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分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曾奥琪 聂小东 +4 位作者 廖文飞 廖姗姗 冉凤维 刘艺 李忠武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微生物在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湖泊有机碳长期固存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对碳动态变化影响的认知尚显不足。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西洞庭湖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微生物在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湖泊有机碳长期固存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对碳动态变化影响的认知尚显不足。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西洞庭湖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沉积物机械组成、总有机碳、有机质分子组成等参数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细菌:R^(2)=0.542,P<0.001;真菌:R^(2)=0.430,P<0.001)。一方面,从表层(0~20 cm)至深层(50~100 cm),沉积物中富营养型微生物(如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小,而寡营养型微生物(如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微生物主要功能类群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与好氧化学异养、好氧氨氧化作用有关的功能,在表层沉积物中的丰度显著高于次表层(20~50 cm)和深层。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细菌:R^(2)=0.532,P<0.001;真菌:R^(2)=0.534,P<0.001)。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着包括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在内的多种微生物门类的丰度变化,分别解释了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76.2%(P<0.001)和58.2%(P<0.01)的变异。综上所述,有机质的分布变化是导致不同沉积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微生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反馈机制,对于探索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有机质 沉积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环境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43
2
作者 祝慧娜 袁兴中 +2 位作者 梁婕 曾光明 江洪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6-521,共6页
综合考虑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和受污染水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建立了河流水环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语言,将脆弱性和危害性均分为6个等级,并根据F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脆弱性和危害性的模糊隶属函数.由模糊综合评价得出... 综合考虑水环境污染的脆弱性和受污染水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建立了河流水环污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语言,将脆弱性和危害性均分为6个等级,并根据F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脆弱性和危害性的模糊隶属函数.由模糊综合评价得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水平.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湘江14个断面的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直观地表达各个断面污染风险水平,为湘江水资源管理和优先控制断面的选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风险 综合评判 模糊隶属度 脆弱性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密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3
作者 郑峣 刘志华 +2 位作者 李小明 贾斌 方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对于以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可能影响输出功率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污泥体积对燃料电池以面积为单位的输出功率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电池阳极面积越大,输出功率密度反而越小.采用NaCl为离子添加剂时,随着投加... 对于以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可能影响输出功率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污泥体积对燃料电池以面积为单位的输出功率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电池阳极面积越大,输出功率密度反而越小.采用NaCl为离子添加剂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输出功率密度相应增加,最大为173.40mW/m2;但采用K2HPO4为离子添加剂时,输出功率密度则先增加后降低,可能是磷浓度的增加影响了系统微生物的活性.泥水比1:2时,最大功率密度为163.35mW/m2,稀释比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密度均相应降低.阴阳极距离从5cm缩小到0.5cm,输出功率密度从50.14mW/m2增加到84.02mW/m2,说明O2的扩散未对阳极厌氧微生物造成影响.采用最优条件时,输出功率密度为256.12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影响因素 剩余污泥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媛媛 杨朝晖 +4 位作者 曾光明 汪理科 黄兢 魏淑梅 冯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精产品为多糖类物质,并经2次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MBFGA1-1和MBFGA1-2两组分;分别使用电镜(ESEM)、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气相色谱(GC)对MBFGA1、MBFGA1-1和MBFGA1-2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MBFGA1为线性长链状分子结构,多糖主链上单糖间的连接主要为α-型糖苷键,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有利于絮凝的基团;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MBFGA1-1分子量为1.18 106D,单糖组成为0.3木糖:1甘露糖:1.09葡萄糖,另含有少量鼠李糖;MBFGA1-2分子量为3.08 103D,单糖组成为0.68鼠李糖:0.28木糖:1.82甘露糖:1半乳糖:3.73葡萄糖.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絮凝机理主要为吸附架桥,其中MBFGA1的大分子量以及所含的极性基团使得絮凝剂长链结构分子能够充分伸展,较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多糖 分子结构 絮凝 絮凝活性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x/HZSM-5去除烟气中元素态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玲 李彩亭 +3 位作者 高招 樊小鹏 彭敦亮 崔华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6-1031,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O_x/HZSM-5,在实验烟气中研究了MnO_x/HZSM-5对Hg^0的去除行为,并运用比表面(BET)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O_2条件下HZSM-5本身具有良好的去除Hg^0的性能,改性后的分子筛对Hg^0吸...