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城市热环境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翁清鹏 张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2-237,共6页
通过Landsat/TM遥感影像反演获取了南京市1988、1998、2002和2010年的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并进行了城市热环境变化分析。利用NDISI建筑指数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信息,然后讨论城市地表温度与建筑指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之后的南京... 通过Landsat/TM遥感影像反演获取了南京市1988、1998、2002和2010年的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并进行了城市热环境变化分析。利用NDISI建筑指数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信息,然后讨论城市地表温度与建筑指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之后的南京次高温、高温与特高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热岛强度的分级越来越高,建设用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从定量分析来看,建设用地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地表温度上升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臣炜 张龙江 赵志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阳澄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水质不容乐观,与其战略性水源地的地位极不适应。七浦塘是阳澄湖区域骨干通江河道,本文结合七浦塘综合整治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不同工况,对七浦塘引水规模及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 近年来,阳澄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水质不容乐观,与其战略性水源地的地位极不适应。七浦塘是阳澄湖区域骨干通江河道,本文结合七浦塘综合整治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不同工况,对七浦塘引水规模及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引水规模72 h均能基本趋于稳定,当入湖流量增加至100 m3/s,水质改善幅度最为明显,因此引水时长72 h,引水规模100 m3/s为较优的调水方案。水质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七浦塘引长江水入阳澄湖后,湖体流动明显增强,全湖平均流速增加0.7 cm/s,TN、TP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9.83%和65.29%,阳澄湖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 水污染 水环境 阳澄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通风廊道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翁清鹏 张慧 +2 位作者 包洪新 刘久根 吴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4,共6页
采用Landsat 8 OLI_TIRS卫星数字产品,借鉴NOAA-AVHRR反演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对南京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利用南京城市地表温度的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局地环流的德国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理论,分析了南京市通风廊道的作用空间与补偿空间... 采用Landsat 8 OLI_TIRS卫星数字产品,借鉴NOAA-AVHRR反演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对南京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利用南京城市地表温度的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局地环流的德国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理论,分析了南京市通风廊道的作用空间与补偿空间;随后对空气引导通道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同时考虑到南京市的主导风向和南京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由此构建了"四横一纵"五条通风廊道,以增加城市空气的流动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雾霾天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通风廊道 地表温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企业及周边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静 翦敏林 +3 位作者 蔡印萤 钱汪洋 孔德洋 王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生产企业作为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直接来源地,现今被认为是PF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其对周边环境具有更加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我国对生产企业周边环境中PFCs污染特性研究的报道较缺乏,补充丰富各地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作为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直接来源地,现今被认为是PF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其对周边环境具有更加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我国对生产企业周边环境中PFCs污染特性研究的报道较缺乏,补充丰富各地生产企业周边环境的PFCs污染特征,可为PFCs点源分析和污染溯源提供依据。以湖北省孝昌县某化工有限公司为典型生产企业,采集7个采样点的水体和土壤样品,分析典型地区环境介质中PFCs的污染现状与特征。结果显示,11种目标PFCs污染物在水体中有7种、土壤中有6种不同程度地检出,环境水体中PFCs的总浓度介于4.70~40.22μg·L-1,土壤中PFCs的总浓度介于58.22~2 075.60 ng·g-1之间。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典型行业周边水体和土壤中最主要的PFCs污染物,其次是水体中的全氟己基磺酸钾(PFHx S)、全氟丁烷磺酸钾(PFBS)和土壤中的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基磺酸钾(PFHx S)。PFCs检出浓度的大小与采样点距典型企业的距离极其相关,距离与污染物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但周边环境中PFCs的种类和构成比,不受与点源之间距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水体 土壤 化工企业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研究——以辽宁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160,172,共5页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辽宁 3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树美 王娟娟 +3 位作者 蔡玉琪 钱晓晴 谈玲 盛海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84-1487,共4页
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 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理,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TP的去除率比SFCW高。两种湿地系统中土壤和湿地植物截流吸附了较多的磷,石头填料对污水中的磷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湿地植物芦苇比美人蕉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ERIS产品数据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瑜 宋晓东 +2 位作者 郭照冰 周慧平 江洪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第三代水色传感器MERIS的荧光通道的合理设置为荧光遥感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MERIS数据、同步地面光谱和水质监测数据,分别通过基线荧光高度(FLH)、归一化荧光高度(NFH)和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建立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荧... 