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慎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S1期110-115,共6页
一、讨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的意义汉语双宾结构是汉语句法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一是上古前期至汉代(不含汉代);二是汉代至现代(“五四”前);三是现代汉语时期。在第一阶段,双宾结构产生且形式种种,...
一、讨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的意义汉语双宾结构是汉语句法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一是上古前期至汉代(不含汉代);二是汉代至现代(“五四”前);三是现代汉语时期。在第一阶段,双宾结构产生且形式种种,充当双宾结构的动词主要是单音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双宾语动词
现代汉语
项羽本纪
复音动词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还原生存本相──论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及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赖翅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0-24,共5页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不文从‘缘起:还原生活原妆状态的时代审美要求”、“特征之一:还原生存不相”、“特征之二:一切为了还原的艺术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其产生及审美特征,并试着揭示出它的产生及审美特征之...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不文从‘缘起:还原生活原妆状态的时代审美要求”、“特征之一:还原生存不相”、“特征之二:一切为了还原的艺术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其产生及审美特征,并试着揭示出它的产生及审美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点──还原生存本相,认为由此联系点派生了它的一切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描写
情节
结构
人物塑造
创作倾向
新写小说
还原
生存本相
审美特征
中国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艺术
3
作者
罗雪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8-83,共6页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运用了“小说家的散文”笔法 ,主要表现为 :主题的时代性和严肃性 ,以人物为中心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气氛的渲染恰如其分 ;语言平实自然 ,运用人物对话、独语等等。从中国现代散文的文体和风格发展变化看 ,吴...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运用了“小说家的散文”笔法 ,主要表现为 :主题的时代性和严肃性 ,以人物为中心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气氛的渲染恰如其分 ;语言平实自然 ,运用人物对话、独语等等。从中国现代散文的文体和风格发展变化看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不仅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而且在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组缃
散文艺术
现代散文
散文创作
独语
小说家
独特
十年
写生
笔法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试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慎伟
机构
玉林师专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S1期110-115,共6页
文摘
一、讨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的意义汉语双宾结构是汉语句法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一是上古前期至汉代(不含汉代);二是汉代至现代(“五四”前);三是现代汉语时期。在第一阶段,双宾结构产生且形式种种,充当双宾结构的动词主要是单音动词,...
关键词
双宾结构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双宾语动词
现代汉语
项羽本纪
复音动词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之”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还原生存本相──论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及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赖翅萍
机构
广西
玉林师专中文系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0-24,共5页
文摘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不文从‘缘起:还原生活原妆状态的时代审美要求”、“特征之一:还原生存不相”、“特征之二:一切为了还原的艺术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其产生及审美特征,并试着揭示出它的产生及审美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点──还原生存本相,认为由此联系点派生了它的一切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环境描写
情节
结构
人物塑造
创作倾向
新写小说
还原
生存本相
审美特征
中国
现代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艺术
3
作者
罗雪松
机构
广西
玉林师专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8-83,共6页
文摘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运用了“小说家的散文”笔法 ,主要表现为 :主题的时代性和严肃性 ,以人物为中心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气氛的渲染恰如其分 ;语言平实自然 ,运用人物对话、独语等等。从中国现代散文的文体和风格发展变化看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不仅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而且在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吴组缃
散文艺术
现代散文
散文创作
独语
小说家
独特
十年
写生
笔法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史记》中的双宾结构
侯慎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还原生存本相──论新写实小说的产生及审美特征
赖翅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吴组缃三十年代的散文艺术
罗雪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