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锦标 王波 +5 位作者 高振东 陆颖 李雯 岳丹 黄代涛 邓卫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160,共6页
代谢组学作为一项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的技术,已在反刍动物研究中展现出了重要性。该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反刍动物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并深入分析这些代谢产物与动物表型之间的关系,为反刍动物的营养、育种和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提... 代谢组学作为一项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领域的技术,已在反刍动物研究中展现出了重要性。该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反刍动物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并深入分析这些代谢产物与动物表型之间的关系,为反刍动物的营养、育种和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全面而有力的支持。在反刍动物的营养研究中,代谢组学可用于评估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和不同营养水平对代谢产物的影响。另外,在反刍动物饲养方式的研究中,代谢组学技术可以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如放牧和舍饲对代谢产物的影响,这有助于了解饲养方式对反刍动物生理和代谢的影响。在反刍动物疾病研究中,代谢组学可用于比较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以及易感和不易感动物之间的代谢差异,这有助于鉴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早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线索。在反刍动物育种研究中,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评估母畜的产仔数、公畜睾丸大小和精子质量等方面的代谢变化,这些信息有助于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动物,以提高育种效率。文章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营养、饲养方式、疾病和育种等方面,探讨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为未来在反刍动物研究中更广泛地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反刍动物 营养 育种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黑色素形成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岳丹 陈潞 +5 位作者 蓝琳舒 李昕怡 李将萌 吴文芳 赵国洪 种玉晴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动物黑色素是一类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沉积在动物的皮肤、组织及毛发中。探索黑色素形成机制不但为培育经济性动物奠定理论基础,也可为黑色素瘤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文章从黑色素的起源及其参与形成过程的信号因子以及生... 动物黑色素是一类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沉积在动物的皮肤、组织及毛发中。探索黑色素形成机制不但为培育经济性动物奠定理论基础,也可为黑色素瘤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文章从黑色素的起源及其参与形成过程的信号因子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黑色素的相关研究及黑色素瘤等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分子机制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压片玉米加工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葛丽红 赵津 赵国洪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玉米是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主要的能量原料之一。反刍动物对玉米的消化率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生产性能及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蒸汽压片工艺是玉米比较理想的加工技术,可提高玉米淀粉的消化率,改善玉米淀粉糊化度及能值,从而提高玉米的... 玉米是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主要的能量原料之一。反刍动物对玉米的消化率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生产性能及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蒸汽压片工艺是玉米比较理想的加工技术,可提高玉米淀粉的消化率,改善玉米淀粉糊化度及能值,从而提高玉米的饲喂价值。蒸汽压片玉米可以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进而增加养殖利润。因此,文章总结了蒸汽压片玉米加工工艺、营养价值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蒸汽压片玉米在反刍动物的养殖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压片玉米 加工工艺 反刍动物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霍尔多巴吉鹅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分子鉴定
4
作者 陈俊蓉 谢昕言 +2 位作者 贺君君 杨建发 王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对云南省玉溪市某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本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隐孢子虫的霍尔多巴吉鹅的粪便样品,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镜检,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取粪便样品DNA,采用巢氏PCR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SS... 为了对云南省玉溪市某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本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隐孢子虫的霍尔多巴吉鹅的粪便样品,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镜检,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取粪便样品DNA,采用巢氏PCR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进行Blast在线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采集的鹅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0.45%(9/44);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该鹅源隐孢子虫与贝氏隐孢子虫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位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该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存在贝氏隐孢子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 贝氏隐孢子虫 霍尔多巴吉鹅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云南源BVDV-1b亚型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5
