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食品学研究进展——以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
1
作者 全拓 李斌 任婧楠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环境与食品均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但围绕环境与食品的复杂交互作用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研究较缺乏。环境食品学围绕“环境—食品”耦合“健康”的科学主题,对不同时空环境下膳食行为与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研... 环境与食品均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但围绕环境与食品的复杂交互作用影响健康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研究较缺乏。环境食品学围绕“环境—食品”耦合“健康”的科学主题,对不同时空环境下膳食行为与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是食品科学的新兴交叉方向。文章回顾了环境、食品、健康三者之间,从“二元关系”即环境与食品到“三元关系”即环境、食品与健康的研究历程与进展,并以华中农业大学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为例,深入分析了环境食品学科学内涵和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食品 健康 三元关系 实验室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食品学: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食品及环境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流的西方营养学、膳食学侧重于研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或饮食模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忽略传统食品的健康作用与其起源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耦联关系。本文首先全面概述环境地理、饮食模式与人... 食品及环境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流的西方营养学、膳食学侧重于研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或饮食模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忽略传统食品的健康作用与其起源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耦联关系。本文首先全面概述环境地理、饮食模式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环境食品学研究范围。“环境食品学”可大致界定为:基于东方人天人相应的健康观以及体质的特殊性,采取现代科学手段研究处于特定环境下进食之于健康的关系及机制的系统科学。然后以国人因自身体质和饮食习惯差异而表现区别于西方人群的寒热证为例,系统论述食品和环境耦合之于健康的关系,最后介绍环境食品学的现代研究方法。环境食品学作为新型交叉学科,在环境基础上侧重于东方传统膳食营养,主要研究处于特定环境条件下以混合膳食进食产生的健康效应,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可对中国传统食品(如环境地理食品和应季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食品学 饮食模式 食物性味 耦合 健康 营养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固相微萃取管在环境水中痕量多环芳烃现场采样检测的应用
3
作者 郑美杰 黄语 李秀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实现环境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现场采样,研制大容量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萃取管,构建现场SPME(on-site SPME)采样装置,以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 为实现环境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现场采样,研制大容量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萃取管,构建现场SPME(on-site SPME)采样装置,以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评价萃取管和on-site SPME装置的性能。结果显示:萃取管性能稳定、重现性好,单根萃取管的萃取量为针式萃取头的13~31倍;采样装置组装灵活、携带方便;使用3根萃取管采样装置建立的on-site SPME方法对水中4种PAHs的检出限为0.01~0.04 ng/L,灵敏度较单根萃取管提高6~14倍,比针式萃取头提高36~53倍;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2.0%~115.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3.1%。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富集能力强、组装灵活、能够自动化采样,可以用于环境水中不同污染物的高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采样 固相微萃取管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味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不同品种原料鸭对卤鸭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滕飞 刘小琳 +3 位作者 钟强 邢政 吴婷 徐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86,共11页
本研究以樱桃谷鸭、荆江鸭和番鸭制成的卤鸭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卤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脂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3种VOCs和3538... 本研究以樱桃谷鸭、荆江鸭和番鸭制成的卤鸭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卤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脂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3种VOCs和3538种脂质。此外,确定了16种特征VOCs,筛选出1387种可区分3种卤鸭的潜在脂质标志物。通过网络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发现,磷脂与各脂质间联系密切,含18个以上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脂质降解的主要产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OCs与脂质关系密切,以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为主的磷脂标记物可能有助于形成特征VOCs。通过聚类分析可知,荆江鸭和番鸭制成的卤鸭风味和脂质组成比较相似,本实验结果可为卤鸭风味调控和原料鸭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鸭 品种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风味组学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菜薹品种的营养品质与食用感官品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心彪 黄兴学 +6 位作者 朱学娜 叶语桦 汪爱华 林处发 冯军 周国林 刘睿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34-141,146,共9页
