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精神解读 被引量:8
1
作者 丁晖 曹铭昌 +3 位作者 刘立 卢晓强 李佳琦 陈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651,共5页
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现行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不足,"条块分割",手段缺乏综合性,技术支撑薄弱,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生态系统保... 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现行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不足,"条块分割",手段缺乏综合性,技术支撑薄弱,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就是要求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打破区域、流域和陆海界限,打破行业和生态系统要素界限,实行要素综合、职能综合和手段综合,建立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形成对生态系统从山顶到海洋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该文阐述了国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与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生态系统保护 生态系统修复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危害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28
2
作者 丁晖 马方舟 +3 位作者 吴军 雷军成 乐志芳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态势出现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但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管理...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态势出现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但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技术支撑薄弱,管理能力不强。要建立以环境危害防控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形成"引进—建立种群—传播扩散—发生危害"过程中的"无缝"监管,提高防控措施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管理对象、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和措施,初步形成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危害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环境危害 防控 监督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童玉平 徐峰 +2 位作者 崔鹏 文翠华 杨维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7,共6页
2014—2016年每年5—6月鸟类繁殖季,对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进行调查。保护区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大天鹅正式成... 2014—2016年每年5—6月鸟类繁殖季,对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进行调查。保护区是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等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为保护大天鹅正式成立的保护区。经过连续3年的调查,共发现繁殖鸟类61种,隶属于11目24科47属,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黑鹳Ciconia nigra,最多一次在2个地点记录到4只,其中2只为亚成体,证明该保护区有黑鹳的稳定繁殖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分别为大天鹅、黑鸢Milvus migran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燕隼Falco subbuteo、灰鹤、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保护区鸟类主要分为2类:1)繁殖水鸟如大天鹅、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红脚鹬Tringa totanus等;2)荒漠草原鸟类如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沙Oenanthe isabellina和黄嘴朱顶雀Carduelis flavirostri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繁殖 多样性 水鸟 猛禽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晖 徐海根 +3 位作者 吴翼 曹铭昌 雷军成 杨云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5,共6页
界定了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了其来源,提出了建立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层次,并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以全国2 37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评价了其生物多样性风险。结果表明,风险值R介于0.005 9与0.828 3之间,大部分地区... 界定了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了其来源,提出了建立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层次,并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以全国2 37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评价了其生物多样性风险。结果表明,风险值R介于0.005 9与0.828 3之间,大部分地区R值低于0.3。高风险区域R值大于0.329 1,分布于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低风险区域R值小于0.056 8,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地;中等风险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现状值T S≥0.295 8),仍然有38个县域单元的风险等级仅为中等,这主要是由于较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较小的压力所致,其平均响应值E R和压力值R P分别为0.290 6和0.142 3。在生物多样性最贫乏的地区(T S≤0.050 2),尽管有22个单元的R P值较高(平均为0.470 4)以及145个单元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为0,但总体风险并不高,其平均R值分别为0.057 0和0.048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风险 评估 生物多样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 被引量:51
5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4 位作者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崔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0年目标),设计了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制定国家目标提供了灵活的框架。该文剖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各缔约方对2020年目标的谈判立场,解读了2020年目标的内涵,论述了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研究、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标准和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战略计划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1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文国 崔鹏 徐卫华 刘立 吴军 卢晓强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吴翼 雷军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847-3858,共12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压力和响应4个方面,涉及1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除目标2、16和18因缺乏相应指标无法评估外,目标1、3、4、5、7、10、11、14、15、17、19、20的相关评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些目标的实施正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特别是目标3(鼓励措施)、目标5(减少生境退化和丧失)、目标11(强化保护区系统和有效管理)、目标14(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15(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进展较大;但目标5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目标6(可持续渔业)、目标8(控制环境污染)、目标9(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目标12(保护受威胁物种)、目标13(保护遗传资源)的相关评估指标大多呈现恶化的趋势,表明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生物多样性价值、可持续消费、生态退化、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代表性和管理有效性、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指标,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视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知目标 指标体系 红色名录指数 海洋营养指数 就地保护 生境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原则与指标及抽样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6 位作者 吴军 曹铭昌 崔鹏 陈炼 雷军成 乐志芳 吴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13-2022,共10页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是了解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阐述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提出了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所具有的人力、资金和后...