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容型maizeSNP384标记筛选与玉米杂交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田红丽 杨扬 +7 位作者 王璐 王蕊 易红梅 许理文 张云龙 葛建镕 王凤格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6-1015,共10页
为加强玉米品种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评估确定了一套兼容多技术平台,适于玉米分子鉴定的SNP位点组合,该组合包含384个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并针对位点和样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384个位点全部分布在基因内区域,显示... 为加强玉米品种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评估确定了一套兼容多技术平台,适于玉米分子鉴定的SNP位点组合,该组合包含384个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并针对位点和样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384个位点全部分布在基因内区域,显示了较好的多态性;MAF、PIC、DP平均值分别为0.39、0.36、0.60,384个位点中88%的位点MAF值高于0.30,98%的位点PIC值高于0.30,98%的位点DP值高于0.50。对335个玉米杂交种进行遗传相似系数两两比较,GD(1−Nei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60~0.99,GD≥0.98、0.95、0.90者分别占比0.10%、0.38%、1.40%;GS(相同等位基因比)的变异范围为0.50~0.99,GS≥0.98、0.95、0.90者分别占比0.03%、0.11%、0.35%。从384个位点中抽取最优位点组合,12个位点组合时品种识别率为0.99,20个位点组合能够识别335个品种。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的384个核心SNP位点具有兼容多平台、高稳定性、高重复性、高品种区分能力,利用核心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为玉米品种分子鉴定、指纹数据构建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NP 位点组合 品种分子鉴定 DNA指纹图谱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0个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SSR-DNA指纹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红丽 赵紫薇 +8 位作者 杨扬 范亚明 班秀丽 易红梅 杨洪明 刘少荣 高玉倩 刘亚维 王凤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94-3003,共10页
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标准指纹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其品种审定、保护、市场监测等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同时对于品种选育、种质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40对SSR标记构建了吉林省2010—2017年审定的290个玉米品种标准SSR-DNA指... 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标准指纹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其品种审定、保护、市场监测等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同时对于品种选育、种质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40对SSR标记构建了吉林省2010—2017年审定的290个玉米品种标准SSR-DNA指纹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1.85个,PIC平均值为0.64;品种杂合基因型频率平均值为0.66;品种间差异位点数目均≥2个。6个熟期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中晚熟和中熟审定的品种较多占71.72%,极早熟、早熟、晚熟审定品种较少;早熟组具有基因多样性参数最高值0.69,品种数量最多的中晚熟组具有相对低的基因多样性值。聚类结果显示,吉林省审定推广种植品种被划分为3类,分别是甜糯爆裂、极早熟和早熟类、偏中或晚熟类;偏中或晚熟的品种显示了两大趋势,代表了选用杂优群的差异、品种选育单位的不同、品种类型的差异等。本研究为吉林省玉米品种管理、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审定玉米品种 SSR标记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9年国家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DNA指纹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易红梅 任洁 +5 位作者 王璐 王蕊 葛建镕 王凤格 赵久然 徐明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3,共7页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和参试渠道的扩宽,近年来玉米参试组合年均近8 000份,为了解我国近几年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14-2019年共计2 949份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参试组合进行DNA指纹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40个SSR位...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和参试渠道的扩宽,近年来玉米参试组合年均近8 000份,为了解我国近几年育种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14-2019年共计2 949份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参试组合进行DNA指纹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40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4.55个等位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和PIC(多样性信息)分别为0.71和0.67。2014-2019年不同年份参试组合的遗传多样性基本一致,其中爆裂组遗传多样性最低,鲜食玉米组遗传多样性最高,生态种植区上从北向南多样性有上升趋势。遗传聚类结果表明,爆裂、鲜食、热带和亚热带、极早熟几个组别分别归属不同的亚类,遗传背景与其他组别差异较大,其他区组的遗传背景相互渗透,东华北和西北组之间遗传关系最近。DNA指纹真实性检测结果表明,参试组合与数据库比对筛查出DNA指纹差异位点在5个以内的样品数量逐年下降。近10 a来我国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遗传多样性日趋丰富,SSR技术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育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议加快SNP等新技术在区域试验中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国家区试 SSR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分子检测实验室样品库管理系统构建
4