为进一步挖掘菜用油菜薹(Brassica napus L.,简称油菜薹)的营养与食用品质特性,以市场常见薹用蔬菜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var.purpuraria,又称红菜薹)和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别称白... 为进一步挖掘菜用油菜薹(Brassica napus L.,简称油菜薹)的营养与食用品质特性,以市场常见薹用蔬菜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var.purpuraria,又称红菜薹)和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别称白菜薹)为比较对象,对3种菜薹(共15个不同品种)的食用感官及营养指标(总酚、类黄酮、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进行比较,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筛选出综合品质高的菜用油菜品种。结果表明,3种菜薹在品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就营养品质而言,油菜薹的平均总酚、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_(2)、K、Se含量均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油菜薹在K元素含量较高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Na/K比,属于低钠高钾食物,其Se含量远高于国家富硒蔬菜的最低标准,是红菜薹的1.6倍,是白菜薹的3.4倍,Cd、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中国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的标准NY/T 743—2020。就感官品质而言,油菜薹的平均感官得分(86.04分)最高,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显示,油菜薹综合得分排名整体较为靠前,其中硒滋圆2号、21YC-76、狮山2017油菜薹综合排名较高,适合作为越冬薹用蔬菜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菜薹 营养品质 食用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6
作者 苏洪辰 曾青 +2 位作者 徐晓云 潘思轶 胡昊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4期101-105,共5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s Research Fund,SRF)的设立和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s Research Fund,SRF)的设立和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意义,并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促进成果转化的情况,就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 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 实践 农林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猪肝理化特性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鸽 尤娟 杨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猪肝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本实验通过测定猪肝的冰晶微观结构、表面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以及猪肝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巯基及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探究了-20℃常规空气冻结(Co... 为解决猪肝在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本实验通过测定猪肝的冰晶微观结构、表面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以及猪肝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巯基及二硫键含量、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探究了-20℃常规空气冻结(Conventional air freezing,CAF)、-80℃冰箱深冷冻结(Refrigerator cryogenic freezing,RCF)液氮浸渍冻结(Liquid nitrogen immersion freezing,LNF)3种冻结方式对冻藏猪肝理化特性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猪肝冻结后于-20℃贮藏180 d)。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猪肝鲜度品质下降、蛋白质氧化程度增加。与CAF相比,RCF和LNF组猪肝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减少了71.60%和99.81%,生成的冰晶更加细小均匀。LNF组冻藏180 d后TVB-N和TBARs值分别比CAF组降低了28.43%和41.79%。冻藏180 d后,LNF组蛋白质羰基含量、二硫键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比CAF组降低38.88%、6.77%和21.04%,巯基含量比CAF组高8.60%,表明使用LNF能够有效延缓猪肝蛋白质的氧化。通过改变冻结方式提高冻结速率,降低冰晶对猪肝细胞组织的破坏程度,能够有效抑制猪肝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本实验可为猪肝的冷冻贮藏及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 冻结方式 冻藏 品质 蛋白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环肽性质及呈苦机理相关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卿怡 郭蕊蕊 +7 位作者 贾才华 郑轶夫 汤霖 邓乾春 程晨 黄凤洪 赵思明 唐翠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9-327,共9页
