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秦岭山系自然保护体系规划 被引量:20
1
作者 房志 徐卫华 +2 位作者 张晶晶 肖燚 张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334-5341,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保护的两大主要目标,在保护区体系规划设计中兼顾两个保护目标有助于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效益。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重要的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保护的两大主要目标,在保护区体系规划设计中兼顾两个保护目标有助于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效益。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重要的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空缺分析,提出了秦岭山系的保护区体系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33.5%的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区,22.9%的水源涵养极重要区,但是只保护了7.4%的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建议在秦岭主峰、秦岭西部和东南部分别建立自然保护区群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秦岭山系总面积的31.4%,使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的极重要区的保护比例达76.2%、70.5%和41.5%,生态保护效益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岭山系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其他地区自然保护体系规划、以及国家公园构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系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保护体系规划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障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 被引量:7
2
作者 吕文魁 王夏晖 +2 位作者 孔源 张慧远 丁小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3-77,共5页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畜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识别了我...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畜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识别了我国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分析了潜在的环境监管问题。基于保障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结合污染防治宏观形势判断,研究提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5项重点战略任务14条优先行动,分别是建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和标准,抓减排——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控源头——强化分区分类管理和源头控制,推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夯基础——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污染防治 可持续发展 战略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评估 被引量:29
3
作者 侯鹏 王桥 +2 位作者 房志 王昌佐 魏彦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0-788,共9页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植被长势 遥感 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77
4
作者 万本太 王文杰 +2 位作者 崔书红 潘英姿 张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8-1073,共6页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城市区域规划、生态管理的基础,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生态效能与城市环境各个方面出发,基于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生态服务用地指数、人均公共绿地指...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城市区域规划、生态管理的基础,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生态效能与城市环境各个方面出发,基于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生态服务用地指数、人均公共绿地指数、物种丰富指数、非工业用地指数等10类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根据专家经验赋权重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选择青岛、上海、长春等7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昆明、上海、成都、长春、重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一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相符,可为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和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生态学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君 庄国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5,共7页
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源污染所处阶段及进一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人... 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源污染所处阶段及进一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人均农业GDP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当人均农业GDP达到7 037.04元时,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COD产生量为1 487.14万t;当人均农业GDP达到6 513.03元时,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氨氮产生量为193.72万t。若按照2000—2009年最低人均农业GDP年增长率5.76%来估算2009年以后各年人均农业GDP,那么,2014年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将达到拐点,2016年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将达到拐点。同时,由于农业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的区域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农业生产特点等实际情况差异,辽宁、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四川6省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各省的人均农业GDP之间未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污染 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irds)建设进展 被引量:61
6
作者 徐海根 崔鹏 +7 位作者 朱筱佳 雍凡 伊剑锋 张文文 李佳琦 童文君 江波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鸟类 保护空缺 繁殖地 越冬地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Amphibians)建设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徐海根 吴军 +6 位作者 吴延庆 郭伟波 何玉晓 李佳琦 李建南 陈萌萌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观测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utterflies)建设进展 被引量:57
8
作者 马方舟 徐海根 +3 位作者 陈萌萌 童文君 王晨彬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以蝴蝶为指示生物类群,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目前,全国蝴蝶观测网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完成了117个标准化观测样区、629条标准化观测样线,样线累计长度达1 200 km,年度观测数据超过20万条。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我国蝴蝶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度和多度较高的观测样区均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其中海南岛、秦岭南麓、横断山区多样性较高。建立了全国蝴蝶观测数据库,并编制了年度观测报告。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的长期有效运行,将有助于掌握全国蝴蝶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威胁因素,为环境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蝴蝶 威胁因素 保护成效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1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文国 崔鹏 徐卫华 刘立 吴军 卢晓强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吴翼 雷军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847-3858,共12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压力和响应4个方面,涉及1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除目标2、16和18因缺乏相应指标无法评估外,目标1、3、4、5、7、10、11、14、15、17、19、20的相关评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些目标的实施正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特别是目标3(鼓励措施)、目标5(减少生境退化和丧失)、目标11(强化保护区系统和有效管理)、目标14(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15(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进展较大;但目标5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目标6(可持续渔业)、目标8(控制环境污染)、目标9(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目标12(保护受威胁物种)、目标13(保护遗传资源)的相关评估指标大多呈现恶化的趋势,表明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生物多样性价值、可持续消费、生态退化、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代表性和管理有效性、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指标,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视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指标体系 红色名录指数 海洋营养指数 就地保护 生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s)建设进展 被引量:49
10
作者 李佳琦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万雅琼 孙佳欣 李晟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观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外相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华伟 夏霖 +7 位作者 侯鹏 刘玉平 蔡蕾 彭慧芳 赵书慧 杨奇森 孙晨曦 徐新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649-5658,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维持和生态过程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和探讨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与生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种调查数据和生境遥感观测数据,以地球生命力指数...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维持和生态过程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和探讨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与生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种调查数据和生境遥感观测数据,以地球生命力指数、生态系统面积和破碎度等指示性指标,综合评估了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201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近70.1%,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近80.9%,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了近180.9%。1980—2010年,湿地物种种群数量减少了近75.7%。1980—2015年期间,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幅分别达到25.2%和32.3%,不断挤占和蚕食着自然生态空间,致使自然生境面积不断减少,减幅约为8.0%。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尤其是森林生境,破碎化指数增加约42.7%。但是,2005年之后,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趋势趋缓,与2005年之后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幅度减缓趋势一致。森林砍伐、人口增长、城镇化、交通建设等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度增加和栖息地质量下降对大型兽类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种群数量变化 生境变化 生态系统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