作者 张茗起 张云龙 +3 位作者 赵怡锟 王凤格 匡猛 彭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0-276,共7页
近年来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的需求增加,各级检测实验室待测样品的储存和管理难度也随之上升。已有系统通常仅针对库房管理,不能实现样品和实验结论关联对应的需求,难以追踪样品出库后的去向,也无法直接根据实验产生的结果指导对应样品的... 近年来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的需求增加,各级检测实验室待测样品的储存和管理难度也随之上升。已有系统通常仅针对库房管理,不能实现样品和实验结论关联对应的需求,难以追踪样品出库后的去向,也无法直接根据实验产生的结果指导对应样品的处理销毁工作。现基于JavaScript语言、利用Node.js、Prisma和SQLite数据库开发了以HTML格式呈现的检测实验室样品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可对检测工作从合同签订、样品接收到出具报告、样品异议期暂存和弃置全流程进行管理,规范检测实验的工作流程。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为各级检测机构建立同类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检测实验室 样品库 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6
5
作者 赵久然 王帅 +5 位作者 李明 吕慧颖 王道文 葛毅强 魏珣 杨维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此外,对2017年玉米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生产 粮食安全 发展对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高产——我国玉米育种的最核心目标 被引量:11
6
作者 严建兵 赵久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共3页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至205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90亿,预计全球作物产量需要再提高一倍才能满足需求。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极端气候...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至205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90亿,预计全球作物产量需要再提高一倍才能满足需求。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极端气候和病虫害频发的形势下,继续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单产水平。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满足需求 耕地资源 人口大国 能源作物 极端气候 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及其育种利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民孝 刘新香 +5 位作者 张华生 王元东 邢锦丰 张雪原 杨海涛 赵久然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6,共4页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和拓宽现有种质基础已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者的共识。针对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存在光敏性、需要时间长、过程缓慢等问题,以温带种质为受体、热带种质为供体,进行了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研究...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和拓宽现有种质基础已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者的共识。针对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存在光敏性、需要时间长、过程缓慢等问题,以温带种质为受体、热带种质为供体,进行了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研究。通过利用冬季南繁、南北区域种植,结合玉米DH(Doubled Haploid)育种技术,经2年4个世代得到可以在温带利用的新材料,既可以直接用于选育新品种,也可以作为新材料扩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实践证明,研究的方法切实可行有效,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 光敏性 DH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欧系玉米育种应用探索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元东 赵久然 +7 位作者 付修义 张华生 陈传永 吴珊珊 张春原 张雪原 陈明 陈绍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6-874,共9页
优良种质资源的创制是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育种材料较为缺乏,将国外优良早熟种质导入中国骨干种质有助于创制宜机械化粒收新种质。本研究以欧洲早熟种质与中国黄旅种质杂交后代选育的258份黄欧系与测验种... 优良种质资源的创制是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育种材料较为缺乏,将国外优良早熟种质导入中国骨干种质有助于创制宜机械化粒收新种质。本研究以欧洲早熟种质与中国黄旅种质杂交后代选育的258份黄欧系与测验种京MC01和郑58组配的测交组合为材料,在春夏播玉米鉴定试验中,通过对测交组合产量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表现分析,探讨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黄欧系与京MC01测交组合在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产量方面表现优于郑58;(2)不同遗传背景黄欧系与京MC01的测交组合表现差异较大:在春播和夏播玉米区,黄早四和京2416类黄欧系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低,产量较高,昌7-2类黄欧系籽粒含水量较高,但产量突出;(3)导入不同比例欧洲早熟种质黄欧系的测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导入25%比例的黄欧系目标性状表现较好,测交组合在保持较高产量水平情况下,呈现出早熟、籽粒脱水速度快等宜机械化粒收性状。研究结果将为玉米主产区特别是夏播区新型宜机械化粒收育种材料的创制及应用提供可鉴思路及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欧系 产量 籽粒含水量 机械化粒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北京密云地区制种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荣焕 王元东 +4 位作者 赵久然 徐田军 陈传永 刘新香 崔铁英 《中国种业》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京农科728具有早熟优质、抗旱节水、耐密抗倒、高产稳产、适宜机收子粒和全程机械化等突出优势。2012年以来相继通过国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审(认)定,近年种植面积呈强劲上升势头。