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聚合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吡虫啉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蓉 罗幼刚 +3 位作者 曾冬梅 甘源 章表明 陈志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0-1257,共8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传感器对IDP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100μmol·L^(-1),检出限为0.9μmol·L^(-1),且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葡萄样品中的回收率为72.20~107.3%,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吡虫啉 电化学传感器 农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2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3 位作者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状PANI/CuO的合成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性能
3
作者 王瑞娟 梁业强 +2 位作者 黄慧丹 唐淑萍 苏聪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9-2856,共8页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测抗坏血酸(AA)浓度的方法。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因其具有良好的电传感性能,特殊的掺杂/去掺杂作用,合成简单等优点,可作为检测AA的电极材料,但是其自身严重的团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检测性能。本文拟采...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监测抗坏血酸(AA)浓度的方法。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因其具有良好的电传感性能,特殊的掺杂/去掺杂作用,合成简单等优点,可作为检测AA的电极材料,但是其自身严重的团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检测性能。本文拟采用CuO与PANI复合来改善其电化学检测性能,即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碳纸上合成团簇状PANI/CuO,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材料的形貌和元素进行表征;并利用CV和计时电流法探究了所合成的电极对AA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NI/CuO电极不仅对AA具有宽的检测范围和高的灵敏度,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实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CUO 抗坏血酸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干法制备高效减水剂羧甲基-β-环糊精工艺及减水性能
4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5 位作者 韦梦婷 王宁 黎以起 陈渊 覃峰 胡华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10,共12页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n(C_(2)H_(2)ClNaO_(2))∶n(β-CD)为4∶1、NaOH质量分数20%、球磨温度40℃和球磨时间3 h时,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β-CD的取代度(DS)为0.72,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237 mm(添加质量分数0.8%的CM-β-CD)。与普通干法制备的CM-β-CD相比,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的减水性能更优越。添加CM-β-CD质量分数为0.8%时,水泥砂浆减水率为20.40%,水泥养护时间28 d时的抗压抗折强度达到60.50和7.98 MPa。CM-β-CD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性能混凝土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β-环糊精 机械活化干法 取代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 高效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1,4-二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5
作者 刘荣军 罗志辉 韦庆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5-768,共4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基板,运用简单磁力搅拌方法,通过π-π堆积作用,使1,4-二氨基蒽醌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上,获得了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DAAQ/MWCNT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 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基板,运用简单磁力搅拌方法,通过π-π堆积作用,使1,4-二氨基蒽醌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上,获得了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PDAAQ/MWCNT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GCD)等方法对PDAAQ/MWCNT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3~4 nm厚的聚氨基蒽醌层原位生长在多壁碳纳米管上,这种独特的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复合物的比表面积和聚氨基蒽醌的利用率。分散性能好的PDAAQ/MWCNTs复合物具有高的赝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1 4-二氨基蒽醌 聚氨基蒽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花状CuO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无酶检测
6
作者 裴苑娇 陈渊 +3 位作者 覃利琴 韦庆敏 景钇淇 王瑞娟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采用阴极沉积法,不使用任何软模板及粘合剂,直接在光滑的铜电极表面上构筑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实现对葡萄糖无酶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制备的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不同... 采用阴极沉积法,不使用任何软模板及粘合剂,直接在光滑的铜电极表面上构筑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实现对葡萄糖无酶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制备的电极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不同扫速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安培电流-时间法(i-t)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0.002~1.11 mmol/L和1.11~4.11 mmol/L浓度范围内,所制备的纳米花状CuO自撑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2μmol/L,灵敏度分别为6339.7μA·mmol·L^(-1)·cm^(-2)和3727.5μA·mmol·L^(-1)·cm^(-2),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沉积 纳米花状 自支撑电极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纳米多孔CuS/Cu电极及其无酶葡萄糖传感
7