第三代水色传感器MERIS的荧光通道的合理设置为荧光遥感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MERIS数据、同步地面光谱和水质监测数据,分别通过基线荧光高度(FLH)、归一化荧光高度(NFH)和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建立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荧光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MERIS荧光参数中最大叶绿素指数(MCI)较基线荧光高度(FLH)更适合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归一化荧光高度(NFH)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间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选取NFH进行MERIS荧光遥感模型的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MERIS 荧光遥感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斜生栅藻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葛顺 陈敏东 +5 位作者 宋玉芝 邱伟健 龚旋 周军英 单正军 范晓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92,共6页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进行慢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进行慢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毒死蜱96 h EC50为8.4 mg/L;毒死蜱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无明显毒性效应;但在前期短时间,低浓度作用下能促进可溶蛋白、MDA含量的上升,但在后期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总体可溶蛋白、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可溶蛋白和MDA这两个指标对毒死蜱敏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的保护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斜生栅藻 EC50 叶绿素A 可溶蛋白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沼液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妍 席运官 徐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739-16740,16774,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浮萍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沼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紫背浮萍和青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培养,研究浮萍对沼液中氮、磷和COD的净化去除能力和沼液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背浮萍在稀释1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 [目的]初步研究浮萍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沼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紫背浮萍和青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培养,研究浮萍对沼液中氮、磷和COD的净化去除能力和沼液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背浮萍在稀释1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紫背浮萍在稀释2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COD的净化效果最好。此外,浮萍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浮萍净化沼液同时生产鱼类饵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沼液 净化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斌楠 刘国强 +2 位作者 谢卫平 孔德洋 陆隽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33-1638,共6页
研究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混凝、活性炭吸附、氯化消毒3个主要的饮用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去除情况。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磺酰脲除草剂可通过混凝沉降过程去除;活性炭吸附较为有效,对这些农药的去除率可达50%~70%,但是仍不能达到完... 研究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混凝、活性炭吸附、氯化消毒3个主要的饮用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去除情况。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磺酰脲除草剂可通过混凝沉降过程去除;活性炭吸附较为有效,对这些农药的去除率可达50%~70%,但是仍不能达到完全去除;加氯消毒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去除率最高,但是这一过程生成了结构稳定的产物,它们和磺酰脲分子中的杂环结构相关,可能具有毒性。总之,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去除非常有限。该研究结果为全面、准确评价这类农药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可能暴露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混凝 活性炭吸附 氯化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有机杀虫剂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尚朝 陈敏东 +2 位作者 宋玉芝 周军英 单正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14,共6页
针对我国地表水农药水质基准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以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两种杀虫剂(毒死蜱、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急性毒性,旨为开展本土水生生物和有机磷农药品种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数据支持,为下一步开展毒性评... 针对我国地表水农药水质基准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的现状,以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两种杀虫剂(毒死蜱、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急性毒性,旨为开展本土水生生物和有机磷农药品种筛选研究提供理论和科学数据支持,为下一步开展毒性评价终点的深入研究和完成重点有机磷农药品种水生态基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参考。利用TSK方法得到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扣蟹24h和48h的LC_50值和95%的置信区间以及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安全浓度:毒死蜱对扣蟹的24h、48h的LC_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0.7mg/L。(0.51~0.95)mg/L、0.34mgL,(0.26~0.44)mg/L,安全浓度为0.0241mg/L;硫丹对扣蟹的24h、48h的LC_50值及置信区间分别为1.66mg/L,(1.14~2.43)mg/L、0.9mg/L,(0.58~1.41)mg/L,安全浓度为0.0794mg/L。对照大型甲壳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毒死蜱和硫丹对中华绒螯蟹属于剧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硫丹 急性毒性 中华绒螯蟹扣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毅敏 陈倩 +4 位作者 孔祥吉 晁建颖 陆红 高月香 张后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7-110,135,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中华圆田螺营养盐释放的温度影响因子对氮磷营养盐循环、水体悬浮物以及摄入量和排泄量的影响等生态特性。研究发现,温度对中华圆田螺营养盐的释放有显著影响。TN和TDN随温度升高呈小幅度增加,TP和TDP则随温度升高呈明...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中华圆田螺营养盐释放的温度影响因子对氮磷营养盐循环、水体悬浮物以及摄入量和排泄量的影响等生态特性。研究发现,温度对中华圆田螺营养盐的释放有显著影响。TN和TDN随温度升高呈小幅度增加,TP和TDP则随温度升高呈明显增高,当温度分别由8℃升高至15℃和35℃时,TN则分别增加了5.71%和23.43%,TDN增加6.76%和17.57%;TP则增加92.60%和208.35%,TDP增加2.25%和110.17%。当温度分别由8℃升高至15℃和35℃时,NH4+-N分别增加了1.89%和26.55%,PO4--P增加了14.27%和225.96%,NO3--N则不受温度影响。另外,温度对SS的影响不明显(p>0.05),即使在8℃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去除率,为69.50%;试验各个温度下,螺对SS摄食量都大于排泄量,随着时间延长,螺对SS的摄入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其排泄量。由此可见,底栖软体动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温度 营养盐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菲 张文胜 +1 位作者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9-82,共4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典型丘陵区 ANNAGNPS模型 数值模拟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旭鹭 陈敏东 +2 位作者 周军英 单正军 葛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40,共5页
