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掺杂TiO_2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国聪 董辉 刘少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00-3107,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十八水硫酸铝为铝源、三乙醇胺为模板剂,采用研磨-溶胶技术合成了Al掺杂的TiO2介孔材料,并利用XRD、EDS、TEM、BET、UV-vis和IR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Al掺杂能够...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十八水硫酸铝为铝源、三乙醇胺为模板剂,采用研磨-溶胶技术合成了Al掺杂的TiO2介孔材料,并利用XRD、EDS、TEM、BET、UV-vis和IR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Al掺杂能够减小TiO2光催化剂的粒径,提高介孔TiO2的热稳定性;Al掺杂TiO2介孔材料的平均孔径为4.5 nm,比表面积达到110.2 m2/g;相比商用P25和介孔TiO2,Al掺杂介孔TiO2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进行催化降解1 h后,其降解率达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AL掺杂 介孔材料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TiO2介孔微球的超声水热合成和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国聪 李海斌 董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9-746,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硝酸镧为镧源、十二胺为模板剂,采用超声?水热法合成了La3+掺杂介孔TiO2微球,并利用XRD、XPS、TEM、BET、UV-Vis、IR、FL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La3+离子...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硝酸镧为镧源、十二胺为模板剂,采用超声?水热法合成了La3+掺杂介孔TiO2微球,并利用XRD、XPS、TEM、BET、UV-Vis、IR、FL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La3+离子掺杂不仅能使介孔TiO2晶粒细化,比表面积增大,荧光强度减弱.La3+/TiO2的光吸收边红移,并具有比商业P25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其中介孔La3+/TiO2(2.0at%)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32.7 m2/g和8.67 nm,光催化降解初始浓度为4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120 min时,其降解率达到98.5%,表现出最强的光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 镧掺杂 亚甲基蓝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纳米膜吸附胆红素分子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晖 刘国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9-704,共6页
以柠檬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晶粒尺寸为16.9nm的锐钛矿型N掺杂TiO2(N-TiO2)纳米颗粒,并用旋转涂膜法制备了N-TiO2纳米薄膜。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N-TiO2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缓冲溶液pH、硅烷亲... 以柠檬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晶粒尺寸为16.9nm的锐钛矿型N掺杂TiO2(N-TiO2)纳米颗粒,并用旋转涂膜法制备了N-TiO2纳米薄膜。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N-TiO2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缓冲溶液pH、硅烷亲脂试剂三甲基氯硅烷及金属离子修饰纳米N-TiO2膜对胆红素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红素在纳米N-TiO2表面的吸附平衡常数K为4.30×107 L.mol-1;亲水性N-TiO2表面羟基与胆红素分子中的羧基的酯化作用是胆红素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的原因;金属离子修饰的N-TiO2表面电荷导致吸附量增加,其吸附量随离子电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iO2纳米膜 胆红素 表面修饰 石英晶体微天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VO4:Dy3+纳米棒的溶剂热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庆敏 陆建平 +1 位作者 刘国聪 梁达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29-3334,共6页
以氧化镧、氧化镝、偏钒酸铵和硝酸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并通过调节体系pH成功合成了LaVO4∶Dy3+纳米棒,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从2升到4,样品... 以氧化镧、氧化镝、偏钒酸铵和硝酸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并通过调节体系pH成功合成了LaVO4∶Dy3+纳米棒,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从2升到4,样品由单斜晶系转化为四方锆石型结构,并且随着pH的增大,晶体的晶粒尺寸变小,样品由不规则颗粒逐步向一维棒状样品转变,其能带隙从3.68(pH 2)减小到3.43eV(pH 10)。荧光结果表明,相比不规则形貌纳米颗粒,LaVO4∶Dy3+纳米棒的最大激发峰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具有最强的黄光发射(4F9/2—6 H13/2)和蓝光发射(4F9/2—6 H15/2),而且其黄蓝光强度比值(Y/B)达到最大值(1.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LaVO4∶Dy3+纳米棒 量子效率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