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是了解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阐述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提出了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监测计划应充分考虑所具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了指示物种在物种资源监测中的作用与不足;认为应选择具有不同生态需求和生活史的生物类群作为监测对象。讨论了监测指标的选取方法;监测指标应可测量、有科学基础、易被公众接受、低成本和高效益;监测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能检测到相应的变化,应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标准化监测方法。分析了现有监测计划在抽样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空间变异性和可检测率对监测数据误差的影响及其处理方式,讨论了样本量确定和监测样地的大小、形状及位置设计。监测样地要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在有限的监测面积中较好地反映监测区域内群落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最后,讨论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尺度和标准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监测指标 抽样技术 空间变异性 可检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描述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的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晓强 刘立 +4 位作者 吴军 崔鹏 胡飞龙 丁晖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受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2008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9次会议通过了在开阔洋水域和深海生境描述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EBSAs)的科学标准。2010年,《... 受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2008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9次会议通过了在开阔洋水域和深海生境描述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EBSAs)的科学标准。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0次会议决定召开一系列区域性研讨会,利用上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EBSAs描述。回顾了EBSAs的诞生背景与进程,概括了区域性EBSAs研讨会以及可持续海洋倡议研讨会对EBSAs描述所取得的成果。最后,展望了EBSAs进程下一步工作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洋区域 区域性研讨会 海洋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葛晓敏 唐罗忠 +4 位作者 王瑞华 李勇 朱玲 贾志远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7-1464,共8页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而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森林生产力及可持续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杨...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而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森林生产力及可持续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过程,掌握其养分数量及其释放规律,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凋落物收集网法和凋落物分解袋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市浦口区13年生的杨树(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以及不同类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约为5t·hm^(-2)·a^(-1),叶片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凋落物总量的70%左右;通过Olson指数模型拟合得出的各凋落物的半分解时间及95%分解时间均表现为杨树枯枝>杨树枯叶>混合凋落物>枯死的林下植被>杨树根系。2年连续分解试验表明,凋落物中的N整体上呈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P整体上呈持续富集的模式,K呈早期释放模式,而Ca和Mg的释放模式比较复杂。分解2年后,杨树地上部分凋落物(枯叶和枯枝)养分总释放量(N、P、K、Ca和Mg的总和)为86.1 kg·hm^(-2),养分回归率约为60%;林下植被凋落物养分总释放量为92.3 kg·hm^(-2),养分回归率达75%以上,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是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凋落物分解 养分回归 林下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鸟类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8
10
作者 崔鹏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丁晖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08,共6页
鸟类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对鸟类的长期、系统监测工作在欧美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且野鸟多样性指数已经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官方指标。通过对国内鸟类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监测对象、指标、抽样策略... 鸟类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示类群。对鸟类的长期、系统监测工作在欧美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且野鸟多样性指数已经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官方指标。通过对国内鸟类监测现状的分析,结合监测对象、指标、抽样策略和监测方法等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鸟类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下一步开展鸟类监测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鸟类监测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逐步构建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保护区、观鸟协会和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鸟类监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鸟类监测 抽样策略 监测方法 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irds)建设进展 被引量:60
11
作者 徐海根 崔鹏 +7 位作者 朱筱佳 雍凡 伊剑锋 张文文 李佳琦 童文君 江波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鸟类 保护空缺 繁殖地 越冬地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Amphibians)建设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徐海根 吴军 +6 位作者 吴延庆 郭伟波 何玉晓 李佳琦 李建南 陈萌萌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观测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utterflies)建设进展 被引量:56
13
作者 马方舟 徐海根 +3 位作者 陈萌萌 童文君 王晨彬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前提与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201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蝴蝶多样性观测工作,以蝴蝶为指示生物类群,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的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目前,全国蝴蝶观测网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完成了117个标准化观测样区、629条标准化观测样线,样线累计长度达1 200 km,年度观测数据超过20万条。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我国蝴蝶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度和多度较高的观测样区均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其中海南岛、秦岭南麓、横断山区多样性较高。建立了全国蝴蝶观测数据库,并编制了年度观测报告。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网络的长期有效运行,将有助于掌握全国蝴蝶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识别威胁因素,为环境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观测网络 蝴蝶 威胁因素 保护成效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69
14