作者 崔垚鑫 李聃 +6 位作者 谢佳芮 朱沛 徐心明 岩锐 陈其云 李文贵 姚俊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探明云南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发生、流行态势及其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从云南省10个州市规模化养牛场随机采集667份牛粪便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为探明云南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发生、流行态势及其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于2022年12月—2023年11月从云南省10个州市规模化养牛场随机采集667份牛粪便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针对阳性样品选用牛肾细胞(MDBK)进行毒株的分离和鉴定,结合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病毒增殖情况,并使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阳性样品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别对全基因组和5′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经RT-PCR和MDBK细胞分离鉴定获得2株BVDV,分别命名为BVDV YN.1(GenBank登录号:PP488512.1)和BVDV YN.2(GenBank登录号:PP770551.1),病毒滴度分别为105.81和104.93 TCID50/mL。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株BVDV分离株与美国分离的BVDV-1b亚型参考毒株HP-KY-RK13(GenBank登录号:KT355592.1)的核苷酸相似度分别为99.6%和99.5%,与日本分离的BVDV-1b亚型参考毒株END(GenBank登录号:JX419397.1)的核苷酸相似度均为99.7%,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BVDV-1b亚型)。本试验可为云南省BVDV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其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BVDV-1b亚型 云南 分离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一例禽滑液囊支原体与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6
作者 葛丽红 赵津 王永兴 《畜禽业》 2021年第3期95-96,共2页
从鸡只的关节典型症状、粪便颜色等临床发病症状出发,结合病理剖检、显微镜检测、实验室检测、治疗手段及治疗结果对玉溪某林下养殖场滑液囊支原体与球虫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享了几点体会与感想,以供其他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球虫 混合感染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作为能量饲料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岳丹 李兵 +3 位作者 赵国洪 葛丽红 赵津 韩建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我国常规饲料(玉米、豆粕等)资源紧缺,挖掘非常规饲料迫在眉睫。木薯具有高淀粉含量、单产高、对种植环境要求低等特点,是谷物饲料的最佳替代品。然而,木薯含有单宁、氢氰酸等抗营养因子,需加工处理后才能够作为饲料能量来源。文章就木... 我国常规饲料(玉米、豆粕等)资源紧缺,挖掘非常规饲料迫在眉睫。木薯具有高淀粉含量、单产高、对种植环境要求低等特点,是谷物饲料的最佳替代品。然而,木薯含有单宁、氢氰酸等抗营养因子,需加工处理后才能够作为饲料能量来源。文章就木薯的营养特性、生产工艺和在猪养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营养特性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SLC17A8基因的表达特征验证其对黑色素转运的影响
8
作者 岳丹 陆颖 +3 位作者 李梦飞 黄代涛 张锦标 种玉晴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7,共7页
试验为了探究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形成的营养代谢机理,基于课题组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的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3(SLC17A8)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基因敲除技术对SLC17A8基因于斑... 试验为了探究兰坪乌骨绵羊黑色素形成的营养代谢机理,基于课题组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的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3(SLC17A8)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基因敲除技术对SLC17A8基因于斑马鱼上进行敲除。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36 h和42 h的突变体斑马鱼卵黄发育异常,卵黄黑色素沉积量存在个体差异,并且36 h较42 h明显,但72 h敲除卵黄黑色素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SLC17A8基因在黑色素转运前期具有一定作用,但后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乌骨绵羊 黑色素 SLC17A8基因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乌骨绵羊SLC17A8基因多态性与其乌质性状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岳丹 和晓明 +3 位作者 任洪辉 刘兴能 朱俊红 邓卫东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2,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兰坪乌骨绵羊乌质性状形成机理,该试验选取兰坪乌骨绵羊和来自兰坪的普通绵羊各50只作为样本,基于前期全基因组测序筛选的SLC17A8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17 member 8)在兰坪乌骨绵羊具有12个高度连锁、高等位基因频率... 为进一步探究兰坪乌骨绵羊乌质性状形成机理,该试验选取兰坪乌骨绵羊和来自兰坪的普通绵羊各50只作为样本,基于前期全基因组测序筛选的SLC17A8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17 member 8)在兰坪乌骨绵羊具有12个高度连锁、高等位基因频率的SNP,故选择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设计11对特异性引物对2个绵羊类群SLC17A8基因12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进行PCR扩增;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血液黑色素指标(TYR活力、血浆比色、脱黑色素、碱溶性黑色素、真黑色素/总黑色素);分析SLC17A8基因多态性与兰坪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除脱黑色素外,兰坪乌骨绵羊与普通绵羊其他各项黑色素指标差异显著(P<0.05),兰坪乌骨绵羊TYR活力、血浆比色、真黑色素/总黑色素显著高于普通绵羊;关联分析表明,EX1-G139A位点上CC型绵羊、EX2-C87A位点上AA型绵羊、EX4-C149T位点和EX4-T158C位点上CT型绵羊及EX7-C181T位点和EX7-T195C位点上TT型绵羊TYR活力均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绵羊(P<0.05),综上所述,CC、AA、CT和TT型为兰坪乌骨绵羊的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乌骨绵羊 黑色素 SLC17A8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易门放养梅花鹿3种肠道原虫分子检测与鉴定
10
作者 汪文雅 万宝云 +3 位作者 王萍 舒凡帆 贺君君 马君 《动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10期91-97,共7页
为了解云南易门放养梅花鹿芽囊原虫(Blastocystis)、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采集云南易门某梅花鹿养殖场40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了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内阿... 为了解云南易门放养梅花鹿芽囊原虫(Blastocystis)、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采集云南易门某梅花鹿养殖场40份新鲜粪便样品,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了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内阿米巴原虫的阳性率及其虫种/基因型。结果显示,芽囊原虫阳性率为52.5%(21/40),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5%(1/40),内阿米巴原虫的阳性率为10.0%(4/40);芽囊原虫阳性样品中鉴定出ST5、ST14和ST24共3种基因亚型,优势基因亚型为ST24。隐孢子虫阳性样品中检测到鹿隐孢子虫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deer genotype)。内阿米巴原虫阳性样品中鉴定出牛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bovis)、Entamoeba sp.MGE107/BEL共2个虫种,其中优势虫种为E.bovis(n=3)。结果表明,该地区梅花鹿存在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其中芽囊原虫ST5是人兽共患基因亚型,存在梅花鹿芽囊原虫人兽共患的风险。论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梅花鹿感染芽囊原虫的ST5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梅花鹿 芽囊原虫 隐孢子虫 内阿米巴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