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记忆重构的仪式教育活动设计新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素梅
单新涛
关香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58,共3页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成的行为操演系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作为积极活动着的主体,个体能够通过记忆系统的回顾和提取,引发经历共享和情感共鸣,重构仪式经验,形成新的心理标记点和检索标签,应对新的情境要求。这一过程,既是仪...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成的行为操演系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作为积极活动着的主体,个体能够通过记忆系统的回顾和提取,引发经历共享和情感共鸣,重构仪式经验,形成新的心理标记点和检索标签,应对新的情境要求。这一过程,既是仪式活动重要的教育效果之一,也是仪式教育作用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心理机制,应当成为仪式教育活动设计和优化的主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教育
记忆重构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
5
2
作者
单新涛
王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知识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根基。数字时代的知识变革赋予知识教学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具身性得以彰显,教学反馈的个性化和过程性更加突出。这些特征有助于化解当下知识教学存...
知识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根基。数字时代的知识变革赋予知识教学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具身性得以彰显,教学反馈的个性化和过程性更加突出。这些特征有助于化解当下知识教学存在的割裂化、离身化和低效化问题。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教材通过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引导教学方式变革和优化教学评价而赋能知识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及其素养提升。把握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实现路径,应树立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形成与数字教材性能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慎思数字教材赋能教学变革的限度和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知识教学
教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
4
3
作者
肖萍
韩非
+4 位作者
游伟
张玉慧
于佳
王锦涛
叶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5-53,共9页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跨学科整合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坚持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为思政教育融入“地球系统科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此外,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运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检验其实施效果,还有助于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课程思政
STEAM教育
OBE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疫情背景下教学形态变革的时空审思
被引量:
13
4
作者
单新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0,共7页
时间和空间是教学的栖居之所,基于教学时空的交织形成了同位同步型教学、同位异步型教学、异位同步型教学和异位异步型教学四种基本教学形态。其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同步教学中,教学时间对学生学习产生规训;以在线教学为代表的异位...
时间和空间是教学的栖居之所,基于教学时空的交织形成了同位同步型教学、同位异步型教学、异位同步型教学和异位异步型教学四种基本教学形态。其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同步教学中,教学时间对学生学习产生规训;以在线教学为代表的异位教学中,教学空间的结构性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是教学形态变革面临的现实藩篱,应对之道在于:从计时规训到赋权学生,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从钟表时间到学习时间,诱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彼此割裂到相互关联,树立教学的整体系统观;从盲目照搬到应境而变,实现教学效益的增值;从为教而教到为学而教,走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时间
教学空间
教学时空
后疫情背景下
教学形态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学课堂有效时间的管理策略
被引量:
5
5
作者
黄丽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共3页
由于小学教师课堂时间管理观念落后、知识欠缺、能力有限以及小学生课堂时间管理观念匮乏等原因,导致难以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时间存在矛盾、维持课堂纪律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流失、学生在课堂中投入的有效时...
由于小学教师课堂时间管理观念落后、知识欠缺、能力有限以及小学生课堂时间管理观念匮乏等原因,导致难以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时间存在矛盾、维持课堂纪律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流失、学生在课堂中投入的有效时间不足等课堂时间管理不力的问题产生,因此我们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课堂时间管理
现状
原因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草本植物根际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淑娟
张翠萍
+3 位作者
李淑英
李学孺
李元
周元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5,共10页
为研究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微生物修复潜能,选择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不同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DEHP的细菌B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
为研究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微生物修复潜能,选择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不同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DEHP的细菌B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DEHP初始浓度、pH、接菌量、温度条件下对DEH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B6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初始浓度100 mg·L^(-1)、pH 7.0、接菌量4%、温度30℃,在此最适条件下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EHP的降解率为97.91%。研究表明,菌株B6对DEHP污染修复效果显著,在DEHP污染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降解菌筛选
草本植物
根际土壤
降解特性
降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静态文本到动态过程:教科书研究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长吉
李志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50,共6页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研究
静态文本
动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与道德的关系:疏离与复归
8
作者
李长吉
李志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8,共7页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极度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隐含着对道德理解的异化危机,知识中心课程潜藏着道德探询的弱化风险,生活取向课程因过于注重生活效用而遮蔽了道德。课程向道德的复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回归课程的道德旨趣,实践运作中彰显道德的多层意蕴,学理支持上把握课程研究的道德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道德
宗教主义课程
知识中心课程
生活取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记忆重构的仪式教育活动设计新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殷素梅
单新涛
关香丽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58,共3页
文摘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成的行为操演系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作为积极活动着的主体,个体能够通过记忆系统的回顾和提取,引发经历共享和情感共鸣,重构仪式经验,形成新的心理标记点和检索标签,应对新的情境要求。这一过程,既是仪式活动重要的教育效果之一,也是仪式教育作用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心理机制,应当成为仪式教育活动设计和优化的主要考虑。
关键词
仪式教育
记忆重构
优化设计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
5
2
作者
单新涛
王鉴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杭州
师范