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O_x/HZSM-5,在实验烟气中研究了MnO_x/HZSM-5对Hg^0的去除行为,并运用比表面(BET)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O_2条件下HZSM-5本身具有良好的去除Hg^0的性能,改性后的分子筛对Hg^0吸附和氧化的能力得到改善,且MnO_x负载量在10%时效果最佳;适当升高反应温度能增强脱汞效率,300℃为最佳反应温度;烟气中O_2能促进汞的氧化,而NO和SO_2与汞竞争MnO_x/HZSM-5上的活性位,对Hg^0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在MnO_x/HZSM-5吸附剂上Hg^0主要是经氧化形成HgO,其脱汞机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Mars-Maessen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MnO_x Hg^0 吸附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艳 王冬波 +2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在2个序批式反应器(R1、R2)中,以合成废水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R1:pH8±0.2;R2:pH7±0.2)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周期中主要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R1与R2均具有较高除磷性能,R1... 在2个序批式反应器(R1、R2)中,以合成废水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R1:pH8±0.2;R2:pH7±0.2)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周期中主要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了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R1与R2均具有较高除磷性能,R1与R2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83.5%,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有一定的影响.导致R1具有较高除磷性能的原因是其对聚磷的依赖程度更大.好氧段R1糖原积累量低于R2(R1为1.42mmol/g,R2为1.55mmol/g),但降解量却高于R2(分别为1.41,1.19mmol/g);静置期,R1中糖原无明显变化,R2中则观察到明显的糖原降解.R1与R2均有明显的释磷现象,R1释磷量高于R2(释磷量分别为9.65,7.33mg/L).整个周期中,R1中PHA无明显变化,而R2中则在好氧段有少量减少,静置期有少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单级好氧工艺 生物除磷 PH值 糖原质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处理废水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黄真真 陈桂秋 +4 位作者 曾光明 宋忠贤 左亚男 郭志 谭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5,共9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游离微生物固定于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并加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微生物活性高、单位空间微生物密度高、耐受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游离微生物固定于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并加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微生物活性高、单位空间微生物密度高、耐受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综述了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装置,阐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去除机制,并展望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领域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微生物 废水 处理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洪波 王冬波 +3 位作者 李小明 罗琨 杨麒 钟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3-1209,共7页
采用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检验该工艺处理实际污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进水磷浓度为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经过长期运行去除效果稳定,去除... 采用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检验该工艺处理实际污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进水磷浓度为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经过长期运行去除效果稳定,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98.6%.该工艺对污水中的氨氮、TN、COD等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2%、87%、90%以上,并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无厌氧段实现强化生物除磷,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相比,除磷能力相当,但运行成本较低,经济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单级好氧 生物除磷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安伟 曾光明 +2 位作者 陈桂秋 易斌 郭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8-575,共8页
综述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重点介绍了影响金属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各种因素及其毒性效应产生的机理,并对金属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希望有助于促进关于纳米材料生态风险的科研工作,推动发展规范其使用的指导方针... 综述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重点介绍了影响金属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各种因素及其毒性效应产生的机理,并对金属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希望有助于促进关于纳米材料生态风险的科研工作,推动发展规范其使用的指导方针,减轻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性 金属释放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聚类分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祝慧娜 袁兴中 +4 位作者 曾光明 梁婕 江洪炜 樊梦佳 向求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8,共6页
考虑各水期的浓度差异,提出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将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得出风险管理的优先控制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湘江18个断面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 考虑各水期的浓度差异,提出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浓度参数综合评判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将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得出风险管理的优先控制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2007年湘江18个断面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中砷、六价铬和镉3种污染因子的健康危害较大,其中砷的健康危害最大;采用动态聚类分析将风险评价结果归为4类即:高风险、高-中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其中松柏下断面健康风险最高,达到3.79×10-4,属于高风险级别,应进行优先控制;黄茶岭属于高-中风险;归阳镇、熬洲、朱亭镇、枫溪、白石、霞湾、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樟树港断面为中风险;另外6个断面为低风险.根据综合评判,大部分断面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须加强湘江水环境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健康风险评价 动态聚类分析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l_3/活性炭纤维去除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星 李彩亭 +5 位作者 樊小鹏 路培 陶沙沙 赵伟伟 范春贞 赵倩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1,共6页
