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上游地区“三磷”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时瑶 秦延文 +4 位作者 马迎群 赵艳民 温泉 曹伟 乔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83-2289,共7页
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是我国“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最为集中的区域,总磷污染尤为严重.为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从分析长江上游“三磷”污染状况出发,剖析总磷污染成因,提出“三磷”污染控制对策... 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是我国“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最为集中的区域,总磷污染尤为严重.为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从分析长江上游“三磷”污染状况出发,剖析总磷污染成因,提出“三磷”污染控制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总磷污染成因主要包括:磷矿资源丰富,长期开采对上游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围绕磷矿开采的磷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管理薄弱导致总磷超标排放;存量磷石膏临河不当处置与堆存,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大.针对总磷污染成因,按照“重点突出,精准施策”原则,以长江流域上游地区“三磷”集中片区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①重点加强沱江上游德阳段绵远河、石亭江,乌江上游贵州段瓮安河、洋水河和清水江,湖北省宜昌-兴山-神农架一线和钟祥-南漳一线三个片区的磷矿治理;②推动绵远河、石亭江、乌江、香溪河流域等涉磷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③加强四川省(沱江)、贵州省(乌江)、湖北省(香溪河)等磷石膏堆场密集分布区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④以法规和标准为准绳,加快完善涉磷污染源监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上游地区 “三磷” 污染成因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迎群 迟明慧 +5 位作者 赵艳民 张雷 温泉 曹伟 时瑶 秦延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0-186,共7页
通过对嘉兴市南湖及南湖水系16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分析,明确了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探讨了影响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共检出浮游动物种类49种;优势种有13种,其中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分别有... 通过对嘉兴市南湖及南湖水系16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分析,明确了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探讨了影响南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共检出浮游动物种类49种;优势种有13种,其中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分别有3种、4种、2种和4种。南湖水体中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均低于7条南湖主要出入湖河流和南湖出入湖口;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布显示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说明南湖水体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较低。RDA分析结果显示,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颗粒物含量、总氮以及亚硝态氮等影响,而不同种类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也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悬浮颗粒物含量、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水温以及鱼类摄食等均可对南湖水系浮游动物群落产生影响,造成南湖水系浮游动物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南湖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迎群 赵艳民 +4 位作者 迟明慧 秦延文 张雷 刘志超 杨晨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嘉兴南湖的水生态特征,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8年5月在南湖主干河流、主要出入湖口及南湖分别设置7个、6个和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湖及其水系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 为进一步了解嘉兴南湖的水生态特征,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8年5月在南湖主干河流、主要出入湖口及南湖分别设置7个、6个和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湖及其水系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隶属6门、47属,优势种有6种,分别是绿藻门游丝藻(Planctonema lauterbornii)、小球藻(Chlorella)和衣藻(Chlamydomonas)、硅藻门小环藻(Cyclotella)、隐藻门啮蚀隐藻(Cryptophyceae)和具尾蓝隐藻(Chrcomonas caudata),优势度分别为0.290、0.039、0.020、0.199、0.065和0.049。从空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021×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7.43 mg/L,其中南湖及主要出入湖口浮游植物种类(20种、25种)、密度(1958×10^(4)个/L、1303×10^(4)个/L)及生物量(14.95 mg/L、7.66 mg/L)均高于南湖7条主干河流(16种、378×10^(4)个/L、4.01 mg/L),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1.59~2.70,平均值为2.18;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0.77~1.53,平均值为1.2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7~0.92,平均值为0.74;南湖各出入湖口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7条主干河流显示出较高的均匀度,而南湖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营养状态评价发现,南湖水系大部分水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无贫营养水体。物种与环境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南湖水系浮游植物分布受电导率(EC)、pH、溶解氧(DO)、总溶解性固体(TDS)、浊度(TUB)、水温(WT)等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总氮(TN)、总磷(TP)、亚硝态氮(NO 2-N)等水质指标双重作用影响,这些指标是决定南湖水系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北部湖荡区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迎群 迟明慧 +4 位作者 温泉 曹伟 秦延文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12-219,共8页
为了解沉积物磷释放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对湖荡区(汾湖、莲泗荡、北官荡)沉积物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分析磷释放影响因素,并对沉积物磷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为了解沉积物磷释放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对湖荡区(汾湖、莲泗荡、北官荡)沉积物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分析磷释放影响因素,并对沉积物磷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汾湖、莲泗荡和北官荡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DGT-P(溶解性有效态磷)浓度总体表现为莲泗荡(0.735 mg/L)>北官荡(0.154 mg/L)>汾湖(0.077 mg/L)。垂向分布上,3个湖荡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DGT-P浓度均高于上覆水,但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10 mm范围内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汾湖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DGT-P没有明显的浓度梯度,说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磷能力较弱,而莲泗荡采样点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沉积物有较强的释放磷能力,北官荡采样点介于二者之间。