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兆燕 李秋林 +3 位作者 杨雪群 覃莹莹 蒋远霞 甘剑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91例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热...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91例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根据术后血钙水平,分为严重低钙血症组与非严重低钙血症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1例患者中,实施微波消融49例,射频消融42例,共消融317个腺体,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57例(62.64%)。两组术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iPTH 1 d下降率、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腺体≥4个比例和腺体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iPTH 1 d下降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取最佳截点为74.59%,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 0.787~0.945,P<0.05),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OR=1.015,95%CI 1.005~1.025,P=0.030)、iPTH 1 d下降率≥74.59%(OR=30.423,95%CI 5.938~155.858,P<0.001)、甲状旁腺腺体≥4个(OR=4.355,95%CI 1.027~18.469,P=0.046)是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iPTH 1 d下降率≥74.59%、甲状旁腺腺体≥4个是热消融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严重低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甘剑光 邓兆燕 +5 位作者 李秋林 杨雪群 覃莹莹 蒋远霞 李坚 杨桢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5-73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9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尿毒症SHPT患者,其中23例SHPT复发(复发组)、36例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9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尿毒症SHPT患者,其中23例SHPT复发(复发组)、36例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组间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尿素、消融后1天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iPTH 1天下降率、最大结节最大径、消融时间、消融总能量、能量体积比及iPTH 1天下降率≤90%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素升高、能量体积比降低及iPTH 1天下降率≤90%均为SHPT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热消融治疗尿毒症SHPT后尿素升高、能量体积比降低和iPTH 1天下降率≤90%均为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斌 陆猛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三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提示严重三支病变的CH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急诊... 目的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三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提示严重三支病变的CH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急诊PC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为7 d。记录支架置入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并观察PCI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R-R间期总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所占分析信息内心跳数的百分数(PNN50%)]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 TIMI分级、TMPG 3级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LAD CTFC、LCX CTFC、RCA CTFC少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SDNN、SDANN、PNN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MDA、IL-6、hs-CRP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急诊PCI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氧化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支病变 生脉注射液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肌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