作者 裴苑娇 覃利琴 +3 位作者 陈渊 王瑞娟 陈樱纬 杨家添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2,共7页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电极,可以减少多步修饰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重复性和可控性。本文采用阴极沉积法在光滑铜电极表面一步制备纳米多孔CuS/Cu自支撑电极并用于葡萄糖的无酶传感,时间仅需100 s;详细考查了沉积时间和电解液浓度... 一步法构建自支撑电极,可以减少多步修饰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提高传感器的重复性和可控性。本文采用阴极沉积法在光滑铜电极表面一步制备纳米多孔CuS/Cu自支撑电极并用于葡萄糖的无酶传感,时间仅需100 s;详细考查了沉积时间和电解液浓度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支撑纳米多孔CuS/Cu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具有宽的线性范围(0.002~10.11 mmol/L),高的灵敏度(灵敏度为2439.7μA·mmol·L^(-1)·cm-^(2)),低的检测限0.06μmol/L(S/N=3),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的贮存稳定性(18周),对葡萄糖注射液含量的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沉积 纳米多孔 自支撑电极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煤与废塑料共液化的研究
8
作者 杜琨 秦荣欢 +1 位作者 黄关林 莫建华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
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加入少量木质素磺酸钠,在300℃下微波辅助煤与废塑料共液化。结果表明:反应后,煤的多个原始官能团被破坏。液体产物的氢碳比较高,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低于以钼酸铵为催化剂所得产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煤和废塑... 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加入少量木质素磺酸钠,在300℃下微波辅助煤与废塑料共液化。结果表明:反应后,煤的多个原始官能团被破坏。液体产物的氢碳比较高,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低于以钼酸铵为催化剂所得产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煤和废塑料液化的油产率为73.73%,总转化率达到4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废塑料 路易斯酸 共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用于噻虫嗪的检测
9
作者 罗幼刚 莫淇斐 +3 位作者 陆梦莹 张家慧 王蓉 王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响因素以及PLL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PLL可以提高电极导电性、表面积及电子转移速率,噻虫嗪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700μmol·L^(-1),检出限为1.0μmol·L^(-1)。传感器还展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西瓜样品中回收率为99.67~10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电化学聚合 噻虫嗪 电化学传感器 烟碱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羧甲基淀粉的机械活化固相化学法制备、表征及其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渊 杨家添 +4 位作者 谢秋季 韦庆敏 苏菲静 梁宏翩 黄祖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2,共8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羧甲基淀粉。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羧甲基淀粉。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羧甲基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羧甲基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与氯乙酸钠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5 h、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8.8%、搅拌速率380 r/min、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 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取代度为0.540 1。FTIR、XRD、SEM检测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理化特性结果显示,羧甲基淀粉的黏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吸水性、保水性、冻融稳定性、抗酸碱性、抗酶解性等均得到较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 羧甲基淀粉 取代度 表征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花生复合酱加工工艺优化和品质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苑蕾 刘海燕 +1 位作者 张静玉 李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榛子花生复合酱是近些年新开发的调味酱,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独特的风味。目前国内市场上复合调味酱的种类相对较少,风味单一。该研究基于此,对榛子花生复合酱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榛子花生复合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榛子添... 榛子花生复合酱是近些年新开发的调味酱,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独特的风味。目前国内市场上复合调味酱的种类相对较少,风味单一。该研究基于此,对榛子花生复合酱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榛子花生复合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榛子添加量45%、食盐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9%和植物油添加量9%。此外,还对榛子花生复合酱中各种营养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榛子花生复合酱中蛋白质含量为20%,总糖含量为20%,水分含量为10%,脂肪含量为50%,细菌总数≤800 CFU/g,大肠杆菌数≤25 MPN/100 g,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ABTS法和FRAP法将该试验加工获得的榛子花生复合酱的抗氧化活性与市场上的花生酱和榛子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榛子酱的抗氧化值最高,其次是榛子花生复合酱,花生酱的抗氧化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酱 正交试验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淀粉对魔芋葡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复合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慧 易春兰 +4 位作者 白菊红 朱安妮 孙玉侠 黄国保 刘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4-2087,共14页
为探究不同淀粉及添加量对魔芋葡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凝胶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豌豆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五种淀粉制备KGM/淀粉复合凝胶,通过质构仪、色差仪、感官评定、冷场扫描电镜分析其凝胶特... 为探究不同淀粉及添加量对魔芋葡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凝胶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豌豆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五种淀粉制备KGM/淀粉复合凝胶,通过质构仪、色差仪、感官评定、冷场扫描电镜分析其凝胶特性的变化,采用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设计优化KGM/淀粉复合凝胶配方。结果表明,这五种淀粉均能改善KGM凝胶感官性质、质构特性,提高凝胶强度和持水性(water-holding capacity,WHC),但不同淀粉间存在差异;通过优化配方,确定KGM/淀粉复合凝胶最佳配比为玉米淀粉添加量0.5%、豌豆淀粉添加量1.5%、土豆淀粉添加量1.5%,此条件制备的KGM/淀粉复合凝胶的持水率、凝胶强度、质构特性及色泽均良好,感官评分最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优化后的KGM/淀粉复合凝胶,三维结构更紧密,孔径更均匀,结构更稳定。因此,添加适量淀粉制备复合魔芋葡聚糖凝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纯KGM凝胶现存的不足,可为其在魔芋凝胶食品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聚糖 不同淀粉 正交试验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维生素E/淀粉酯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2 位作者 孙宁钊 陈渊 胡华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7,105,共6页