各湖荡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磷释放通量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有限,其中莲泗荡采样点磷释放通量最高,为0.490 mg/(m2·d),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也最大(1.93%),表现为磷“源”;其次为北官荡采样点,其磷释放通量为0.047 mg/(m2·d),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为0.24%;汾湖采样点磷释放通量接近0,表现为磷“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有机质矿化过程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 释放通量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行业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伟 秦延文 +3 位作者 张雷 赵艳民 马迎群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35-641,共7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事故预警指标集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对比各指标的权重,选择权重较大的指标构成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一般情况,初步构建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指标体系框架。以某化工企业延迟...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事故预警指标集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对比各指标的权重,选择权重较大的指标构成水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一般情况,初步构建污染源在线监控预警指标体系框架。以某化工企业延迟焦化工艺为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筛选并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延迟焦化装置需要进行在线监控的水质指标有COD_(Cr)、石油类烃、氨氮、硫化物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控 预警指标 层次分析法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海流域设施葡萄园土壤养分与地下水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廖思远 秦延文 +5 位作者 刘志超 杨晨晨 时瑶 马迎群 肖克彦 林颖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为揭示邛海流域设施葡萄园土壤养分的累积状况与地下水的污染特征,选取邛海北岸典型设施葡萄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葡萄园和普通农田表层土壤以及相应区域地下水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葡萄园表层土壤中... 为揭示邛海流域设施葡萄园土壤养分的累积状况与地下水的污染特征,选取邛海北岸典型设施葡萄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葡萄园和普通农田表层土壤以及相应区域地下水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葡萄园表层土壤中氮、磷浓度,土壤理化性质与种植年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设施葡萄园表层土壤中速效氮浓度平均为0.702 g/kg,速效磷浓度平均为0.135 g/kg,分别是背景(未耕作)土壤的8.2倍和6.5倍;土壤中总氮和总磷浓度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氮、磷养分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在土壤中累积,且由于种植过程中磷肥的长期大量施用,土壤中磷素累积显著;设施葡萄园土壤pH与其养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其养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氮、磷肥料的大量施用会加重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程度;设施葡萄园土壤养分淋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对邛海水质存在潜在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葡萄 土壤养分 氮、磷流失 种植年限 邛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支流大宁河库湾水质分布变化原因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超南 秦延文 +4 位作者 马迎群 赵艳民 刘志超 杨晨晨 张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3-900,共8页
为探讨三峡支流大宁河库湾水体水质分布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从大宁河库湾污染源、三峡干支流水体交换等视角,建立三峡干流与大宁河库湾交换水量的计算公式,监测大宁河库湾表层水样水质的逐月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不同调度期三峡... 为探讨三峡支流大宁河库湾水体水质分布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从大宁河库湾污染源、三峡干支流水体交换等视角,建立三峡干流与大宁河库湾交换水量的计算公式,监测大宁河库湾表层水样水质的逐月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不同调度期三峡干支流水体交换变化驱动下大宁河库湾水质时空分布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①三峡干流回水倒灌、大宁河上游来流是大宁河库湾水量、TN、TP等的主要来源,干流表层水体EC(电导率)、ρ(TP)和ρ(TN)均高于大宁河上游来流.②蓄水期至高水位期,在干流回水倒灌作用和库湾水量滞留作用的影响下,库湾表层水体EC、ρ(TP)和ρ(TN)高值分布向上延伸至距离入江口0~20 km及以上的库湾水域.泄水期至低水位期,干支流交换水量为负值,表示库湾流出水量高于干流回水倒灌水量.这两个时期库湾表层水体EC、ρ(TP)和ρ(TN)高值分布首先集中于距离入江口0~5 km的库湾水域,随后向库湾中游方向延伸,可能因泄水后期、低水位期仍有少量干流回水从中表层方向倒灌以及库湾中游藻密度高引起.③5-9月距离入江口0~20 km的库湾中游、下游水域藻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其他水域,与水温适宜、非氮非磷限制的营养结构〔TN TP(摩尔比)为30~40〕促进藻类生长繁殖有关.研究显示,不同调度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是驱动大宁河库湾水质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进而库湾水体氮、磷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浮游藻类生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大宁河 水质分布 干流回水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干流岸边土壤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时瑶 马迎群 +6 位作者 赵艳民 秦延文 张雷 温泉 曹伟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5-73,共9页
为了解沱江干流岸边土壤中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分布和污染特征,对沱江干流岸边土壤中总氮(TN)、总磷(TP)和6种重金属元素(Cu、Pb、Zn、Ni、Cr、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沱... 为了解沱江干流岸边土壤中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分布和污染特征,对沱江干流岸边土壤中总氮(TN)、总磷(TP)和6种重金属元素(Cu、Pb、Zn、Ni、Cr、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沱江干流岸边土壤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3.68 mg/kg和956.38 mg/kg,下游TN含量高于上游和中游,上游TP含量高于中游和下游。15个点位的营养盐(TN、TP)含量多数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发布的沉积物中能引起水环境生态风险效应的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以承受的污染水平。重金属Cu、Pb、Zn、Ni、Cr、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26、25.19、27.43、17.75、24.32、1.78 mg/kg。6种重金属分布整体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除As外,其余5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趋势较为相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As外,其余5种重金属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沱江干流岸边土壤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Pb>Ni>Cu>As>Cr>Zn,Pb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岸边土壤 营养盐 重金属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干流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乔飞 时瑶 +3 位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02-609,共8页