为加快京农科728在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 京农科728具有早熟优质、抗旱节水、耐密抗倒、高产稳产、适宜机收子粒和全程机械化等突出优势。2012年以来相继通过国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审(认)定,近年种植面积呈强劲上升势头。为加快京农科728在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生产提供高质量种子,并充分利用北京密云地区传统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据京农科728亲本特征特性并经多年试验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以"反交制种、地膜覆盖、父本分期播种、节水灌溉"为核心的适宜北京密云地区的京农科728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京农科72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最优核心SNP位点集的研发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红丽 杨扬 +8 位作者 范亚明 易红梅 王蕊 金石桥 晋芳 张云龙 刘亚维 王凤格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5-1123,共9页
品种真实性是种子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建立准确可靠、快速简便、高通量、低成本的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技术,本文利用200个核心SNP位点构建的5816个玉米杂交品种,3274个自交系的指纹数据,基于遗传算法、品种识别率评估确定了一套... 品种真实性是种子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建立准确可靠、快速简便、高通量、低成本的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技术,本文利用200个核心SNP位点构建的5816个玉米杂交品种,3274个自交系的指纹数据,基于遗传算法、品种识别率评估确定了一套高鉴别力的核心SNP位点集,包含96个SNP位点。这96个SNPs全部位于基因内区域,相对均匀分布在10对染色体上。采用上述杂交品种和自交系的指纹数据评估显示这96个位点具有较高多态性和品种区分能力,PIC、MAF、DP平均值分别为0.36、0.40、0.60和0.36、0.39、0.48,对杂交品种、自交系的品种识别率达到99.14%和99.24%。两两样品成对比较结果显示,99.99%的品种间差异位点数目≥3个,杂交品种和自交系中96.74%和95.67%的成对比较差异位点数目集中在30~65个和30~60个。基于221个主推杂交品种的40个SSR位点、96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2组标记集的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一套具有位点数量最少、区分能力最强,兼容多平台、适于自动化分型等优点的最优核心SNP集。期望位点集将在玉米品种真实性监测、种子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维护玉米种子市场秩序、保障育种者权利以及保护农民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真实性鉴定 SNP位点集 高鉴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标记在玉米种质资源快速分组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王蕊 孙擘 +7 位作者 张云龙 张茗起 范亚明 田红丽 赵怡锟 易红梅 匡猛 王凤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7-1876,共10页
叶绿体标记具有遗传保守性高且不受核基因重组干扰等特点,适于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本研究基于Maize6H-60K芯片对玉米叶绿体标记筛选获得叶绿体分组候选位点,使用上述位点对354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种质资源划分... 叶绿体标记具有遗传保守性高且不受核基因重组干扰等特点,适于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本研究基于Maize6H-60K芯片对玉米叶绿体标记筛选获得叶绿体分组候选位点,使用上述位点对354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种质资源划分为B、D、H、C、T共5个类群。通过基因型信息对比筛选出29个叶绿体分组特异标记(Varietal Chloroplast Panel,VCP)并设计KASP引物。开发兼容芯片、KASP平台的快速分组分析算法,算法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挑选5个类群特异位点利用序贯法对种质资源进行快速分组检测,构建玉米种质资源快速分组方法,减少了95%的检测量,为玉米种质资源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组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叶绿体标记 KASP 分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秆基因与矮秆育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天依 王荣焕 +7 位作者 王夏青 张如养 徐瑞斌 焦炎炎 孙轩 王继东 宋伟 赵久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1,共9页
株高是影响玉米株型和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培育耐密植的矮秆/半矮秆新品种可为增产做贡献。但目前多数矮秆突变体单株产量损失较大,难以在育种中应用。因此,探究玉米株高的调控机制、挖掘株高基因的优良等位变异,从而改善玉米株型... 株高是影响玉米株型和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培育耐密植的矮秆/半矮秆新品种可为增产做贡献。但目前多数矮秆突变体单株产量损失较大,难以在育种中应用。因此,探究玉米株高的调控机制、挖掘株高基因的优良等位变异,从而改善玉米株型结构、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增强群体对水肥的耐性,对提高玉米产量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挖掘到的株高数量性状位点,阐述了株高相关基因主要受植物激素、微管结合蛋白以及成花因子调节;概述了Brachytic2(Br2)基因在玉米矮秆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最后展望了矮秆有利等位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和现代生物技术在矮秆种质资源创制中的重要价值。本文将为玉米株高的遗传机制解析以及矮秆玉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秆 分子机制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NK815制种高产技术模型分析——探规模化高质、高产、高效玉米制种新径
13