亚麻环肽是存在于亚麻籽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功能特性。然而,部分亚麻环肽会在亚麻籽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转化从而产生苦味,主要原因是氧化导致[1-8-NαC],[1-MetO_(2)]-linusorb B1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物[1... 亚麻环肽是存在于亚麻籽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功能特性。然而,部分亚麻环肽会在亚麻籽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转化从而产生苦味,主要原因是氧化导致[1-8-NαC],[1-MetO_(2)]-linusorb B1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物[1-8-NαC],[1-MetO]-linusorb B1呈现苦味,降低了亚麻籽相关产品的风味品质,因此限制了亚麻籽在食品产业的利用。本文对亚麻籽环肽的结构、基因和检测方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具体阐述环肽的生物活性、呈苦机理和脱苦方法,进一步展望亚麻环肽在药物以及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出通过萌发对亚麻环肽进行脱苦的新思路,以期为亚麻环肽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的综合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环肽 结构功能 分析方法 呈苦机理 环肽氧化 脱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中褐变相关酶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婉峰 刘思宇 +4 位作者 黄行健 单小飞 徐晓云 潘思轶 彭帮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以芒果皮中的褐变相关酶为研究对象,研究纯化后的芒果褐变相关酶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试验采用榨汁、离心、抽滤、浓缩等方法,从芒果皮中提取出粗蛋白,经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2种同工酶P1和P2。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 以芒果皮中的褐变相关酶为研究对象,研究纯化后的芒果褐变相关酶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试验采用榨汁、离心、抽滤、浓缩等方法,从芒果皮中提取出粗蛋白,经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2种同工酶P1和P2。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下测定芒果皮中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其中P1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该酶的分子质量约为100ku。P2活性极低。圆二色谱结果表明,2种酶分别含有32.1%和19.2%的α-螺旋以及43.4%和80.8%的β-折叠。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1最大发射波长在358.4nm处,相对荧光强度为207.9。P2最大发射波长在356nm处,相对荧光强度为164.2,两者的荧光基团均处于亲水环境中。2种酶的粒径分布均较为集中,粒径分别在11.696nm与8.721nm处,强度最大,分别达到29.686%与25.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褐变相关酶 酶促褐变 酶学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允卿 何慧 +3 位作者 闻胜 龚艳 李永刚 胡定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手动填充酸化硅胶柱可解决TBBPA回收率偏低和不能同时分析的问题。该方... 建立了同时测定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手动填充酸化硅胶柱可解决TBBPA回收率偏低和不能同时分析的问题。该方法 HBCD三种异构体α-HBCD、β-HBCD和γ-HB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6、102.0pg/g,9.5、31.7pg/g和17.4、58.0pg/g(以脂肪计);TBBPA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9、103.0pg/g(以脂肪计)。样品的回收率为89.1%~114.0%,并运用标准物质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动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热方式对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佳欣 任唯兆 +8 位作者 任婧楠 董会龙 范刚 韦建英 王卓 黄圣伟 吴取芳 张本鹏 邱小筱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复热方式(微波、蒸汽、水浴、明火)对速冻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品质的影响,测定了加热特性、质构、汤汁色泽、滋味物质、挥发性成分、感官品质等指标。研究显示,微波复热效率最高且受热均匀;质构方面,微波、水浴复热对排骨硬... 为探究不同复热方式(微波、蒸汽、水浴、明火)对速冻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品质的影响,测定了加热特性、质构、汤汁色泽、滋味物质、挥发性成分、感官品质等指标。研究显示,微波复热效率最高且受热均匀;质构方面,微波、水浴复热对排骨硬度、黏性、肉质紧实度影响较小,而微波、明火复热使玉米与胡萝卜的硬度与黏性保持更佳(P<0.05);色泽方面,蒸汽复热组汤汁金黄透亮,而明火复热组汤汁因油脂乳化而变得浓白;滋味方面,蒸汽复热组样品中鲜味氨基酸能更好地与呈味核苷酸结合,呈现最强的鲜味(等效鲜味浓度为178.4 g/100 g),其次为微波、明火、水浴复热组(等效鲜味浓度分别为109.9、100.2、56.5 g/100 g);风味方面,样品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微波、蒸汽、明火复热组样品分别为29、33、32种,以芳香类物质为主,水浴复热组为31种,以醇类为主,且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合感官评价,微波与蒸汽复热样品在色泽与滋味上更受消费者青睐(P<0.05),总分最高。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可得,蒸汽、微波复热是胡萝卜玉米排骨汤理想的复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食品 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速冻 复热方式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桃皮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行健 程玉鑫 +3 位作者 刘思宇 徐晓云 胡婉峰 潘思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以红肉桃桃皮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s-HCl缓冲液进行提取并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电泳得到单一的条带。根据米氏常数确定桃皮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三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桃皮中... 以红肉桃桃皮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s-HCl缓冲液进行提取并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电泳得到单一的条带。