为了解岷江干流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其上覆水、悬浮颗粒物(SS)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Pb、Zn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为了解岷江干流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其上覆水、悬浮颗粒物(SS)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Pb、Zn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岷江干流上覆水中重金属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 SS中6种重金属浓度均超过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Cr、As和Pb浓度沿程变化较为相似,均在中下游出现最高值;表层沉积物中Cd和Pb浓度均超过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Cr和Cu浓度沿程变化较为相似,均在下游宜宾段出现最高值; SS及表层沉积物中Cd富集浓度均为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 99、39. 94 mg/kg,分别为全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23. 00倍、307. 23倍;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岷江干流上覆水无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主要以Cd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流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期水体氮形态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时瑶 赵艳民 +5 位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韩超南 张雷 杨晨晨 刘志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24,共9页
为了深入探究三峡水库氮形态污染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4个调度期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氮形态浓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和氮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N... 为了深入探究三峡水库氮形态污染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4个调度期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体氮形态浓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和氮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N浓度范围为1.45~5.34 mg/L,超过国际公认的发生富营养化阈值,其主要形态为TDN-N,TDN-N主要形态为DIN-N,DIN-N主要形态为NO_(3)^(-)-N,氮形态分布受水体pH值和EC的影响较为显著。蓄水期、低水位期和泄水期TN-N,TDN-N,NO_(3)^(-)-N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三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空间上,4个调度期TN-N,TDN-N,NO_(3)^(-)-N沿程分布趋势相似,从朱沱至寸滩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H_(4)^(+)-N和NO_(2)^(-)-N变化幅度不大,空间差异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污染输入影响。季节上,TN-N,TDN-N,NO_(3)^(-)-N,NH_(4)^(+)-N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高水位期>低水位期”,NO_(2)^(-)-N表现相反。季节变化可能主要与水库调度运行模式和气温、降雨等季节性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氮形态 水库调度期 空间分布 季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水质安全评价方法探讨——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艳民 曹伟 +4 位作者 张雷 马迎群 秦延文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95-601,共7页
基于太湖水污染特征,筛选了包括水质、富营养化、水华发生、健康风险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多维度水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指标权重,以水质安全指数评... 基于太湖水污染特征,筛选了包括水质、富营养化、水华发生、健康风险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多维度水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指标权重,以水质安全指数评价水质安全等级的方法,并利用2012年调查数据对太湖水质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太湖整体水质安全等级为及格,除湖东区水质安全等级达到中等外,其余湖区均为及格,其中竺山湖、西北区水质安全状况较差,水质安全指数分别为50. 78和52. 45;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富营养化水平、水华发生状况是影响太湖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维度 水质安全评价 水华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市内重点工业园区氮、磷排放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伟 秦延文 +2 位作者 马迎群 杨晨晨 刘志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污水排放现状,以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以及毗邻长江干流的48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并分析水质。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水口NH_4...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污水排放现状,以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以及毗邻长江干流的48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并分析水质。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水口NH_4^+-N、TN和TP年均浓度分别为2. 58、13. 91和0. 43 mg/L;园区排污口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18. 88、29. 38和4. 42 mg/L;主要入库河流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5. 48、12. 89和0. 78 mg/L;毗邻长江干流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 32、5. 12和0. 22 mg/L。工业园区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及排污口氮、磷污染非常严重,是毗邻长江干流水体中的1. 93~59. 59倍,说明外源污染的输入对库区水质有影响。建议重庆市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控制不同工业行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入河污染负荷,降低库区水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工业园区 污水排放 氮、磷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柱秋海棠——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盾叶一新种
13
作者 陈文红 李景秀 +5 位作者 NGUYEN Quang-Hieu NGUYEN Sinh-Khang PHAM Van-The 范长丽 向建英 税玉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描述了采自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Begoniaceae)盾叶一新种,即合柱秋海棠(Begonia holostyla)。该新种在盾形叶和具黑色斑点的果实特征上相似于肿柄秋海棠(B.pulvinifera),但是在合生到一半的花柱和新月形的柱头方面则不同,后者花... 描述了采自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Begoniaceae)盾叶一新种,即合柱秋海棠(Begonia holostyla)。该新种在盾形叶和具黑色斑点的果实特征上相似于肿柄秋海棠(B.pulvinifera),但是在合生到一半的花柱和新月形的柱头方面则不同,后者花柱基部合生,柱头2次分裂成1个螺旋状的带。此外,讨论了与近缘种肿柄秋海棠的形态差异和地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膜组 合生花柱 喀斯特地区 盾叶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江流域磷石膏的磷形态组成及潜在释放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耿 秦延文 +3 位作者 马迎群 韩超南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10-616,共7页