大学未来
教育
研究院
浙江省新型智库中国
教育
现代化研究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基金
202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重大课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前沿问题研究”(24YJRC08ZD)。
文摘
知识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根基。数字时代的知识变革赋予知识教学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具身性得以彰显,教学反馈的个性化和过程性更加突出。这些特征有助于化解当下知识教学存在的割裂化、离身化和低效化问题。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教材通过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引导教学方式变革和优化教学评价而赋能知识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及其素养提升。把握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实现路径,应树立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形成与数字教材性能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慎思数字教材赋能教学变革的限度和尺度。
关键词
数字教材
知识教学
教学变革
Keywords
digital textbook
knowledg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
4
3
作者
肖萍
韩非
游伟
张玉慧
于佳
王锦涛
叶丹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
学院
玉溪
师范学院
化学生物与环境
学院
云南
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部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5-53,共9页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AC2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2241772174、41911530235)
云南省人才专项项目(202201AT070211)。
文摘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跨学科整合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坚持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为思政教育融入“地球系统科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此外,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运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检验其实施效果,还有助于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课程思政
STEAM教育
OBE理念
Keywords
Earth System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TEAM education
OBE concept
分类号
P93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疫情背景下教学形态变革的时空审思
被引量:
13
4
作者
单新涛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
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部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0,共7页
文摘
时间和空间是教学的栖居之所,基于教学时空的交织形成了同位同步型教学、同位异步型教学、异位同步型教学和异位异步型教学四种基本教学形态。其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同步教学中,教学时间对学生学习产生规训;以在线教学为代表的异位教学中,教学空间的结构性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是教学形态变革面临的现实藩篱,应对之道在于:从计时规训到赋权学生,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从钟表时间到学习时间,诱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彼此割裂到相互关联,树立教学的整体系统观;从盲目照搬到应境而变,实现教学效益的增值;从为教而教到为学而教,走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关键词
教学时间
教学空间
教学时空
后疫情背景下
教学形态变革
Keywords
teaching time
teaching space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 of post-epidemic disease
the teaching form change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学课堂有效时间的管理策略
被引量:
5
5
作者
黄丽辉
机构
云南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共3页
文摘
由于小学教师课堂时间管理观念落后、知识欠缺、能力有限以及小学生课堂时间管理观念匮乏等原因,导致难以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时间存在矛盾、维持课堂纪律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流失、学生在课堂中投入的有效时间不足等课堂时间管理不力的问题产生,因此我们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之策。
关键词
小学
课堂时间管理
现状
原因
优化策略
分类号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草本植物根际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淑娟
张翠萍
李淑英
李学孺
李元
周元清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
学院
玉溪
师范学院
化学生物与环境
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263)
云南省科技厅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7FH001-125,2017FH001-043)。
文摘
为研究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微生物修复潜能,选择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不同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DEHP的细菌B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DEHP初始浓度、pH、接菌量、温度条件下对DEH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B6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初始浓度100 mg·L^(-1)、pH 7.0、接菌量4%、温度30℃,在此最适条件下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EHP的降解率为97.91%。研究表明,菌株B6对DEHP污染修复效果显著,在DEHP污染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降解菌筛选
草本植物
根际土壤
降解特性
降解条件
Keywords
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
degrading strain isolation
herbaceous plant
rhizosphere soil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
degradation condi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静态文本到动态过程:教科书研究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长吉
李志朋
机构
云南
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部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50,共6页
文摘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教科书研究
静态文本
动态过程
Keywords
textbook research
static text
dynamic process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与道德的关系:疏离与复归
8
作者
李长吉
李志朋
机构
云南
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部
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与行为研究”(BOA200051)。
文摘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极度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隐含着对道德理解的异化危机,知识中心课程潜藏着道德探询的弱化风险,生活取向课程因过于注重生活效用而遮蔽了道德。课程向道德的复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回归课程的道德旨趣,实践运作中彰显道德的多层意蕴,学理支持上把握课程研究的道德路向。
关键词
课程
道德
宗教主义课程
知识中心课程
生活取向课程
Keywords
curriculum
morality
religionism curriculum
knowledge-centered curriculum
life-oriented curriculum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记忆重构的仪式教育活动设计新视角
殷素梅
单新涛
关香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单新涛
王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肖萍
韩非
游伟
张玉慧
于佳
王锦涛
叶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后疫情背景下教学形态变革的时空审思
单新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学课堂有效时间的管理策略
黄丽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草本植物根际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特性
刘淑娟
张翠萍
李淑英
李学孺
李元
周元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静态文本到动态过程:教科书研究的未来走向
李长吉
李志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课程与道德的关系:疏离与复归
李长吉
李志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