以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乙酸辛酸淀粉酯(OAS)为壁材、维生素E为芯材,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利用FT-IR、SEM及粒度分布仪等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实验的最佳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5℃... 以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乙酸辛酸淀粉酯(OAS)为壁材、维生素E为芯材,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利用FT-IR、SEM及粒度分布仪等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实验的最佳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85℃、固形物质量分数为8.9%、芯壁比为1∶3.75,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61%。FT-IR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成功实现包埋。SEM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乙酸辛酸淀粉酯微胶囊表面光滑呈球形,存在一定的孔洞。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较OAS有所增大,这与SEM表征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乙酸辛酸淀粉酯 维生素E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协同固相法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及其在粉末酱油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3 位作者 韦梦婷 卢广源 陈渊 胡华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24,共10页
为获得一种绿色高效的羧甲基多孔淀粉制备工艺,本研究以酶解制得的多孔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协同固相醚化法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各因素对羧甲基多孔淀粉取代度(Degree of s... 为获得一种绿色高效的羧甲基多孔淀粉制备工艺,本研究以酶解制得的多孔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协同固相醚化法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各因素对羧甲基多孔淀粉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影响,并探讨羧甲基多孔淀粉在酱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协同固相法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多孔淀粉与氯乙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18.8%,球磨时间1.5 h,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羧甲基多孔淀粉取代度最高为0.2532。通过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XRD)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表征,进一步证实多孔淀粉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随着羧甲基多孔淀粉DS的增大其冷水溶解度、吸水率和柠檬黄吸附量增大;当DS为0.2532时,羧甲基多孔淀粉的冷水溶解度达到64.94%,吸水率达到180.73%,柠檬黄吸附量达到2.5086 mg·g^(-1)。羧甲基多孔淀粉所制备的粉末酱油相比于木薯淀粉和多孔淀粉所制备的粉末酱油溶解性更好,吸潮性更低,氨基酸态氮含量更高,与原酱油最接近。因此,机械活化协同固相醚化法可有效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该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取代高,为多孔淀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固相法 羧甲基多孔淀粉 取代度 粉末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华彬 何明基 +4 位作者 钟新仙 杨智斌 梁世洪 李庆余 梁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10219,共9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作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并掺入适量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得到PANI/CNTs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作为软模板,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并掺入适量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得到PANI/CNTs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I/CNTs为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呈纤维状,PANI均匀包覆CNTs。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PANI/CNTs电极比电容是478.48 F/g;1000次循环后PANI/CNTs比电容保持率是70.01%,而传统方法制得的PANI只有49.10%。该方法制得的PANI/CNTs复合材料较传统方法获得的PANI单一材料的比电容高,且循环寿命明显提升。该方法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取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碳纳米管 表面活性剂 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沉淀法合成高效卤化银/碳酸银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利琴 王瑞娟 +1 位作者 王蓉 梁春杰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AgNO_(3)和Na_(2)CO_(3)为原料,聚乙二醇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合成Ag_(2)CO_(3)光催化剂,再以Ag_(2)CO_(3)、AgNO_(3)与卤化钠为反应物,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得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仪... 以AgNO_(3)和Na_(2)CO_(3)为原料,聚乙二醇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合成Ag_(2)CO_(3)光催化剂,再以Ag_(2)CO_(3)、AgNO_(3)与卤化钠为反应物,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得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并以甲基橙(MO)溶液为模拟染料溶液,对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gBr/Ag_(2)CO_(3)复合光催化剂(其中AgBr质量分数为90%)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可见光光照5 min后,0.1 g AgBr/Ag_(2)CO_(3)复合光催化剂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6.6%,分别是单相AgBr、Ag_(2)CO_(3)、TiO2降解率的1.2倍、4.7倍和5.3倍;复合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后对MO降解率达92.7%。