对沱江流域磷石膏中磷形态组成及浓度、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环境因子对磷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沱江流域磷石膏总磷(TP)浓度为3. 70 mg/g,磷石膏中磷释放主要来自弱吸附态磷(Ex-P)、可提取态有机磷(Org-P)和铁磷(Fe-P),且Ex-P... 对沱江流域磷石膏中磷形态组成及浓度、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环境因子对磷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沱江流域磷石膏总磷(TP)浓度为3. 70 mg/g,磷石膏中磷释放主要来自弱吸附态磷(Ex-P)、可提取态有机磷(Org-P)和铁磷(Fe-P),且Ex-P、Fe-P释放所占比例较大;磷石膏与水的水土比为500∶1时,磷释放量达到最大值,磷的释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前8 h,最大释放速率(V_(max))为3. 52 mg/(g·h),一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磷释放动力学过程,其平衡浓度(Q_(max))拟合值为2. 30 mg/g;水体pH对磷石膏中磷释放影响显著,酸性或碱性条件均有利于磷的释放,水体盐度和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磷释放,水体温度从10℃升至25℃时,磷总释放量逐渐提高,25℃时磷的总释放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流域 磷石膏 磷形态组成 磷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利 张嘉雯 +3 位作者 陈奋飞 盛晟 田自强 王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在衡水湖设置了11个采样点,分析底泥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Mn、Co、Sb、Tl的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Cd和Co外,衡水湖底泥... 在衡水湖设置了11个采样点,分析底泥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Mn、Co、Sb、Tl的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Cd和Co外,衡水湖底泥中其他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均低于河北省A层土壤背景值,其中Cr、Ni、Cu、Zn、As和Pb浓度在各采样点均低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Sb、Co浓度在各采样点均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制值,Cd浓度有8个采样点超过GB 15618—2018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1个采样点高于GB 36600—2018的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制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d总体为偏中度污染,Co总体为轻度污染,而Cr、Ni、Cu、Zn、As、Pb、Mn、Sb和Tl可视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衡水湖底泥中重金属RI平均值为270.79,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底泥中各重金属对衡水湖生态风险贡献率为Cd>>Co>As>Sb≈Pb>Cu>Ni>Cr>Mn≈Zn,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高达91%,是主要的污染因子,Cd污染可能是引黄河水入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重金属 分布特征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宇杰 龚亚萍 +3 位作者 邹玉飞 赵颖 吕茳芏 张心怡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4-842,共9页
控制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已成为碳减排的重点方向之一。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推荐方法核算了天津市2009—2018年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时间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Kaya恒等式和LMDI加和分解法的碳排放... 控制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已成为碳减排的重点方向之一。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推荐方法核算了天津市2009—2018年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时间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Kaya恒等式和LMDI加和分解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恒等式,分析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天津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填埋处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中,经济产出效应(ΔY)对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的驱动作用最大,碳排放强度效应(ΔCF)次之,生活垃圾排放强度效应(ΔWI)和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强度(ΔWS)对碳排放具有负向作用。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垃圾焚烧处理占比以及提高填埋场甲烷回收率是未来主要的减排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处理 碳排放 时间变化特征 Kaya-LMDI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国家及地区塑料袋减量化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嘉戌 邓义祥 张承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42-650,共9页
对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塑料袋管理制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价格杠杆、税收杠杆对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塑料袋减量化经济政策进行分类,在分析其发展历程、政策内容和管理方式等基础上,借鉴其管理经验,对完善... 对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塑料袋管理制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价格杠杆、税收杠杆对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塑料袋减量化经济政策进行分类,在分析其发展历程、政策内容和管理方式等基础上,借鉴其管理经验,对完善我国塑料袋经济政策提出两方面建议:完善现行塑料袋收费制度,包括扩展管理范围,设置价格下限等;建立塑料袋税收制度,包括实施专款专用,合理化制定税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袋 限塑令 减量化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8
作者 邓祥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农业土地利用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土地利用相关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世界主要发达...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农业土地利用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土地利用相关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农业部门的碳排放和甲烷及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给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并着手制定应对方案。我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研究普遍缺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量化,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未来的减排潜力及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 农业部门 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方案 氧化亚氮 二氧化碳 碳中和 战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