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玉林市冬种马铃薯病毒病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保善 蒙姣荣 +3 位作者 蔡健和 王华生 陈景成 韦相贤 《广西植保》 2006年第2期1-2,共2页
我区马铃薯种植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5年全区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2万hm2。2006年春,对兴业县、容县和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的冬种马铃薯进行了病害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疑似病毒症状的病株,病株率从5%到70%不等。用病毒特异的RT-PC... 我区马铃薯种植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5年全区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2万hm2。2006年春,对兴业县、容县和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的冬种马铃薯进行了病害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疑似病毒症状的病株,病株率从5%到70%不等。用病毒特异的RT-PCR方法检测了田间采集的31个各类疑似病毒病样本,其中30个样本检出病毒,分别是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X病毒(PVX)。复合感染现象普遍,其中PVY和PLRV)复合感染最多,有3个样本同时受3种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田间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豪红 陈景成 +3 位作者 吴永官 党绍东 卢继英 文洪波 《广西植保》 2010年第4期23-2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处理比空白对照增产2034.3~5149.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92%~215.8%,比当地习惯栽培增产2926.4~3261.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55.4%~76.3%;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疫病病株率比空白对照低30个百分点... 试验结果表明,黑皮冬瓜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处理比空白对照增产2034.3~5149.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92%~215.8%,比当地习惯栽培增产2926.4~3261.8kg/667m2,增产率幅度为55.4%~76.3%;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疫病病株率比空白对照低30个百分点以上。不同栽培方式对疫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盖双色膜处理产量最高,病株率为26.7%~27.8%,比空白对照低62个百分点以上;盖透明膜产量次之,病株率为29.3%~38%,比空白对照低40个百分点以上;大棚处理、盖稻草处理疫病病株率分别为19.3%和26%,比空白对照低50个百分点以上;盖膜处理发病时间与对照相仿或略推迟,盖棚、施农家肥、育苗移栽处理发病比空白对照分别推迟13d、29d和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疫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玉林市早稻稻飞虱发生和防控的历年之最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景成 朱豪红 +2 位作者 卢继英 党绍东 岑佩琴 《广西植保》 2007年第B1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稻飞虱 玉林市 早稻 防控 发生为害 迁飞性害虫 大面积推广 大面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玉林市玉州区早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玉娥 王克林 《广西植保》 2007年第B12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稻飞虱 防控措施 发生特点 早稻 玉林市 防治面积 水稻生产 发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80年代以来水稻三化螟发生减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景成 《广西植保》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是我市稻区的主要害虫。50~70年代经常猖獗,每隔1~2a就有一次中等偏重发生或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但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发生明显减轻,据...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是我市稻区的主要害虫。50~70年代经常猖獗,每隔1~2a就有一次中等偏重发生或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但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发生明显减轻,据统计,1971~1980年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化螟 螟虫 虫害发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黑皮冬瓜主要害虫发生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豪红 陈景成 +2 位作者 卢继英 党绍东 岑佩琴 《广西植保》 2010年第4期19-22,共4页
