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生 张秋莲 +6 位作者 甄志刚 武国君 汪立燕 张立成 王晋朝 孙永安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低剂量组60例(rt-PA 0.6mg/kg),标准剂量组57例(rt-PA 0.9mg/kg),对照为组70例(未行rt-PA,仅常规治疗)。系统采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成28d及9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分析各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院和28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vs 31.6%vs 18.6%,P=0.182;38.3%vs 45.6%vs 27.1%,P=0.092),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90d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52.6%vs 32.9%,P=0.047)。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0.5%vs 0%,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随访90d时,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3.5%vs 4.3%,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预后,降低患者残疾,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低剂量rt-PA较标准计量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睿 周艳丽 +4 位作者 窦亚玲 孔令君 叶阿里 吴洁 徐英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在患者中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患者的870份样本(尿液、尿道拭子和宫颈拭子),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H...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在患者中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患者的870份样本(尿液、尿道拭子和宫颈拭子),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HPV-DNA;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UU-RNA、CT-RNA和NG-RNA,分别计算各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性别间阳性检出率。按HPV-DNA结果将上述样本分成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两组中UU-RNA、CT-RNA、NG-RNA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率最高是UU-RNA,为53. 68%(467/870),其次是HPV-DNA,总检出率为32. 41%(282/870),最低是NG-RNA,为2. 18%(19/870);高危型(HR)HPV-DNA (型别: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女性检出率[31. 52%(209/663)]明显高于男性[17. 39%(36/207)],UU-RNA女性总检出率[60. 93%(404/663)]明显高于男性[30. 34%(6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HR-HPV阳性组男性CT检出率[22. 58%(7/31)]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4. 54%(8/176)](P <0. 001); HR-HPV阳性组女性CT检出率[10. 5%(21/200)]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5. 61%(26/463)](P=0. 024)。女性在低危型(LR)-HPV (型别6、11)阳性组中,UU检出率[70. 83%(34/48)]明显高于LRHPV阴性组[2. 11%(13/615)](P <0. 001)。妇科门诊和皮肤性病门诊检出率最高均为UU-RNA,分别为60. 61%和46. 28%。结论相较于男性,HR-HPV和UU在女性中普遍易感。在HR-HPV阳性患者中,较易联合感染CT。在L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中联合感染UU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脑梗死进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世英 李峥 +4 位作者 张晋霞 张文彦 贺永贵 刘昊 刘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与脑梗死进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进展性脑梗死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5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与脑梗死进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进展性脑梗死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5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19例、IMT增厚17例及斑块76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CP-1[(305.21±32.17)ng/L vs(217.70±23.33)ng/L]和VE-cadherin[(6.12±1.11)mg/L vs(3.95±0.40)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317.23±29.64)ng/L vs(299.28±31.89)mg/L]、VE-cadherin[(6.53±1.06)mg/L vs(5.92±1.09)mg/L]水平升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升高(86.5%vs 58.7%),斑块以混合回声与低回声斑块为主;斑块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高于IMT正常与IMT增厚患者。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高,提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内皮细胞 钙黏着糖蛋白类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霍红 夏永利 +7 位作者 吴贵恺 李艳梅 王灿 张怡 郝丽君 王立新 刘国祥 司雁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探讨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血液呈高凝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中药灌肠的治疗方... 目的:探讨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血液呈高凝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中药灌肠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6.75±1.88)mg/L与治疗后(6.72±1.90)mg/L水平相近,维持情况良好,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高凝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还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艾汤 低分子肝素 辅助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力芬 张爱秋 +4 位作者 单媛 霍娜 陆海英 吴赤红 徐小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明确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52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 目的明确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52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其中54例合并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与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其中30例合并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RNA和HCV基因型的检测。将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B、C3组。比较CHC与CHB2组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探讨HCV感染易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CHC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24.8%,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9.2%,肝硬化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5.9%;childpugh A、B、C3型患者分别为17.4%,29.2%和42.9%。②CHB患者的Ⅱ型糖尿病发生率为9.7%,肝硬化患者占6.7%,childpugh A、B、C3型患者分别为0%,0%和6.7%。③CHC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基因1b型、年龄、高血压、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CHC患者易发生糖代谢异常,是否合并Ⅱ型糖尿病与基因1b型、肝硬化、高血压和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糖尿病 基因型 肝硬化患者 糖代谢异常 相关危险因素 发生率 胰岛素抵抗 慢性乙型肝炎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CLSI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操作标准(2010年版)部分变更内容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沙沙 王喜仁 +1 位作者 韩杰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更新了M100-S20文件,现将其中主要更新内容作简要介绍,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在常规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 抗菌药物 CLSI 标准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瑞生 胡滨 +1 位作者 张富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组,n=24),无辅助切口组术式改良之处在于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放入肿瘤近端,自结肠壁戳孔引出钉座拉杆,腹腔镜下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钉座与肿瘤之间结肠,带瘤肠管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缝合后还纳,自肛门进入吻合器,腹腔镜下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手术时间(198. 5±40. 6)min,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230. 4±35. 8) min(t=2. 981,P=0. 004);无辅助切口组出血量(120. 4±32. 1) ml,明显少于辅助切口组(150. 6±40. 8) ml(t=2. 986,P=0. 004);无辅助切口组住院时间(8. 4±1. 2) d,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10. 5±1. 2) d (t=5. 399,P=0. 000)。