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CO3 卤化银 光催化性能 原位沉淀法 复合光催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状C-TiO_(2)/Fe_(3)O_(4)的制备及其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钇淇 黎永焯 王瑞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202,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微球状C-TiO_(2)/Fe_(3)O_(4)光催化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讨Fe_(3)O_(4)含量、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染料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等因素对...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微球状C-TiO_(2)/Fe_(3)O_(4)光催化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讨Fe_(3)O_(4)含量、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染料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等因素对其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循环再生能力、催化动力学过程以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Fe_(3)O_(4)含量为2.5%,合成的C-TiO_(2)/Fe_(3)O_(4)形貌以直径为3.41μm成的球为主;在紫外光照射下,当0.1g C-TiO_(2)/Fe_(3)O_(4)光催化剂降解25mg/L MB染料时,其催化效果良好,催化效率在90min可达57.35%;与此同时,·OH在该催化中起主要作用,空穴和超氧自由基不起作用或者其作用很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状C-TiO_(2)/Fe_(3)O_(4) 光催化性能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层状Ag双重修饰Bi_(2)WO_(6)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杨家添 石巨志 +3 位作者 陈嘉威 李海斌 陈渊 朱立刚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7-804,共8页
以Bi(NO_(3))_(3)·5H_(2)O、Na_(2)WO_(3)·2H_(2)O、AgNO_(3)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Ag掺杂与Ag纳米颗粒双重修饰的Ag/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XPS、TEM、HRTEM、UV-Vis DRS、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 以Bi(NO_(3))_(3)·5H_(2)O、Na_(2)WO_(3)·2H_(2)O、AgNO_(3)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Ag掺杂与Ag纳米颗粒双重修饰的Ag/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XPS、TEM、HRTEM、UV-Vis DRS、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模拟日光照射条件下,以甲基橙(MO)为降解物,对Bi_(2)WO_(6)和Ag/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Bi_(2)WO_(6)具有由纳米片相互堆叠形成的圆形层状结构。Ag在样品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以掺杂的方式进入Bi_(2)WO_(6)晶格,一部分以Ag单质纳米颗粒的形式与Bi_(2)WO_(6)复合。Ag修饰使得Bi_(2)WO_(6)的禁带宽度从2.65 eV降到2.25 eV,荧光强度降低。相较于Bi_(2)WO_(6),相同条件下Ag/Bi_(2)WO_(6)对甲基橙具有更佳的降解效果。Ag含量为2%的Ag/Bi_(2)WO_(6)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10 min后,降解率达到98.27%,降解速率常数达到0.4359 min^(-1),约为Bi_(2)WO_(6)的10倍,经过五次循环后降解率保持90%以上,稳定性好。Ag的双重修饰拓宽了Bi_(2)WO_(6)的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高了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 Ag修饰 溶剂热法 甲基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状NiO/碳纸电极的制备及对葡萄糖的电传感性能
19
作者 王瑞娟 曾涛 +1 位作者 施灿璨 景钇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6-1221,共6页
采用纳米NiO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时,纳米NiO易团聚,导致电极的比表面积和电传感性能降低,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采用恒电位法在碳纸(CP)上修饰纳米NiO,分别以所得的NiO/CP电极、铂片电极和甘汞电极作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在0.1... 采用纳米NiO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时,纳米NiO易团聚,导致电极的比表面积和电传感性能降低,因此进行了题示研究。采用恒电位法在碳纸(CP)上修饰纳米NiO,分别以所得的NiO/CP电极、铂片电极和甘汞电极作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采用安培电流-时间(I-t)法定量检测葡萄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NiO/CP电极上纳米NiO呈拱桥状,其表面为层状堆砌结构,有利于增加电极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的活性位点。能量色散光谱(EDS)表征结果显示,电极中含有C、Ni、O元素,结合SEM图说明纳米NiO已成功与CP复合。循环伏安法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氧化/还原峰电流绝对值不断增大/减小且分别向高/低电位移动,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在检测电位0.50 V下,I-t法表征结果显示: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约为10 s;电流密度绝对值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呈台阶式上升,电流密度绝对值与葡萄糖浓度在0.000 5~0.71 mmol·L^(-1),0.71~4.71 mmol·L^(-1)和4.71~12.21 mmol·L^(-1)内呈线性关系,且电极的重现性、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较好;方法用于5%(质量分数)葡萄糖注射液的分析,葡萄糖测定值为理论值的96.44%,且经5次重复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状NiO/碳纸电极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安培电流-时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BiOCl异质结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瑞娟 蒋丙鸿 景钇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219,共6页
以微球状氯氧化铋(BiOCl)为模板,合成了CuO/BiOCl异质结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究了CuO与BiOCl物质的量比、MB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 以微球状氯氧化铋(BiOCl)为模板,合成了CuO/BiOCl异质结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究了CuO与BiOCl物质的量比、MB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溶液pH等对CuO/BiOCl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循环再生能力及光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当CuO与BiOCl物质的量比为1∶15,催化剂质量为0.050g,MB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时,光催化效率最高,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能力。在催化过程中空穴h+起主要作用,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起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BiOCl异质结催化剂 光催化 循环再生能力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