作者 丁晖 杨云方 +7 位作者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杨青 伊贤贵 徐辉 温小荣 徐鲜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2-1154,共13页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属;样地内有稀有种23种,偶见种46种,优势树种不明显。区系特征明显,科级与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较强。群落及重要值>3的12个植物种群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这12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大、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集聚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集聚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s)建设进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佳琦 徐海根 +3 位作者 万雅琼 孙佳欣 李晟 蔡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观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外相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婷婷 徐辉 +6 位作者 马方舟 陈水飞 徐海根 方炎明 杨青 徐鲜钧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0-756,共7页
武夷山存留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进一步探索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探讨了样地内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以福建武夷山9.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乔木(≥1 cm)为研究对象,分别在7个... 武夷山存留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进一步探索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探讨了样地内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以福建武夷山9.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乔木(≥1 cm)为研究对象,分别在7个取样尺度(5 m×3 m、10 m×6 m、20 m×12 m、40 m×24 m、80 m×48 m、133.3 m×80 m、200 m×120 m)上,计算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并采用方差、变异系数描述其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各指数与取样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指数均与取样尺度相关,且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此外,物种多样性的多寡不仅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也具有尺度推演规律。因此,今后在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时,应慎重进行物种多样性尺度推演,同时应考虑因取样尺度和取样区域的不同而带来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样尺度 尺度效应 物种多样性指数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东坡的鸟类多样性和区系 被引量:26
17
作者 吴永杰 何兴成 +8 位作者 Shane G.DuBay Andrew Hart Reeve Per Alstrom 周华明 和梅香 雍凡 张文文 雷富民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1-615,共15页
经过7年5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贡嘎山东坡分布有鸟类336种,其中,留鸟204种(60.7%),夏候鸟89种(26.5%),冬候鸟18种(5.4%),旅鸟25种(7.4%);东洋界物种205种(61.0%),古北界物种105种(31.3%),广布种26种(7.7%);雀形目Passeriforme... 经过7年5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贡嘎山东坡分布有鸟类336种,其中,留鸟204种(60.7%),夏候鸟89种(26.5%),冬候鸟18种(5.4%),旅鸟25种(7.4%);东洋界物种205种(61.0%),古北界物种105种(31.3%),广布种26种(7.7%);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245种(72.9%);繁殖鸟类293种(87.2%)。本地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特有鸟类53种;CITES附录Ⅰ鸟类3种,附录Ⅱ鸟类25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鸟类1种,易危鸟类2种。研究发现,东洋界物种的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上限平均、中点平均和海拔跨度平均都低于古北界物种,但仅海拔分布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对高海拔环境适应能力的不同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有关;东洋界占优势的特有种(51/53)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显著高于非特有物种,体现出东洋界特有种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也许与其特有化过程有关。贡嘎山东坡鸟类丰富度在中海拔1 800~2 800 m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物种丰富度较低,物种丰富度呈中峰模式,鸟类生态群落随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垂直生态替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区系 生物多样性 横断山 海螺沟 海拔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浓度铬(Ⅵ)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文静 孟军 +1 位作者 刘标 何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38-240,共3页
[目的]筛选耐高浓度Cr(Ⅵ)的细菌。[方法]以江苏某电镀厂排污口含Cr(Ⅵ)污泥为分离对象,采用选择压力法分离筛选出一批耐Cr(Ⅵ)细菌,测定分离得到的菌株耐不同浓度Cr(Ⅵ)的能力,并对9株高耐Cr(Ⅵ)细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结果]从Cr... [目的]筛选耐高浓度Cr(Ⅵ)的细菌。[方法]以江苏某电镀厂排污口含Cr(Ⅵ)污泥为分离对象,采用选择压力法分离筛选出一批耐Cr(Ⅵ)细菌,测定分离得到的菌株耐不同浓度Cr(Ⅵ)的能力,并对9株高耐Cr(Ⅵ)细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结果]从Cr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6株能够耐受Cr(Ⅵ)的细菌,其中有9株细菌能够耐受300 mg/L及以上浓度的Cr(VI)。常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这9株细菌分别属于下列6个属:Arthrobacter、Bacillus、Ochrobactrum、Microbacterium、Amycolatopsis、Pusillimonas。[结论]这9株细菌在Cr(Ⅵ)污染生境的修复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VI) 细菌 分离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3个主产棉区转Bt/CpTI基因棉田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的降解动态
19
作者 孟军 方志翔 刘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于2009—2010年棉花种植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3个主产棉区分别选择代表地———江西九江、河南新乡和新疆喀什,采集长期种植转Bt/CpTI棉SGK321及其亲本石远321棉(对照)的棉田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根际土壤中C... 于2009—2010年棉花种植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3个主产棉区分别选择代表地———江西九江、河南新乡和新疆喀什,采集长期种植转Bt/CpTI棉SGK321及其亲本石远321棉(对照)的棉田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根际土壤中Cry1Ab蛋白含量进行残留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在各产棉区棉花蕾期、花期和铃期,转Bt/CpTI棉田根际土壤Cry1Ab蛋白含量大多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在棉花成熟期,转Bt/CpTI棉田根际土壤Cry1Ab蛋白含量与对照棉田大多无显著差异。长期种植转Bt/CpTI基因棉花不会造成Cry1Ab蛋白在棉花根际土壤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 CpTI基因棉花 根际土壤 Cry1Ab蛋白 降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野生荠菜凝集素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帅 方志翔 +2 位作者 刘标 沈文静 孟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给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饲喂在自然状况下可能接受的棉叶最高添加量和2倍最高添加量的转野生荠菜凝集素(WSA)基因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并以其亲本棉花叶片为对照,以牛粪为阴性对照,以农药为阳性对照...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给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饲喂在自然状况下可能接受的棉叶最高添加量和2倍最高添加量的转野生荠菜凝集素(WSA)基因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并以其亲本棉花叶片为对照,以牛粪为阴性对照,以农药为阳性对照,研究种植转WSA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死亡率、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9 d的试验周期内,与取食亲本棉花叶片的赤子爱胜蚓相比,取食转WSA基因棉花叶片的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体质量,GST、SOD、纤维素酶活性以及蚓茧数和小蚯蚓数均无显著差异,未发现转WSA基因棉花对赤子爱胜蚓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野生荠菜凝集素基因棉花 赤子爱胜蚓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纤维素酶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