地区近年在石英型钨矿、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和花岗岩型铌钽铷多金属矿勘查评价取得最重要突破矿区,新发现铌钽铷钨矿体4条,共、伴生Nb_(... 良源铌钽铷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部位。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是粤北地区近年在石英型钨矿、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和花岗岩型铌钽铷多金属矿勘查评价取得最重要突破矿区,新发现铌钽铷钨矿体4条,共、伴生Nb_(2)O_(5)资源量3425.72吨,平均品位0.0108%;Ta_(2)O_(5)资源量1428.99吨,平均品位0.00449%;WO_(3)资源量8205.14吨,平均品位0.25%;伴生Rb_(2)O资源量61398.73吨,平均品位0.0987%,矿区具有大型-超大型资源潜力。良源铌钽铷钨矿床矿化特征为浅部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体和云英岩型铌钽铷钨矿体+深部花岗岩型铌钽铷矿体,与以往的石英脉型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对其开展成矿年代学、元素富集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应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云英岩成岩时代为163.6~159.2Ma;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3.0±1.6Ma.应用白云母^(40)Ar-^(39)Ar等时线法获得云英岩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66.4±1.1Ma,白云母花岗岩型矿体成矿时代为168.7±1.2Ma。研究表明,良源铌钽铷钨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是华南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铌钽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开始的产物,其成矿作用是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形成的产物,成岩与成矿时间基本一致。浅部为石英脉型钨矿和云英岩型钨锡铌钽铷矿化,岩体接触带为云英岩型钨铌钽铷矿体,深部为高分异花岗岩型铌钽铷矿体。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良源铌钽铷钨矿床成矿模式,对南岭地区石英脉型-云英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拓展意义,对该地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 白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 成矿模式 良源铌钽铷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岭东段地区锂铍铌钽矿找矿方向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惠良 李海立 +7 位作者 范飞鹏 曾载淋 陈乐柱 周延 孙建东 肖凡 陈小勇 陈斌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3-676,共24页
【研究目的】南岭东段是中国重要的锂铍铌钽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区内锂铍铌钽关键金属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类型和找矿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在南岭东段进行钨锡、稀有、稀土矿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 【研究目的】南岭东段是中国重要的锂铍铌钽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区内锂铍铌钽关键金属矿资源潜力巨大,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类型和找矿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在南岭东段进行钨锡、稀有、稀土矿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物化遥及找矿最新成果。【研究结果】提出该区燕山期和加里东期锂铍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指出该区锂铍铌钽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白(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型Nb-Ta-Be-Li矿床,和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有关的伟晶岩型Li-Be-Nb-Ta矿床,并划分了11处锂铍铌钽矿找矿远景区,优选了20个(6个A级、6个B级、8个C级)锂铍铌钽矿找矿靶区。【结论】建议对6个A级找矿靶区优先开展预查和普查工作,以期早日实现该区锂铍铌钽矿找矿新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铍铌钽矿 高分异花岗岩 伟晶岩 矿产勘查工程 找矿方向 南岭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天池塘花岗闪长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3
作者 周延 范飞鹏 +5 位作者 康丛轩 赵希林 肖凡 徐敏成 沈莽庭 朱意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7-1481,共15页
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更替之际的花岗闪长岩类是闽西南地区铜多金属最主要的成矿岩体。紫金山火山盆地与闽西南坳陷过渡地带的白垩纪岩体成因及相关成矿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本文选择该地区与矽... 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更替之际的花岗闪长岩类是闽西南地区铜多金属最主要的成矿岩体。紫金山火山盆地与闽西南坳陷过渡地带的白垩纪岩体成因及相关成矿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本文选择该地区与矽卡岩铁铜矿化相关的天池塘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7±1.0)Ma和(99.6±0.7)Ma,指示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岩石表现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富集Rb、Th、Zr和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Ti和P等高场强元素,具Eu弱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岩体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由受到先期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形成。天池塘岩体与紫金山矿田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龄,指示形成于100 Ma左右的花岗闪长岩类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多种矿化类型,是闽西南地区重要成矿岩体,应作为铜多金属矿的关键成矿要素和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