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视域下微认证赋能研学旅游指导师能力提升: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运行机制
1
作者 仲小敏 张海强 +1 位作者 何萍 刘利东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46,共5页
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研学旅行活动正遭遇目标模糊、定位不明、产品趋同及成效欠佳等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基于此,本文尝试构... 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研学旅行活动正遭遇目标模糊、定位不明、产品趋同及成效欠佳等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了循证视域下的研学旅游指导师能力微认证体系,以此促进其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说明了循证视域下微认证赋能研学导师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然后重点围绕微认证运行机制中的核心角色、微能力框架、认证规范和认证流程等展开深入探讨,描绘了循证视域下微认证赋能研学旅游指导师能力提升的运行机制,旨在为我国研学旅游指导师的人才培养做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研学旅游指导师 循证教育 微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玉溪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利 柳德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目的】尝试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进行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解决BP神经网络在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收敛速度慢及局部极小值等局限性问题。【方法】依据玉溪市耕地现状,建立由生态压力与生态支持两个子系统组成共计18个指... 【目的】尝试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进行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以解决BP神经网络在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收敛速度慢及局部极小值等局限性问题。【方法】依据玉溪市耕地现状,建立由生态压力与生态支持两个子系统组成共计18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玉溪市2001-2015年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BP神经网络及GA-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 2001-2015年,玉溪市耕地生态安全指数由0.772 7下降到0.280 2,由较安全(II)下降到较不安全(IV)。(2) GA-BP神经网络模型较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及预测误差小,收敛速度快,评价结果准确程度高。【结论】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并且由于其网络性能的改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生态安全评价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农村土地整治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家春 阳利永 《南方农业》 2023年第9期96-99,104,共5页
农村土地整治对增加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提出农村土地整治优化策略,以期为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决策支持。分析表明,当前玉... 农村土地整治对增加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提出农村土地整治优化策略,以期为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决策支持。分析表明,当前玉溪市农村土地整治主要存在项目实施协调未形成部门合力、新增耕地“非粮化”遏制困难、耕地指标入库难度大、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精细程度不够、项目资金难以保障、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要做好农村土地整治,需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土地整治顺利推进,从技术层面提升土地整治项目内涵,从管理层面促进土地整治有效实施,强化对农村土地整治全要素与全过程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 优化策略 丘陵山区 云南省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锐 李兰 +2 位作者 王克德 赵月帅 苏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206-212,共7页
乡村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的竞争力,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本研究以西部地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例,提出建立镇村布局和村庄规划体系,明确村庄分类... 乡村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的竞争力,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本研究以西部地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例,提出建立镇村布局和村庄规划体系,明确村庄分类及用地布局,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和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等措施,为乡村空间治理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村庄规划 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导向下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5
作者 白伟琪 赵琳 陈如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4期140-144,159,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于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玉溪市红塔区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 10.7、ENVI 5.3等软件,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于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玉溪市红塔区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 10.7、ENVI 5.3等软件,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红塔区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均在减少,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引起了红塔区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间接造成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压力。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等生态屏障的保护力度,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可持续利用 云南玉溪 红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森林碳储量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顾纯僖 欧光龙 +3 位作者 刘畅 徐健楠 王鹤智 杨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7,共8页
以3次云南森林调查的81块思茅松永久样地数据结合遥感,经过自变量筛选相关性显著的遥感因子作为思茅松林碳储量反演建模备选变量,采用K–NN、RF、PLSR 3种模型优选出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遥感估算最佳模型,并用碳储量估算值拟建立多种预... 以3次云南森林调查的81块思茅松永久样地数据结合遥感,经过自变量筛选相关性显著的遥感因子作为思茅松林碳储量反演建模备选变量,采用K–NN、RF、PLSR 3种模型优选出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遥感估算最佳模型,并用碳储量估算值拟建立多种预测模型对2030年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3,均方根误差最小为5.55,预估精度最高为83.2%,AICc值最小为162,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可用于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的估算。随海拔升高,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呈“单峰”变化,碳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2000 m区域。幂函数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多项式回归模型精度优于幂函数模型,其R2和RMSE分别为0.960和0.054。思茅松森林碳储量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思茅松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961.204 t,较2000年实现增汇42.095 t/hm2。本研究为更好地把握森林碳汇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碳储量 森林固碳 随机森林 多项式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以普洱市为例
7
作者 桂富羽 史正涛 +2 位作者 喜文飞 付尧 郭峻杞 《城市勘测》 2024年第5期188-193,198,共7页
针对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中,评价因子相互干扰且较少考虑各因子对滑坡灾害贡献率的问题,本文选取证据权模型为评价方法,构建以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岩性、距断裂距离、植被指数、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土地... 针对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中,评价因子相互干扰且较少考虑各因子对滑坡灾害贡献率的问题,本文选取证据权模型为评价方法,构建以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岩性、距断裂距离、植被指数、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及降水量共12个因子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普洱市进行了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精度较高,可为类似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指标体系 证据权模型 易发性评价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孟燕芬 赵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201-204,213,共5页