作者 冯培煜 宋瑞连 +4 位作者 闫海鹏 邢春景 周峰 王晓光 史桂清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玉米制种在玉米产业链中是承上启下且不可替代的一环,其自身的高效益对玉米产业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2023年玉米品种NK815在新疆伊犁高产田制种产量达到1034.62kg/667m^(2),这是继2020年在甘肃张掖获得了877.44kg/667m^(2)高产纪录后... 玉米制种在玉米产业链中是承上启下且不可替代的一环,其自身的高效益对玉米产业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2023年玉米品种NK815在新疆伊犁高产田制种产量达到1034.62kg/667m^(2),这是继2020年在甘肃张掖获得了877.44kg/667m^(2)高产纪录后的又一新突破。这一“高质、高产、高效”玉米制种田的模式创建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母本倒四叶展开去雄等农艺措施和技术,使其授粉期避开了当地7月份高温天气,保证了母本结实率,且在母本种植密度11693株/667m^(2)条件下获得,为我国规模化高效益玉米制种树立了标杆和样板。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玉米制种高效益必须走高质高产、最大化挖掘利用好自然资源的新径;同时还提出了全产业链特别是有关杂交玉米制种父母本自交系抗低温、耐高温、耐贮藏、易加工等性状方面的选育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K815 制种 高质 高产 高效 育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8 位作者 张勇 刘宏伟 刘月娥 蔡万涛 张如养 宋伟 邢锦丰 赵久然 王荣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0-1480,共11页
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性能、产量性状等的影响,以期为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 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性能、产量性状等的影响,以期为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对其进行高温胁迫(高温胁迫15 d)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保护酶活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大田对照相比,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_(v)/F_(m)均呈降低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降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降幅最小。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则均呈升高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增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增幅最小。2)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位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趋势。3)花期前后高温胁迫降低了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行数和行粒数,进而导致产量下降,杂交种‘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产量分别降低3.18%、5.00%、50.61%和9.50%;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而‘PH6WC’产量降幅最大。由此可见,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京农科728’‘MC812’及其父本自交‘京241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能力和保护酶活性,产量受高温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亲本自交系 高温胁迫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条件下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被引量:38
15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9 位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张勇 蔡万涛 刘月娥 刘秀芝 陈传永 邢锦丰 王元东 刘春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574,共9页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 夏播玉米 籽粒灌浆特性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荣焕 徐田军 +6 位作者 陈传永 王元东 吕天放 刘月娥 蔡万涛 刘秀芝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熟期类型 籽粒灌浆特性 脱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籽粒不同采收期含水量与物性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卢柏山 董会 +4 位作者 徐丽 史亚兴 赵久然 樊艳丽 俞嫒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9-77,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和物性品质的差异,以我国主推京科甜608等7个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2,15,18,21,24,27,30 d共计7个采收期处理,研究了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TPA物性特征值、感官品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 为了明确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和物性品质的差异,以我国主推京科甜608等7个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2,15,18,21,24,27,30 d共计7个采收期处理,研究了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TPA物性特征值、感官品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各TPA物性特征参数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综合指标分析,得到各参试品种不同采收期TPA物性综合评价D值。结果表明:参试甜玉米品种TPA物性特征参数、感官品质特征参数和含水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参试甜玉米品种感官品质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存在差异,其中气味、风味、色泽和甜度随采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22 d左右。不同品种间,平均外观品质、气味、风味、甜度以京科甜533、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柔嫩度以米哥和京科甜608评分相对较高;皮薄厚以京科甜608和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通过对TPA物性综合D值、感官品质总评分和含水量的比较得知,感官品质总评分均在85以上时,含水量在76.39%~74.56%,TPA物性综合D值在0.23~0.46。平均TPA物性综合D值在以米哥、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相对较低,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以京科甜533最高(80.65),其次是京科甜608(80.31),京科甜158和京科甜183评分相对较低,分别是76.8,76.7。