调查表明,玉林市黑皮冬瓜害虫有10种,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瓜绢螟、美洲斑潜蝇、瓜蓟马、白粉虱、棉铃虫、蚜虫等7种,次要害虫有红蜘蛛、黄守瓜、黄曲条跳甲3种。冬瓜生长前期(春冬瓜3~4月、秋冬瓜7~8月)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幼苗期主要... 调查表明,玉林市黑皮冬瓜害虫有10种,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瓜绢螟、美洲斑潜蝇、瓜蓟马、白粉虱、棉铃虫、蚜虫等7种,次要害虫有红蜘蛛、黄守瓜、黄曲条跳甲3种。冬瓜生长前期(春冬瓜3~4月、秋冬瓜7~8月)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幼苗期主要害虫为美洲斑潜蝇,局部田块有白粉虱、黄守瓜、黄曲条跳甲;抽蔓期后仍以美洲斑潜蝇为主,瓜蓟马、瓜绢螟、白粉虱、斜纹夜蛾、瓜蓟马等陆续开始发生。开花、座瓜后(5~6月、9~10月)美洲斑潜蝇、瓜绢螟、白粉虱、斜纹夜蛾、瓜蓟马各种害虫混合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 主要害虫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梁玉娥 《广西植保》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近两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发生严重,2014年在晚稻发生流行,对生产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分析发现,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与病源菌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相关。对此,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流行原因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2004年早稻稻象甲发生呈大幅度上升
8
作者 陈景成 《广西植保》 2005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早稻 稻象甲 发生面积 稻种 发生为害 晚稻 成虫 玉林市 种植面积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玉林市农作物病虫发生异常复杂及原因浅析
9
作者 陈景成 《广西植保》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2002年 玉林市 农作物 病虫害 发生规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早稻稗草发生为害较重
10
作者 陈景成 《广西植保》 2005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玉林市 早稻田杂草 稗草 发生特点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玉林市早稻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简析及防控措施
11
作者 陈景成 朱豪红 +1 位作者 卢继英 党绍东 《广西植保》 2013年第B12期54-57,共4页
2007年早稻稻飞虱是历年同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期大发生特点主要为田间虫量发生早、来势猛、密度高,发生面积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部成灾;分析认为大发生原因主要是:成虫迁入早、峰期多,数量大、范围广,短翅型成虫多,抗药性增强... 2007年早稻稻飞虱是历年同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期大发生特点主要为田间虫量发生早、来势猛、密度高,发生面积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部成灾;分析认为大发生原因主要是:成虫迁入早、峰期多,数量大、范围广,短翅型成虫多,抗药性增强和气候适宜;介绍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讲究防治技术,筛选有效配主等有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稻飞虱 原因简析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林市近年稻田害鼠发生加重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12
作者 党景周 党绍东 +3 位作者 谢植干 黄翠流 甘军勇 周萍 《广西植保》 2014年第2期35-36,41,共3页
剖析了玉林市2006年以来稻田害鼠发生为害加重原因,认为灭鼠工作开展不平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抛荒丢荒现象严重、耕作栽培技术改变、捕捉猎杀害鼠天敌等是造成其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绿色生态防鼠技术为基础、以化学杀... 剖析了玉林市2006年以来稻田害鼠发生为害加重原因,认为灭鼠工作开展不平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抛荒丢荒现象严重、耕作栽培技术改变、捕捉猎杀害鼠天敌等是造成其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绿色生态防鼠技术为基础、以化学杀鼠剂灭鼠为重点、以春秋季统一灭鼠为手段的控制稻田害鼠综合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害鼠 发生原因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玉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其偏重发生原因简析
13
作者 卢继英 朱豪红 +2 位作者 党绍东 陈景成 谢植干 《广西植保》 2013年第2期23-25,30,共4页
本文分析了近20 a来玉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其灾变规律,简析了稻纵卷叶螟近年来发生偏重的主要原因,认为主要受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稻栽培技术改变、气候、生态环境、防治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特点 原因简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磺酰胺毒饵使用量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礼智 黄家善 +2 位作者 张海翔 陈景成 彭熙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确定了氟磺酰胺毒饵对红火蚁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就氟磺酰胺毒饵的使用量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25 g/巢的范围内,氟磺酰胺毒饵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及蚁巢的死亡程度会因施药量的不同而异。5 g/巢... 在确定了氟磺酰胺毒饵对红火蚁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就氟磺酰胺毒饵的使用量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25 g/巢的范围内,氟磺酰胺毒饵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及蚁巢的死亡程度会因施药量的不同而异。5 g/巢的剂量可在40 d内获得平均为96.7%的防效,但不能将所有的蚁巢杀死。10-25 g/巢的剂量可以在30-40 d内使蚁巢死亡,但蚁巢100%死亡所需的时间会因剂量的减少而延长。工蚁数量下降的程度不会因氟磺酰胺毒饵的使用量而产生差异。为此,建议在使用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时,可在10-25 g/巢的范围内根据蚁巢大小调整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氟磺酰胺毒饵 使用量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柬埔寨保护地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15