在实验室研究条件下,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测定了其96 h生长曲线和EC_(50)以及长期毒性环境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毒死蜱96 h EC_(50)为691.50 mg/L;... 在实验室研究条件下,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测定了其96 h生长曲线和EC_(50)以及长期毒性环境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毒死蜱96 h EC_(50)为691.50 mg/L;慢性试验中,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和蛋白质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长时间胁迫环境中,低浓度毒死蜱作用下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对SOD和MDA显著抑制,两者含量显著降低,表明毒死蜱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了较严重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铜绿微囊藻 EC50 叶绿素A 蛋白质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分析的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以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刚 席运官 +1 位作者 刘振华 钟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3期16401-16402,16408,共3页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浙江省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其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组织模式、发展策略和重点工程,为建德市有机食品...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浙江省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其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组织模式、发展策略和重点工程,为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食品 产业规划 要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湖水质模拟预测及保护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晓庆 张龙江 +1 位作者 蔡金傍 刘臣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在分析白龙湖坝前区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湖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白龙湖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预测规划期内的白龙湖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年白龙湖区域按目前的排放,白龙湖总氮... 在分析白龙湖坝前区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湖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白龙湖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预测规划期内的白龙湖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年白龙湖区域按目前的排放,白龙湖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将继续下降,无法满足水功能要求,其中总磷降为IV类标准。根据白龙湖流域的现有状况,提出社会经济调控、污染源防治工程、生态保育工程、生态环境监管工程等方案,提出削减的污染量计划,再次预测水质,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其中总磷从IV类提高到Ⅱ类。以上4个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白龙湖的现有水质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同时对于同类型的湖泊保护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总氮 总磷 二维模型 白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油库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翠然 田炯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79-80,97,共3页
地下水一直以来都是沿江地区油库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关注的重点。如何实施有效的油类污染物地下水防控措施,在沿江地区油库建设和实际运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沿江地区油库建设项目特点,从提高地下水防渗等级、强化地下水监... 地下水一直以来都是沿江地区油库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关注的重点。如何实施有效的油类污染物地下水防控措施,在沿江地区油库建设和实际运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沿江地区油库建设项目特点,从提高地下水防渗等级、强化地下水监控措施、推进地下水-地表水联合防控机制、利用截获井控制污染等方面论述了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以期对油库建设项目的地下水风险防范工作起借鉴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油库 地下水 环境风险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的蒸腾降温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61
18
作者 张彪 高吉喜 +1 位作者 谢高地 王艳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698-7705,共8页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但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定量评估城市绿地降温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不多。以夏季高温热害显著的北京建成区为研究区,在前人多项绿地降温功能实测结果基础上,利用第七次园林绿地资源调查数据...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但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定量评估城市绿地降温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不多。以夏季高温热害显著的北京建成区为研究区,在前人多项绿地降温功能实测结果基础上,利用第七次园林绿地资源调查数据,定量评估了城市绿地夏季蒸腾降温的功能及其价值。结果表明:北京建成区6.1万hm2绿地每年夏季蒸腾吸热可达4.61×1015J,平均每公顷绿地每天吸热8.4×108J,相当于10台1000瓦空调的降温作用。参照居民用电价格,建成区绿地夏季降温价值为6.4亿元,单位绿地降温价值约1.05元/m2。此外,不同绿地类型和区县绿地的降温功能差异较大,主要受绿地面积和组成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蒸腾降温 价值评估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述评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1 位作者 王金生 郑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37-339,共3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如何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总结,比较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过程及相关模型,从而为促进生态服务价值评...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如何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方法的回顾和总结,比较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过程及相关模型,从而为促进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方法 评估过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植物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由宗政 孔德洋 +4 位作者 许静 何健 裴佳佳 付银杰 单正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0-1416,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法,建立了土壤和植物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二氯甲烷(1∶1)作为萃取溶剂,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后,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13种PBDEs.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3...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法,建立了土壤和植物样品中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二氯甲烷(1∶1)作为萃取溶剂,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固相萃取净化后,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13种PBDEs.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3种多溴联苯醚(PBDEs)得到了较好的分离,且该方法中BDE-209在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68.1%—75.1%和65.1%—72.1%,其余12种BDE的回收率分别为70.3%—106.9%、67.7%—93.4%;BDE-20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6 ng.g-1、0.64 ng.g-1,其余12种BDE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6—0.043 ng.g-1、0.028—0.096 ng.g-1.本实验方法测定多组分PBDE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可满足于环境样品中PBDEs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气相色谱 加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