2组随访12个月,各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余患者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辅助切口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会玲 李世英 +3 位作者 李峥 张晋霞 贺永贵 刘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文中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文中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 h 6个亚组,假手术组10只大鼠,其余每个时间点各10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适应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组、预适应组于再灌注2 h 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有所增加,24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表达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预适应组各时间点HIF-1α、VEGF的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组、预适应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HIF-1α和VEGF阳性细胞及蛋白仅少量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诱导HIF-1α、VEGF的表达,脑缺血预适应能够进一步上调两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适应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均 朱秀玲 +2 位作者 张海生 王立军 杨连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00[1]。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能够取得确切的疗效[2]。但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切口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是医...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00[1]。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能够取得确切的疗效[2]。但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切口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切口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阑尾炎 感染危险因素 阑尾切除术 相关危险因素 外科医生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流体力学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一 陈明 +3 位作者 张珊珊 董云 陈伟冬 郑东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内血流自收缩射血向舒张充盈血流逆转的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25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并选取2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FRI)、校正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CFRI)、射血-充盈血...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内血流自收缩射血向舒张充盈血流逆转的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25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并选取2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FRI)、校正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CFRI)、射血-充盈血流逆转流率(FRR)、左心室射血期峰值流率(FRPE),比较两组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左心室涡流FRI延长[(71±13)ms对(113±30)ms,P<0.05)],FRR减低[(46.85±21.35)cm2/s对(27.90±16.77)cm2/s,P<0.05)],FRPE减低[(74.54±9.10)cm2/s对(41.12±17.25)cm2/s,P<0.05)]。FRI、CFRI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812、0.849,P<0.01),FRI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呈负相关(r=-0.646^-0.515,P<0.05、P<0.01);CFRI与LVEF、FS、SV、CO、CI呈负相关(r=-0.685^-0.456,P<0.05、P<0.01);FRR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604,P<0.05),与LVEF、FS、SV、CO、CI呈正相关(r=0.503~0.812,P<0.05、P<0.01);FRPE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734,P<0.01),与LVEF、FS、SV、CO、CI呈正相关(r=0.557~0.776,P<0.05、P<0.01)。结论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并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心室的流体力学变化,左心室内血流方向逆转效率可以作为判断CHF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向量成像 血流动力学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腹完全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军 李瑞生 +3 位作者 胡滨 王官成 叶红飞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年6月~2013年9月年龄>66岁,因直肠癌接受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n=35)和气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TME... 目的:探讨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年6月~2013年9月年龄>66岁,因直肠癌接受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n=35)和气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TME( n=33)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48 h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远切缘距病灶边缘距离。结果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95.2±28.4) min,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215.9±37.4)min(t=2.559,P=0.013);术中出血量(125.3±39.8)ml,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130.1±45.0)ml无统计学差异(t=-0.467,P=0.642);清扫淋巴结(11±4)枚,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12±5)枚无显著性差异(t=-0.913,P=0.364);肛门排气时间(2.2±0.3)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3.8±0.5)d(t=-16.108,P=0.000);术后住院时间(5.2±1.3)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8.1±2.2)d(t=6.663,P=0.000);进流质饮食时间(3.2±0.7)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4.6±0.4)d(t=-10.044,P=0.000);远切缘距病灶边缘距离(4.2±0.7)cm,明显长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3.3±0.5)cm(t=6.068,P=0.000);手术耗材费用(4920.10±665.6)元,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7460.8±124.2)元(t=-21.568,P=0.000)。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组无辅助切口,气腹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6.4%(12/33),2组切口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000)。结论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避免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腹部辅助切口,更加美观,术后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老年患者接受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腹 无辅助切口 直肠癌 老年患者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2例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宪萍 孟淑英 项志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8-628,共1页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yndrome 临床资料报告 松弛性大疱 感染性疾病 表皮剥脱 婴幼儿期 SSSS 住院治疗 泛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5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瑞生 王立军 +3 位作者 胡滨 叶红飞 王官成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3年10月对35例直肠癌行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脐上做1.5-2.0 cm切口,置入腹腔镜后在脐下2 cm、耻... 目的:探讨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3年10月对35例直肠癌行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脐上做1.5-2.0 cm切口,置入腹腔镜后在脐下2 cm、耻骨上5 cm各平行横向置入钢针进行悬吊,用固定于手术床左侧的悬吊装置提拉腹壁,显露手术操作区域。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利用引导丝置入肿瘤近侧结肠,自结肠壁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钉座3 cm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缝合后还纳,自肛门插入吻合器杆,腹腔镜下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结果35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40-110 ml,平均55 ml。术后30-50 h,平均48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5-8 d,平均6 d。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7例,远近切缘均无肿瘤残留。35例随访7-51个月,平均21个月,无明显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排便习惯正常,1-2次/d,28例CT、MRI检查无复发和转移,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肠梗阻发生。