运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Cl3/ACF去除剂,研究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和不同烟气成分对其脱汞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ET和XRD等手段对去除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CeCl3后显著改善了活性碳纤维的脱汞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C... 运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Cl3/ACF去除剂,研究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和不同烟气成分对其脱汞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ET和XRD等手段对去除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CeCl3后显著改善了活性碳纤维的脱汞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CeCl3的最佳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当反应温度低于140°C时,去除剂的脱汞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反应温度超过140°C后,去除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通过考察NO、SO2和水蒸气对ACF脱汞效果的影响发现,NO对单质汞脱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NO与单质汞的脱除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O2对单质汞的脱除具有抑制作用,且脱除效率随着S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水蒸气对单质汞的脱除具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L3 活性碳纤维 单质汞 去除剂 模拟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P、PAA与PBTCA阻垢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覃海华 李彩亭 +4 位作者 刘海 张巍 曾光明 高宏亮 李焕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6-1472,共7页
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聚天冬氨酸(PASP)、聚丙烯酸(PAA)和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对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阻垢性能,并用旋转挂片法研究了3种阻垢剂作用下湿法石灰脱硫浆液系统的结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3种阻垢... 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聚天冬氨酸(PASP)、聚丙烯酸(PAA)和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对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阻垢性能,并用旋转挂片法研究了3种阻垢剂作用下湿法石灰脱硫浆液系统的结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3种阻垢剂都表现出溶限效应;相同实验条件下,3种阻垢剂对碳酸钙的静态阻垢性能表现为PBTCA>PAA>PASP;对中性和碱性环境,pH对阻垢剂阻硫酸钙垢的性能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3种阻垢剂阻硫酸钙的阻垢率先增大后减小;对湿法石灰脱硫浆液系统,3种阻垢剂作用下,单位面积挂片上的结垢量均是随着阻垢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浓度达到30mg/L时,挂片上的结垢量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PASP) 聚丙烯酸(PAA) 2-膦酸基丁烷-1 2 4-三羧酸(PBTCA)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污泥生物淋滤Cu、Zn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邬思丹 刘云国 +3 位作者 曾光明 饶远红 肖玉 李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1-795,共5页
通过接种经Tween-80驯化培养的污泥混合硫杆菌,研究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重金属Cu、Zn溶出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Tween-80对混合硫杆菌氧化元素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5-8.0g/LTween-80能促进硫杆菌... 通过接种经Tween-80驯化培养的污泥混合硫杆菌,研究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重金属Cu、Zn溶出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Tween-80对混合硫杆菌氧化元素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5-8.0g/LTween-80能促进硫杆菌氧化元素硫,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元素硫的氧化率提高.但是在污泥生物淋滤实验中,随着Tween-80投加量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先加强后被抑制.Tween-80最佳投加量为6.0g/L,这时元素硫的生物氧化率显著提高,污泥酸化加快,经过8d的淋滤,Cu和Zn的淋滤效果可达到最佳,溶出率分别为91.9%和90.4%,而对照组在第10d淋滤效果达到最佳,分别为80.1%和85.2%.但是当Tween-80浓度大于6.0g/L时,硫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使生物淋滤反应速度减缓,去除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 污泥 重金属 TWEEN-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芬顿试剂液相氧化法脱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范春贞 李彩亭 +3 位作者 路培 张星 赵伟伟 陶沙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8-993,共6页
以类芬顿试剂(H2O2/Fe3+/UV)液相氧化法脱硝,探讨了液相催化和类芬顿脱硝反应的机理及其关系.研究了H2O2浓度、[H2O2]/[Fe3+]、初始pH值、气体流量、紫外光和H2O2投加方式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升高;H2O2... 以类芬顿试剂(H2O2/Fe3+/UV)液相氧化法脱硝,探讨了液相催化和类芬顿脱硝反应的机理及其关系.研究了H2O2浓度、[H2O2]/[Fe3+]、初始pH值、气体流量、紫外光和H2O2投加方式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升高;H2O2浓度一定时,Fe3+浓度的增加有利于NO的脱除,[H2O2]/[Fe3+]=6时,脱硝效率最高;当初始pH值<3时,脱硝效率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初始pH值>3时,pH值升高,脱硝效率下降,初始pH值为3时脱硝效果最好;NO去除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下降;紫外光的照射能提高脱硝效率;分3次等量投加H2O2可以使脱硝效率维持在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试剂 氧化 液相催化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邓征宇 杨春平 +1 位作者 曾光明 陈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93,共6页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集生物氧化、过滤、吸附于一体的新型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BAF的发展沿革,综述了BAF在填料、生物膜、有机物、SS、氨氮去除、脱氮除磷、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方面的最新进展,拓宽了BAF组合工艺的研究和应...