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丹 徐伟攀 +2 位作者 朱文英 张衍燊 於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9-1066,共8页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染源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基于该原则,结合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实践,构建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因果关系判定的技术框架,包括源和受体中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污染物在污染源与受体之间传输载体和介质的识别、传输污染物的载体的运动方向和污染物浓度梯度方向的确定、污染物在源和受体之间迁移途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4个步骤.同源性利用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同位素等方法进行分析,载体和介质基于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污染调查等手段识别,载体和污染物迁移方向判断以及迁移途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通过空间模拟等技术实现.将所构建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在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事件案例中进行应用,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企业)和受损资源(池塘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Zn,具有同源性;通过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识别出污染物传输的载体和介质为土壤和地下水;运用取样分析和空间模拟方法判断载体的运动方向为污染源向载体的方向,但地下水Zn污染羽在该方向上不连续;进一步结合影像分析、地质条件分析、人员访谈等,证实迁移途径不连续的原因为存在优势通道,最终判定污染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案例应用也证实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环境损害评估 因果关系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评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红振 於方 +3 位作者 曹东 王金南 张天柱 骆永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的场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各地发现的污染场地数目众多,引发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在介绍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开展绿色和可持续污染场地修复评估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法,重...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的场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各地发现的污染场地数目众多,引发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在介绍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开展绿色和可持续污染场地修复评估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多目标决策支持技术、费用效益分析、生命周期评估和场地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与恢复等方法的应用。最后建议加强对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现状调研和趋势预测,为研究和制定适合绿色和可持续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政策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方案优选 绿色修复 费用效益分析 生命周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新秀 涂晨 +1 位作者 张红振 高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257,共6页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企业搬迁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再利用问题,已成为城镇管理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等多个环节。针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场地信...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企业搬迁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再利用问题,已成为城镇管理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等多个环节。针对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场地信息管理和修复技术决策问题,基于最新颁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采用GIS组件式开发技术与可视化编程语言C#结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污染场地信息管理与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具有污染场地信息综合管理、场地特征分析和修复技术筛选3项主要功能,并支持在线专家咨询,辅助完成污染场地修复相关报告。系统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者提供方便的管理工具和决策参考,在编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GIS 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管理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