根据米氏常数确定桃皮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三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桃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0~7.5,PPO在中性p H值环境中以及55℃以下更为稳定。分别应用圆二色谱仪、荧光光谱仪、动态散射光谱仪对PPO的结构进行表征。圆二色谱表明,该PPO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等结构,其含量分别为50.61%、32.47%、10.83%和6.21%。荧光光谱表明,该PPO最大发射波长为352 nm,相对荧光强度为133.9,表明荧光基团处于极性亲水环境中。动态散射光谱显示,该PPO粒径分布集中在255 nm处,表明其在溶液中以聚集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桃皮 多酚氧化酶 酶促褐变 酶学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分析鉴别预包装纯葡萄汁及葡萄汁制品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宝丽 朱宇轩 +5 位作者 邓建玲 谭军 刘睿 王红 李涛 周胜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6-16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预包装纯葡萄汁的香气成分,建立其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对3个产地的混合果汁、纯葡萄汁、葡萄汁饮料共3类预包装葡萄汁制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预包装纯葡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预包装纯葡萄汁的香气成分,建立其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对3个产地的混合果汁、纯葡萄汁、葡萄汁饮料共3类预包装葡萄汁制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预包装纯葡萄汁中主要香气成分共38种,所建立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中共分析出15个特征峰,其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5%以上。利用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与其品质呈正相关。所建立的香气成分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能准确将预包装混合果汁、葡萄汁饮料和纯葡萄汁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包装纯葡萄汁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的影响
14
作者 齐亭亭 李梓豪 +8 位作者 任婧楠 董会龙 范刚 韦建英 王卓 黄圣伟 吴取芳 张本鹏 邱小筱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7-135,共9页
本研究采用增筋剂谷朊粉、淀粉支链淀粉、亲水胶体黄原胶三种改良剂,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配方进行优化,探究了3种改良剂对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的蒸煮损失、理化性质、物性变化、可冻结水含量和微... 本研究采用增筋剂谷朊粉、淀粉支链淀粉、亲水胶体黄原胶三种改良剂,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配方进行优化,探究了3种改良剂对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的蒸煮损失、理化性质、物性变化、可冻结水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改良剂的对照组相比,改良剂可显著(P<0.05)降低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的可冻结水含量,从而延长产品的冻藏保质期;但改良剂易与水结合,与面团竞争性的争夺水分,升高面汤浊度。添加2.28%谷朊粉、2.90%支链淀粉、0.04%黄原胶时可以有效降低预制速冻生调理面的断条率,增强其弹性和拉断力,并改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该研究旨在为预制速冻微波生调理面的品质提升与工业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生调理面 速冻 微波 改良剂 感官评价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工艺优化与模拟冷链物流中的品质变化
15
作者 陆佳欣 任唯兆 +8 位作者 任婧楠 董会龙 范刚 韦建英 王卓 黄圣伟 吴取芳 张本鹏 邱小筱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9-259,共11页
为实现胡萝卜玉米排骨汤的工业化,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获得骨汤最佳熬煮工艺和正交试验获得最适调味料添加量。此外,以速冻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为研究对象,模拟第三方物流长、短距离配送与自提模式试验,分析各处理组的复... 为实现胡萝卜玉米排骨汤的工业化,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获得骨汤最佳熬煮工艺和正交试验获得最适调味料添加量。此外,以速冻预制胡萝卜玉米排骨汤为研究对象,模拟第三方物流长、短距离配送与自提模式试验,分析各处理组的复热损失率、pH、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菌落总数、电子舌指标及感官品质变化。结果显示,骨汤的最佳熬煮工艺为:熬煮时间145 min、熬煮压力50 kPa、料液比1:3;最适调味料添加量为(以骨汤200 g计):食盐1.4 g、白砂糖1 g、味精0.3 g。此条件下汤汁色泽透亮、滋味鲜香、风味纯正、口感最佳。与全程保持-18℃的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因温度波动次数的增加而造成食用品质的下降,且随着冷链运输时间的延长及环境温度的升高,产品的脂质氧化、微生物生长繁殖、滋味及感官劣变越严重。研究得到胡萝卜玉米排骨汤生产最优工艺,同时提示速冻汤类产品在贮运、自提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一致的冻藏温度,避免温度波动,以保证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工艺优化 冷链物流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6
作者 陈建彪 董丽娜 +6 位作者 刘娇 路磊 赵明明 丁华 王小红 胡定金 周有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6-291,共6页