结论非气腹无腹壁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避免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腹壁辅助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腹 直肠癌 无辅助切口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瑞生 王立军 张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上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吻合器钉座远端3 cm的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荷包缝合后还纳,吻合器从肛门进入,腹腔内腹腔镜直视下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无须腹部辅助切口。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3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55 ml。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40~60 h,平均5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 d。16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习惯均正常,1~2次/d;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困难;14例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吻合口、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拖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司华鹏 唐靖 +1 位作者 王继青 寻志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37-3139,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解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对照者10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观察...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解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高频探头对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对照者10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包括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0.6%vs12.0%(P<0.01),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单只病变组,为87.5%vs46.4%(P<0.01)。结论: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下肢动脉硬化对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下肢动脉硬化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永华 巴照贵 +1 位作者 赵绍宏 郭爱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24例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结果:24例神经节细胞瘤病例中,位于肾上腺7例、腹膜后11例、后纵隔... 目的:通过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24例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结果:24例神经节细胞瘤病例中,位于肾上腺7例、腹膜后11例、后纵隔3例、盆腔2例,盆腔及后纵隔同时发病者1例,共计26个病灶。26个病灶中7个呈嵌入性生长,包绕或推移周围血管,但血管形态正常。CT平扫19个病灶表现为均匀低密度,7个表现为混杂低密度,16个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增强扫描后4个病灶未见强化,18个病灶可见条片状或斑片状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4个病灶表现为团块状或斑片状不均匀明显强化,6个病灶可见包膜强化。术后组织病理示:肿瘤主要由成熟的神经轴突、神经束和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散在成熟的节细胞、Schwann细胞。其中4个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灶内部分区域见分化不成熟的节细胞。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征与病理表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正确认识其MSCT表现,可对绝大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永华 巴照贵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提高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分析其MSCT表现特征。结果:1例为纵隔孤立性纤维瘤,14例为胸膜孤立性纤...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提高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分析其MSCT表现特征。结果:1例为纵隔孤立性纤维瘤,14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5例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密度欠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地图样"轻中度强化。6例可见钙化;11例可见假包膜。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正确认识其CT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例做出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纤维瘤 胸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媛 霍娜 +3 位作者 张爱秋 王力芬 陆海英 徐小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研究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非饮酒与饮酒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病毒学、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1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非饮酒者99例,少量饮酒者34例,大量饮酒者29... 目的研究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非饮酒与饮酒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病毒学、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1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非饮酒者99例,少量饮酒者34例,大量饮酒者29例,3者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2、9、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饮酒者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 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 in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与少量饮酒及大量饮酒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饮酒者中,高病毒载量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0%和14.1%,P=0.037)。非饮酒者中肝硬化32例(32.3%),少量饮酒者为13例(43.3%),大量饮酒者为18例(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饮酒者中死亡2例(4.0%),少量饮酒者死亡2例(5.9%),大量饮酒者死亡5例(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饮酒者与饮酒者肝癌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酒可加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损害,加速病情的进展,增加肝硬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大量饮酒有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乙醇 肝损害 肝硬化 肝癌 饮酒 统计学意义 临床转归 肝炎患者 慢性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对9L胶质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杨英 张建军 +2 位作者 陈颖 单保恩 刘英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IL-18转染大鼠胶质瘤细胞9L后,对其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以明确IL-18对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至9L细胞内,建立能够稳定表达... 目的:探讨IL-18转染大鼠胶质瘤细胞9L后,对其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以明确IL-18对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至9L细胞内,建立能够稳定表达IL-18的细胞(9L/IL-18),同时建立只转空病毒载体的对照细胞9L/LXSN。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9L/IL-18、9L/LXSN及9L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用立体定向仪将9L/IL-18、9L/LXSN及9L细胞分别接种到F344大鼠颅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建模14天后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体外,IL-18转染后(9L/IL-18)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分别为(10.9±1.44)%、(0.61±0.14)%、(1.01±0.14)%、(0.57±0.11)%与其他两组(9L/LXSN及9L)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体内,接种9L/IL-18细胞组大鼠肿瘤组织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分别为(67.51±1.40)%、(12.51±1.57)%、(6.95±0.56)%,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Ⅱ类分子表达(3.76±0.26)%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IL-18不影响9L细胞免疫原性;在体内,IL-18可提高9L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增强机体对胶质瘤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胶质瘤 MHCⅠ MHCⅡ CD80 CD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甄志刚 高素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脑梗死是众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作... 脑梗死是众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拟探讨脑梗死急性期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生化指标间的关系,以为脑梗死危险分层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