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臣炜 张龙江 赵志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阳澄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水质不容乐观,与其战略性水源地的地位极不适应。七浦塘是阳澄湖区域骨干通江河道,本文结合七浦塘综合整治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不同工况,对七浦塘引水规模及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 近年来,阳澄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水质不容乐观,与其战略性水源地的地位极不适应。七浦塘是阳澄湖区域骨干通江河道,本文结合七浦塘综合整治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不同工况,对七浦塘引水规模及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引水规模72 h均能基本趋于稳定,当入湖流量增加至100 m3/s,水质改善幅度最为明显,因此引水时长72 h,引水规模100 m3/s为较优的调水方案。水质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七浦塘引长江水入阳澄湖后,湖体流动明显增强,全湖平均流速增加0.7 cm/s,TN、TP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9.83%和65.29%,阳澄湖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 水污染 水环境 阳澄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树美 王娟娟 +3 位作者 蔡玉琪 钱晓晴 谈玲 盛海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84-1487,共4页
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 通过试验测定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SFCW)与潜流人工湿地(SFCW)中基质、介质填料、植物在污水处理中所截留的磷含量,分析湿地各组成部分对磷的吸收作用,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进一步明确了W-SFCW和SFCW对磷的净化机理,从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TP的去除率比SFCW高。两种湿地系统中土壤和湿地植物截流吸附了较多的磷,石头填料对污水中的磷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湿地植物芦苇比美人蕉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沼液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妍 席运官 徐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739-16740,16774,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浮萍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沼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紫背浮萍和青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培养,研究浮萍对沼液中氮、磷和COD的净化去除能力和沼液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背浮萍在稀释1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 [目的]初步研究浮萍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沼液的可行性。[方法]以紫背浮萍和青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培养,研究浮萍对沼液中氮、磷和COD的净化去除能力和沼液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背浮萍在稀释1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紫背浮萍在稀释20倍的沼液中、青萍在稀释15倍的沼液中生长及对COD的净化效果最好。此外,浮萍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浮萍净化沼液同时生产鱼类饵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沼液 净化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楠 刘国强 +2 位作者 谢卫平 孔德洋 陆隽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33-1638,共6页
研究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混凝、活性炭吸附、氯化消毒3个主要的饮用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去除情况。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磺酰脲除草剂可通过混凝沉降过程去除;活性炭吸附较为有效,对这些农药的去除率可达50%~70%,但是仍不能达到完... 研究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混凝、活性炭吸附、氯化消毒3个主要的饮用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去除情况。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磺酰脲除草剂可通过混凝沉降过程去除;活性炭吸附较为有效,对这些农药的去除率可达50%~70%,但是仍不能达到完全去除;加氯消毒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去除率最高,但是这一过程生成了结构稳定的产物,它们和磺酰脲分子中的杂环结构相关,可能具有毒性。总之,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去除非常有限。该研究结果为全面、准确评价这类农药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可能暴露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混凝 活性炭吸附 氯化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菲 张文胜 +1 位作者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9-82,共4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典型丘陵区 ANNAGNPS模型 数值模拟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分析的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以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席运官 +1 位作者 刘振华 钟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3期16401-16402,16408,共3页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浙江省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其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组织模式、发展策略和重点工程,为建德市有机食品...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浙江省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建设规划为例,阐述了其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组织模式、发展策略和重点工程,为建德市有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食品 产业规划 要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湖水质模拟预测及保护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庆 张龙江 +1 位作者 蔡金傍 刘臣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在分析白龙湖坝前区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湖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白龙湖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预测规划期内的白龙湖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年白龙湖区域按目前的排放,白龙湖总氮... 在分析白龙湖坝前区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湖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白龙湖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预测规划期内的白龙湖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年白龙湖区域按目前的排放,白龙湖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将继续下降,无法满足水功能要求,其中总磷降为IV类标准。根据白龙湖流域的现有状况,提出社会经济调控、污染源防治工程、生态保育工程、生态环境监管工程等方案,提出削减的污染量计划,再次预测水质,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其中总磷从IV类提高到Ⅱ类。以上4个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白龙湖的现有水质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同时对于同类型的湖泊保护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总氮 总磷 二维模型 白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R碱回收多效蒸发低碳节能热力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阎尔平 李忠国 +1 位作者 于守政 万晓东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提出染整行业碱回收低碳节能热力流程,建立优化的换热网络,充分利用蒸汽的能量,回收末效蒸发器及分离器尾汽低品位能量,达到节能、减少冷却水消耗和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 蒸汽压缩机 换热网络 余热回收 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涵水量估测及空间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阳 吴军 +1 位作者 时宇 余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2003年生态定位站气候观测数据、2003年10月5日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INVEST模型,对区域内的森林土壤涵水量进行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2003年生态定位站气候观测数据、2003年10月5日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INVEST模型,对区域内的森林土壤涵水量进行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研究区森林土壤平均涵养水源深度为204.135 mm,土壤涵养水源总量为10 518.72万m3;2003年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呈空间聚集型分布,随着海拔的降低、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较高的林分位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壤湿度较大、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的立地;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带状分布趋势;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海拔、坡度、土壤湿度指数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 5、0.629 5、0.357 0,表明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3个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水源涵养 估测 空间分析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几种水稻田土表水层pH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树美 蔡玉琪 +2 位作者 李广水 孙伟 钱晓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1,共4页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著。在培养后5~1... 采用不同类型的3种水稻田土壤进行模拟培养,研究施用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包膜有机肥对土表水层pH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淹水培养5天以后土表水层pH变化趋势明显。水稻田土壤类型不同,培养期间土表水层pH变化差异显著。在培养后5~15天期间,不施肥对照、施用包膜有机肥处理和施用复混肥处理,红壤、灰潮土和盐碱土土表水层pH都明显上升;施用尿素处理在灰潮土和盐碱土上土表水层pH值略微下降,而在红壤上仍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有机-无机复混肥 包膜有机肥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后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卫东 石先罗 陈玉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995-12998,共4页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发严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注重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恢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如今的工作主题。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在我国现...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发严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注重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恢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如今的工作主题。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农业污染防治体系策略,还从目标实现度、影响因素、公众满意度3个方面建立后评估指标体系,对后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后评估的不足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防治技术 后评估 源头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珏 张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450,共7页
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分析了2005年和2010年嘉兴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模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 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分析了2005年和2010年嘉兴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模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流向阐述了这5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嘉兴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2005—2010年嘉兴市居民点及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生态价值系数的差异,增加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不能弥补损失的价值,致使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32.83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31.31亿元,降低了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对蚕豆植酸和可溶性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君 罗羽洧 +1 位作者 解卫华 郁志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7-241,共5页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探讨发芽过程中植酸和铁在蚕豆不同部位含量分布及变化情况。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和铁的含量。植酸随发芽时间延长其含量不断减少,发芽至第8天,子叶中植酸含量减少50%。在发芽过程中,铁含量在子叶中最高,其次是胚轴,...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探讨发芽过程中植酸和铁在蚕豆不同部位含量分布及变化情况。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和铁的含量。植酸随发芽时间延长其含量不断减少,发芽至第8天,子叶中植酸含量减少50%。在发芽过程中,铁含量在子叶中最高,其次是胚轴,而胚根和胚芽中含量最低。蚕豆发芽过程中铁的化学价态发生改变,其中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的比例显著增加。因此,通过发芽处理可提高蚕豆中铁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植酸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