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建立高通量真菌毒素分析方法将有效降低人群的真菌毒素暴露风险,而实现复杂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提取是建立这类分析技术的前提保证。QuEChERS是集快速(quick)、简单(easy)、便宜(cheap)、有效(ef... 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建立高通量真菌毒素分析方法将有效降低人群的真菌毒素暴露风险,而实现复杂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提取是建立这类分析技术的前提保证。QuEChERS是集快速(quick)、简单(easy)、便宜(cheap)、有效(effective)、可靠(rugged)、安全(safe)于一体前处理技术的简称,本文通过介绍QuEChERS技术的原理和近年来该技术在真菌毒素分析领域的应用,针对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样品基质特点,探讨了QuEChERS技术中不同提取液和净化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该技术在提取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并展望今后QuEChERS技术在多真菌毒素联合分析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真菌毒素 食品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预包装纯菠萝汁中外源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密 柯剑 +6 位作者 李宝丽 唐翠娥 谭军 刘睿 王红 李涛 周胜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34-2739,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预包装纯菠萝汁是否掺有外源性糖,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采集900~1 500cm^-1范围内不同批次的预包装纯菠萝汁样品和掺入甜菜糖浆、大米糖浆、木薯糖浆的菠萝汁掺假样品的中红外光谱共计234例,以线...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预包装纯菠萝汁是否掺有外源性糖,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采集900~1 500cm^-1范围内不同批次的预包装纯菠萝汁样品和掺入甜菜糖浆、大米糖浆、木薯糖浆的菠萝汁掺假样品的中红外光谱共计234例,以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析为掺假鉴别模型的建模方法,比较了全波段谱图与通过主成分载荷系数分析选取特征波长图谱的两种掺假鉴别模型。研究表明,全波段图谱的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对验证集的判断正确率均高于88%;选取8个特征波长之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验证集判断正确率提高至96.15%,支持向量机模型验证集判断正确率提高至94.87%,且模型输入变量由312个减少到8个。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选取特征波长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预包装纯菠萝汁外源糖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预包装纯菠萝汁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鸭肉寒热属性及环境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文锦 蔡朝霞 +2 位作者 靳国峰 金永国 马美湖 《肉类研究》 2012年第4期46-50,共5页
鸡鸭肉是常见的肉类食物,表现出与植物类食物和中药相似的寒热属性。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鸡和鸭,其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寒热属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对植物类寒热属性分子基础的分析探讨,找到适合于鸡鸭肉寒热属性物质基础的研究... 鸡鸭肉是常见的肉类食物,表现出与植物类食物和中药相似的寒热属性。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鸡和鸭,其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寒热属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对植物类寒热属性分子基础的分析探讨,找到适合于鸡鸭肉寒热属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对于人们合理食用和利用鸡鸭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鸭肉 寒热属性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贵婷 胡坦 +5 位作者 徐阳 徐港 田蕾 吴思宇 戴易祎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36-345,共10页
柑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含量尤为丰富(50.13~68.00 g/100 g干基)。柑橘DF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包括持水力、吸水膨胀力和持油力等,使其在肉制品、焙烤制品和奶制品等食品中被广泛应用。此外,柑橘DF由... 柑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含量尤为丰富(50.13~68.00 g/100 g干基)。柑橘DF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包括持水力、吸水膨胀力和持油力等,使其在肉制品、焙烤制品和奶制品等食品中被广泛应用。此外,柑橘DF由于其多样的功能性质,已被证实可对预防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肠道疾病等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柑橘DF的分子组成、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期为柑橘DF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提取分离辣椒油中辣椒素的正交实验优化及检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余永昊 谢定源 +2 位作者 方妍 范刚 丁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2,共7页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辣椒素类物质回收率的检验。辣椒油制备的最佳料液比为1∶4(g/g),通过对稀释剂体积、洗脱剂种类和洗脱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对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辣椒素类物质回收率的检验。辣椒油制备的最佳料液比为1∶4(g/g),通过对稀释剂体积、洗脱剂种类和洗脱剂体积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提取分离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稀释剂用量为2 mL,洗脱剂为90%甲醇-乙腈溶液,洗脱剂体积为4 mL,此时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量最多。用标品检验最佳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的回收率,为84.3%~98.6%,说明固相萃取提取辣椒油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提取率高。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2%~3.2%,说明优化工艺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利用优化方法后的固相萃取法提取分离辣椒油中的辣椒素类物质,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油脂,减少样品对色谱柱的污染,大大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辣椒素 固相萃取(SPE)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