作者 辛德育 谢植干 +1 位作者 万正林 蒋乃芬 《广西植保》 2016年第4期19-20,共2页
选用4种杀虫剂对柬埔寨保护地生菜蓟马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啶虫脒4000倍液防效最好,丁虫腈50g/L+茚虫威100g/L复配剂1000倍液次之,施药后6~10d逐渐表现良好防效。
关键词 蓟马 保护地 啶虫脒 药效 柬埔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杨 黄炳成 +3 位作者 王育荣 卢美瑛 罗明辉 李恒锐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2期148-149,152,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澳洲坚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及介绍适宜种植品种,旨在扩大广西优质澳洲坚果品种的面积,优化澳洲坚果品种结构,提高澳洲坚果的产量和品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形成品牌效益。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早结 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害虫窄缘施夜蛾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治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继英 刘华荣 +7 位作者 曾宪儒 党绍东 文洪波 黄翠流 谢植干 毛琦 孙贵强 朱豪红 《广西植保》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对窄缘施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窄缘施夜蛾在马铃薯种植后70 d开始发生为害,随后块茎受害率不断上升,90 d块茎受害率快速递增至44.1%,此后块茎仍日益受害至收获;上年发生严重的种植地,翌年依旧发生严重;黑地膜覆盖... 对窄缘施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窄缘施夜蛾在马铃薯种植后70 d开始发生为害,随后块茎受害率不断上升,90 d块茎受害率快速递增至44.1%,此后块茎仍日益受害至收获;上年发生严重的种植地,翌年依旧发生严重;黑地膜覆盖的田间小气候适宜窄缘施夜蛾发生为害;马铃薯品种间存在对窄缘施夜蛾抗性差异,供试马铃薯品种抗虫强弱为红美>紫色马铃薯>陇7号>大飞红>吉仓1号>桂农薯1号>闽薯1号>陇8号>陇10号>费乌瑞它,在生产上,选种抗性强的品种红美、紫色马铃薯、陇7号、大飞红,可以作为主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窄缘施夜蛾 发生规律 绿色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贵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31-31,33,共2页
为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善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田间试验——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合理配比情况下,即N、P2O5、K2O施肥纯量为210、60、180 kg/hm2,对水稻的有效穗... 为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善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田间试验——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合理配比情况下,即N、P2O5、K2O施肥纯量为210、60、180 kg/hm2,对水稻的有效穗丛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结构等经济性状指标方面有显著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扩大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 肥料利用率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振式杀虫灯在水稻生产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韦伟 陈景成 《广西植保》 2003年第B12期9-13,共5页
在水稻生产上应用频振灯杀虫试验 ,7盏灯共诱获昆虫 11目 5 8科 16 0种 ,其中水稻害虫 5目 16科 4 2种 ,占诱虫总数的 2 6 .2 5 %。对稻螟蛉诱获量最大 ,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有显著诱杀效果。笔者认为长期使用频振灯可减少... 在水稻生产上应用频振灯杀虫试验 ,7盏灯共诱获昆虫 11目 5 8科 16 0种 ,其中水稻害虫 5目 16科 4 2种 ,占诱虫总数的 2 6 .2 5 %。对稻螟蛉诱获量最大 ,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有显著诱杀效果。笔者认为长期使用频振灯可减少施用农药 ,节约成本。在水稻上应用有一定推广价值。试验结果以灯为中心的半径 80 m诱杀效果较理想 ,建议设灯适宜高度为 15 5~ 17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水稻 害虫防治 应用效果 诱虫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铵防控稻田福寿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党绍东 陈景成 +2 位作者 朱豪红 卢继英 毛琦 《广西植保》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通过室内不同浓度碳铵毒杀福寿螺和田间不同碳铵用量防控福寿螺试验,结果表明:碳铵毒杀福寿螺效果非常好,碳铵1.874g/L、1.244g/L浓度下,12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0.935g/L浓度下,24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不同施用量试验范围内,单位面积... 通过室内不同浓度碳铵毒杀福寿螺和田间不同碳铵用量防控福寿螺试验,结果表明:碳铵毒杀福寿螺效果非常好,碳铵1.874g/L、1.244g/L浓度下,12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0.935g/L浓度下,24h福寿螺全部死亡。碳铵不同施用量试验范围内,单位面积碳铵施用量越多,死螺率越高,保苗效果越明显,后期有效穗越多。综合结果表明稻田移栽前施碳铵具有既施肥又杀螺的双重效果,用碳铵防控稻田福寿螺是环境和生态友好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铵 防控 福寿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