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集生物氧化、过滤、吸附于一体的新型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BAF的发展沿革,综述了BAF在填料、生物膜、有机物、SS、氨氮去除、脱氮除磷、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方面的最新进展,拓宽了BAF组合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指出BAF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是非常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水处理技术,尤其对我国今后中水回用、企业污水闭路循环以及"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大研发和开发力度,推广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填料 生物膜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麒 邓晓 +4 位作者 罗琨 李小明 伍秀琼 钟宇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9,共6页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s升至48.8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复配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逆胶束体系的构建及微水相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凯龙 袁兴中 +4 位作者 曾光明 梁运姗 韩增辉 张胜 彭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44-1450,共7页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逆胶束体系构建及微水相的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化学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对比可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具有高增溶性、低使用量、微...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逆胶束体系构建及微水相的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化学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对比可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具有高增溶性、低使用量、微环境所需条件温和等优点.通过荧光法测得RL在异辛烷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55mmol/L,相对于化学表面活性剂需要更少的量即可形成逆胶束.电导法测得其最佳含水率W为32.1,比其他逆胶束的最佳含水率大,表明其能够增溶更多的水,导致了RL构建的逆胶束粒径相对其他胶体的大,这也为酶解反应提供了足够的反应空间.本实验也通过紫外法测定了pH、离子强度对于逆胶束中漆酶活性的影响,RL体系的最佳pH为5.2、最佳KCl浓度为0.05mol/L,pH与离子强度分别是通过酸碱度、带电电荷与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相互作用来影响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逆胶束 微环境条件优化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对尾矿中重金属的淋滤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云国 肖鑫 +3 位作者 李欣 田大伦 曾光明 饶远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以及氧化硫硫杆菌等土著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实验表明,在采用适当菌种的前提下,尾矿中重金属的溶解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对Zn的淋滤效果最好,达到了98.12%;对于Cu的淋滤,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与土著氧化硫硫杆菌的混合菌种的效果最好,达到8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 尾矿 重金属 土著细菌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评价法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飞 黄瑾辉 +5 位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唐晓娇 白兵 王晓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综合分析了现行确定性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将Monte-Carlo模拟引入地累积指数模型中,并进一步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对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差异的考量,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法.将所建方法应用于实例区域,分别... 综合分析了现行确定性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将Monte-Carlo模拟引入地累积指数模型中,并进一步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对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差异的考量,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法.将所建方法应用于实例区域,分别构建重金属的实测含量参数和其对应背景值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设定模拟中最大实验量为1 000,置信区间为95%,抽样方法为拉丁超立方(Latin hypercube sampling),得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评价区域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污染排序为Cd>Ni>Zn>Cu>Cr,其中,Cd隶属于严重污染等级的概率高达98.1%;Ni和Zn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且属于严重污染的概率也分别达84.5%和87%;Cr和Cu的污染等级相对较低.而后,将所得结果与现行的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基于不确定性的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评级分辨力,并可更全面、真实地表征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概率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Monte—Carlo模拟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碳源浓度对单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继慈 陈洪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罗琨 许德超 彭波 汪志龙 罗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71-1778,共8页
以乙酸钠和丙酸钠1:2混合作为碳源,进水COD浓度分别为200,400,600,800mg/L,研究混合碳源浓度对单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混合碳源浓度对生物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当进水磷和氨... 以乙酸钠和丙酸钠1:2混合作为碳源,进水COD浓度分别为200,400,600,800mg/L,研究混合碳源浓度对单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变化,探讨混合碳源浓度对生物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当进水磷和氨氮浓度分别为12,30mg/L时,随着进水COD由200增加至800mg/L,磷去除率由39.9%提升至86.4%(氮去除率从13.5%提升至96.4%).进水COD为400mg/L时单位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磷和氮去除量达到最高[分别为(4.31±0.08)和(6.15±0.22)mg/g].当进水COD由200增加至400mg/L时生物除磷活性增强,而COD继续增加会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脱氮除磷生物活性降低.好氧吸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主要由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驱动,当进水COD为400mg/L时单位VSS消耗的PHA最多.混合碳源浓度通过影响碳源的好氧代谢,使微生物体内储能物质的积累/转化量不同,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碳源浓度 单级好氧 脱氮除磷 多β羟基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