以曲靖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曲靖市耕地非粮化现状及演变特征,并分析了14个因素对该区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靖市耕地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且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和农用地膜... 以曲靖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曲靖市耕地非粮化现状及演变特征,并分析了14个因素对该区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靖市耕地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且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和农用地膜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均GDP、粮食播种面积、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和总人口对耕地非粮化具有负向影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农用机械总动力对耕地非粮化起双向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种植补贴,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曲靖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非粮化 影响因素 云南曲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生长生理及镉富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戴学斌 许瑜兴 +3 位作者 邓义 马佳珠 陈莉莉 穆兴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9-396,共8页
为探讨黑麦草对酸胁迫的耐性和对Cd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及黑麦草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土壤酸胁迫(pH值4.0)对黑麦草的种子萌发、植物... 为探讨黑麦草对酸胁迫的耐性和对Cd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土壤酸胁迫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及黑麦草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土壤酸胁迫(pH值4.0)对黑麦草的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生理及Cd富集能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当土壤pH值为4.0时,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植物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叶绿素总量和根系活力都最低,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最高,根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和富集系数最低。较低浓度的土壤酸胁迫(pH值4.5~6.0)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黑麦草的根长、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在较低浓度土壤酸胁迫(pH值4.5~6.0)下无显著差异,且植物生长良好。随着土壤pH值升高,黑麦草的叶绿素总量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当土壤pH值为6.0时,黑麦草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基质和线粒体结构较完整清晰。黑麦草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和富集系数在不同浓度土壤酸胁迫下差异显著,土壤pH值在适度弱酸性(pH值4.5和pH值5.0)条件下更有利于黑麦草对Cd的富集。黑麦草根部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地上部。研究表明,黑麦草对土壤酸胁迫的耐性较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的土壤Cd污染植物修复中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镉富集 酸胁迫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麓湖盆地土壤有机质多时相空间分布与演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发侣 郭春平 +5 位作者 陈红 柳德江 田育天 谢新乔 李湘伟 王世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8-1555,共8页
基于四期土壤采样点数据,结合样点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普通克里格、多元回归和探索性回归方法预测杞麓湖盆地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指数和椭球模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2008和2011年、2013和2015年的SOM的... 基于四期土壤采样点数据,结合样点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普通克里格、多元回归和探索性回归方法预测杞麓湖盆地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指数和椭球模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2008和2011年、2013和2015年的SOM的空间变异性。四个时相的SOM均由西南到中部再到东北部呈现出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并且高值核心区的位置不变,但高值区范围逐年扩大。前三个时间段内SOM连续增加的区域面积是连续减小的区域面积的两倍多。土壤亚类类型、农业设施和土壤质地各解释SOM变异的14.3%、2.6%和1.3%。SOM的降低主要由粮食和蔬菜的高产出所导致,适当地减少氮肥施用量并增加复合肥施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甚至提升SOM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普通克里格 多时相 时空分布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婧 吴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揭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干扰的响应,综合运用CSLE、熵权TOPSIS、障碍度模型等分析方法,剖析湘中丘陵区2000-2015年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和诊断土壤侵蚀风险的障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以... 为揭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干扰的响应,综合运用CSLE、熵权TOPSIS、障碍度模型等分析方法,剖析湘中丘陵区2000-2015年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和诊断土壤侵蚀风险的障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占比在50%以上;(2)2000-2015年土壤侵蚀流失量呈减小趋势,约下降了49.75%;(3)土壤侵蚀强度和风险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湘中丘陵区西部和南部;(4)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主要是由人为干扰引起的,其贡献率达73.76%,是自然干扰的3.62倍,未来应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避免过度人工干扰。综上,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人为干扰是其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环境干扰 熵权TOPSIS 障碍度模型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胁迫对2种植物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帅 方晓晴 +4 位作者 万敏 李映娇 金建荣 刘姝蕾 陈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104-107,155,共5页
[目的]探讨土壤酸化对植物生长及镉(Cd)富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和蒲公英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pH为3.0、4.5和5.5的3个梯度土壤,研究土壤酸胁迫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生理和Cd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当土壤pH... [目的]探讨土壤酸化对植物生长及镉(Cd)富集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和蒲公英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pH为3.0、4.5和5.5的3个梯度土壤,研究土壤酸胁迫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生理和Cd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当土壤pH为3.0时,多年生黑麦草和蒲公英种子不能正常萌发和生长,而较低浓度的酸胁迫(pH 5.5)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具有促进作用。当土壤pH由5.5下降到4.5时,多年生黑麦草和蒲公英的株高显著降低,根系长度显著增加,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且生长良好,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这2种植物在较高浓度的酸胁迫时仍保持较强的耐性。当土壤pH由5.5降低至4.5时,多年生黑麦草对Cd的富集能力显著降低,而蒲公英对Cd的富集能力显著增强。2种植物根部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地上部的富集能力。[结论]多年生黑麦草和蒲公英在土壤pH为4.5和5.5条件下仍然能够生长良好,但2种植物在酸胁迫下对Cd的富集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蒲公英 镉吸收 酸胁迫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云南典型村的实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纪容 阳利永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208-211,共4页
为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贫困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5个方面,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指数;通过... 为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基于贫困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5个方面,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指数;通过对比新冠疫情前后贫困农户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化,探讨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在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方面影响大,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方面影响较大,而对物质资本影响较小。为降低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升当地贫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贫困农户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 阳利永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4期72-74,共3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深入研究经营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务农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机械化耕作和家庭农业纯收入、经营耕地质量分别对耕作纯...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深入研究经营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务农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机械化耕作和家庭农业纯收入、经营耕地质量分别对耕作纯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为提高农户耕作纯技术效率,可从降低耕地细碎化水平、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和提高耕地质量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农户 纯技术效率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