降水速率以中农大甜413(0.72%/d)、京科甜533(0.77%/d)、京科甜608(0.81%/d)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期 甜玉米 TPA物性 感官品质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久然 王元东 +3 位作者 宋伟 张如养 李春辉 刘新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京2416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京24和5237两个优良黄改系构建(京24×5237)×京24基础材料,利用同群优系聚合和"高大严"自交系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的优良黄改群自交系。具有熟期早、脱水快、耐干旱、抗高温... 京2416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京24和5237两个优良黄改系构建(京24×5237)×京24基础材料,利用同群优系聚合和"高大严"自交系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的优良黄改群自交系。具有熟期早、脱水快、耐干旱、抗高温、株型紧凑、叶色浓绿、适宜性广、散粉性好、自身产量及配合力高等多方面优点。利用该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已有21个,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的杂交种有京农科728、NK718、MC121、MC812等,其中京农科728为我国首批通过籽粒机收审定的玉米品种,并作为我国黄淮海区玉米籽粒机收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京2416已经成为国家玉米良种重大攻关、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七大农作物育种等多个重点项目及育种平台研究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京2416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田军 张勇 +7 位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吕天放 刘月娥 蔡万涛 刘宏伟 陈传永 王元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6-1536,共11页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为11,658.78 kg hm^(2)、24.66%、3.90%和0.83%。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为11,802.70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增产7.69%和4.45%;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低于28%(平均为24.61%);破碎率低于5%(平均为3.42%),均达到国家机收籽粒标准。(2)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宜粒收玉米品种穗上茎叶夹角小,株型紧凑,冠层平均透光率高,冠层光分布更合理。(3)参试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4.10μmol CO_(2)m^(-2)s^(-1)和8.91mg m^(2),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平均为35.21μmol CO_(2)m^(-2)s^(-1),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9.60%和6.73%;叶绿素含量平均为9.87 mg m^(2),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61.54%和68.43%。(4)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分别平均为0.83 g 100-grain;d^(-1)和0.55%d^(-1),均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为较低的收获时籽粒含水率。(5)相关分析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茎叶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玉米品种株型紧凑、冠层透光率高、光合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高,可实现较低的籽粒含水率和较高的机收籽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收籽粒玉米品种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灌浆脱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杂交品种吐丝持续期特性及其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月娥 吕天放 +6 位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徐田军 陈传永 张译天 王元东 刘秀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0-315,共6页
吐丝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研究其相关特性,对玉米生产意义重大。为准确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吐丝特性的差异及其对播期的响应,于2014年和2015年设置了3个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的3个播期处理(早播:4月10日,中播:5... 吐丝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研究其相关特性,对玉米生产意义重大。为准确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吐丝特性的差异及其对播期的响应,于2014年和2015年设置了3个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的3个播期处理(早播:4月10日,中播:5月10日,晚播:6月10日),分析了各个处理间吐丝持续期的差异以及吐丝持续期与雌穗穗长变异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体吐丝持续期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先玉335 (9.12 d)>郑单958 (8.94 d)>京科968 (7.68 d)。随时间推进,玉米每天吐丝的比例与天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函数关系,每天最大吐丝比例为先玉335 (16.51%)<郑单958 (17.07%)<京科968 (19.98%)。京科968较郑单958和先玉335呈现吐丝集中,每天吐丝比例较高、吐丝持续期短的特点;(2)吐丝持续期在不同播期间差异显著,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不同播期间的吐丝持续期变幅分别为8.10~9.55 d、7.54~10.53 d和6.65~8.66 d,郑单958的吐丝持续期在不同播期间最稳定(CV=6.57%),其次为京科968 (CV=9.40%),先玉335的吐丝持续期在不同播期间的变化最不稳定(CV=11.68%);(3)吐丝持续期与雌穗穗长的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和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不相关。播期对玉米吐丝持续期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随吐丝持续期增加,玉米雌穗穗长的变异系数显著增大,群体果穗的整齐度降低,穗粒数显著减少,是玉米产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吐丝持续期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